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博鈞
ZHANG, BO-JUN
論文名稱: 晚清湘中後五子詞研究
A study on XiangZhong HouWuzi’s the poe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指導教授: 林玫儀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46
中文關鍵詞: 湘中後五子易順鼎程頌萬王以慜陳銳易順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8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詞體發展至晚清,詞學版塊日益增廣,詞學活動由清代前期相對集中於江浙地區的情況,逐漸轉向廣東、安徽、福建、湖南等各個地域分散發展。湖湘地區既為楚騷精神流衍之所,復有山川幽渺之美,宜為詩詞鼎盛之區。但湖湘詞壇長期寥落,直至道咸年間方始有詞人大量湧現,與其他輔翼地區共同構成近代詞學面貌,湘中後五子正是此中代表。
      湘中後五子以其地域詞人的身分和豐富詞作活躍於清末的歷史舞台,細究其人生平與詞作,可對個別湖湘詞人、詞作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有助於彌補當前詞史研究的空白。本論文題為「晚清湘中後五子詞研究」,依序討論易順鼎、程頌萬、王以慜、陳銳以及易順豫五人,參酌其人生平行跡與詩作對後五子詞作進行細部討論。個別具論後五子生平行迹與詞作內容之後,本論文第六章考述湘中後五子的結社與交遊。一方面由後追前,從縱向的角度了解湖湘後期詞人對其前輩詞家的評價與看法,藉此廓清前人研究的部分誤解;另一方面亦可以後五子做為彼此的參照對象,從橫向的角度觀察湘籍詞人彼此之間的互動情況、創作差異,乃至於湖湘詞人與晚清四大家之酬唱,藉以知曉相中後五子在晚清詞壇的定位。
      

