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敏玲 |
---|---|
論文名稱: |
痲瘋病與明清社會 |
指導教授: |
林麗月
Lin, Li-Yueh 邱仲麟 Chiu, Chung-L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1 |
中文關鍵詞: | 明清 、痲瘋 、癩病 、過癩 、痲瘋院 、疾病與社會 、室女過癩 、疾病與恐慌 |
英文關鍵詞: | leprosry, iIlness, metaphor, ming ch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03 下載:20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痳瘋病在中國史上是相當古老的傳染病,早在先秦時代的《秦律》中對痲瘋病患的症狀及病患的處置方式已有相當完整的記載。由先秦至宋元時期,雖然社會對病患已出現排斥的行為,但並未產生過度激烈的集體恐懼。然而,至明代中葉以後的文獻記載則反映社會上對所謂「麻風」(癘)」患者產生相當激烈的集體性恐懼,並出現對患者極端的排斥行為。然則社會的恐懼從何而來?據本文的探討,主要來自下列的不良觀感,如:此疾具有高度傳染性、病人的道德形象惡劣、此疾被視為蠻荒地區閩粵等地的特殊疾病,且當地人會以「過癩」等邪惡的方式將病傳給他人。以上明清時代的痲瘋認知的形成與以下歷史發展有密切關聯:城鄉經濟發展、梅毒傳入、禮教失序的焦慮、社會治安不良等。明清時代,在痲瘋恐慌地區,由於許多貧窮家庭無法對抗痲瘋病的衝擊,導致家庭倫理的崩潰,不少家庭因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面對閩粵等地痲瘋病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明清政府的回應能力相當有限。明清時代,政府的痲瘋治療措施的制度化規定完全付之闕如。由於明清時代地方政府的統治力是相當有限的,因而地方官在其轄區避免群眾過度激烈行動,以維持穩定的秩序的消極作法,似乎是鞏固其權力及地位的最安全作法。因而在盛清時期地方政府也無法給予病患一個合理的安頓,然而政府的消極作為使得社會大眾與病患間的緊張關係依然存在,且隨時可能引爆衝突。而且盛清時期地方政府在處理痲瘋引發的治安問題的態度上,反映地方政府在痲瘋社會問題上已無法堅持以道德統治的原則,這使得病患在社會上的處境更形惡劣而遭遇更不理性的對待。痲瘋病與明清社會的互動的大致輪廓可知,社會對疾病的認知其實並不完全來自客觀存在的現象,而有相當多的成份來自社會在與疾病互動過程中的集體想像所賦予的意義,而這種聯想所呈現的則是人們在特定社會文化條件下對事物的感受及認知。換言之,人對疾病的恐懼,除了來自疾病會侵害生命的客觀因素外,有相當大的成份來自社會加諸疾病的隱喻,而這些是人們在面對疾病威脅時更難以承受的部份。另一方面,從痲瘋病與明清社會的互動也反映人對疾病的反應並不完全是疾病所造成的,「人的作為」其實也發揮相當重要的影響。
徵引書目
壹、 古籍史料
一、醫書
唐‧王冰註,《黃帝內經素問》,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3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漢‧張機,金‧成無已注,《傷寒論注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隋‧巢元方,《巢氏諸病源候總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40
冊,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唐代‧王燾,《外臺秘要方》,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42-43
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台北市:中國醫藥研究所,1974。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41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北宋‧王懷隱等撰,《太平聖惠方》,收入《東洋醫學善本叢書》第16-21冊,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社,1991。
北宋‧宋徽宗敕編,清‧程林刪定,《聖濟總錄纂要》,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45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南宋‧陳言,《三因極─病症方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4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金‧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在《諸子集成》續編第12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金‧劉完素,《傷寒直格方》,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5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元‧朱震亨撰,戴元禮校補,《金匱鉤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5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朱橚撰,《普濟方》,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53-67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江瓘,《名醫類案》(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7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吳有性,《瘟疫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8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吳勉學,《續醫說》,收入《中國醫學大成》三編第12冊,長沙:岳麓書社, 1994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78-8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沈之問,《解圍元藪》,收入《續俢四庫全書》子部第101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一年刻本影印,1997。
明‧徐用誠撰,劉純續增,《玉機微義》,在《四庫叢書珍本》七集第133-13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
明‧張介賓,《景岳全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83-8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陳司成,《霉瘡秘錄》,日本永安(1774)皇都英精堂重翻刻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微捲。
明‧陳桷,《石山醫案》,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7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戴元禮,《秘傳證治要訣》,收入《叢書集成》初編第1396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明‧薛己,《薛氏醫案》,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69-7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吳謙等編,《御纂醫宗金鑑》,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8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侯敬庵、鄭鳳山,《瘋門辨症》,收入《珍本醫書集成》內科類第二冊,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年。
清‧陳士鐸,《石室秘錄》,收入《陳士鐸醫學全書》,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1999。
清‧陳修園,《金匱要略淺註》,收入《陳修園醫學叢書五十種》,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
清‧顧世澄編著,葉川等校注,《瘍醫大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4。
