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姚曉萍 Yao Hsiao-Ping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社教機構推動學習型城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李建興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4 |
中文關鍵詞: | 學習型城市 、社教機構 、社區大學 、台北市立圖書館 |
英文關鍵詞: | learning city, d Soci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ommunity College, Taipei Public LibraryTaipei Municipal Librar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3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本研究要旨在透過文獻探討與深度訪談等方式,探討台北市社教機構推動學習型城市的現況、困境與未來發展。
根據十三位訪談對象發現,學習型城市的政策實行,有進步的空間。本研究參考Longworth提出的學習型城市七大內涵作為訪談稿的主軸,此外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用:文獻探討、深度訪談、以及三角檢證,來檢視台北市社教機構推動學習型城市的現況、困境,且在第五章提出可建議的事項,供未來研究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台北市社教機構推動學習型城市之現況:一、台北市政府透過整合實體與虛擬學習資源以及發行電子報等管道宣傳學習資訊;二、社教機構為學習型城市政策的執行單位,然其所擁有的學習資源具有差異性;三、台北市學習型城市政策對學習領導的培訓乃同時從社教機構負責人及民眾著手,而民眾對環境議題的活動較具自發性;四、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各類型數位網路的整合,然而民眾仍較偏好傳統媒介;五、台北市政府推動多項學習獎勵措施,然並未因此提升民眾參與動力;六、台北市政府與社教機構營造多元便利的學習環境,以期增加民眾的學習活動;七、社教機構針對民眾喜好與需求回饋,開設以生活技能為主的課程學習機會。
而台北市社教機構推動學習型城市之困境為:一、政策規劃者和社教機構雙方對學習型城市推行策略的認知有所差異,缺乏共識;二、交通、場地、設備及人力等學習資源的不足,導致學習型城市政策無法有效落實;三、政策規劃者與社教機構對「學習領導」內涵的認知不同,導致推動成效不高;四、社教機構未能善用「學習科技」,而導致學習型城市的相關資訊無法有效傳遞給市民;五、政策規劃者與社教機構處於上下監督的科層關係而導致社大無法依據社區需求而推動多元化的學習活動。
最後根據本研究目的與結論,本研究提出對於城市內推動終身學習之教育主管單位、城市內各終身學習機構、城市市民與後續研究者進行此領域的研究時,值得注意之相關建議。
關鍵詞:學習型城市、社教機構、社區大學、台北市立圖書館
王邇翰(2006)。台東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策略聯盟方案現況及其教師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碩士,未出版,台東市
林振春、秦秀蘭(2011)。建構學習城市提升五都國際競爭力。2011 第四屆城市學研究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高雄市。
吳曉慧(2006)。圖書館在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吳蘋,熊鷹(2010)。學習型城市的構建與圖書館的發展——以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為例。學術期刊圖書館界,2010年第3期。
吳明烈(2003)。公共圖書館的終身學習角色、功能與推展策略。成人教育雙月刊,72,34-45。
吳明烈(2007)。建立終身學習機構夥伴關係的策略聯盟作法研議。師大學報,52(3),1-18。
吳明烈(2008)。學習型政府的變革與發展策略。教育政策論壇,11(3),143-171。
吳明烈(2010a)。歐盟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及其對台灣的啟示。教育政策論壇,13(3),27-56。
吳明烈(2010b)。歐盟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與特色分析。臺北市建構學習型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圖書館。P.31-56。
李建興(1994)。社會教育新論(四版)。台北:三民。
李建興(2010)。教育新境界(初版)。台北:師大書苑。
李建興(2011)。我國公立社會教育機構功能與組織定位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專案研究(計畫編號:RDEC-RES-099-066)。
邱天助(1998)。讀書會的基本運作。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臺北市教育局,臺北市。
侯貴孾(2005)。主管轉型領導、學習型組織與組織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國立社教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洪世昌(2011)。「閱讀變革•學習躍升」─臺北市立圖書館推動學習型城市策略與成效。臺北市2011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張瑤華(2002)。國立大學圖書館成員對學習型組織知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市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張德永(2008a)。 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政策的省思與前瞻。載於2008年社區創意生活圈與社區學習學術研討會專書:「社區創意生活圈」。頁25-42。 臺北:師大書苑。
張德永(2008b)。社區大學核心理念實踐之反思。載於社大十年有成:社大運動十年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頁51-53。
張德永(2011)。社會教育的政策法規。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會教育概論(頁131-146)。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永(2012)。地方知識建構與學習型城鄉的營造。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城市 (頁77-97)。臺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2010)。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 http://www.edu.tw/。線上瀏覽日期:2012/5/23。
教育部(1999)。國立社會教育機構推展終身教育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社會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終身學習法。台北:教育部。
黃建(2011)。上海建設學習型城市的實踐及理論反思,臺北市建構學習型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圖書館。
黃富順(2010)。韓國終身學習城市的實務運作、成效與啟示。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30,23-40。