    晚清湘中後五子詞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價值 1 一、研究動機 1 (一)晚清詞學版塊 2 (二)湖湘詞人之興起 3 (三)湘中後五子的代表意義 4 二、研究價值 6 第二節 文獻探討 8 一、研究文獻 8 (一)易順鼎詞集八種 8 (二)程頌萬詞集四種 8 (三)王以慜詞集一種 9 (四)陳銳詞集三種 9 (五)易順豫詞集三種 9 二、前人研究成果 9 (一)湖湘詞人群相關論述 10 (二)個別湖湘詞人相關論述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開創之處 16 一、研究方法 16 (一)著意群體,關注個人 16 (二)聚焦詞作,參以詩文 16 二、論文開創之處 17 第二章 易順鼎生平及其詩詞創作 19 第一節 易順鼎生平概述 19 一、江山靈氣鍾才子──乙未保臺之前 21 二、補天無術石空奇──保臺事敗之後 25 第二節 稟心騷雅,嶔奇瑰瑋──易順鼎詩歌創作 31 一、強調「我」與「真性情」的詩學思想 32 二、古體恣肆,近體整飭的詩作實踐 33 (一)屬對工巧的近體詩 34 (二)務為放恣的古體詩 35 三、十頂遊蹤:以山水為心的行役游覽之作 36 第三節 故應哀怨祖靈騷──易順鼎詞作析論 39 一、學詞之始至光緒二年──以《湘絃詞》為代表 43 (一)集名內涵──楚騷精神與隱逸傳統 44 (二)詞作內容──羈旅行役與華年之歎 45 二、光緒二年到光緒六年 47 (一)《鬘天影事譜》 48 (二)《丁戊之間行卷詞》 54 (三)《摩圍閣詞》 58 (四)《楚頌亭詞》 62 三、光緒十三年以後──以《琴臺夢語詞》為代表 65 第四節 易順鼎的詞學觀點 73 一、關於尊體 73 二、關於寄託 75 三、關於辨體 77 四、詞風宗尚 80 第三章 程頌萬生平及其詩詞創作 83 第一節 程頌萬生平概述 83 一、少日聲名動朝寀──少年遊學 86 二、未了民生事事艱──積極用世 88 三、無分得為媧計補──鍵戶避居 90 第二節 祇許靈均伴歲寒——程頌萬詩歌創作 95 一、本於性情,通經摹古的詩學思想 95 二、絢爛堅蒼,出唐入宋的詩風演變 99 三、留與媧皇作賞音——程頌萬詩作內容 100 第三節 一塊人間無用月──程頌萬詞作析論 105 一、《美人長壽盦詞》 109 (一)《言愁閣笛譜》 109 (二)《蠻語詞》 117 (三)湘社雅詞 121 (四)《十鞬詞鈔》 127 (五)《十鞬後詞》 131 二、《鹿川詞》 134 (一)鼎革以後至民國四年 135 (二)民國四年以後 140 第四節 《美人長壽盦詞》到《定巢詞集》之編纂意義 143 一、就收詞編次觀之 144 二、就題序詞話觀之 146 三、就改易之作觀之 149 (一)情感由個殊轉向共通 151 (二)情感表達更顯曲折含蓄 152 (三)改作詞意轉趨繁複 153 (四)詞學趨向由浙轉常 155 四、就他集未收之作觀之 156 第四章 王以慜生平及其《檗隖詞存》 161 第一節 百年貧賤我生慣——王以慜生平概述 162 一、人生少壯不得意——光緒十六年以前 163 二、一舸難尋避世鄉──光緒十六年以後 169 第二節 牢落窮愁真我分——王以慜詩歌創作 175 一、王以慜詩集概況論略 175 二、著重「詩人之心」的詩學思想 179 三、以「窮愁之嘆」為主的詩作內容 182 第三節 但感羈旅傷人情──王以慜詞作析論 186 一、《海嶽雲聲》 195 (一)羈旅行役之作 195 (二)悼亡之作 199 二、《燕山鐘梵》 201 (一)光緒二十一年至光緒二十三年 201 (二)光緒二十四年至光緒二十五年 205 三、《江上拏音》、《隴笛餘音》與《天南小海唱》 208 (一)光緒十七年南遊紀錄──《江上拏音》 208 (二)光緒二十年典試甘肅──《隴笛餘音》 211 (三)光緒二十四年廣州之行──《天南小海唱》 212 四、《墜鞭賸譜》與《霜天雁唳》 215 (一)《墜鞭賸譜》 216 (二)《霜天雁唳》 218 五、《碧紗煙語》與《宜君館琴憶》 222 (一)《碧紗煙語》 223 (二)《宜君館琴憶》 225 六、《鏤冰碎語》與《湘煙閣幻茶譜》 227 (一)《鏤冰碎語》 227 (二)《湘煙閣幻茶譜》 230 第五章 陳銳、易順豫及其詩詞創作 235 第一節 陳銳生平及其詩作 235 一、陳銳生平概述 236 二、陳銳詩學淵源與《袌碧齋詩》 238 (一)陳銳詩學淵源 238 (二)陳銳《袌碧齋詩》 239 第二節 陳銳《袌碧齋詞》析論 243 一、《袌碧齋詞》的創作時間 244 二、《袌碧齋詞》內容析論 248 (一)友朋酬答之什 249 (二)遊覽抒懷之什 251 第三節 陳銳詞學思想──《袌碧齋詞話》與《詞比》 254 (一)論述詞體,首重聲律 254 (二)奠基音聲,推舉詞人 256 第四節 易順豫及其《琴思樓詞》 259 (一)《琴思樓詞》的輯錄與失收 260 (二)《琴思樓詞》繫年 262 (三)易順豫詞作內容析論 263 第六章 湘中後五子結社與交遊考述 267 第一節 湘中後五子社集活動析論 267 一、易順鼎:歲寒三友社、舊鷗今雨社 267 二、程頌萬:消寒雅集 271 三、易順鼎、易順豫:吳社 273 四、易順鼎、程頌萬、易順豫:湘社 277 五、王以慜、易順豫:咫村詞社 280 六、程頌萬:漚社 284 第二節 湘中後五子交遊析論 286 一、與湘籍詞人的交往 286 (一)與湘中前六子之互動 286 (二)湘中後五子彼此之酬唱 288 二、與湘外詞人的交往──以晚清四大家為例 290 (一)王鵬運 290 (二)朱祖謀 291 (三)鄭文焯 292 (四)況周頤 293 第七章 結論 295 第一節 本文研究成果 295 一、詳細論述後五子個人生平與詞作 295 (一)聲名最著、互動緊密的易順鼎 295 (二)穿針引線,積極存詞的程頌萬 296 (三)客居山東,心繫鄉關的王以慜 297 (四)存詞較少的陳銳與易順豫 297 二、湘中後五子群體交遊與詞壇定位 298 三、地域特色:以楚騷、桃源為精神依託 298 四、湘中後五子詞作內容與風格差異 299 第二節 未來研究展望 300 一、湖湘詞人詞集之整理 300 二、與其他湖湘詞人的互動研究 301 三、與其他地區詞人的互動研究 301 四、幕府詞人群體研究 302 附錄:《定巢詞集》與《美人長壽盦詞》收詞對照表 303 參考書目 335 一、湘中後五子著作 335 二、傳統文獻 336 三、近人著作 341