清‧蕭曉亭,《瘋門全書》,收入《珍本醫書集成》內科類第二冊,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年。
二、官書、檔案
西漢‧司馬遷,《史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東漢‧班固,《漢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7-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劉宋‧范曄,《後漢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史部第10-1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北齊‧魏收,《魏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19-2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隋‧李百業撰,《北齊書》,收入《二十五史》第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唐.李延壽,《北史》,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24-2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義》,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五代‧劉昫,《舊唐書》,收人《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26-2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歐陽修,《新唐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30-3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大明令》,收入《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編第1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明‧吳元年,《明律集解附例》,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廿四年重刊本影印,1969。
清‧姚雨薌纂,胡仰山增輯,《大清律例會通新纂》,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
清‧張廷玉,《明史》,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史部第55-6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85。
清‧清世宗敕編,《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174-18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清檔案》,A088-006,乾隆四年二月八日雲南總督兼巡撫慶復。
《明清檔案》,070515,乾隆四年九月廿四日閩浙總督郝玉麟。
《明清檔案》,070804,乾隆五年二月三刑部尚書尹繼善。
《明清檔案》,A093-102,乾隆五年四月二十七日雲南巡撫張允隨。
《明清檔案》,A101-082 ,乾隆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廣東巡撫王安國。
《明清檔案》,A107-094,乾隆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江西巡撫陳宏謀。
《明清檔案》,A114-111,乾隆七年九月四日江西巡撫陳宏謀。
《明清檔案》,A108-041,乾隆六年十二月十一日江西巡撫陳宏謀。
《明清檔案》,A141-052,乾隆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巡撫紀山。
《明清檔案》,A170-380,乾隆十六年二月十五日署部尚書阿克敦。
中國第一檔案館藏《刑科題本》〈婚姻〉第二全宗十五卷三號,乾隆元年七月十九日刑部事務和碩果親王允禮。
中國第一檔案館藏《刑科題本》〈婚姻〉第二全宗廿七卷二號,乾隆元年十二月四日署刑部尚書俆本等。
中國第一檔案館藏《刑科題本》〈婚姻〉第二全宗一百六卷八號,乾隆五年四月初八江西巡撫岳濬。
三、地方志
福建
嘉靖《建陽縣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嘉靖卅二年刊本影印,1985。
嘉靖《惠安縣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嘉靖九年刊本印行,1985年。
嘉靖《龍溪縣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嘉靖十四年刊本印行,1985。
嘉靖《延平府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嘉靖四年刻本影印,1985。
嘉靖《建寧府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嘉靖廿年刊本影印,1985。
萬曆《福寧州志》,北京:中國書店,據萬曆廿一年刻本影印,1992。
萬曆《泉州府志》,台北:學生書局,據萬曆四十年刻本影印,1987。
萬曆《漳州府志》,萬曆元年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微捲。
萬曆《福州府志》,北京:中國書店,據萬曆四十一年刊本影印,1992。
康熙《彰浦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七年翻印康熙卅九年刊本影印,1968。
康熙《福建通志》,收入《北京圖書館珍本叢刊》史部第34-35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清康熙刻本縮印,1988。
乾隆《晉江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卅年刊本影印,1967。
乾隆《僊遊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卅六年修同治十二年重刊本影印,1975。
乾隆《龍溪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廿七年修光緒五年補刊本,1967。
乾隆《延平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卅年修同治十二年刊本影印,1967。
乾隆《福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十九年刊本影印,1967。
乾隆《福寧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廿七年修光緒六年重刊本影印,1967。
乾隆《福建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285-28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乾隆二年刊本影印,1983。
道光《順昌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七年重刊道光十二年刊本影印,1974。
同治《福建通志》,台北:華文出版社,據同治十年重刊同治七年刊本,1968。
光緒《屏南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120冊,海口:海南出版社,據光緒三十四年抄本影印,2000。
光緒《重纂邵武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廿六年刊本影印,1967。
光緒《莆田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五年刊本影印,1968。
光緒《漳州府志》,台南:台南文獻委員會,據光緒四年刊本影印,1965。
民國《尤溪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六年刊本影印,1967。
民國《同安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八年刊本影印,1968。
民國《沙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七年鉛印本影印,1974。
民國《建寧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八年刊本影印,1968。
民國《建甌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八年鉛印本影印,1967。
民國《連城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廿七年石印本影印,1974。
廣東
嘉靖《惠志畧》,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嘉靖卅九年刊本影印,1985。
