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純樸
Cheng, Chun-Pou
論文名稱: 無牆博物館模式推動社區營造策略之探討- 以臺北東區商圈發展協會為例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with "Eco Museum" Model : A Case Study of the Taipei East Business District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指導教授: 董澤平
Dong, Tse-Ping
口試委員: 陳宥杉
Chen, Yu-Shan
林詠能
Lin, Yung-Neng
董澤平
Dong, Tse-Ping
口試日期: 2022/07/1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藝術行政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9
中文關鍵詞: 無牆博物館社區營造臺北東區商圈協會
英文關鍵詞: Eco Museum, Community Construction, Business District Association
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38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9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北東區曾是流行商業產業中心。隨著捷運延伸及政府東進政策,商業紛紛退出,2019年新聞媒體以「東區没落」下標題。臺北市政府商業處以三年計劃來提振商機,2019年的「東區趣,什麼趣」配合年終商業週年慶,獲得正面迴響。以藝術活動置入商業行為之模式,帶動没落商區的人潮回流與否,引發本研究的動機。臺北東區界定,忠孝東路四段主幹道的兩側,由復興南路到延吉街來做南北框列。將對該範圍的藝術展品商與商業活動關係,在地居民對於商圈活動在生活形態上的認同感,是否存在關係依存的因素。
    本研究是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針對文獻探討、田野調查並參與觀察後,進行三年觀察活動歸納,再與專家訪談後的結果發現。由疫情前到後疫情的變化,東區商圈發展協會扮演之角色,及以公共藝術品為商業活動做特色的策略,對該區的居民做訪問,希望能了解以藝術為名的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方式。公共藝術品的議題做為引點,能夠謀求居民及店家的協同效應。東區擁有交通便捷的優點下,地幅為徒步可及地區,每日開店的時間長,治安良好下,憑藉本身的潛力和機會由危機作為轉機。東區保有共容性及適應力,受到没落及疫情雙重原因下,深度的反思,谷底之後必是上漲的起點。

    In 2019, the "East District Fun, What Fun" was coinciding with the year-end business anniversary and received positive responses. Setting art activities into the model of commercial behavior driving the flow of people back in the declining business district or not, it triggers the motivation of this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exhibitors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in this range,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cal residents with the lifestyle of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whether there are relationship-dependent factors in Taipei East District.
    Taipei East District, This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case study. After discussing the literature, fieldwork and participating in observation, three years of observation activiti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esults are found after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From th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pidemic, the role played by the East District Business District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nd the strategy of featuring public artworks for commercial activities, I visited the residents of the district, hoping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name of art way of pushing. The issue of public artworks can be used as a leading point to seek synergies between residents and shop owners. The East District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the land area is accessible on foot, the daily opening time is long,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is good. With its own potential and opportunities, the crisis can be turned into a turning point. The Eastern District retains compat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Under the dual reasons of decline and the epidemic, after in-depth reflection, the bottom must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is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9 壹、問題 9 貳、目的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9 壹、研究範圍 10 貳、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無牆博物館 13 壹、生態博物館之於無圍牆博物館 13 貳、觀光客的凝視與消費場所 16 第二節 東區商業進展史 17 壹、東區商業型態 17 貳、 東區的文化風格 19 第三節 社區營造 22 壹、社區總體營造、地方創生 22 貳、城市要素 23 參、公共藝術、建築物的美 25 肆、環保意識 28 伍、開放式的展覽場域 29 陸、以SWOT分析法探討東區發展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7 壹、文獻分析 37 貳、田野調查法 37 參、個案研究法 39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調查實施 39 壹、研究範圍 39 貳、研究觀察時間 40 參、田野調查 4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1 壹、訪談對象順序 41 貳、訪談問題擬定 4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2 第四章 研究過程 43 第一節 田野觀察 43 壹、東區商圈發展協會 46 貳、顆顆書店 50 參、2021都更案 54 肆、深度訪談: 55 第二節 個案研究 56 壹、研究對象 56 第三節 研究探討 60 壹、東區人本計劃: 60 貳、在東區商圈及統領商圈協會的活動推行 61 參、忠孝東路兩端的百貨公司 65 肆、東區商圈店家 68 伍、專家訪談 73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5 壹、東區商圈發展協會在推動大型藝術活動時,居民對在地商業活的接受度?若居民對於居住地認同,能否做為城市型社區營造的支持參考? 85 貳、探尋東區的公共藝術,並串連景點成為東區為開放式展覽場域? 85 參、以公共藝術品為框架將東區做社區營造及地方創生的節點之可行性? 86 肆、以東區人本計劃工作坊所提供未來計劃來連結整個東區動線? 86 參考文獻 88 一、中文部份 88 二、英文部份 92 三、網路部份 93 附 錄 96 東區公共藝術品 96 訪問問題大綱 97 訪談記錄 99