    清〕易順鼎:《湘絃詞》一卷,光緒五年刻丁戊之間行卷本附。
    〔清〕易順鼎:《楚頌亭詞》一卷,光緒十年刻琴志樓叢書本。
    〔清〕易順鼎:《摩圍閣詞》二卷,光緒八年仲冬刊摩圍閣詩集本。
    〔清〕易順鼎:《琴臺夢語詞》不分卷,光緒十三年黃紹箕署檢易氏叢刻本。
    〔清〕易順鼎、鄭文焯、張祥齡、蔣文鴻、易順豫:《吳波鷗語和石帚詞》一卷,《詞學季刊》本。
    〔清〕易順鼎、程頌萬等著:《湘社集詞》,一卷,光緒十七年長沙刊本。
    〔清〕程頌萬:《美人長壽盦詞集》六卷,光緒二十七年刊甯鄉程氏十髮盦叢書本。
    〔清〕程頌萬:《鹿川詞》三卷,民國十八年眉山夏忠道排印三程詞鈔本。
    〔清〕程頌萬:《定巢詞集》十卷,民國十三年武昌鹿川閣刊十髮居士全集本。
    [清]王以慜:《檗塢詞存》十二卷,別集五卷,光緒間遞刊本。
    〔清〕陳銳:《袌碧齋詞》一卷,光緒三十一年揚州刊袌碧齋詩詞雜文集本。
    〔清〕陳銳:《袌碧齋詞》二卷,民國十九年排印袌碧齋集本。
    〔清〕陳銳:《袌碧齋詞》二卷,民國十九年排印,民國四十三年袁榮法手校補錄本。
    〔清〕陳銳:《袌碧齋詞》一卷,《清名家詞》本。
    〔清〕陳銳:《袌碧齋詞話》,《詞話叢編》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
    〔清〕陳銳:《詞比》,《詞話叢編補編》本,北京:中華書局,2013。
    〔清〕易順豫:《琴思樓詞》一卷附詞補,民國三年長沙石印本。

    (二)詩文著作
    〔清〕易順鼎:《皇清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賞戴花翎原任江蘇布政使司布政使先府君行狀》,清光緒間刻本。
    〔清〕易順鼎:《哭庵碎語》,琴志樓叢書筆記類,民國間刊本。
    〔清〕易順鼎:《嗚呼易順鼎》,琴志樓叢書小說院本類,民國間刊本。
    〔清〕易順鼎著,王飈點校:《琴志樓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清〕易順鼎著,陳松青校點:《易順鼎詩文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清〕易順鼎:《慕皋廬雜稿》,清光緒間慕皋廬雜刻本。
    〔清〕易順鼎:《丁戊之間行卷》,《續修四庫全書》,據光緒五年貴陽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易順鼎:《盾墨拾餘》,《續修四庫全書》,據清光緒二十二年刻哭盦叢書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冊1576。
    〔清〕易順鼎:《龍州雜俎》,清光緒間鉛印本,琴志樓政書第三種。
    〔清〕易順鼎:《詩鐘說夢》,《庸言》,第一卷,第十六號,1913年,7月。
    〔清〕易順鼎:《琴志樓摘句詩話》,《庸言》,第一卷,第十六號,1913年,7月。
    〔清〕程頌萬:《楚望閣詩集》,光緒二十七年甯鄉程氏刻《十髮盦叢書》本。
    〔清〕程頌萬:《鹿川文集》,《民國文集叢刊》,據民國十七年武昌鹿川閣刻本影印,臺中:文听閣圖書,2008,第一編,冊58。
    〔清〕程頌萬:《石巢詩集》,《續修四庫全書》,據民國十二年武昌刻《十髮居士全集》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冊1577。
    〔清〕程頌萬:《通藝塾程》,《十髮盦類藁弟六‧教育學一》,光緒二十六年仲秋武昌會垣刊本。
    〔清〕程頌萬:《鹿川詩集》,《民國文集叢刊》,據民國二十年鹿川閣刻本影印,臺中:文听閣圖書,2009,第一編,冊63。
    [清]王以慜:《檗隖詩存》,《清代詩文集彙編》,據清光緒十七年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冊780。
    〔清〕王以慜:《檗隖詩存續集東軒集》,王夢湘先生遺著本。
    〔清〕王以慜:《檗隖詩存後集燼餘草》,王夢湘先生遺著本。
    〔清〕王以慜:《檗隖集唐雜感詩》,民國刻本。
    〔清〕王以慜:《檗隖詩存別集集義山詩》,光緒二十九年江西官書局石印本。
    〔清〕王以慜:《鮫拾集》,光緒三十一年刻本。
    〔清〕王以慜:《鮫拾集》,光緒三十一至三十三年間刻六卷本。
    〔清〕陳銳:《袌碧齋襍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據清光緒三十一年揚州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冊781。
    〔清〕陳銳:《袌碧齋集》,民國十九年排印本。
    〔清〕陳銳著,曾亞蘭校點:《袌碧齋集》,長沙:岳麓書社,2011。
    [清]陳銳:《袌碧齋詩話》,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冊2。

