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慧嫻 Choi, Wai-Han |
---|---|
論文名稱: |
以唐詩輔助粵語母語者之普通話正音研究 A Study of the Use of Tang Poetry to Assist in the Correction of Mandarin Pronunciation for Native Speakers of Cantonese |
指導教授: |
朱我芯
Chu, Wo-Hs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粵語母語者 、普通話 、正音訓練 、《唐詩三百首》 、朗讀 |
英文關鍵詞: | Native speakers of Cantonese, Mandarin, Pronunciation Correction, 300 Tang Poems, Oral Reading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13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89 下載:1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題為「以唐詩輔助粵語母語者之普通話正音研究」,旨在歸納粵語母語者的普通話發音難點,並據之比對《唐詩三百首》的語音成分,選出適合粵語母語者作為普通話正音訓練的唐詩篇目,而後設計正音訓練實驗,以此驗證正音成效。本研究針對《唐詩三百首》的語音分析,是以齊言詩為範疇,包括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五言律詩80首,及七言律詩53首,共計213首詩篇。
本研究分為六章,首三章是正音材料的篩選分析,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目的,彙整學者所提出粵語母語者的普通話發音難點,分析朗讀對於訓練發音的各種好處,並介紹目前利用詩詞來做朗讀訓練華語語音的現況。根據以上背景資料的蒐集,隨之規劃本研究兩大方面的執行細節,一方面是分析《唐詩三百首》的語音成分,另一方面是以所選唐詩設計正音教學實驗,包括研製正音訓練的前測、後測語料。
後三章是正音實驗的成果分析,包括唐詩選篇的結果討論,以及通過唐詩正音教學實驗所蒐集錄音語料的統計討論。本研究的唐詩正音教學實驗,對象為14名香港及澳門的粵語母語者,根據受試者目前的居住地區,分為「現居香港組」6人及「留學臺灣組」8人。本論文將以上受測者參與前測、後測的錄音語料,逐筆進行偏誤標記,而後統計分析實驗的成效。實驗資料以成對t檢定的統計方法分析後發現,不論是在測驗材料上方標示漢語拼音,或是未標示漢語拼音的部分,「現居香港組」及「留學臺灣組」兩組的前、後測成績相較,均達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由此實驗結果可以證明,本研究所篩選的唐詩,及所設計的唐詩正音訓練方法,確實能有效糾正粵語母語者的普通話發音。
This study aimed at summarizing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native Cantonese speakers in their Mandarin pronunciation, and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phonetic composition of the 300 Tang Poems, the researcher endeavoured to select poem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ir training on Mandarin pronunciation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an experiment on pronunciation correction training has been devised to inspect and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honetic components of the 300 Tang Poems, with its scope centered on its fixed line length poems. All together there are 213 pieces of such poems, including 29 five-character-quatrains, 51 seven-character-quatrains, 80 five-character-regular-verses, and 53 seven-character-regular-verses.
The study is comprised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three are about the se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s for pronunciation correction. It consists of the background and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 summary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d by Cantonese native speakers in their Mandarin pronunciation, as recounted by various researchers; an analysis of a variety of benefits on pronunication training through oral reading; and also an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sing poetry in training spoken Mandarin by oral reading.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the above literature review, two branches of in-depth inquiry followed in the form of : 1) an analysis of the phonetic components of the 300 Tang Poems; 2) the designing of an instructional experiment on pronunciation correction by way of the selected Tang poems, including a research analysis on the materials to be used in the pre-test and the post-test of the training.
The next three chapters are about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 of pronunciation correction. It covers a review on the selection of Tang poems, and a discussion on the corpus collected through the recordings of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experiment. The subjec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14 native Cantonese speaker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u,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urrent residence, namely the group of six that are “Residents of Hong Kong” and the other group of eight that are “Students in Taiwan”. This study proceeded to register the pronunciation errors made by the subjects by going through the recordings of their pre-test and post-test materials one item at a time. Next the errors registered were used i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periment. After conducting a paired t-test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 matter if Hanyu pinyin was indicated above the test materials or no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ll the subjects’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Thus it is proved that the Tang poems as chosen in this study, and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devised for training Mandarin pronunciation correction, were effective in correcting the Mandarin pronunciation of native Cantonese speakers.
