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明雪
Ming-Hsueh Huang
論文名稱: 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為例
A Study on the Practice that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Outcomes on Guiding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Club Activities
指導教授: 劉杏元
Liu, Hsing-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5
中文關鍵詞: 服務學習服務學習方案學習成效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
英文關鍵詞: service-learning,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learning outcomes,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5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研究問題包括:一、探討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對受服務小學生之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的改變;二、研究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對參與服務大學生學習歷程;三、探討受服務小學師長與服務學習方案之合作歷程、回饋與建議;四、提出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成功要素。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焦點團體與質性資料分析並行,量化研究工具乃依據相關文獻設計有效之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以研究者改編之「綠色生活地圖學習成效量表」作為測驗工具,以參與本方案活動之內湖區麗山及文湖國小,總計120名國小三年級學生,做為實驗組問卷施測對象。而以麗山國小未參與本方案活動,計120名三年級學生,做為對照組問卷施測對象,參與對象於活動前與活動後各施行一次問卷調查。質化資料則以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綠色生活地圖社14名成員、受服務小學4名師長為質性研究對象,並以參與服務大學生之服務日誌、綜合反思回饋表、焦點團體、受服務小學師長回饋表及訪談、和研究者自身之反思作為質性分析資料。
    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量化部份:
    在融入方案實驗活動後,實驗組成員在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的後測分數顯著高於對照組成組,且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增進分數達.05統計上之顯著水準。
    二、質化部份:
    1、參與服務大學生學習歷程:學習是由服務開始,而有學習與成長,並會產生允諾再投入服務的動態歷程,且顯現出多面向之學習與成長,包含自我審查、主動負責、包容尊重、批判思考、溝通協調、與他人互動、反應等能力的提昇,另外也培養感恩、承諾、公民參與等自我效能,可見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之學習對參與服務大學生具多方面之影響。
    2、受服務小學師長與服務學習方案之合作歷程、回饋與建議:受服務小學師長對於本方案活動,認為方案設計與安排適當,符合國小所需課程,對服務大學生表現持正面肯定態度;本方案活動對受服務小學生、受服務小學師長,及參與服務的大學生具有不同層面的學習與收穫,同時肯定此為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活動之良好模式,認定為有意義之活動。並建議於服務活動前,能先與受服務小學師長更多意見交流機會,並認為以四年級小朋友較適宜推動本方案活動,以期更深入的學習效果。
    3、服務學習成功要素:除推動者本身應具之相關知能外,受服務小學、受服務小學生,甚至是家長等相關人士,皆為方案運作的影響人物;而為了讓服務學習方案推動更具效能,除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也應從學校行政支援、課程培訓著手,甚至是政令配合、媒體宣導等皆為不可輕忽的推動力量。

    This study i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arning service participation project had influenced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communities. The study questions include: 1. Investigate how the project has influenced th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primary students being serviced; 2. Investigate how the project has influenc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ervic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3. Investigate the cooperation with school staffs, their feedbacks and recommendations; 4. Provide key factors on how the learning service became successful in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communitie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based on experiment, focus groups an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Quantitative research tools was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s design on effective learning service o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development project. Use researcher adapted「Green Map Learning Outcomes Inventory」as measurement tool, Primary schools involved in this projects were LiShan & Win-Hu Elementary School in Neihu District , total 120 pupils in the third grade as experiment questionnaire subjects. LiShan Elementary School did not participated in the activities, there are 120 third grade pupils as the control questionnaire subjects. Subjects were required to fill the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ivities.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fourteen members from Tak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een Map Association, and four staffs from the primary schools being serviced as subject, as well as use the service dairy from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reflection journals, focus group, feedbacks and interviews from pupils and staffs in the serviced primary school, and the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provided from the researcher.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Qualitative Sections:
    After the experiment activities of participation project, the members of the team obtained a higher score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member. And all obtained a score with 0.05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statistics.

    2. Quantitative Sections:
    1)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ervice: Service started from learning, which lead to actions of further participation, also reflects learning and growing in a multi-level; which includes improvements of self examination, voluntary responsibility, respect, critic thinking,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and reaction. Also bring up self-trainings such as thankfulness, commitment, and morale participation. These effects represented how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learning services had influenced university students.