    二、 傳統文獻

    (一)經部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戰國〕孟軻著,[東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宋〕朱熹集傳,汪中斠補:《詩經集傳》,臺北:學海出版社,1992。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1998。

    (二)史部
    〔漢〕司馬遷著:《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1955。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晉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75。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97。
    〔清〕趙爾巽纂修:《清史稿》,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881。
    〔清〕閔爾昌纂錄:《碑傳集補》,《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
    〔清〕汪兆鏞纂錄:《碑傳集三編》,《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冊124-126。
    〔清〕王闓運著,吳容甫點校:《湘綺樓日記》,長沙:岳麓書社,1997。
    〔清〕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2010。
    〔清〕繆荃孫:《藝風老人日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清〕繆荃孫等:《藝風堂友朋書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代官修:《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7。
    未標明編者:《彊村先生哀挽録》,《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北京:線裝書局,2003。
    周震麟修,劉宗向纂:《民國寧鄉縣志》,據民國三十年鉛印本影印,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陳寶書:《十髮先生年略》,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戴正誠編:《鄭叔問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冊184。
    鄭煒明、陳玉瑩:《況周頤先生年譜》,香港: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2011。
    許同莘編:《張文襄公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據民國二十八年鉛印本影印,2006。
    顧廷龍主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
    秦國經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8017959號、154375號以及178650號。