嘉靖《廣東通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刊》史部第189-19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事業公司,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年初稿清刻本影印,1996。
萬曆《南海縣志》,北京:中國書店,據萬曆三十七年刊本影印,1992。
萬曆《雷州府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萬曆四十二年刊本影印,1990。
萬曆《廣東通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刊》史部第197-198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事業公司,據萬曆三十年刻本影印,1996。
康熙《南海縣志》,北京:中國書店,據康熙卅年刊本影印,1992。
康熙《新會縣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康熙廿九年刊本影印,1991。
雍正《揭陽縣志》,北京:中國書店,據雍正九年刻本影印,1992。
雍正《廣東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320-32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雍正九年刊本影印,1983。
乾隆《東莞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173-174冊,海口:海南出版社,據雍正十一年修乾隆元年重修本影印,2000。
乾隆《新會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179-180冊,海口:海南出版社,據乾隆六年刊本影印,2000。
乾隆《潮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廿六修民國廿六年重刊本
乾隆《潮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十九年重刊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影印,1967。
嘉慶《澄海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嘉慶廿年刊本影印,1967。
道光《恩平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道光五年刊本影印,1966。
道光《高要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道光六年刊本影印,1967。
道光《高要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道光六年刊本影印,1967。
道光《新會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道光廿一年刊本影印,1966。
道光《電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道光五年刊本影印,1967。
道光《肇慶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道光十三年修光緒四年重刊本影印,1967。
道光《廣東通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道光二年修同治三年重刊本影印,1990。
咸豐《順德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咸豐三年刊本影印,1974。
同治《增城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嘉慶五年增補重刊嘉慶廿五年刊本影印,1974。
光緒《四會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四年重印光緒廿二年刻本刊本影印,1967。
光緒《海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廿六年刊本影印,1967。
光緒《高明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廿年刊本影印,1974。
光緒《揭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十六年修民國廿六年重刊本影印,1974。
光緒《潮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十九年刊本影印,1966。
光緒《豐順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十年補刊本影印,1967。
光緒《惠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七年刊本影印,1966。
光緒《廣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五年補刊本影印,1968。
宣統《南海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宣統二年刊本影印,1974。
民國《東莞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年鉛印本影印,1967。
民國《恩平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影印,1974。
民國《番禺縣續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二十年刊本影印,1967。
民國《陽江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四年刊本影印,1974。
江西
萬曆《吉安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萬曆十三年刊本影印,1976。
康熙《南豐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康熙廿二年刊本影印,1989。
康熙《廣信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康熙廿二年刻本影印,1989。
乾隆《大庾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十三年刊本影印,1989。
乾隆《石城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四十六年刊本影印,1989。
乾隆《廣信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四十八年刊本影印,1989。
雍正《江西通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雍正十年刊本影印,1989。
道光《廬陵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道光五年刊本印行,1989。
同治《永豐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十三年刊本影印,1989。
同治《玉山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十二年刊本影印,1975。
同治《奉新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十年刊本影印,1989。
同治《武寧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九年刊本影印,1989。
同治《南昌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十二年刊本影印,1989。
同治《萍鄉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十一年刊本影印,1975。
同治《臨川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九年刊本影印,1989。
同治《豐城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十二年刊本影印,1989。
同治《九江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同治十三年刊本影印,1975。
光緒《上猶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七年修十九年重刻本影印,1975。
光緒《南安府志補正》,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元年刊本影印,1975。
民國《南昌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廿四年重刊本影印,1969。
浙江
萬曆《杭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萬曆七年刻本影印,1983。