    2) The cooperation from the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school being serviced, feedback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primary school being serviced agree that the deign of this project is well suited for the primary school programs, positive feedback was given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project. The activities of this project provided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ing and harvest to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staffs being serviced, as well a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Undoubtedly this project can demonstrate the well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d activities for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which has a good meaning behind those activities. They also recommended communication with teachers and staffs prior service activities, and agreed that the forth graders are best suited for this project, which can have deeper learning effect.

    3) Factors of Success Service Learning: Apart from the related knowledge that initiator should have, the primary schools and pupils being serviced, as well as parents and other related staffs can all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the project. For successfull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is learning service project, apart from establish the long-term partner relationship,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strong forces such as school administrative support, program training, policy operation, and media promo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07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9 第六節 研究價值與重要性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第一節 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實施理念與概況 22 第二節 服務學習的理念與運用 35 第三節 有效服務學習方案之設計 46 第四節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發展 51 第五節 服務學習與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之相關研究 59 第六節 服務學習連結環境教育之相關研究 6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6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7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8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8 第四節 研究步驟 9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0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8 第一節 受服務小學生學習成效 108 第二節 參與服務大學生學習歷程分析 124 第三節 受服務小學師長合作歷程、回饋與建議 153 第四節 服務學習方案成功要素 1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07 第一節 結論 207 第二節 建議 213 參考文獻 219 壹、中文部分 219 貳、西文部分 233 附 錄 附錄一 綠色生活地圖學習成效量表預試問卷 239 附錄二 綠色生活地圖學習成效量表正式問卷 244 附錄三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方案培訓課程 248 附錄四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方案服務時間 249 附錄五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合約 250 附錄六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社區服務指導 251 附錄七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訪談及參與研究同意書 252 附錄八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服務日誌撰寫 253 附錄九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期末綜合反思回饋表 254 附錄十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焦點團體訪談大綱 255 附錄十一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受服務小學師長回饋表 256 附錄十二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受服務小學師長訪談邀請函 257 附錄十三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受服務小學師長訪談同意書 258 附錄十四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受服務小學師長訪談大綱 259 附錄十五 研究參與者訪談內容確認檢核書 260 附錄十六 研究參與者訪談內容及詮釋文確認檢核書 261 附錄十七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觀察日誌 262 附錄十八 專家效度名單 263 附錄十九 專家效度審查結果彙整表 264 附錄二十 研究參與者訪談詮釋文 273 表 次 表2-1-1 「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合作計畫」統計表 24 表2-1-2 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公私立學校、參與社團數、合作中小學數」統計表 24 表2-2-1 服務與學習關係的類型 37 表2-4-1 美國K-12學校和高等教育之間的夥伴關係檢驗元素表 54 表3-2-1 受服務小學生基本資料 81 表3-2-2 參與服務大學生一覽表 86 表3-2-3 受服務小學訪談師長一覽表 87 表3-3-7 正式問卷各量表題目之向度分配情形 93 表3-3-8 綠色生活地圖社-服務學習方案 97 表4-1-1 對照組前後測環境知識各構面之差異 109 表4-1-2 實驗組前後測環境知識各構面之差異 109 表4-1-3 對照組前後測環境態度各構面之差異 110 表4-1-4 實驗組前後測環境態度各構面之差異 111 表4-1-5 對照組前後測環境行為各構面之差異 112 表4-1-6 實驗組前後測環境行為各構面之差異 113 表4-1-7 兩組成員後測環境知識之差異 115 表4-1-8 兩組成員後測環境態度之差異 116 表4-1-9 兩組成員後測環境行為之差異 118 表2-4-1 九年一貫課程目標與服務學習的連結 294 表2-4-2 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與服務學習的連結 295 表2-4-3 九年一貫課程彈性學習節數規劃 296 表3-3-1 環境教育對受服務小學生實施之成效「環境知識」預試問卷 297 表3-3-2 環境教育對受服務小學生實施之成效「環境態度」預試問卷 298 表3-3-3 環境教育對受服務小學生實施之成效「環境行為」預試問卷 299 表3-3-4 環境知識量表項目分析結果 300 表3-3-5 環境態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 302 表3-3-6 環境行為量表項目分析結果 304 圖 次 圖2-1-1 大學與中小學教育夥伴方案推動步驟 32 圖2-2-1 Kolb的經驗學習模式圖 40 圖2-3-1 反思及服務學習循環圖 48 圖2-4-1 社區、高等教育與服務三者關係圖 52 圖3-1-1 研究架構圖 77 圖3-4-1 研究步驟 99 圖3-5-1 資料分析方法 101 圖4-2-1 參與服務大學生學習歷程圖 124 圖4-3-1 受服務小學師長與服務學習方案合作歷程圖 154 圖4-3-2 受服務小學師長對服務學習方案回饋與建議圖 163 圖4-4-1 服務學習方案要素圖 183 圖5-1-1 研究發現圖 20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壹、中文部分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輯刊,20,113-145。