    (三)子部
    〔春秋〕老子著,陳鼓應注譯:《老子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戰國〕莊子著,〔清〕郭慶藩輯,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臺北:漢京文化,1983。
    〔秦〕呂不韋編,林品石註譯:《呂氏春秋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臺北:財團法人圓覺文教基金會,2006。
    〔南朝宋〕劉義慶編,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四)集部
    1.總集
    〔戰國〕屈原等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2006。
    〔清〕曹寅纂修:《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2。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尊明編撰:《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
    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七次印刷。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清〕戈載:《宋七家詞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
    〔清〕王先謙輯,雲告點校:《六家詞鈔》,長沙:岳麓書社,1984。
    〔清〕王鵬運輯:《四印齋所刻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清〕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北京:中國書店,據退耕堂民國十七年雕版影印,1989。
    〔清〕朱孝臧輯校編撰,夏敬觀手批評點:《彊邨叢書附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冊10。
    〔清〕朱孝臧等著:《漚社詞鈔》,民國二十二年仲秋王蘊章刊本。
    〔清〕朱祖謀主編、龍榆生續編:《滄海遺音集》,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清〕程霖壽、程頌芳、程頌萬:《三程詞鈔》,民國十八年眉山夏忠道排印本。
    陳乃乾編:《清名家詞》,香港:太平書局,1963。
    葉恭綽:《全清詞鈔》,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楊家駱主編:《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臺北:鼎文書局,1979。
    嚴迪昌編著:《近代詞鈔》,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2.別集
    〔晉〕干寶注,汪紹楹校注:《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1999。
    〔晉〕陶潛著,龔斌校箋:《陶淵明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南朝梁〕江淹著,〔明〕胡之驥註,李長路、趙威點校:《江文通集彙註》,北京:中華書局,1999。
    〔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
    〔唐〕李商隱著,劉學鍇、余恕誠集解:《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
    〔宋〕劉克莊:《後村題跋》,吳興張氏采輯善本彙刊《適園叢書本》。
    〔宋〕周邦彥著,孫虹校注,薛瑞生訂補:《清真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
    〔宋〕姜夔著,夏承燾箋校:《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宋〕辛棄疾著,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清〕王闓運:《湘綺樓詞鈔》,《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民國六年刻本影印,冊723。
    〔清〕張祖同:《湘雨樓詞》五卷,民國十年張式恭家刊本。
    [清]易佩紳:《函樓文鈔》,《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據清光緒二十年龍陽易氏刻本影印,冊703。
    〔清〕易佩紳:《涵樓詩鈔》,《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據清光緒間遞刊本影印,冊703。
    〔清〕易佩紳:《涵樓詞鈔》,《清代詩文集彙編》,《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據清光緒二十年龍陽易氏刻本影印,冊703。
    〔清〕王鵬運:《半塘定稿》、《半塘賸稿》,《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小放下庵刻本影印,冊771。
    〔清〕張景昌著,易順鼎選:《容園詞綜》,慕皋廬雜刻本。
    〔清〕蔣文鴻:《水葓國櫂歌》,慕皋廬雜刻本。
    〔清〕俞明震著,馬亞中校點:《觚庵詩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清〕樊增祥:《樊樊山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清〕文廷式著,何東萍箋注:《雲起軒詞箋注》,長沙:岳麓書社,2011。
    〔清〕鄭文焯:《冷紅詞》,《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二十二年至民國四年刻蘇州交通圖書館彙印大鶴山房全書本影印,冊782。
    〔清〕鄭文焯:《比竹餘音》,《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二十二年至民國四年刻蘇州交通圖書館彙印大鶴山房全書本影印,冊782。
    〔清〕鄭文焯:《樵風樂府》,《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二十二年至民國四年刻蘇州交通圖書館彙印大鶴山房全書本影印,冊782。
    〔清〕鄭文焯:《苕雅餘集》,《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二十二年至民國四年刻蘇州交通圖書館彙印大鶴山房全書本影印,冊782。
    〔清〕葉德輝:《葉德輝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清〕張仲炘:《瞻園詞》,清光緒三十一年刻本。
    〔清〕吳昌綬:《松鄰遺集》,《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民國刻紅印本影印,冊782。
    〔清〕朱孝臧著,白敦仁箋注:《彊村語業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2。
    〔清〕程頌藩:《程伯翰先生遺集》,《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據民國十七年海上汐廬鉛印本影印,冊775。
    [清]陳三立著,潘益民、李開軍輯注:《散原精舍詩文集補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清〕郭容光、張鳴珂、朱福清著,吳香洲點校:《藝林悼友錄 寒松閣談藝瑣錄 鴛湖求舊錄 續錄》,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清〕何維樸:《何詩孫手書詩稿》,民國十四年閏四月鹿川閣摹印本。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六)詩話、詞話
    〔清〕況周頤原著,孫克強輯考:《蕙風詞話 廣蕙風詞話》,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清〕況周頤撰,屈興國輯注:《蕙風詞話輯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清〕鄭文焯著,孫克強、楊傳慶輯校:《大鶴山人詞話》,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尤振中等編著:《清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
    汪辟疆撰,王培軍箋證:《光宣詩壇點將錄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8。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
    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葛渭君編:《詞話叢編補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蔣寅:《清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2007。
    嚴迪昌編著:《近現代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