    一、中文部份
    文化部 (2021)。2021社區營造白皮書。文化部,35。
    王文科 (1996)。教育研究法。五南書局,259-260。
    王福闓 (2021)。節慶行銷力:最具未來性的品牌營收加值策略。渠成文化。
    李永萍 (2021)。創生方舟。時報出版。
    李安如(2014)。文化親密與城市認同—全球體系下的臺北捷運。捷運技術半年刊,48,11-20。
    李育燕(2007,7月)。誰的新城市廣場?。文化研究@嶺南,6。http://commons.1n.edu.hk/mcsln/vo16/iss1/3/
    沈宛妮(2020)。創意街區的演化與認同的危機—以臺北東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林平。藝術展覽的價值和空間的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9,29-37。https://libknowledge.nmns.edu.tw/nmns/upload/quaterly/000000998/209000c/200501_29.pdf
    林汶智(2018,3月29),朝向生態博物館模式的社區展示- 以「羅山生活節」為例。2022藝術行政與管理研討會。https://semmamtnua.weebly.com/uploads/1/0/0/9/100997428/%E6%9E%97%E6%B1%B6%E6%99%BA%E3%80%8A%E6%9C%9D%E5%90%91%E7%94%9F%E6%85%8B%E5%8D%9A%E7%89%A9%E9%A4%A8%E6%A8%A1%E5%BC%8F%E7%9A%84%E7%A4%BE%E5%8D%80%E5%B1%95%E7%A4%BA%EF%BC%8D%E4%BB%A5%E3%80%8C%E7%BE%85%E5%B1%B1%E7%94%9F%E6%B4%BB%E7%AF%80%E3%80%8D%E7%82%BA%E4%BE%8B%E3%80%8B.pdf
    林雅莉(2007)。超越美學的經濟思維:皮克斯的數位美學與娛樂經濟探索(未出版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林秀姿(2002)。重讀1970以後的台北:文學再現與台北東區(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
    林宛瑩(2014)。永續創意服務之價值評估與資源媒合。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科技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巿,臺灣。
    姚瑞中 (2013)。海市蜃樓III:臺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察。田園城市。
    秦啟康。空降的美食車。文化研究@嶺南,51: 十字口路的香港?。http://commons.1n.edu.hk/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642&context=mcsln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 (2018)。文化行政。五南,13。
    莊致嘉,游騰林。反思文化資本理論在臺灣的有效性:文化品味、教育和階級的關聯性及其變遷。臺灣社會教育社會學研究。http://ericdata.com/File/PDF/J1111/406283.pdf
    張紹勳(2003)。研究方法。滄海。
    張譽騰(2004)。生態博物館。五觀藝術。
    黃佳慧(2010,6月)。行動博物館在當代社會的效用與展望。 臺灣文學館通訊,27, 13-15。https://www.nmtl.gov.tw/publicationmore?uid=176&pid=2061
    黃宇宸(2015)。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 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師範大學。
    郭生玉(1990)。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精華書局,175-176。
    陳子弘(2013)。臺北城市美學-在地覺醒的亞洲新風貌。木馬文化。
    廖仁義(2020)。藝術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藝術家,244。
    臧鑫宇,王嶠(2019)。城市韌性的概念演進、研究內容與發展趨勢。科技導報,37(22),94—104。http://www.kjdb.org/CN/abstract/abstract15561.shtml
    羅健文,林楨家(2006)。都市地下街發展課題與策略之探討 以台北市東區地下街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5(1)。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e0/e9.html
    Dickman, S. (2004)。如何行銷博物館(林美盈譯)。五觀藝術。(原著出版於2002年)
    Earl. B. (198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李美華譯)。時英。(原著出版於1975年)
    Jocob, J. (2019)。偉大城市的誔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 (吳鄭重譯)。聯經出版。(原著出版於1961年)
    Landry, C. (2008)。創意城市 (楊幼蘭譯)。馬可孛羅。(原著出版於2000年)
    Linch, K. (2014)。城市的意象(胡家璇譯)。遠流出版。(原著出版於1960年)
    Mo J. G. (2020)。巷弄經濟學(曾晏詩譯)。馬可孛羅。(原著出版於2013年)
    Morkovits, D. (2021)。菁英體制的陷阱( 王曉伯譯)。時報出版。(原著出版於2019年)
    Pilkington, M. (2020)。實體店之死與復活:與其怪罪「網路購物」,這裡有11個讓實體店復活的方法,零售專家用英美案例大解析(林淑鈴譯)。大是文化。(原著出版於2019年)
    Sadik-Khan, J. & Solomonow, S. (2018)。偉大城市的二次誔生:從紐約公共空間的凋零與重生探尋以人為本的街道設計和智慧運輸(高子梅譯)。臉譜。(原著出版於2017年)
    Urry, J. & Larsen J. (2020)。觀光客的凝視3.0(黃宛瑜譯)。書林。(原著出版於2016年)
    Urry, J. (2019)。消費場所(江千綺譯)。書林。(原著出版於1995年)
    山崎亮 (2018)。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21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定義、設計總總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莊雅琇譯)。臉譜。(原著出版於2012年)
    吉岡幸雄 (2019)。京都美學考,從建築探索京都生活細節之美(吳昱瑩譯)。遠足文化。(原著出版於1997年)

    二、英文部份
    Bernard, H. R. (n.d.). Research Method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http://163.28.10.78/content/local/taichun/sueimai/teach/people/handan/class12.htm
