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如芳
論文名稱: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之市場行銷策略分析
指導教授: 陳炳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市場進入模式行銷策略市場行銷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1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進入台灣市場的模式和行銷策略,以作為後續相關研究驗證及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業者之參考。
    首先經由資料分析法,分析台灣女性雜誌市場現況、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的發展過程,以及基本背景介紹。接著再針對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的合作夥伴、合資公司或分公司,以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方式,獲得市場進入模式及行銷策略之相關資料。
    本研究所擬定的研究問題有四點,包含:一、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進入台灣市場的進入模式及考量因素?二、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所採取的行銷策略?三、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市場銷售和廣告營收評估?四、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廣告競爭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市場的進入模式,可以歸納出以下四種類型:第一類為授權,第二類為合資設立分公司,第三類為合資成立新公司,及第四類為獨資經營。針對台灣雜誌市場,「授權」是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最常運用的市場進入模式。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最在意的是台灣的雜誌經營環境,其中雜誌市場因素、雜誌產製能力、合作夥伴是選擇市場進入模式的主要考量因素。另外,歐美國際中文版較會考量廣告量問題,日系國際中文版則會注意讀者特質、氣候、文化等因素。
    研究結果也發現,在4P的行銷組合中,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認為產品策略最為重要,隨書送贈品則是目前最常運用的促銷手法。基本上,國外母公司只會針對雜誌版型、風格提出建議,其他的行銷策略則不干涉,由台灣合作夥伴或分公司依據市場需求擬定。
    歐美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因全球性品牌知名度及雜誌形象,較容易爭取到廣告刊登,而歐美系國際中文版又比日系國際中文版容易獲得廣告主信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 5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際行銷概念 ............................. 7 第二節 市場進入模式 ............................. 11 第三節 行銷策略 ................................. 21 第四節 女性雜誌的商業性擴張 .....................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3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3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40 第四章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發展與經營 第一節 台灣雜誌市場現況分析 ..................... 41 第二節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發展概況 ............. 47 第三節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對台灣市場的衝擊 ....... 57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一節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進入台灣市場的模式 ..... 59 第二節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行銷策略 ............. 81 第三節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市場表現 ............. 87 第四節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廣告競爭分析 ......... 8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94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建議 ........................... 103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 106 二、英文資料 ......................................... 113 附錄一:問卷設計 ..................................... 116 圖表目錄 表3-1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背景資料簡介 .............. 33 表3-2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 39 表4-1 2003年七大類雜誌銷售佔比 .................... 43 表4-2 2001-2004年台灣傳統媒體有效廣告量 .......... 45 表5-1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市場的進入模式 ...... 62 表5-2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之市場進入模式考量因素 .... 66 表5-3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市場進入模式轉換 ........ 69 表5-4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市場的促銷策略 ...... 75 表5-5 1999-2003年金石堂雜誌銷售排行榜 ............ 82 表5-6 2000-2004年女性雜誌媒體廣告營收推估 ........ 87 圖1-1 研究流程圖 .................................. 6 圖2-1 國際市場涉入程度與風險利潤關係圖 ............ 15 圖2-2 影響進入模式之選擇因素圖 .................... 17 圖2-3 行銷組合4 Ps ................................ 22 圖2-4 五種國際產品和促銷策略 ....................... 24 圖2-5 國際行銷整體通路概念 ........................ 27 圖3-1 研究架構圖 ................................... 40 圖4-1 2003年台灣雜誌家數統計圖 .................... 42 圖4-2 2003年七大類雜誌佔比消長 .................... 44 圖4-3 2000-2004年台灣傳統媒體有效廣告量消長 ...... 46