    三、 近人著作

    (一)詞學專書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
    王易:《詞曲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巨傳友:《清代臨桂詞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朱惠國:《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朱德慈:《近代詞人考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朱德慈:《常州詞派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6。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沙先一、張暉:《清詞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卓清芬:《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3。
    林立:《滄海遺音——民國時期清遺民詞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出版社,1993。
    金啟華等編:《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孫維城:《千年詞史待平章——晚清三大詞話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
    袁志成、曹娟合著:《晚清民國湖湘詞壇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莫立民:《近代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莫立民:《晚清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楊柏嶺:《近代上海詞學繫年初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楊柏嶺:《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
    楊傳慶:《鄭文焯詞及詞學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
    劉揚忠:《唐宋詞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詞選與詞人群通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鮑恒:《清代詞體學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謝永芳:《廣東近世詞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譚志峰:《王鵬運及其詞》,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二)其他專書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武漢文史資料》,漢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1983,第二輯(總第十二輯)。
    毛谷風選注:《歷代七絕精華》,北京:藝苑出版社,2001。
    王森然:《近代名家評傳‧二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吳明德:《王闓運及其詩研究》,臺北 :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
    汪辟疆:《汪辟疆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合刊》,臺北:里仁書局,1995。
    孫海洋:《湖南近代文學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
    孫海洋:《湖南近代文學家族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1。
    馬亞中:《中國近代詩歌史》,臺北:學生書局,1992。
    陳子展:《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陳松青:《易順鼎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陳書良主編,廖承良、毛炳漢、陳書良、周頌喜、趙志凡、劉雲波、王澧華:《湖南文學史‧古代卷》,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陳萬益等編:《歷代短篇小說選》,臺北:大安出版社,2002。
    陳灨一:《新語林》,上海:上海書店,1997。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錢仲聯:《夢苕盦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
    段義孚(Yi-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Space and Place)》,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

    (三)工具書
    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師編:《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
    杜信孚:《同書異名通檢》,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林玫儀編:《詞學論著總目1902-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
    陳玉堂編著:《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全編增訂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楊忠、李靈年編:《清人別集總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四)學位論文
    印興波:《程頌萬詩詞研究》,南京: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9。
    朱存紅:《王鵬運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
    杜豔紅:《易順鼎詞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3。
    侯卓均:《陳銳及其詞學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碩士,2011。
    范志鵬:《易順鼎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
    馬強:《漚社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4。
    張秋娟:《宋季及元風雅詞派流變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7。
    陳建男:《朱祖謀詩詞集校考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
    彭異靜:《程頌萬詩歌研究》,長沙:湖南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8。
    曾蘊華:《易順鼎生平與詩學活動考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
    萬柳:《清代詞社研究》,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2010。
    雷潔:《清代湖南詞研究》,長沙:湖南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3。
    劉紅麟,《晚清四大家詞學與詞作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5。
    潘宏恩:《易順鼎傳論及年譜》,蘇州:蘇州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9。
    蕭曉陽:《湖湘詩派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6。
    瞿惠遠:《左錫嘉及其詩詞稿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8。