    Borrelli, N., & Davis, P. (2012). How culture shapes nature: refletions on Ecomuseum Practices. Berghahn Journals, 7 (1), 31-4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Nunzia-Borrelli/publication/236980889_How_Culture_Shapes_Nature_Reflections_on_Ecomuseum_Practices/links/0c96051aa16cc71b1b000000/How-Culture-Shapes-Nature-Reflections-on-Ecomuseum-Practices.pdf
    De Varine, H. (1996). Eco museum or community museum? 25 years of applies research in museology and development. Nordisk Museologi , 2, 21-26. https://journals.uio.no/museolog/article/view/3673
    Deakin, M., Borrelli, N.,& Diamantini, D. (2016). The Governance of City Food Systems: Case Stud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Fondazione Giangiacomo Feltrinelli, 131-146. https://fondazionefeltrinelli.it/app/uploads/2020/05/The-Governance-of-City-Food-Systems_The-Cases-Study-from-Around-The-World.pdf#page=15
    Montgomery, C. (2014). Happy City: Transforming Our Lives Through Urban Desig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Song, S. (n.d.). Street Stall Economy in China in the Post-Covid19 Ear:Dilemmas and Regulatory Suggestions. Research in Globaliza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90051X20300198

    三、網路部份
    文化部。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310_20129.html
    文化部。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content_268.html。
    中央通訊社 (2020,4月16日)。人潮流失,店家出走,東區商圈走向寒冬。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200416-metro/page5.html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2019,10月29)。東區擾動計劃。東區空間設計擾動計劃。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9D%B1%E5%8D%80%E7%A9%BA%E9%96%93%E8%A8%AD%E8%A8%88%E6%93%BE%E5%8B%95%E8%A8%88%E7%95%AB。
    天下出版 (2021,10月6日)。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未來城巿 Future City@天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A5-t1RY2o&ab_channel=%E5%A4%A9%E4%B8%8B%E9%9B%9C%E8%AA%8Cvideo。
    主計處。10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s://win.dgbas.gov.tw/fies/a11.asp?year=109。
    巿府—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21,6月2日)。臺北捷運振興東區不遺餘力!嶄新意象打造東區新地標!。臺北旅遊網。https://www.travel.taipei/zh-tw/news/details/27097
    尼古拉 (2019)。2019世界無車日,法廣在巴黎街訪。法國廣播電台。https://www.rfi.fr/tw/20190922-nicolas-20190922-desk-2-soir-trad-c21-son-france-paris-sans-voiture-reportage-fmm-rfi-franc
    非凡電台(2021,10月9日)。非凡好厝邊2021/10/9電視訪問。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YWBH3otPI&ab_channel=%E9%9D%9E%E5%87%A1%E5%A5%BD%E5%8E%9D%E9%82%8A。
    東區商圈發展協會。東區商圈發展協會任務。東區商圈展協會。https://eastdistrictplus.com/index.php。
    明日誌編輯部 (2019,11月20日)。藝術家姚仲涵 X 莊志維對談:透過「光」給東區一個慢動作,停下腳步,看見東區自己的樣子。明日誌。http://www.mottimes.com/cht/interview_detail.php?serial=445
    洪敏隆 (2009,9月3日)。敦南單車道設臨停彎。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332310。
    郭錫瑠先生文教基金會。瑠公溯源:瑠公圳的今貌。郭錫瑠先生文教基金會。http://www.khl.org.tw/source3.html
    富邦藝術基金會。富邦藝術基金會藝術家。 富邦藝術基金會。https://www.fubonart.org.tw/event/special/243
    董美琪 (2021,3月17日)。東區地下街一整排結束營業全關門!臺北捷運公司回應了。EtToday新聞雲。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939791。
    褚瑞基 (2017,7月17日)。建築師與公共藝術。藝術書寫工廠。http://news.deoa.org.tw/index/contentpage?id=130
    臺北外宿節。http://www.staycation.taipei/modules/news/index.php?storytopic=6
    臺北東區。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6%9D%B1%E5%8D%80
    臺北訊 (2014,12月17日)。 打造松山車站地下街為智慧消費實證場域。DIGITIME。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30&id=0000404952_r5jlax9m4vr3db3rjzo3b。
    台北無圍牆博物館,https://ecomuseums.gov.taipei/
    韓國觀光局 (2017,5月18日)。首爾路7017。韓國觀光局。https://big5chinese.visitkorea.or.kr/cht/ATT/3_2_view.jsp?cid=2498255。
    簡宏逸 (2018,3月28日)。臺北東區原來有個大水池:從大灣到今天的SOGO百貨。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2382
    蕭文杰 (2020,6月10日)。新瓶裝舊酒?荒謬無心的台北大稻埕「無牆博物館」。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472/4638402
    Landry, C. (n.d.). Lineages of the Creative City. http://charleslandry.com/panel/wp-content/uploads/downloads/2013/03/Lineages-of-the-Creative-City.pdf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