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春秀
Chen, Chun-Hsiu
論文名稱: 無聲世界的有聲經驗:當PDA與聽障學生在職場相遇
Sound experience in silent world: When the PDA and the hearing-impaired student encounter in the workplace
指導教授: 王華沛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1
中文關鍵詞: 聽覺障礙行動研究輔助溝通系統個人數位助理
英文關鍵詞: hearing impairment, action research, AAC, PD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6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一位重度聽覺障礙無口語能力的學生在實習職場使用PDA溝通輔具的溝通經驗。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藉由溝通技能檢核、PDA使用狀況評估表、問卷、訪談及職場觀察等方式收集資料,運用輔助溝通系統(AAC)教學策略,透過PDA溝通輔具介入,探究個案於實習職場使用PDA溝通輔具之溝通經驗及類化效果,研究發現:
    一、運用AAC教學策略。能增進個案使用PDA溝通輔具與外界溝通。
    二、PDA溝通輔具介入,能增進個案與職場有關的溝通表達。
    三、個案學習使用PDA溝通輔具過程,歷經摸索期、熟悉期、穩定期及持續期等四個階段。
    四、使用PDA溝通輔具,能增進個案獨立自主的機會。
    五、PDA除溝通輔具功能外也成為個案休閒活動的工具之一。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know how a student, who suffers from hearing impaired and has non-verbal ability , uses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in the work place for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used for this study. The data collected was by means of the table of communication skill control, the evaluation table of using a PDA, questionnaires, the observation of working place etc. The subject’s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of using a PDA did not only exist at the working place but also daily lif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ing:
    1. By using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AAC)teaching strategy the subject uses a PDA to improve work-place conversation.
    2. The subject uses a PDA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not only in the work place but also for daily life.
    3. There are four stages the subject experiences using a PDA:
    (1) Exploration period; (2) adaptation period; (3) mastery period; (4) constant usage period.
    4. Using a PDA gives the subject more chances to live independently.
    5. PDAs are not only used for communication but also for leisure activit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聽覺障礙者職場溝通技能 9 第二節 輔助溝通系統定義與內涵 17 第三節 PDA與溝通輔助系統應用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1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51 第四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工具 56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教學實踐歷程前之教學計畫 65 第二節 教學實踐歷程中之觀察與省思 89 第三節 教學實踐後之省思與再計畫 96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27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1 附錄 附錄一 生態環境評估表 140 附錄二 職場相處狀況問卷表 151 附錄三 職場觀察記錄表 152 附錄四 溝通版面 159 附錄五 工作分析表 167 附錄六 AAC教學策略方案 169 附錄七 汽車美容工作技能檢核及及PDA溝通輔具使用狀況問卷 177 附錄八 訪談記錄 181 附錄九 溝通版面教學日誌 189 附錄十 反思日誌 197 附錄十一參與教學研究同意書 210 附錄十二生活便利通溝通版面教學方案 211 表次 表2-1 聽障者工作狀況相關研究…………………………………… 15 表2-2 輔助溝通系統相關研究 …………………………………… 29 表2-3 PDA於教育方面之相關研究 ……………………………… 34 表2-4 PDA溝通輔具研究 ………………………………………… 36 表3-1 研究流程表………………………………………………… 39 表3-2 AAC教學策略方案主要內容一覽表 ……………………… 50 表3-3 優劣勢能力現況分析表 …………………………………… 54 表3-4 研究資料代碼表 …………………………………………… 62 表4-1 職場相處狀況問卷結果摘要 ……………………………… 73 表4-2 職場PDA溝通版面使用頻率表 …………………………… 109 表4-3 個案工作表現摘要 ………………………………………… 111 表4-4 PDA溝通版面修訂摘要 …………………………………… 120 圖次 圖2-1 人類活動輔助科技模式(HAAT Model)……………………. 20 圖3-1 研究架構 …………………………………………………… 39 圖3-2 汽車美容一般清潔PDA溝通版面「主畫面」……………… 47 圖3-3 汽車美容清潔與打蠟PDA溝通版面「主畫面」…………… 47 圖3-4 職場秘笈PDA溝通版面「主畫面」………………………… 48 圖4-1 汽車美容一般清潔PDA溝通版面「主畫面」……………… 81 圖4-2 汽車美容一般清潔PDA溝通版面「外部清潔畫面」……… 81 圖4-3 外部清潔流程 ……………………………………………… 82 圖4-4 內部清潔流程 ……………………………………………… 82 圖4-5 汽車美容清潔與打蠟PDA溝通版面「主畫面」…………… 83 圖4-6 汽車美容清潔與打蠟外部清潔1溝通版面………………… 83 圖4-7 職場秘笈PDA溝通版面 …………………………………… 84 圖4-8 職場秘笈PDA工作篇溝通版面 …………………………… 85 圖4-9 職場秘笈PDA尋求協助篇-請您幫忙溝通版面…………… 86 圖4-10 職場秘笈PDA美味篇篇-一起去吃午餐溝通版…………… 86 圖4-11 職場秘笈PDA美味篇-老闆請問多少錢溝通版面………… 87 圖4-12 職場秘笈PDA朋友篇-自我介紹溝通版面………………… 87 圖4-13 職場秘笈PDA朋友篇-聽不到溝通版面…………………… 88 圖4-14 職場秘笈PDA朋友篇-下班後做什麼溝通版面…………… 88 圖4-15 職場秘笈-工作篇增修溝通版面…………………………… 99 圖4-16 生活便利通 購物篇PDA溝通版面………………………… 100 圖4-17 生活便利通 早餐篇PDA溝通版面………………………… 101 圖4-18 生活便利通 交通篇PDA溝通版面………………………… 102