    (五)單篇論文
    王標:〈空間的想像和經驗──民初上海租界中的遜清遺民〉,《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皮述平:〈清代詞學的「尊體」觀〉,《學術月刊》,1997年,第11期。
    印興波:〈家學淵源與學術傳承——從程頌萬到程千帆〉,《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
    朱德慈:〈湖湘詞派論綱〉,《中國韻文學刊》,2009年,3月,第23卷,第1期。
    艾治平:〈論清詞「尊體」說〉,《嘉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96,第4期。
    余意:〈晚近名家詞集考敘〉,《詞學》,2015,第33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來濤:〈夢湘先生補說〉,《中學語文教學》,1997,第10期。
    李達軒:〈「十年歡場恩怨 都付淺醉閑吟——論易順鼎的詞作」〉,《武陵學刊》,1997,第1期。
    李達軒:〈秀色無限有雙峰——論易順鼎、易順豫兄弟的詞作〉,《中國韻文學刊》,1999,第1期。
    杜銳成:〈武昌「五二」兵變之所見〉,《武漢文史資料》,1983,第2輯(總第十二輯)。
    周茜:〈常州詞派與吳文英詞的再發現〉,《詞學》,2005,第16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玫儀:〈三種《四印齋詞卷》之彙校及其版本源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10年,12月,第20卷,第4期。
    林玫儀:〈王鵬運早期詞集析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10年,3月,第20卷,第1期。
    林玫儀:〈王鵬運詞集考述〉,《中國韻文學刊》,2010年,9月,第24卷,第3期。
    林玫儀:〈建立親友關係網對作家研究之重要性:以清詞為例〉,《清代文學研究集刊》,2009,第2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林玫儀:〈清詞研究芻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4年,9月,第4卷,第3期。
    林玫儀師:〈鄒祇謨詞評彙錄(之三)〉,《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04年,9月,第14卷,第3期。
    邱睿:〈清遺老「戲劇熱」解讀──以易順鼎「捧伶詩」為例〉,《四川戲劇》,2009,第2期。
    查紫陽:〈王鵬運與晚清詞學群體〉,《南京大學學報》,2010,第2期。
    范松義:〈論清詞中心區與邊緣區的關係——以江浙對廣東產生的影響為個案〉,《文學研究》,2008年,10月,第10期。
    秦瑋鴻:〈況周頤家世生平考〉,《(廣西)河池學院學報》,2005年,2月,第25卷,第1期。
    袁志成、文亞星:〈近代湖湘詞作題材與城市文化〉,《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10年,1月。
    袁志成:〈近代湖湘詞人地理、階層分析〉,《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9月,第25卷,第5期。
    袁志成:〈近代湖湘詞學年表〉,《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3月,第2期。
    袁志成:〈晚清湖湘詞人群性質考論──兼與朱德慈教授商榷〉,《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12月,第11卷,第6期。
    袁志成:〈晚清湘社考論〉,《求索》,2011年,第10期。
    袁志成:〈陳銳詞學思想研究──兼談晚清民國詞壇對柳永詞的接受〉,《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袁志成:〈論近代湖湘詞學流派的形成因素——以地理、階層為中心〉,《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10月,第9卷,第5期。
    馬大勇:〈朱彝尊《蕃錦集》平議——兼談「集句」之價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3期。
    馬興榮:〈王鵬運年譜(下〉〉,《詞學》,2007,第18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兵、侯冬:〈清代幕府研究述評〉,《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5月,第48卷,第3期。
    張放:〈夢湘先生實有其人〉,《中興語文教學》,1995,第3期。
    張麗華:〈易順鼎山水詩論略〉,《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月,第10卷,第1期。
    陳潤清:〈武昌兵變親歷記〉,《武漢文史資料》,1983,第2輯(總第十二輯)。
    彭玉平:〈朱祖謀與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夢窗詞研究〉,《詞學》,2004,第15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彭萍:〈考訂梳爬與理論創新--評《晚清民國湖湘詞壇研究》〉,《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4,第35卷,第5期。
    曾小霞:〈湖湘詞學的開拓之作——評《晚清民國湖湘詞壇研究》〉,《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4,第12期。
    閔定慶:〈浙常而外 欲張楚軍——論王闓運的詞學追求〉,《中國韻文學刊》1998,第2期。
    黃雅莉:〈論柳、周、姜、吳四家詞法及其特色——從詞體之發展與嬗變的角度切入〉,《中國學術年刊》,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2,第23期。
    楊柏嶺:〈舂音詞社考略〉,《詞學》,2007,第18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鄔國義:〈《申報》第一任主筆蔣其章卒年及其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第1期。
    劉桂華:〈清代詞學中的辨體與尊體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月,第9卷,第1期。
    劉萍、張繼國:〈德國侵佔膠州灣始末〉,《軍事歷史‧地方軍事志》,2001年,第3期。
    劉夢初:〈歌吟爛漫壓湖外──陳銳詩詞論略〉,《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7月,第26卷,第4期。
    鞏本棟:〈〈畫蘭箑歌贈梅郎畹華〉小箋〉,《古典文獻研究》2008年,4月,第11輯,。
    錢仲聯:〈光宣詞壇點將錄〉,《詞學》,1983,第3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錢仲聯:〈近百年詞壇點將錄〉,施蟄存等主編:《詞學》合訂本,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第1卷,第3輯。
    錢鼎芬:〈明湖第一詞流過客──王夢湘〉,《文史知識》,1989年,第4期(總94期)。
    嚴薇青:〈〈清詩人王夢湘墓志銘〉箋證〉,《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5期。
    顧樸光:〈莫庭芝詩詞藝術初探〉,《貴州文史叢刊》,1987年,第5期。

    (六)報刊雜誌
    龍榆生,《同聲月刊》,1940-1945年。
    龍榆生,《詞學季刊》,1933-1936年。
    龍榆生,《詞學季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7。

    (七)網頁資料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1/62/bd.html。
    程章燦微博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18c0d0100xpja.html。
    常德市詩詞協會:「武陵詩詞」網站「王以慜」簡介:
    http://www.cdscxh.com/wz.asp?id=1296。
    曹俊甫〈新化李洽的《夜談追錄》〉:http://www.xh116.com/m/culture/html/2012-08/201208310018324039.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