康熙《會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康熙廿二年刊本影印,1983。
乾隆《溫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廿五年刊民國三年補刊本影印,1983。
同治《景寧縣志》,同治十一年刊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善本書。
民國《象山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五年刊本影印,1974。
江蘇
乾隆《溧水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88冊,海口:南海出版社,據乾隆四十二年刻本影印,2000。
光緒《六合縣志》,光緒十年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善本書。
光緒《平湖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光緒十二年刊本影印,1975。
光緒《溧水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九刊本影印,1975。
光緒《蘇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九年刊本影印,1970。
民國《吳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廿二年刊本影印,1970。
安徽:
乾隆《宣城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乾隆四年刊本影印,1989。
湖北:
民國《湖北通志》,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民國十年刊本影印,1990。
四、文集、筆記、小說
唐‧李肇,《國史補》,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
唐‧張鷟,《朝野僉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
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346冊,台北:台灣商務書館,1983年。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4年。
宋‧何薳,《春渚紀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169冊,台北:台灣商務書館,1983年。
宋‧李昉,《太平廣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349-35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蘇軾,《東坡志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16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蘇轍,《龍川志略》,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34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王臨亨,《粵劍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十三編第2冊,台北:新興書局,1979年。
明.沈榜,《宛署雜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卅五編第4冊,台北:新興出版公司,1983。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台北:偉文圖書岀版社,1976年。
明.汪道昆,《太函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346-1348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萬曆刻本,1997。
明.林俊,《見素集奏議》,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96冊,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高濂,《遵生八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177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185-118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謝肇淛,《五雜俎》,台北市:新興書局,1971,據萬曆卅六年刻本影印。
明‧陳龍正,《幾亭外書》,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3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明‧劉宗周,《人類譜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2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王植,《崇雅堂藁》,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刊》集部第1269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96。
清.王椷,《秋燈叢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26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清‧仇巨川,《羊城古鈔》,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
清.吳昌熾,《客窗閒話續集》,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一編第2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798-179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吳震方,《嶺南雜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編第10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清‧采衡子,《蟲鳴漫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一編第7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廿四編第10冊,台北:新興書局,1979。
清‧金武祥,《粟香三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8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光緒刻本影印,1997。
清‧青城子,《志異續編》,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一編第10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清‧紀昀,《紀文達公遺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435冊,據嘉慶十七年紀樹馨刻本影印,1995。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初集》,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廿九編7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1789冊,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張渠撰,《粵東聞見錄》,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清‧張徽言,《南越游記》,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據咸豐七年重刊本,1990。
清‧張應昌,《清詩鐸》,北京:中華書店,1983年。
清‧梁廷楠,《夷氛記聞》,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五十二輯第518-519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台北:商務印書舘,1976。
清‧梁章鉅,《浪跡叢談續談》,北京:中華書局,1981。
清‧許起,《珊瑚舌雕談初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26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陳宏謀,《訓俗遺規》,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刊》子部第158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96。
