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人卉
Wang, Jen-Hui
論文名稱: 木柵地區傳統市場對高齡者在地老化之意涵
Aging in Place: The Meaning of the Traditional Market to the Older Adult in Muzha.
指導教授: 林儷蓉
Lin, Li-J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在地老化傳統市場木柵
英文關鍵詞: aging in place, traditional market, Muzha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4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2下載:7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傳統市場對高齡者在地老化之意涵,藉由立意抽樣的方式,選取10位常至木柵地區傳統市場之高齡者,經由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了解長者眼中的傳統市場。對文本進行分析後,歸納出28項傳統市場對高齡者之意義,其中最主要的為「外出的動機」、「提供完善的生活機能」以及「維持社會參與」;此外,傳統市場對高齡者在地老化的意涵包含 (一) 提供並保持熟悉的環境;(二) 提供在地支持生活系統;(三) 正反方並存以突顯安全、受尊重的經驗;(四) 可供高齡者訓練並維持其生活能力;(五) 充分且多元的社會參與機會。由研究結果可知,傳統市場提供高齡者一定的生活支持,在傳統市場的部分,建議改善環境、保存傳統市場的特色與熟悉感,並在傳統市場內加入健康保健觀念之推廣;在推行在地老化的部分,建議更加重視原有支持在地老化的場域,並提供健康、亞健康高齡者較佳的在地老化環境。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aging in place exemplified by the traditional market.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adopted by using in-depth interview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en older adults who are above 65 years old and usually go to traditional markets in Muzha area were purposive selected. Study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aditional marke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can be attributed to three benefits among their life span, including (a) it acts as a motivation for older adults to go out, (b) provides a perfect system for living functioning, and (c) maintains the opportunity for social engagement. In addition, the traditional market could meet the need for the older adult to be aging in place. For instance, the traditional market is an environment to provide the sense of familiarity, and could be a part of the locally life support system. Otherwise, the older adult can gain the respect and sense of safety by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experience in the market, and provide lots of opportunities for them to practice their ability for daily life. The traditional market could support fully and various occasions for social engagement.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market could provide better support for the older adult by advancing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maintaining old features that are familiar with the older adult. , and disseminating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health promo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re will be more traditional local setting in the neighborhood, and we should do more research to keep the older adult aging in place.

    目 次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viii 圖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名詞釋義……………………………………………………………………….4 第貳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傳統市場之概念……………………………………………………………….5 第二節 在地老化之概念……………………………………………………………...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質性研究取向………………………………………………………………..23 第二節 研究場域之界定……………………………………………………………..24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之界定……………………………………………………….….25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法………………………………………………………………..27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32 第六節 研究品質與研究倫理………………………………………………………..34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36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描述……………………………………………………………...36 第二節 傳統市場對高齡者的意義…………………………………………………...41 第三節 傳統市場與在地老化的連結………………………………………………...71 第伍章 結論、建議與反思…………………………………………………...80 第一節 結論…………………………………………………………………………...80 第二節 建議…………………………………………………………………………...83 第三節 反思…………………………………………………………………………...87 引用文獻……………………………………………………………………….91 附錄…………………………………………………………………………….96 附錄一 訪談大綱……………………………………………………………………...96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97 附錄三 文本分析與命名分類………………………………………………………...98

    丁雪茵、鄭伯壎、任金剛 (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研究,6,354-376。
    內政部統計處 (2010)。98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作者。
    王人卉、林儷蓉 (2016)。在地老化意涵與面向之分析:以臺灣六都高齡福利措施為例。休閒與社會研究,13,159-168。
    王希成 (2011)。來去金獅湖菜市仔。載於初安民 (主編),我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場:高雄.人文.旅遊與美食 (頁14-19)。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王偉 (2011)。菜市場。載於初安民 (主編),我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場:高雄.人文.旅遊與美食 (頁196-200)。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任沁沁、張承志 (2012,3月5日)。尋找溫情—那些藏在台灣傳統市場裏的古早味。華夏經緯網。取自http://big5.huaxia.com/xw/dlrJtw/2012/03/2769551.html
    朱芬郁 (2013)。在地老化與高齡友善城市之研究:以東京巢鴨地藏通商店街為例。澳門護理雜誌,12(2),36-40。
    江亮演 (2009)。高齡社會老人在地老化福利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25,195-21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12)。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臺北市:作者。
    吳佳綺 (譯) (2010)。質性資料的分析。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Graham R. Gibbs, 2008)
    吳淑瓊、莊坤洋 (2001)。在地老化:臺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顧的政策方向。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0(3),192-201。
