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興貴 |
---|---|
論文名稱: |
大「路」之歌─意象水墨畫創作研究 |
指導教授: | 羅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2 |
中文關鍵詞: | 象徵 、符號 、隱喻 、寓意 、意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3 下載:2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路」是經濟建設之母。道路的鋪設可以加速地方開發、拉近城鄉距離、促進物資流通,方便人員的進出、旅遊的推廣、資訊的傳達·········。「路」有其建設性,相對的也具有破壞性;過度開發、噪音、污染、垃圾、環保、人際關係疏離等問題。由具象而抽象來看,「路」是人車行走的道兒;「路」是運輸的路線;「路」是方位、地域和空間;「路」是做事的方法,也是為人處世的方向;「路」是理路、思想。
「路」是主體感情尋找的感性對應物;在享用、讚頌其便利之餘,個人擬就其存在的樣貌和狀態--即單形道、雙向道、標線、坑洞、裂痕·········等等進行省思。「路面」是宇宙、世界、土地、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時代意識的縮影,是主觀心靈情感和思想,假借客觀的實體存在,進行圖像符號驅遣揮灑的舞台。標線代表著律法、規章和道德;裂隙、坑洞則呈現了大地的傷痕及肇因於非自然力下人謀不臧的禍害。綜合這些意象,尋求主、客觀物象的對應和思想、感情的聯繫;創造結構圖像,藉由符號、象徵、隱喻與寓意的觀念,以理性與感性兼具、現實與想像並行、寫實與寫意俱現、抽象與具象共存的表現手法,傳達對自我學習、思想、人生的檢視、期盼與實踐。同時也希望透過圖像的創造與凝鍊,對人生和社會進行觀察和批判。俯視的視角和平行的路面正適於表露無限的關懷,對稱、對比的佈局和經營,無非在企求造形意象的激盪,突顯意旨和用心。
參考書目:
一、專書:
01、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2001。
02、周何編,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2001,二版。
03、劉思量著,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2001。
04、台灣中華書局,辭海,台北,台灣中華書局,2000。
05、蓋瑞忠,藝術概論,台北,文京,1999。
06、惠特曼著,楊耐冬譯,草葉集,台北,志文,1999。
07、林國芳著,藝術創作過程之藝術理論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
08、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苦悶的象徵,台北,志文,1999再版。
09、黃光男<現代水墨畫類型析論>,收錄於黃光男著,《臺灣水墨畫創作與環境因素之研究》,臺北市,史博館,民1999。
10、何懷碩,創造的狂狷,台北,立緒文化,1998。
11、三民書局,學典,台北,三民書局,1998。
12、Ellen Winner著,陶東風等譯,創造的世界一一藝術心理學,台北,田園城市,1997。
13、雄獅圖書公司,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1997。
14、勵忠發著,記號‧藝術‧情報,台北,正中,1997。
15、林群英,藝術概論,台北,全華,1996。
16、BATES LOWRY著,杜若洲譯,視覺經驗,台北,雄獅,1991,八版二刷。
17、羅青著,水墨之美,台北,幼獅文化.1991。
18、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1991。
19、劉思量,藝術與創造──藝術創作與欣賞之理論與實際,台北,藝術家 1989。
20、豐子愷,豐子愷論藝術,台北,丹青,1987。
21、葉朗,中國美學的開展(上),台北,金楓,1987。
22、葉朗,中國美學的巨擎,台北,金楓,1987。
23、谷風出版社編輯部,美學基本原理,台北,谷風,1986。
24、文化大學,中文大辭典,台北,文化大學,1985,七版。
25、李可染著,李可染畫論,台北,丹青,1985。
26、姚一葦<論意念>,收錄於姚一葦著,《藝術的奧祕》,台北,開明,1985,10版。
27、朱狄,<當代美國美學流派及其要代表人物簡介>,收錄於陳從周等著,《美學與藝術》,台北,木鐸,1985。
28、李澤厚著,美的歷程,台北,元山,1984。
29、安海姆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1984。
30、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1984。
31、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1983。
32、姚一葦,欣賞與批評,台北,遠景,1982。
33、虞君質,藝術概論,台北 大中國,1979。
34、戴海鷹,石濤一一磊阿不群的清初畫僧,台北,雄獅,1979。
35、凌嵩郎,藝術概論,台北,學生,1972第,3版。
二、期刊、論文:
01、李振明著,變與不變之間一一台灣彩墨發展變因初探,2002。
02、鄧育仁、孫式文,<廣告裡的圖像隱喻:從多空間模式分析>,收錄於《新聞學研究》,第六十二期,2000年1月。
03、王玲蘭,意識浮游一一試論現代水墨畫之空間《遞嬗‧碎形‧解梏》創作,台北,師範大學,2000。
04、高木森,<從廿世紀末的藝術動向看進入廿一世紀世界術主流的要件>,收錄於《21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9。
05、徐素霞,<從「傳統繪畫精神」與「筆墨」談水墨畫的創新>,收錄於《美育》,98期,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8。
06、省立美術館,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台中,省立台中美術館,1994。
07、賈方舟,<水墨畫縱橫談>,收錄於《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
08、蔣勳,<中國近代水墨畫的發展初探>,收錄於《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
09、董欣賓、鄭奇,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江蘇,江蘇美術,1990。
10、管執中,<試論現代水墨畫的源頭和流向>,收錄於《中國現代繪畫發展素描》,台北市立美術館,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