    中文部份
    文敏桂、邱麗榕、陳明聰(2003):圖形溝通符號在身心障礙教育上之應用。屏師特殊教育,7,47-54。
    王亦榮(2006):多重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495-528)。台北:心理。
    王華沛(2002):科技在特殊教育之應用。載於毛連溫主編,特殊兒童教學法(323-376)。台北:心理。
    王華沛(2009):輔助溝通系統與電腦介面。2009 台北溝通、資訊輔具工作坊。
    王曉嵐、吳亭芳、陳明聰(2003):輔助性科技於教室情境中的應用,特殊教育季刊,89,9-16。
    田佩玉(2005):應用PDA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刑敏華(1989):啟聰學校畢業生的工作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仁立(2004):使用PDA結合科學探測器進行專題式科學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耀明、洪正軒(2004):新科技產品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的影響。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5),85-98。
    江俊明(2009):認識.了解.協助-談聽障生的學習與適應。2009年12月1日,取自http://blog.xuite.net/unlimiter1001/unlimiter/28934229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亭芳、陳明聰、王曉嵐(2006):輔助性科技服務模式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103,32-40。
    吳亭芳、陳明聰、陳麗如(2003):運用電腦科技改善學習障礙學生書寫困難。特殊教育季刊,86,1-9。
    吳亭芳、陳麗如、陳柏伃、蔡東和(2003):運用輔助性科技協助身心障礙者之就業。特殊教育季刊,88,16-24。
    吳雅萍(2002):極重度多重障礙學生運用輔助性科技之個案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宏俊(2007):AAC應用於國小低功能無口語自閉症學童主動溝通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芳宜(2004):HAAT模式運用於腦性麻痺學生-以溝通輔具為例。輔具之友,15,19-22。
    李翠玲(2008):生態評量在多重障礙兒童教育之意義與應用。雲嘉特教 ,7,29-35。
    沈惠貞(2004):聽覺障礙者就業所需工作社會技能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啟聰學校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辛宜倩(2001):智障青年職場溝通技能需求與表現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育君(2008):使用PDA增進自閉症兒童溝通。2008年12月10日,取自http://ciat.moi.gov.tw/introduce/case-017.asp
    林淑莉(2007):如何幫助使用輔助溝通系統之學生融入融合環境中。特殊教育季刊,104,1-13。
    林惠卿(2006):輔助溝通系統訓練增進唐氏症兒童購物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慧娟(2005):聽覺障礙者工作動機、工作滿意度與工作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寶貴(2000):語言學與語言障礙教育。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115-147)。台北:心理。
    林寶貴(2004):溝通障礙: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林寶貴(2006):聽覺障礙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姚威州(2008a):聽障者職務在設計之助聽輔具運用。載於2008視障、聽障、溝通與資訊輔具應用研討觀摩會大會手冊,127-137。
    姚威州(2008b):重度聽障教師職務再設計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惠珠(2006):替代性溝通訓練對無口語自閉症學生溝通行為改善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未出版。
    洪佩真(2004):行動載具融入國小自然科學習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湘綾(2006):運用溝通輔具對自閉症幼兒口語表達教學成效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永崇(1997):聽覺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114-117)。台北:心理。
    胡華君、施嘉吟、吳音、葉怡婷、張桂馨(2008):運用掃描方式協助國小重度多重障礙兒童電腦使用成效之行動研究。2008年10月20日,取自http://ciat.moi.gov.tw/introduce/case-017.asp
    徐慈妍(2006):應用行動裝置輔助野外實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藝菁(2002):行動科技設備在國中科學實驗的應用以PDA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明志、郭佩欣、林宏旻(2007):聽障者職場溝通與職務再設計。載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教中心: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與實務探討,51-76。
    張大同(2000):淺談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及就業安置。就業與訓練,18(2),18-24。
    張文貴(2003):聽障者汽車美容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世慧、藍瑋琛(2003):特殊學生鑑定與評量。台北:心理。
    張蓓莉(1997):國科會身心障礙問題研討會-聽障者就學、就業之科技支援。2009年3月15日,取自http://efly.org.tw/pcs/nsc/discussion/w_01.htm
    張謙楣(2005):行動載具在支援高中國文科教室教學情境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靜琴(2005):輔助溝通系統教學對跨國婚姻身心障礙子女的主動溝通表達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莫素娟(2005):溝通、信任與關係學習對工作滿意影響之研究:以聽障工作者為例。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月琴(2000):溝通障礙者的輔助科技:輔助溝通系統簡介。特殊教育季刊,75,38-40。