王理嘉(1998)。粵港人學習普通話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
伍英飛(2004)。朗讀在普通話教學中的作用。零陵學院學報(教育科學),第2卷第4期。
安忠昕(2001)。淺談誦讀教學的意義。青海教育,2001年10月。
曲桂敏(2011)。學唐詩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效果研究 – 以上海某些國際學校的學生為研究物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漢語國際教育研士論文(未出版)。
何平(2006)。漢語語音教程-基礎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平(2008)。漢語語音教程-提高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國祥(1997)。獨立科目,跨越九七 – 香港普通話教學的發展。語言文字應用,1997年第2期(總第22 期)。
何國祥(2006)。言文分家——普通話在香港的學科專業地位。重慶社會科學,2006 年第10期(總第142期)。
吳芳(2011)。粵方言區學生普通話學習中的聲母問題。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李慧茵、蔡同學(1999)。香港人學習普通話聲母、聲調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普學網,2014年1月14日,取自http://pth.linqi.org/yueyu-pth/shengmushengdiao.html。
宗世海(2000)。粵方言區大學生普通話習得中的方音負遷移現象調查報告。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0年6月,第7卷第1期。
林露(2007)。粵方言背景學習者普通話聲調習得的實驗研究及教學對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祁玲、文靜(2009)。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跟隨朗讀+閱讀"教學法。咸寧學院學報,2009年8月,第29卷第4期。
邵宜(2006)。方言習得規律與港澳僑生普通話學習。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5月第2期。
邵新芬、張桂榮(2009)。試論怎樣擁有一級普通話水準。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年5月,第25卷第5期。
金健、胡偉湘、王霞、李愛軍(2008)。廣州普通話和標準普通話聲調對比研究。中國語文研究,2008年2期。
施仲謀(1986)。廣州話普通話語音對照手冊。香港:華風書局有限公司。
唐代俊(2006)。粵方言區學生國語歌唱語言特徵及教學措施。音樂研究,2006年11月號下旬刊,文教資料。
唐慧麗(2013)。粵語聲調的比較教學研究。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年第18卷第4期。
孫永紅(2007)。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長春大學學報,2007年5月,第17卷第3期。
孫雁雁(2002)。怎樣通過朗讀提高中級階段留學生的口語輸出能力。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2002年8月。
祝東(2013)。論詩詞讀誦吟唱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2004)。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繁體字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尉萬傳(2004)。淺議對外漢語教學的朗讀。海外華文教育,2004年第3期(總第32期)。
張建康(1994)。入聲字與普通話教學。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編輯部郵箱1994年01期。
張笑難(2012)。面向留學生的中國古代詩詞課教學探析。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1月,第25卷第1期。
張魯昌(2008)。朗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功能。現代語文,2008年8月。
張勵妍(2002)。從普通話診斷服務看粵方言區人的語音難點。首屆全國普通話水準測試學術研討會。
張勵妍(2003,12月)。從廣州話聲調看普通話學習者的語音錯誤類型。第九屆粵方言國際研討會。澳門:澳門中國語文學會。
張繼春(1996)。香港人自學普通話最新法。香港:三聯書店。
陳慧君(2009)。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衛強(2010)。針對粵方言學生的現代漢語語音教學。語文學刊,2010年24期。
彭巧燕、賀方春(2013)。成人普通話培訓教學優化探析--以文章朗讀為貫穿主綫。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4月,第5卷第4期。
曾子凡(1994)。廣州話●普通話的對比與教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覃可霖(1995)。論語文誦讀教學。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6月25日,第31卷第2期。
黃安蕾(2009)。論普通話和粵方言的基本差異對香港地區普通話教學的影響。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楊寄洲(2005)。登攀-中級漢語教程(第一冊)。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楊雪雁(2012)。對外漢語朗讀教學研究。廣西: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楊蔚(2002)。對外漢語教學中粵語口音普通話聽辨訓練問題探討。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卷第10 期。
葉德明(2010)。華語語音學–上篇:語音理論(二版一刷)。臺北市:師大書苑。
董琳莉(2010)。談對外漢語中高級階段的成段朗讀教學。韶關學院學報 - 社會科學,2010年7月,第3l卷第7期。
趙小魚(2010)。職業中學普通話教學中的正音能力培訓。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6月,第24卷第6期。
趙璇(2005)。淺論朗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語文學刊(讀寫教學版),2005年第5期。
劉藝(2008)。粵方言區普通話字音的偏誤類型及字音習得的量化分析。語言文字應用,2008年5月,第2期。
錢偉(2010)。普通話與粵語差異比較。語文學刊,2010年6月。
龍盛麗(2014)。古詩詞歌曲運用於對外漢語教學的探索。成都:四川師範大學專業學位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小麗(2009)。粵普仲介語舌尖音、舌面音系統的形成與發展。四川省幹部函授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韓維新(2010)。基於粵語常用入聲字發音實驗的粵語背景學習者普通話聲調習得研究。國際漢語學報,2010年00期,第1卷第1輯。
關英偉(2008)。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盲點-試論朗讀教學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作用。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3期(總第75期)。
網絡資料: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9月30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search.htm
《唐詩三百首》朗讀MP3,2015年9月30日,取自:http://vdisk.weibo.com/s/FBN6siO6Gn_8A
北京普通話學會「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篇章,2015年9月30日,取自:http://www.beijingputonghua.com/。
漢語多功能字庫 – 粵語聲母表,2016年2月1日,取自: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維基百科 –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2016年2月1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8%AA%9E%E8%A8%80%E5%AD%B8%E5%AD%B8%E6%9C%83%E7%B2%B5%E8%AA%9E%E6%8B%BC%E9%9F%B3%E6%96%B9%E6%A1%88
維基百科 – 漢語拼音,2016年2月1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8%AF%AD%E6%8B%BC%E9%9F%B3#.E5.A3.B0.E6.AF.8D
羅鳳珠(計畫主持人)。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多媒體教學系統。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先導計-文學之美,2015年9月30日,取自:http://cls.hs.yzu.edu.tw/300/HOM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