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月惠 LIN, YUE-HUI |
---|---|
論文名稱: |
陽明「內聖之學」研究 |
指導教授: |
牟宗三
Mou, Zong-S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7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5 |
中文關鍵詞: | 陽明 、內聖之學 、思想 、良知 、王守仁 、王陽明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陽明『內聖之學』研究」為題,著重陽明思想之本體論與工夫論之探研;所
據文獻,以陽明全書(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據明謝氏刻本校刊)、王陽明傳習錄詳
註集評(陳榮捷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初版)為主,並參酌近代學者,如
唐君毅、牟宗三諸先生之研究成果。至於研究方法,則採取理解文獻之途徑,走平實
之路以入門,以期對於原典作客觀地了解。茲爰述研究內容及結果如下:
本文共分五章完成。第一章陽明學之中心課題--人人皆可成聖。此章分別從陽明之
學思歷程與宋儒所留下之心性是否為一之問題,來烘托陽明思想之中課題是「人人皆
可成聖」。
第二章陽明思想與其先行者之關係。此章分三節說明陽明與朱子、陸象山與孟子之關
係,並從客觀義理上指出:陽明思想實從朱子轉出而歸宗於象山與孟子。
第三章道德實踐之所以可能之超越根據--良知。此章屬本體論之問題,旨在說明「
良知」是陽明思想之中心概念,乃本文之重點所在。第一節先從陽明遮撥朱子析心、
理為二之非,逼顯心即理之義,以明意志之自律。其次於第二節關聯著孟子四端之心
,探討良知概念之形成,指出以「知」為本體乃陽明創發性之見解。而第三節則是對
良知之概念詳加分析。分別從「體」上說明良知之先天性、常存性,良知之明覺與智
的直覺之作用。再承體起用地言良知之主觀性、客觀性與絕對性;闡明良知是道德實
踐之所以可能的超越根據,亦是一切存在之存有論根據。總持地言之,良知是「即存
有即活動」之創造真幾。
第四章如何成聖之實踐工夫--致良知。此章屬工夫論之探討,旨在說明致良知教是
陽明工夫論之結穴。第一節天理與人欲,以此建立道德生活中善惡之二元性,因而開
對治之門,呈顯德行實踐之必要性與嚴肅性。第二節從「知行合一」到「致良知」,
除說明陽明各期之工夫教法外,主要集中於知行合一之確解與致良知本義之探究。第
三節憑藉大學而言「致良知」教,首先將心意知物諸概念作超越的區分,進而綜括為
四句教法而展開正心、誠意、致知、格物之工夫次第,並指出致良知工夫有其一貫性
,顯示出道德實踐之完備性與統一性。第四節成聖工夫之化境,說明「四無」乃致良
知教之調適上遂所至之化境。
第五章結論。綜括全文之要旨,並指出陽明「內聖之學」乃顯教中之又為顯教;於儒
家內聖之學發展脈動中,自有其獨特之地位與不朽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