黃榮護(2011)。臺北市推動學習型城市計劃中社區大學的腳色:以南港社區大學為初探。臺北市2011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楊佳穎(2009)。社區大學社區參與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碧雲(2010)。臺北市建構學習型城市推動策略。臺北市建構學習型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圖書館。
楊碧雲(2011a)。2010 臺北市建構學習型城市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楊碧雲(2011b)。韓國第一號學習城市-光明市。臺北市學習型城市電子報第10期。http://www.lct.tp.edu.tw/files/13-1001-459.php
楊碧雲(2011c)。日本第一號學習城市-掛川市。臺北市學習型城市電子報第7期。http://www.lct.tp.edu.tw/files/13-1001-437.php
楊碧雲(2011d)。臺北市學習型城市建構策略與發展動向。臺北市2011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楊碧雲(2012)。研訂臺北市學習型城市宣言(Declaration of Taipei as a Learning City)。臺北市學習型城市網電子報,36。http://www.lct.tp.edu.tw/files/13-1001-1612.php。
董欣玫、翁敏兒(2011)。圖書館在學習型城市中的角色─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臺北市2011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第四期。
劉昌博(1999)。社會機構發展趨向。社會教育年刊,47,37-43。
劉堂盛(2009)。公共圖書館使用者終身學習動機與終身學習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台南市立圖書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
蔡鳳薇(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賴玉雪(2007)。策略聯盟相關理論及其在校際合作上之應用。國教之友,59(1),P23~32。
蕭佳華(2005)。台灣社區大學的行銷策略與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蕭宗智(2009)。以讀書會推展社區成人學習之歷程研究─以苗栗縣的發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明峯(2011)。臺北市智慧城市執行策略與成效。臺北市2011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蘇靜娟(2011)。學習型城市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光明日報(2011)。《讓圖書館成為創建學習型城市的助推器》。來自:http://big5.gmw.cn/g2b/politics.gmw.cn/2011-04/11/content_1809926.htm。上網日期:2011年12月10日。
英文
Boekema, F., Morgan, K., Bakkers, S. & Rutten, R. (1999).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Regions, Lond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David Blunkett (1999) ,David Blunkett slashes red tape in skills shake-up for the new economy, DfEE News, 99,P 1-1.
Michael R. Czinkota, Ilkka A. Ronkainen, and Michael H. Moffett(2002),"International Business, 6th edi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try and Development, 291-293. South-Western.
Philip Kotler(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ition", in Winning markets through market-oriented strategic planning, 107-108. Prentice Hall.
Faris, R (2006). Learning Cities: Lessons Learning. In support of the Vancouver Learning City Initiative. Retrieved July 17, 2009, from http://members.shaw.ca/rfaris/docs/VLC%20Lessons%20Learned.pdf
Landry, C. & Matarasso, F. (1998). The learning city-region: Approaching problems of the concept, its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 A discussion document. Stroud, UK: Comedia.
Larsen, K. (1999). Learning cities: the new recip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OECD Observer, 73.
Longworth, N. (1999), Making Lifelong Learning Work: Learning Cities for a Learning Century, London: Kogan Page Limited.
Longworth (2003). Lifelong Learning in action. London: Routledge.
Longworth, N. (2006). Learning cities, learning regions, learning communities. London: Routledge.
Longworth, N., & Osborne, M. (2010). “Six ages towards a learning region- A retro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5( 3): 368-401.
OECD (2001). Cities and Regions in the New Learning Economy. Paris: author.
Scholarship,T.,&Wong, S. (2002). Learning Cities-Building 21st Century communities through lifelong learning. ETTE Travelling Scholarship Report. Retrieved November 26, 2009, from http://www.statvoks.no/focal/learningcities.doc
WUF(2006).The Learning City. Urban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and Building Toward WUF Legacy . A Discussion Paper in Preparation for the World Urban Forum 2006. Retrieved August 15, 2009, from http://www.sfu.ca/urban/pdfs/TheLearningCity.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