清‧陳宏謀,《女教遺規》,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95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閔鈜,《蕉窗十則註解》,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4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清‧慵納居士,《咫聞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二編第6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清‧劉因之,《讕言鎖記》,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16冊,臺北市:新文豐,1989。
清‧蕭奭,《永憲錄》,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民國‧徐珂,《清稗類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民國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影印, 1966年。
五、其他
〈論大痲瘋惡疾〉,《申報》(上海),同治12年3月1日,第2頁。
〈痲瘋病相傳之患〉,《申報》(上海),同治12年4月20日,第2頁。
〈麻瘋人來滬過癩〉,《申報》(上海),同治12年5月11日,第2頁。
〈記梁孝子事〉,《申報》(上海),同治12年6月6日,第2頁。
〈位置痲瘋乞丐說〉,《申報》(上海),光緒2年閏5月1日,第2-3頁。
〈粵麻瘋傳遍粵中〉,《實報》(北平),民國26年4月27日,第1頁。
〈痲瘋病人槍斃說不確〉,《北平晨報》(北平),民國26年5月3日,第12版,據《廣州航訊》,4月29日報導。
〈粵痲瘋病人槍決說證實〉,《晨報》(北平),民國26年5月5、6日,第12版。
漢‧伏勝撰,鄭玄注,《尚書大傳》,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第6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漢‧劉安,《淮南鴻烈解》,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18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漢‧劉向著,黃清泉註譯,《新譯列女傳》,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漢‧戴德,《大戴禮記》,收入《增訂漢魏叢書》第一冊,台北:大化書局,1983。
漢‧王充,韓復智註譯,《論衡今註今譯》,台北:國立編譯館,2005。
漢‧崔篆,《易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元‧吳澄,《儀禮逸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第10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陳壽,《南華真經正義》,台北:新天地書局,1977年。
晉‧干寶,《搜神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34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龍樹菩提造,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收入《大正新脩大藏經》第25卷,台北:宏願出版社,1992。
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收入《大正新脩大藏經》第9卷,台北:宏願出版社,1992。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353-35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唐‧釋道宣,《續高僧傳》,臺北市:文殊出版社,1988。
清‧周克復纂,《歷朝法華持驗紀》,收入《明版嘉興大藏經》第19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
貮、今人論著
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
Jared Diamond著,王道還、廖月娟譯,《槍炮、病菌與鋼鐵》,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8。
Frederick Cartwright & Michael Biddiss,陳仲丹、周曉政譯,《疾病改變歷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譯自‘Disease & English:Sutton Publish,1972),2004。
William H. McNeill,楊玉齡譯,《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1998。
孔復禮著,陳兼、劉昶譯,《叫魂──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杜正勝主編,《中國文化史》,台北:三民書局,1996。
周作人,《周作人文類編(四)─人與蟲:自然、科教、文明》,長沙:湖南省新華學出版社,2003年。
范行準,《中國病史新義》,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9。
范行準,《中國醫學史略》,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6。
唐文基編,《福建古代經濟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唐長孺,《魏晉南北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1983。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張研、郭成康,《十八世紀的中國社會》,台北:雲龍出版社,2003。
張晉藩,《清朝法制史》,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
陳垣,《陳垣早年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2年。
陳勝崑,《中國疾病史》,台北: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1981。
陳學文,《中國封建晚期的商品經濟》,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斯波義信,莊景輝譯,《宋代商業研究史》,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
頼尚和,《中國癩病史》,台北:出版社不詳,1952。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現代醫學》,台北:錦繡出版社,1994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傳統醫學》,台北: 錦繡出版社,1994。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大美百科全書》,台北:光復書局,1997年。
(二)論文
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費經濟探測〉,收入葉顯恩編,《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299-309。
占驍勇,〈從軼事到小說──論「麻瘋女」故事的起源與發展〉,《南開學報》,2001年第5期,頁69-74。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的建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3。
李良松,〈略論中國古代對傳染病人的安置及傳染病院〉,《中華醫史雜誌》,27:1(1997.01),頁32-35。。
李孝悌,〈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欲與身體──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3(2001.09),頁544-593。
李尚仁,〈種族、性別與疾病:十九世紀英國醫學論痲瘋病與中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疾病的歷史」研討會論文,2000。取自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conference/disease/leeshangren.