    王財隱(2003)。中部地區國小學生環境災害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颱風地震為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雅菁(2002)。高中公民科服務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懋雯(1991)。師範學院學生對環境教育之知識、態度及需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毛群欽(2003)。大高雄地區國中小學生環境態度與水污染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中華技術學院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組(2000)。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學生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成果報告書。台北市:中華技術學院。
    皮家瑋(2005)。人員解說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影響。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東祐(2002)。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3)。國內外高等教育推動服務學習現況及發展趨勢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文藻外語學院師資培育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北市:青輔會。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4)。服務學習融入中小學課程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國立嘉義大學輔導系執行研究。台北市:青輔會。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6)。服務學習資源網。2006年9月12日,取自http://service-learnning.nyc.gov.tw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出國報告(2006)。參加十四、十五、十六屆全美服務學習研討會報告。2006年10月11日,取自http://service-learnning.nyc.gov.tw
    巫偉鈴(1989)。五專學生對於環境問題的知識、信念及行動取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永展(1991)。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台北市:胡氏圖書。
    李明和(2002)。中部地區中學科學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金發(2005)。以環境教育為內涵之繪本創作教學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偲華(2007)。國小低年級教師使用繪本融入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李禎文(2003)。融入式環境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環境素養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燕美(2004)。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增祿(1993)。八十年度大專學生社會服務對象之意見調查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台中市:東海大學。
    李麗日(1999)。論學校與社區的結合-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之角度觀之。社會科學研究,4,183-203。
    余安邦(2005)。社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台北市:遠流。
    余安邦、林民程、張經昆、陳烘玉、陳浙雲、郭照燕、劉台光、周遠祁、趙家誌(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台北市:遠流。
    余雅芳(2002)。動物園環境教育方案評鑑-以台北市國小四年級校外參觀教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興全(1984)。國民中學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建奇(1999)。學校環境教育與鄉土教學。國教輔導,39(1),36-41。
    何福田(2004)。信心與定力-教師的自我期許。研習資訊,21 (2),1-4。
    吳安倉(2006)。九年一貫課程高中職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以國立華南高商為例。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永瑞(2003)。國民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主題統整教學之個案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芝儀、李鳳儒(譯)(1995)。M. Q.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來信、黃源協、廖榮利(2004)。社會工作管埋。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為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吳曉宣(2007)。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鵬兆(2001)。偏遠與都市地區高級中學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雅燕(2005)。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其畢業後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以東吳大學畢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東吳大學(2005)。94全國大專校院社團及資訊志工-服務學習研討成果觀摩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周燦德(2004)。談學生事務工作願景。教育部九十三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訓導)工作傳承研討會。台北市:教育部。
    林至善(2000a)。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載於曾建元(主編),大學、社團、人-社團學初論(頁113-130)。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至善(2000b)。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林至善(2002)。學校與社區的聯結-社區服務二三事。學校與社區活動教育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至善(2002,7月1日)。如何推動校園的服務學習。中央日報,3版。