    許佩棋(2006):應用PDA支援專題學習-學生學習成效及互動行為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茂青(2005):智慧型 PDA 融入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耀升、羅希哲(2007):智慧型PDA融入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月刊,3(296),2-17。
    郭哲凡(2004):聽覺障礙青年職場溝通技能需求與表現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明聰、吳亭芳(2005):談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輔助科技服務。雲嘉特教,1,41-53。
    陳瑞佐(2003):PDA在理化教學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網路學習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瑄妮、林鈜宇(2003):淺談影響輔助性科技應用於身心障礙學生之相關因素。桃竹地區特殊教育,9,15-21。
    陳榮靜、陳泳龍、陳伸豐(2003):無線PDA校園網路偵測維護與管理系統。朝陽學報,8(1),313-326。
    陳靜江(1997):生態評量在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課程之發展與應用。載於彰化啟智學校編印,特殊教育知能叢書,162-167。
    黃上育(2004):輔助科技服務的參考模式,淺談HAAT model。輔具之友,15,5-9。
    黃仕棋(2004):設計並建置一個應用於國小自然科實驗課程之行動學習環境。國立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慧(2005):使用溝通輔具融入中重度智障學生實用語文教學成效之初探。載於94年度啟智教育發展趨勢與科具輔具應用研討會「科具輔具的發展趨勢」。
    黃志雄(2001):腦性麻痺兒童的語言與溝通訓練。特殊教育季刊,80,9-14。
    黃志雄(2002):自然環境教學對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能力的影響及其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昭仁(2004):溝通輔助系統在PDA上之應用。2009年4月21日,取自http://vmatte.com/introduce/develop.asp
    黃美廉、鄭明祥、呂怡萱(2006):溝通輔具運用實錄---Pocket PC與黃博士。2008年12月10日,取自http://ciat.moi.gov.tw/introduce/case/93-12.doc
    楊國屏(1996):輔助溝通系統。聽與說專輯(下),323。
    楊瑞文(2000):如何學習與聽覺障礙者之相處。特教園丁,16(1),16-20。
    楊熾康(2006a):輔助溝通的理論與實務。九十五年度「輔助科技種子教師培育與認證」研習。
    楊熾康(2006b):肌肉萎縮症學生之醫療照護與學習協助研習-輔助科技理論與實務介紹。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暨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
    楊熾康(2008):溝通輔具系統於職業重建之應用。輔具之友,22,28-34。
    楊熾康、黃光慧(2003):淺談輔助溝通的基本理念。國教天地,156, 18-23。
    楊熾康、黃梓祐、張立誠、張瓊方、簡惠美、陳孟群、王聖維(2005):科技輔具與特殊教育之應用。花蓮縣政府教育局教育課委託專案。
    楊熾康、鍾莉娟、吳雅萍、何雅玲、邱聖凱、邱維靖、徐佩瑜、許世昌、許家彰、陳明德、陳思允、張綵倫、黃光慧、游宜珍、劉坤孝、蔡燕怡、賴秀雯、賴怡君、鍾正榮、羅素菁(譯)(2007):A.M.cook,& S.M.Hussey著。輔助科技原則與實行Assistive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載於楊熾康、張綵倫(譯),輔助科技的基礎架構(62-97)。台北市:心理。
    詹雅靜(2004):聽覺障礙學生的人際溝通訓練。載於林寶貴主編::溝通障礙:理論與實務(345-355)。台北:心理。
    廖芳碧(2002):圖形溝通訓練對低功能自閉症者溝通能力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信(2002):印刷業聽覺障礙者職場終身學習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廖雯玲(1996):溝通輔助器材對腦性麻痺學生溝通技能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育玄(2001):PDA在科技教育上之應用。生活科技教育,34(10),33-39。
    劉先翔、周宏室(2002):個人數位助理(PDA)在體與教學的應用。大專體育,61,177-184。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鄭佩芬(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揚智文化。
    賴世真(2008):輔助溝通系統介入腦性麻痹多重障礙幼兒溝通能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子鈞、吳筱楓、陳映呈(2004):腦性麻痺學員未來就業之溝通輔具。2008年12月10日,取自ciat.moi.gov.tw/introduce/case/93-05.doc
    謝淑珍(2002):發展遲緩幼兒溝通教學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玉春(2005):教導夥伴中心問題的策略對唐氏症生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譚孟華(2004):在PDA環境下實作討論無線教學討論社群系統。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玉娟(2004):聽覺障礙者的職業適應歷程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振輝(2002):輔助溝通系統訓練對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行為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訓巧(2004):自閉症的擴大性與替代性溝通系統。特教園丁,20(1),47-50。

    英文部份
    Alumni, D. (2009). Working with students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 . Dec 8, 2009, from http://www.strath.ac.uk/disabilityservice/informationforstaff workingwithstudentswhoaredeaforhardofhearing/
    Avcioqlu, H., & Bilimleri, K.U. E. (2007). Exa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rogram developed for teaching social skill to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 based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Istanbul, 7(1), 340-348.