    一、中文資料
    ICT生活型態研究中心(1999)。《1999年ICT行銷資料年鑑》。台北:總研社股份有限公司。
    ICT生活型態研究中心(2000)。《2000年ICT行銷資料年鑑》。台北:總研社股份有限公司。
    ICT生活型態研究中心(2001)。《2001年ICT行銷資料年鑑》。台北:總研社股份有限公司。
    ICT生活型態研究中心(2002)。《2002年ICT行銷資料年鑑》。台北:總研社股份有限公司。
    ICT生活型態研究中心(2003)。《2003年ICT行銷資料年鑑》。台北:總研社股份有限公司。
    于卓民、巫立宇、吳息文、周莉萍、龐旭斌合著(1999)。《國際行銷學》。台北:智聖文化。
    中國網(2002年4月8日)。《東洋時尚風靡中國—日時尚雜誌陸續登陸中國》。上網日期:2005年1月31日,取自http://www.china.org.cn/chinese/VOL/131961.htm。
    中華民國出版年鑑編輯部(2000)。《中華民國89年出版年鑑》。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中華民國出版年鑑編輯部(2002)。《中華民國91年出版年鑑》。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王彩雲(2001)。〈景氣衝擊 營收銳減-2001 台灣不景氣下雜誌廣告營收現況〉,《中華民國90年出版年鑑》。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王彩雲(2002)。〈二00二年雜誌概況-台灣雜誌朝兩極化發展〉,《中華民國92年出版年鑑》。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王菲菲(1995)。《媒介建構的中產階級形象之研究:以《天下》雜誌為例(1981-1994)》。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邦賢(1977)。《雜誌讀者閱讀動機與滿足之研究-以婦女雜誌為研究對象》。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江培仲(1996)。《臺灣企業之國際企業導向與其產品標準化策略,企業績效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青松(1996)。〈策略聯盟之國際發展趨勢〉,《國際情勢暨評論季刊》,2(3):8-13。
    吳青松(1996)。《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
    李天鐸(2000年12月12日)。〈因應入會 建構優勢媒體平台〉,《中國時報》,第15板。
    李宇軒(1999)。《跨國廣告代理商在台灣的歷史分析(1960-1998)》。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珠(1996)。〈衛星電視節目規劃:從文化接近性談起〉,《廣播與電視》,3(2):35-58。
    李宜玲(2000)。《女人的身體與性意識-女星寫真集的文本建構與青少女的解讀策略》。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景泰、李河清、趙旻(1997)。《國際行銷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蘭甫(1994)。《國際企業論》。台北:三民書局。
    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台北:智勝文化。
    周欣君(2002)。《女性雜誌市場區隔與產品定位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天德(2000)。《國際運動鞋品牌之進入模式及行銷策略研究-以台灣市場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穎寬(2002)。《嘉義地區原住民就業狀況及其歸因》。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麗珍(2001)。《女性雜誌中美容美體論述的解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順慶(2001)。《行銷管理》。台北:新陸書局。
    洪儷容(2005)。〈雜誌百變 專案招財源〉,《動腦雜誌》,349:77-85。
    紀佳嫻(2004)。《解碼女性雜誌的時尚編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宜君(2003)。《跨國出版集團在台灣市場的進入模式》。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淑卿(1997年6月5日)。〈跨國雜誌合作模式--錢途探勘〉,《中國時報》,第43版。
    徐詠絮(1996)。《從文化帝國主義到媒介國際化的再思考:世界文化互動比較》。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鳳慈(1990)。〈民國七十七年、七十八年雜誌出版回顧分析〉。《中華民國88年出版年鑑》。台北:中國出版公司。
    翁景民、曾義民(1995)。〈國際進入模式決策之折衷理論暨國際進入模式組合織研究〉,《台大管理論叢》,6(2):25-59。
    耿筠(2001)。《行銷管理-理論與架構》。台北:華泰書局。
    動腦編輯部(2001)。〈雙姝爭霸-當Marie Claire碰上Figaro〉,《動腦》,300:82-89。
    張南立(1988)。《女性雜誌之市場區隔及定位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慶(1997)。《全球化與台灣廣告業的依賴發展》。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張意曼(2003)。《從國際化理論的角度來看國際雜誌進入台灣市場的策略-以美國及香港雜誌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效仙(1994)。《女性雜誌廣告中隱喻與轉喻之應用與分析》。靜宜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崑謨(1991)。《行銷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郭啟清(2000)。《國際市場進入策略、策略影響要素與當地行銷組合之研究-電子企業進入東歐市場之個案探討》。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芬(1996年7月2日)。〈台灣春暉 法國樺榭分手了〉,《中國時報》,第24版。
    陳信元(2001)。《全球化浪潮下的國際中文版雜誌》。上網日期:2004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fgu.edu.tw/~literary/main.htm。
    陳昭如(2000)。〈在眾聲喧譁中堅持自己的聲音-Vogue、GQ國際中文版的行銷經驗〉,《廣告雜誌》,113:114-116。
    陳淑芬(2000)。《她們的美麗與哀愁─女性雜誌的美貌建構與讀者使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麥嘉容(2001)。《零售商在大陸市場的進入模式》。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仰止、田芳華譯(1999)。《改進調查問題:設計與評估》。台北:弘智文化。(原書:Floyd J. Fowler,Jr〔1995〕. Improving Survey Ques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Thousand Oaks : Sage Publications.)