    吳鄭重 (2004)。「菜市場」的日常生活地理學初探:全球化台北與市場多樣性的生活城市省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5,47-99。
    吳麗靜、林志商、黃柏銘 (2010)。亞健康在中醫的評估。中華推拿與現代康復科學雜誌,7 (1),1-9。
    李志平 (2011)。老化與生活品質。臺北市:文景。
    李秀美 (2002)。木柵庄-釘樹柵保護的隘寮。台北畫刊,413,13-18。
    李青松、林歐貴英、陳若琳、潘榮吉 (2010)。老人與家庭。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李政賢 (譯) (2014)。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市:五南。(Marshall, C., & Rossman, G. B., 2010)
    邢志航 (2001)。由攤商經營探討傳統零售市場重建規劃成效評核之研究-以台南市已重建之公有零售市場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周學雯 (2015)。老人與休閒活動。載於蔡文輝、盧豐華、張家銘 (主編),老年學導論 (頁422-472)。臺北市:五南。
    官大紳 (2015)。老年人的活動與運動。載於蔡文輝、盧豐華、張家銘 (主編),老年學導論 (頁244-279)。臺北市:五南。
    林天佑 (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長期照顧服務法 (2015年6月3日)。
    徐弘宜 (2010)。傳統市場消費者行為意向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高麗娟、黃光獻 (2014)。體育運動質性資料分析方法。體育學報,47(2),159-178。
    崔征國 (譯) (2002)。圖解高齡者‧身障者無障礙空間設計。臺北市:詹氏書局。(楢崎雄之,2000)
    張可婷 (譯) (2010)。質性研究的設計。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Uwe FlicJ, 2008)
    張家銘 (2015)。老年醫學概論。載於蔡文輝、盧豐華、張家銘 (主編),老年學導論 (頁63-98)。臺北市:五南。
    莊婷婷 (2011)。台灣傳統市場的場所精神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許貴菊 (2012)。「買」、「賣」之間的消費實踐-「北投傳統市場」為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乃瑜 (1998)。都市街廓內部之市場空間再開發設計-新竹市東門市場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郭思餘 (譯) (2012)。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臺北市:雙葉書廊。(Neuman, W. L., 2008)
    郭桂玲 (2011)。走進興達港觀光魚市的歡愉時光。載於初安民 (主編),我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場:高雄.人文.旅遊與美食 (頁205-209)。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都市計畫法 (2010年5月19日)。
    陳正傑 (2011)。阿嬤的菜市場地圖。載於初安民 (主編),我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場:高雄.人文.旅遊與美食 (頁118-123)。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陳渝苓 (2009)。「意義的追尋與歷程的建構」:休閒研究的典範衝突與爭辯。戶外遊憩研究,22(1),1-19。
    曾美慧 (2004)。台北街頭巷尾-文山篇—山林、茶園、綠意環繞。台北畫刊,436,4-30。
    黃富順 (1995)。老人心理與行為模式。成人教育,28,11-17。
    楊淑媚 (2002)。以消費者行為探討傳統零售市場發展定位與策略-以台南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經濟部中部辦公室 (2015)。市集介紹-臺北市文山區木柵市場。取自http://marJet.cto.moea.gov.tw/MarJet/table.asp?id=116-0002,引用2015/11/18。
    經濟部商業司 (2000)。臺北市傳統市場經營現況調查報告。臺北市:作者。
    零售市場管理條例 (2007年7月11日)。
    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 (2011年7月22日)。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2014)。103年臺北市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零售市場管理規則 (1997年1月7日)。
    臺北市攤販管理自治條例 (2011年7月12日)。
    臺灣省零售市場管理規則 (2010年4月7日廢止)。
    劉克襄 (2012)。男人的菜市場。臺北市:遠流。
    劉妍妙 (2011)。菜市買賣生活的民族誌研究:以台中市公有建國市場與民有東興市場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潘弘輝 (2011)。吃吃戀戀在小港-小港第一民有市場巡禮。載於初安民 (主編),我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場:高雄.人文.旅遊與美食 (頁85-88)。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潘淑滿 (2008)。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潘慧玲 (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衛生福利部 (2014)。中華民國102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作者。
    盧俊吉、蕭崑杉、林如森、王春熙 (2011)。高齡者社會支持、休閒活動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56,100-109。
    盧豐華、范聖育 (2015)。老年人的心理。載於蔡文輝、盧豐華、張家銘 (主編),老年學導論 (頁171-207)。臺北市:五南。
    蕭瑞麟 (2013)。思考的脈絡:掌握問題全貌,創新更成功。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聯合國 (1991)。聯合國老人綱領。美國:作者。
    Bestor, T. C. (1999). Wholesale sushi: culture and commodity in Tokyo’s Tsukiji market. Theorizing the city: The New Urban Anthropology Reader. New Brunswick, N. J. and London, UK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1-242.
    Cutchin, M. P. (2004). Using Deweyan philosophy to rename and reframe adaptation-to environ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58(3), 303-312.
    Gilleard, C., Hyde M., & Higgs,P. (2007). The Impact of Age, Place, Aging in Place and Attachment to Place on the Well Being of the Over 50s in England. Research on Aging, 29(6), 590-605.
    Iecovich, E. (2014). Aging in plac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thropological Notebooks, 20(1), 21-33.
    Keenan, T. (2010). Home and community preferences of the 45+ popul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assets.aarp.org/rgcenter/general/home-community-services-10.pdf
    Maxwell. J. A. (2005).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astalan, A. L. (1990). Aging in place: The role of housing and social support.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Satariano, W. A., Scharlach, A. E., & Lindeman, D. (2014). Aging, Place, and Technology: Toward Improving Access and Wellness in Older Populations.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26(8), 1373-1389.
    Scharlach, A. (2012). Creating Aging-Friendly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geing International, 37(1), 25-38.
    Wiles, J. L., Leibing, A., Guberman, N., Reeve, J. & Allen, R. E. S. (2011). The Meaning of “Aging in Place” to Older People. Gerontologist, 52(3), 357-366.
    Zimmer, Z., Martin, L.G. & Chang, M.C. (2002). Changes in functional limitation and survival among older Taiwanese, 1993, 1996, and 1999. Population Studies, 56(3), 265-27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