    Ballin, L., Balandin, S., Togher, L., & Stancliffe, R. J. (2009). Learning to use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AC): Is there a mentoring role for adults experienced in using AAC.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34(1), 89.
    Bingham, M. A., Spooner, F., & Browder, D. (2007). Training paraeducators to promote the use of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by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42(3), 339.
    Bowe, F. G. ( 2002).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americans' instant message and e-mail use: A national survey.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47(4), 6-11.
    Cafiero, J. M., & Meyer, A. (2008). Your child with autism: When is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AC) an appropriate option. The Exceptional Parent, 38(4), 28-31.
    Cress, C. J. (2004).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responding to parents’ perspectives. Top Lang Disorders, 24(1), 51-61.
    Duncan-Howell, J. & Lee, K. T. (2007). M-learning: finding a place for mobile technologies within tertiary educational setting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March 12, 2009, from www.ascilite.org.au/conferences/singapore07/.../duncan-howell.pdf
    Hagedorn, R. (2000).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basic skill and processe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Hodge, S. (2007). Why is the potential of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not being realized?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people who use communication aids. Disability & Society, 22(5), 457.
    Johnston, S. S., Reichle, J., & Evans, J. (2004). Supporting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use by beginning communicator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3(1), 20-31.
    Kielhofner, G. (2002). A model of human occup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Light, J. C., Binger, C., Agate, T. L., & Ramsay, K. N. (1999). Teaching partner-focused questions to individuals who use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to enhance thei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2(1), 241-256.
    Mechling, L. C., Gast, D. L., & Seid, N. H. (2009). Using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to increase independent task completion by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9(10), 1420-1435.
    Mechling, L. C., & Cronin, B. (2006). Computer-based video instruction to teach the use of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ordering at fast-food restaurants.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9(4), 234-246.
    Odabsi, H., Kuzu, A., Girgin, C., Kiyici, M., & Tanyeri, T. (2009). Reflections of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 ondaily and instructional PDA 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4(1), 8-19.
    Perles, K.(2009). All About Learning Problems in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March 8,2010,from
    http://www.brighthub.com/education/special/articles/53880.aspx
    Punch, R., Hyde, M., & Creed, P. A. (2004). Issues in the school –to-work transition of heard of hearing adolescents.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49(1), 28-39.
    Schepis, M. M., Reid, D. H., Behrmann, M. M., & Sutton, K. A. (1998). Increasing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using a voice output communication aid and naturalistic teaching.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1(4), 561-57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