    林至善(2005)。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之探討。2005自強隧道論壇-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至善(2006)。大專校院學生社團服務活動之現況調查及回應。2006自強隧道論壇-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秀瞳(1995)。環境相關科系學生之環境典範、知識及行動意向調查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市:五南。
    林明誠(1998)。以社區環境繪圖介入模式進行國小環境教育鄉土教學之研究。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振春(2000)。開放學習的理念與社區服務學習的實踐。社教雙月刊,97,42-45。
    林振春(2003)。從社區教育理論談學校社區化策略。教育資料輯刊,27,45-62。
    林勝義(2001)。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實用手冊。台北:青輔會。
    林勝義(2001)。服務學習指導手冊。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勝義(2001)。服務學習指導手冊。台北市:青輔會。
    林勝義(2002)。中等學校服務學習方案彙編。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揚智(2004)。溪州焚化廠鄰近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焚化廠的態度之調查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銘雄(2004)。服務學習方案規劃之研究-以輔仁大學服務學習課程推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文信(2002)。從大專體育社團經營談「大專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大專體育,61,4-9。
    邱媚珍(1988)。花蓮林區管理處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員之環境知識、環境意識及環境典範調查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邱貴發(1992)。學習成效。2007年3月4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4/44-06.htm
    邱詩揚(1990)。台北市國中教師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俐玲(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柯玫淑(2003)。國小中高年級能源永續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社會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胡心怡(2002)。大學社團帶動國小社團發展之實施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市:巨流。
    胡淑華(2005)。中等學校推廣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2005自強隧道論壇-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胡憶蓓、孫台鼎(2005a)。「服務-學習」課程對志工服務態度之調查研究。2005自強隧道-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東吳大學。
    胡憶蓓、孫台鼎(2005b)。靜宜大學大一新生「服務-學習」課程實施成效初探。2005年東海大學品格研討會會議資枓。台中市:東海大學。
    倪文忠(2003)。軍事院校學生環境認知與行為教育之探討-以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為例。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晏涵文(2001)。教育改革與環境教育。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環境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台北市:教育部。
    孫邦政(1994)。教育概論。台北:台灣商務。
    高熏芳(2004)。職前教師專業服務學習課程規劃之研究。台灣第四屆「服務-學習」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輔仁大學。
    高熏芳、吳秀媛(2004)。職前教師專業「服務-學習」課程綱要設計之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8(1),1-27。
    高翠霞(1987)。台灣地區中等學校環境保護意識調查研究。行政院環保署。
    高慶賢(2002)。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現況與學習成效評估-以北市高中、職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徐明(2006)。實習課程結合服務學習之價值與成果研究。2006年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徐明、楊昌裕、劉杏元、劉若蘭、林至善、楊仕裕、葉祥洵、邱筱琪、黃玉(總校閱)(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洪葉。
    徐薇(199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郭芳妙(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明煌、蔡慧君(2000)。教育部國家級環境教育政策與行動中程計畫規劃。台北市:教育部。
    許世璋(1997)。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學生環境行動與其他環境素養變項之成效分析。發表於教育部所舉辦之「八十九年環境教育」,台北市。
    許世璋(1998)。影響教師負責任環境行為的變項分析研究。發表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所舉辦之「八十七年度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台中市。
    許世璋、張乃千(2005)。花蓮縣國小現職教師與師院學生環境素養評量與環境行動預測變項之分析。環境教育研究,2(2),91-118。
    許書務(2001)。運用學習型組織推動社團活動之效益研究-以輔導社區中小學為例。訓育研究,40(3),62-70。
    張乃千(2003)。花蓮縣國小現職與職前教師環境素養評估與負責任環境行為預測變項之分析。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子超、吳兆鵬(2001)。偏遠地區高中生環境行為之研究-以花蓮縣玉里高中為例。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教育部。
    張子超主編(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文光(2006)。以專題導向學習融入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同廟(2004)。如何推動帶動中小學社團活動。九十三學年度南區大專校院課外組人員工作研討會成果手冊。高雄市: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張同廟(2005a)。社團「三元化」服務的永續發展。載於林至善(主編),學校與社區關係再探(頁32-43)。台北市:東吳大學。
    張同廟(2005b)。大學校院推展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服務員工作滿意度探討。2005自強隧道論壇-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張芳全(2007)。論文就是要這樣寫。台北市:心理。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秀雄、李琪明(2000)。我國理想公民資質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市:國科會。