    凱絡媒體策略資源部(2005)。〈媒體廣告版圖誰消誰長?〉,《動腦雜誌》,349:53。
    彭芸、谷玲玲(1996)。《外來文化與衛星外片頻道的經營策略及產品特性研究》。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彭振輝(1998)。《行銷標準化程度、市場進入模式與行銷績效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曾皇瑜(2005年4月27日)。《【93畢業生調查】逾8成畢業生有閱讀雜誌習慣》。上網日期:2005年5月1日,取自銘報即時新聞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47546。
    程永明(2002)。《中國大陸市場進入模式權變模型建構之研究-台灣製造業之實證分析》。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賀冬美(2001)。《珠寶產業的國際行銷策略研究-S公司前進澳洲市場之國際行銷策略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企碩士論文。
    黃朗文譯(1999)。《標準化的調查訪問》。台北:弘智文化。(原著:Floyd J. Fowler, Jr., Thomas W. Mangione.〔1990〕. Standardized Survey Interviewing: Minimizing Interviewer-Related Error. Newbury Park : Sage Publications.)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榮泰生(1998)。《國際行銷學》。台北:華泰書局。
    劉玉琰(2001)。《行銷學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公司。
    劉菊梅(2000)。〈企業全球策略聯盟的管理與評估〉,《國際情勢暨評論季刊》,6(1):114-126。
    劉慧怡(2002)。《歐洲汽車產業全球化分析》。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芷明(1997年9月3日)。〈雜誌格局大突破---跨洲際合作雜誌 瞄準華文世界〉。《中央日報》,第21版。
    鄭吏媚(2001)。《台灣企業國際化過程暨其國際行銷策略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昭鈴(2000)。《女性雜誌行銷策略研究》。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為元、廖榮利(1985)。《蛻變中的台灣婦女》。臺北:大洋出版社(文笙總經銷)。
    鄭凱元(2001)。《境外衛星頻道國際行銷本土化策略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錦祥(2004)。〈民國九十二年雜誌出版市場概況〉,《中華民國93年出版年鑑》。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盧盈君(2002)。〈景氣寒冬 漲跌互見〉,《動腦雜誌》,314:61-66。
    蕭蘋(1998)。《全球化無可避免的「惡」-媒介全球化的結構及其對內容、閱聽人的影響》。台北:中華傳播學會1998年會。
    賴永忠(1993)。《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從日據時期到民國八十一年》。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秀姶(1998)。《台灣服務業海外投資進入模式之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珮如(1994)。《女性雜誌與女性價值變遷相關性之探討》。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秀釗(1998)。〈探討近年來台灣女性雜誌的發展現況及未來方向〉,《印藝學報》,1:140-151。
    謝文雀編譯(1998)。《行銷管理-亞洲實例》。台北:華泰書局。(原書:Philip Kotler, Siew Meng Leong, Swee Hoon Ang,& Chin Tiong Tan〔1996〕.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 Asian perspective. New York : Prentice Hall.)
    簡言喻(2002)。〈2001年雜誌市場概況-從雜誌十大現象談起〉,《金石堂2002年特刊》,130-131。
    魏啟林、陳厚銘(1996)。〈台灣廠商國際化進程與國際化網絡模式〉,《企銀月刊》,20(1):55-64。

    二、英文資料
    Daly, Charles.P., Henry P. and Ryder E. (1997). The magazine publishing industry.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Chetty, S. (1999). Dimension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he apparel industry.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3(1-2):121-142.
    Dunning, J.H (1988). 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1):1-31.
    Gershon, R.A. (1997). The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Global message and free market competition. Mahwah(NJ):Lawrence Aerlbaum Associates.
    Hafstrand, H (1995). Consumer magazines in transition:A study of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8(1):1-12.
    Hill, C. and Still,R. (1984). Adapting Products to LDC Tast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2(March-April):92-101.
    Hill, Charles, Peter Hwang, and Chan Kim (1990). An eclectic theory of the choice of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1(3):120-127.
    Ihator, A .(2000).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 the world-An imperative in implementing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PR programs.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45:38-44.
    Levitt T. (1983).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1(3)(May-June):92-102.
    Oh, J (2001).International trade in film and the self-sufficiency ratio.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31-44.
    Root, F. J. (1987). 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 MA:D.C. health, Lexington.
    Taylor, R.E、Hoy, M.G. and Haley, E (1996). How French advertising professionals develop creative strategy. Th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5: 1-1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