李尚仁,〈十九世紀後期英國醫學界對中國痲瘋病情的調查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3(2003.09),頁445-506。
李勤璞,〈八萬尸蟲與八萬戶蟲〉,《中華醫史雜誌》,26:2(1996.05),頁108。
定宜庄,〈從婚書契約看清代的婦女再問題〉,收入《無聲之聲(Ⅱ):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85-108。
杜正勝,〈作為社會史的醫療史─並介紹「疾病、醫療和文化」研究小組的成果〉,《新史學》,6:1(1995.03),頁113-165。
周信銘,〈從槍決麻瘋病談到麻瘋問題〉,《獨立評論》,241(1937.7),頁6-8。
林富士,〈試睡虎地秦簡中的「癘」與「定殺」〉,《史原》,15(1986),頁1-38。
邱仲麟,〈明代疫癘──兼及官民的肆應〉,《第一屆兩岸明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1996,頁1-43。
胡萬川,〈蛇酒與痲瘋女的故事─醫療傳說與相關的小說〉,收入清大中語系編,《小說戲曲研究》第三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頁35-58。
梁其姿,〈清代慈善機構與官僚層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66(1988),頁85-103。
梁其姿,〈中國痳瘋病概念演變的歷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2(台北,1999.06),頁399─437。
梁其姿,〈麻風隔離與近代中國〉,《歷史研究》,2003年第5期 (2003.10),頁3-14。
張嘉鳳,〈「染疫」與「相染」──以〈諸病源候論〉為中心試論魏晉至隋唐之間醫籍的疾病觀〉,收入李建民編,《生命與醫療》,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頁391-428。
蔣竹山,〈性、蟲與過癩─明清中國有關痲瘋病的社會想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研討會論文,2002.10。
取自www.ihp.sinica.edu.tw/~wensi/ccs.doc。
蔣竹山,〈明清華南地區有關痲瘋病的民間療法〉,《大陸雜誌》,90:4(1995.04),頁38-48。
蔡寶鳳,周碧瑟,〈痳瘋病的文獻回顧〉,《公共衛生》,15:03(1988.10),頁328-342。
賴惠敏,〈清代的法律與國家治理性──以直隸地區的族群與家庭為討論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的再思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5.07。取自www.mh.sinica.edu.tw/eng/program.htm.
賴惠敏、朱慶薇,〈從清代檔案看旗人的家庭糾紛〉,收入《無聲之聲(Ⅱ):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53-84。
蕭璠,〈漢宋間文獻所見古代中國南方的地理環境與地方病及其影響〉,收入李建民編,《生命與醫療》,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頁193-298。
二、外文部份
Peter ,Richards. The Medieval Leper and His Northern Heirs. Frome & London:Butler & Tanner Ltd, 1977.
Weymouth, Anthony. Though The Leper-squint:A Study of Leprosy from Pre-Christian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Plymouth: The Mayflower Press,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