    張春興(1983)。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紹勳(2001)。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台北市:松崗。
    張聖宗(2004)。國小高年級能源永續教學之行動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經昆(2001)。學校社區化之理論與與實務-以台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推動校園社團發展方案(1998)。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其他融入學習領域議題。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91年全國大專校院服務性社團成果觀摩暨研習會。台北市:國立臺北大學。
    教育部(2002)。91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課外活動指工作傳承研討會成果報告。台南縣:南台科技大學。
    教育部(2003)。92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課外活動指工作傳承研討會成果報告。台中縣:靜宜大學。
    教育部(2004)。93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課外活動指工作傳承研討會成果報告。桃園縣:銘傳大學桃園校區。
    教育部(2004)。九十三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訓導)工作傳承研討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94年全國大專校院社團及資訊志工服務學習研討成果觀摩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教育部(2005)。94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課外活動指工作傳承研討會成果報告。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教育部(2006)。95年全國大專校院社團及資訊志工服務學習研討成果觀摩會會議資料。台北市:東吳大學。
    教育部(2006)。95年度全國大專校院課外活動指工作傳承研討會成果報告。屏東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教育部推動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2007)。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0)。八十九學年度北區大學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觀摩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市:銘傳大學。
    陳文全(2007)。永續校園對國小學生環境教育影響之研究 —以蘭陽地區為對象。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秀英(2005)。天母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服務學習主題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金貴(1999)。當前我國大學學生事務之發展趨勢。訓育研究,38(3),63-70。
    陳金貴(2000)。我國大學院校推動服務學習方案檢討。教師天地,104,6-15。
    陳金貴(2002,7月1日)。當前實施服務學習的反思。中央日報,3版。
    陳是瑩、曾怡禎(1991)。台灣地區國小教師環保意識調查研究。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所舉辦之「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陳秋澕(1998)。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浙雲(2001)。活用社區資源,深化課程內涵-台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之理念與實施。研習資訊,18(1),7-17。
    陳浙雲、余安邦(2002):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0(3),29-48。
    陳素蘭(2001)。專業服務學習對職前教師學習成果之影響—以淡江大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景宏(2004)。國小學童資源回收知識、資源回收態度,資源回收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鈺林、楊裕富(2003)。論人類對後現代主義社會的抗拒。2006年12月30日,取自http://home.educities. edu.tw/tsuiyh/go/dep001013. html
    陳綺鄉(2005)。東華大學生環境素養評估與環境行動預測變項之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蕙君(1998)。運用社區責源,充實學習內容。資優教育季刊,67,28-31。
    陳靜宜(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叡瑜等(1996)。環境衛生指標應用之可行性探討。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陳麗華(2002)。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特性與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
    董貞吟、黃乾全、張家儒、駱怡安(2003)。大學生對於校園音環境覺知、態度與需求之研究。中華民國音響學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黃士哲(2000)。社區教育做為社區永續生命力營造的中介角色-社區成長與延續經營的轉換動力。發表於世新大學舉辦之「地方文史工作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黃玉(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20-42。
    黃玉(2000)。服務學習與高等教育。發表於淡江大學舉辦之「高等教育潛在課程」學術研討會,台北縣。
    黃玉(2001)。服務學習與高等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0,台北市。
    黃玉(2002),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 (3),20-41。
    黃玉(2002)。服務與學習的連結-台灣師大公訓系「服務學習」課程設計理念與經驗分享。發表於輔仁大學舉辦之「大學院校推動服務-學習( Service-Learning )之回顧與探討」學術研討會,台北縣。
    黃玉(2002)。從服務中學習-服務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發表於東吳大學舉辦之「學校與社區活動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黃玉(2005)。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頁395-400)。台北市:高等教育。
    黃玉(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未出版手稿。
    黃建榮(2000)。探索劉力學(Pierre Loisel)的重要生命經驗與環境行為在環境教育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政傑(1988)。臺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
    黃春枝(2005)。大學生社區服務態度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2),291-318。
    黃乾全(1990)。學校環境教育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15,22-26。
    黃乾全、王懋雯(1998)。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專案研究報告。2008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list2.jsp
    黃瑞成(2005)。以戶外教學進行環境教育之研究-以高美濕地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德祥(199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傅木龍(2000)。大學社團人:社團學初論。載於曾建元(主編),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頁95-112)。台北市:東吳大學。
    傅木龍(2008,6月)。服務學習的甘苦與不凡-談服務學習的理念、政策與價值。發表於中大學舉辦之「97年度北區大專校院社團服務學習特色發展與實務研討會會議資料」,中壢市。
    游家政(1996)。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應用。國教園地,59、60,63-69。
    游雅如(2001)。花蓮縣國小學生自然保育環境素質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程健教(1991)。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喻肇青(2000)。資源整合的社區營造服務學習。發表於輔仁大學舉辦之「第四屆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縣。
    曾慧媚(2002)。台北縣中小學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鄒東明(2002)。中山大學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以生科系和企管系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褚再勝(2001)。大專學生參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服務學習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青(2003)。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使命之實證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楊昌陸(1990)。學校對學生社團輔導之策略。訓育研究,39(1),25-30。
    楊昌裕(2002)。服務學習中反思活動的實施。學生輔導,81,60-71。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
    楊淑芬(2002)。通識為體,訓輔為用之實踐-社區結盟。發表於東吳大學主辦「兩岸三地大學校院學生事務」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楊惠婷(2003)。影響高中職在學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立明倫高中與大安高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曾慧敏、王珮玲、陳惠萍(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葉祥洵(2006)。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明新科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健蠶(1997)。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健蠶(1999)。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8,371-408。
    溫貴琳(1999)。公共服務教育-建國中學經驗談。訓育研究,38(3),37-38。
    甄曉蘭 (2006) 。夥伴協作與學校課程改進-方法與策略的省思。論文發表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教育主辦之「學校改進與夥伴關係兩岸三地研討會」。 June, 3, 2006.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廖倚萱(2003)。環境服務學習方案發展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關渡青少年保育解說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凌欣(2001)。環境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敏琪(2005)。由國小學童參與校外教學探討環境教育之實施成效-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文勝(2005)。環境教育融入戶外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以羅東運動公園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劉正鳴(2002)。服務學習與課程的融合及實施。訓育研究,81,32-33。
    劉弘煌(2000)。社區資源的開拓、整合與分配。社區發展季刊,89,35-52。
    劉杏元、黃玉(2008)。服務學習課程方案對同志族群刻板印象改變之個案研究。台灣性學學刊,14(1),69-87。
    劉珂(2003)。愛心、責任、成才-讓更多的大學生步入志願者行列。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三輯)(頁446-455)。台北市:東吳大學。
    劉維群(1992)。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之探討。訓育研究,31(2),15-20。
    劉潔心(2001)。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大單元教學設計理念-行為科學理論與策略運用。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趙淑員、劉杏元、吳秋燕、張怡雅、陳曉容(2007)。服務學習方案對護生接觸老人壓力及老人態度之探究。長庚科技學刊,7,35-52。
    鄭雅霙(2006)。大學校院社團學生參與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
    蔡文斌(1999)。國小實施「鄉土教學活動」之合作行動研究-以結合新港鄉社區資源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宜霖(2001)。雲林縣麥寮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台塑六輕廠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輝毅(2004)。國小五年級生物多樣性課程之試驗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鄧天德(1990)。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雙月刊,15,27-34。
    賴淑儀(2008)。應用合作學習進行國小一年級學童鄉土教育之研究-以大雅鄉小麥鄉土文化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賴銀海(2004)。桃竹苗地區綠色學校國小學生對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蕭富元(2007)。全球暖化台灣發燒。天下雜誌,369,106-126。
    環境資訊網(2003)。鄉土及環境教學活動設計/第二章。2007年10月15日取自環教資訊網http://eeweb. gcc.ntu.edu.tw/teach/teach/book2/page02.htm
    簡淑鴻(2007)。國小四年級環境教育融入式教學之研究-以情意教學為主。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蘇文彬(1999)。服務教育與青年志願服務-以長榮管理學院為例。訓育研究,38(3),31-36。
    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西文部分
    Adrews, R. L. (2000).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A call for action.「教育改革與轉型-領導角色、師資培育、夥伴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縣:淡江大學。
    Allman, S. A. (1972).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for Inclus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S.A: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rcury, T. A. (1990).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Human Organization, 49, 300-304.
    Arcury, T. A., Johnson, T. P. & Scollay, S. J. (1987). Ecological worldview an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7(4), 35-40.
    Astin, A. W., & Sax, L. J. (1998). How undergraduates are affected by service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9(3), 251-263.
    Battistoni, R. M. (1997). Service-leaming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Essentiay practice for K-12 programs. In R. C. Wade (Ed.),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 guide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public school curriclum ( pp. 131-141). Albany, New York: SUNY.
    Baxter Magolda, M. B. (2001). A constructivist revision of the measure of epistemological reflec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2(6), 520-534.
    Bonnette, R. (2006).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into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reinforces classroom instruction. Technology Teacher, 65(5), 6-11.
    Boudett, K. (2005). Usable Knowledg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Retrieved January, 18, 2008, from http://uknow.gse.harvard.edu/decisions/DD2-4.html

    Callahan, J. L. & Martin, D. (2007). The spectrum of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 A typolog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 , 136-145.
    Canning, C. (1990).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professional teaching associates cadre: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two years, spring, 1990. Executive Summary report, College of Education. Cedar Falls: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Chickering, A. W., & Gamson, Z. F. (1987). 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acine, WI: Johnson Foundation.
    Chisholm, L. A. (2004). Service-Learning: A new pedagogy for school, universities, students, communities, nations and the world. Service-Learn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3rd. Taipei: Fu Jen University.
    Cone, J. D. (1978).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haviora solutions. Monterey, California: Brooks/Cole.
    Daloz Parks, L. A., Keen, C. H., Keen, J. P., & Parks Daloz, S. (1996) . Common fire: Leading lives of commitment in a complex world. Boston: Beacon Press.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Y: Collier Books.
    Eagles, J. F. & Blackwell, R. D. (1955). Consumer Behavior. Diyden Press, Chicago.
    Ehrlich, T. (1999). Civic and moral learning. About Campus, 4, 5-9.
    Enos, S. & Morton, K. (2003). Developing a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mpus-community partnerships.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 20-4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yler, J. & Gile, D. E. Jr.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yler, J. (2000). What do we most need to know about the impact of Service-learning on student learning?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Special Issue), ll-17,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yler, J., & Giles, D. E.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ertman, C. I., White, G. P., & White, L. J.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Building cullure a culture of service. Columbus, OH: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Fertman, C. I., White, G. P., & White, L. J.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 Columbus, OH: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Fertman, C. I., White, G. P., & White, L. J., Hatcher,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elmon, S. B. (2003). Assessment as a Means of Building Service Learning Partnerships (p.45).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eberlein, T. A. & Black, J. S. (1981). Attitude specifcity and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in a held set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3(4), 474-479.
    Hines, J. M. (1985). A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y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3), 665.
    Hines, J. M.,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Hollander, E. & Hartley, M. (2003). Civic renewal: A powerful framework for advancing service-learning.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 289-313).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ounshell, P. B. & Liggett, L. (1973).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5(2), 28-30.
    Howard, J.(Ed.)(2001 Summer).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Service-Learning Course Design Workbook..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OCSL Press.
    Hsu, S. J. & Roth, R. E. (1998). An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nd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held by secondary teachers in the Hualien area of Taiw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4(3), 229-249.
    Hungerford, H. R., Peyton, A. N. Tomera, R. A. Litherl, J. M. Ramsey, and Vol, T. L. (1985).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 skill, development modules, Stipes Publishing Company.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 18(1), 53-74.
    Hungerford, H. R., Peyton, A. N., Tomera, R. A., Litherl, J. M., Ramsey, & Vol, T. L., (1976).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 skill development modules, Stipes Publishing Company.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 18(1), 53-74.
    Iozzi, L. A. (1989). 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educator, part o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ive doma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3), 3-9。
    Jacoby, B. & Associates,(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acoby, B. & Associates,(2003).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Jocoby, B. (2003a). Fundamentals of service-learning partnerships.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 1-1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acoby, B. (2003b). Building service-learning partnerships for the future.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 314-337).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ones, S. R. (2002). Rewriting the word: Methodological strategies and issu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3(4), 461-473.
    Kielsmeier, J. C. (2003). Recasting the role of you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rough Service-Learning and civic enagement. Paper data at the 2rd Service-Learn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Taipei: Fu Jen University.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Z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ortenkamp, K. V. & Moore, C. F. (2001). Ecosentrism & Anthropocentrism: Moral reasoning about ecological dilemma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1, 261-272.
    Lehmaon, J. P. etl (1997). Partners in Transition: empowering teachers to provide transition service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6101)
    Lozzi, L. A. (1984). 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educator part o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 (3), 3-9.
    Maloney, M. P. & Ward, M. P. (1973). Ecology: let’s hear from the people; an objective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ecological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 583-586.
    Maryland Student Service Alliance (2004). Maryland’s best practices: An improvement guide for school-based Service-Learning. Maryland: Maryland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McCarthy, F. E. (2003). New 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 of Service-Learning in 21st Century-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ervice-Learn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2rd. Taipei: Fu Jen University.
    McLaughlin, C, & Black-Hawkins, K. (2007).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distinctions, dilemmas and challenges. Curriculum Journal, 18 (3), 327-341.
    Mintz, D. S., & Hesser, G. W. (1996). 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Service-Learning. In B. Jacoby & Association. (Eds.), Service-Learning in high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 (pp. 26-52).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yers, George. & Boyes, Edward. & Stanisstreet, Martin (2004). School students’ ideas about air pollution: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search in Science &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22 (2), 133-152.
    Nancy, J. E. (1998). Student development in college: Theory, reseach,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Neuman, K. (1986), Personal values and commitment to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 18(1), 53-74.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Sage.
    Peyton, R. B. (1986).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ESCO. Paris.
    Pickeral, T. (2003). Partnerships with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 174-19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igza J. M. & Troppe, M. L. (2003). Developing an infrastructure for service-learning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pp. 106-130).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ahima, C. W. (1997).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 guide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the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Service-Learn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Taipei: Fu Jen University.
    Schlageter, J. N. (1980). Student Cognition, Attitudes, and Action Orientation and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at The Seventh Grades Level.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 41(2), 522.
    Schoof, M. R. (1999). Consumer Behavior, Prentice-Hall, Inc.
    Seifer, S. D., & Maurana, C. A.(2000). Partnership perspective. Community-Campus Partnerships for Health, 1(2), 7,12.
    Shaffer, B. (1993). Service-Learning: An Academic Methodology. Stand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iton. Cited in R. Bhaerman, K. Cordell, & B. Gomex(1998). The Role of Service-Learning in Education Reform.Raleigh, NC: 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Needham, MA: Simon and Shuster, Inc.
    Sheffield, E. C. (2005). Service in Service-Learning education: the need for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High School Journal, 89(1), 46-53.
    Sigmon, R. (1996).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Washington: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Stapp, W. B. (1969).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3), 31-36.
    Stott, K. A., & Jackson, A. P. (2006). Using service learning to achieve middle school comprehensive guidance program goals.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9(2), 156-159.
    Toole, J., & Toole, P. (2001). The service-learning cycle. Minneapolis: The Compass Institute.
    UNESCO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bilisi Conference. France: Vendome.
    Wade, R. C. (Ed.). (l997).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 guide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the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SUNY).
    Watermam, A. S. (Ed.). (1997). Service-learning: Applications from the research.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Wilson, M. E. (1998). Thriving in relationship: An exploration of close friendships of women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Wilson, R. A. (1996). Starting Earl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uring the Early Childhood Yea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214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