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薄凌霄 Bo, Ling-Xiao |
---|---|
論文名稱: |
在西藏信仰遠遊——薄淩霄《不去會死》系列創作論述 Belief travel in Tibet——“Go or Die” Series Creation Research by Bo Lingxiao |
指導教授: | 朱友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3 |
中文關鍵詞: | 旅行 、西藏 、信仰 、精神追求 、不去會死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00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9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如今,旅行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項自我救贖的生命活動。
中國自古就有很多文人雅士熱愛自然,繪出了《千里江山圖》、《溪山行旅圖》等千古絕作。在西方,旅行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十八世紀流行於歐洲的Grand Tour影響了歐洲藝術史的航向,出現了英國透納的浪漫主義風格風景畫、法國巴比松畫派和印象派等流派的許多歌頌大自然的世界名畫。通過旅行能增強人生閱歷,陶冶情操,也可以從中獲得人文地理知識,旅行無疑為藝術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平臺。現在的網路科技就在身邊,不用出門就能遊覽世界,但我堅信旅行真正的意義並不單單只是顧及眼前的景色,更多的是經歷過的路途、體會過的人文風情所帶給我們對生命的全新體驗。
旅行是筆者的信仰。筆者在拉薩、林芝、山南和日喀則地區對於當地的風俗特色、信仰情懷和唐卡藝術進行深入的考察。透過漫遊、壯遊、樂遊這幾種旅行狀態,和對相關民族學、宗教學、人類學、文學、美學等文獻資料的研究,在《不去會死》系列創作中互相得以驗證。筆者做了相當長時間的準備終於在2018年暑期抵達了這片廣域的高原。通過在西藏的感悟,影響了筆者此次在創作中的想像與精神追求。
一 中文書目
1.一葦,《金剛經集注》,濟南市:齊魯書社, 2007。
2.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學通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3.司馬遷,《史記》,北京市: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社,2014。
4.李明權,《佛門典故》,上海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1。
5.汪湧豪、俞灝敏,《中國遊仙文化》,北京市:法律出版社,1997。
6.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7.屈原,《九歌·湘夫人》,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8.屈原、宋玉,《圖解楚辭·遠遊》,瀋陽市:萬卷出版公司,2008。
9.馬良,《生活品質》,內蒙古: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
10.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2006。
11.陳鼓應,《尼采新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
12.陳啟天,《莊子淺說》,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1971。
13.徐希平,《李杜詩學與民族文化》,臺北市:秀威諮詢科技有限公司,2018。
14.馮智,《慈悲與紀念:雪域喪葬面面觀》,青海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15.傅佩榮,《哲學與人生》,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18。
16.範景中,《美術史的形狀》,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03。
17.閻照祥,《英國史》,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3。
18.劉成紀,《青山道場——莊禪與中國詩學精神》,北京市:東方出版社,2005。
19.劉維崇,《李白評傳·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20.賴阿勝,《書畫莊子·齊物論》,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
21.戴康生,《宗教社會學》,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二 譯文書目
22.Baudelaire.C.P(波特萊爾),郭宏安 譯,《惡之華》,新北市:新雨出版社,
2012。
23.Baudelaire.C.P(波特萊爾),郭宏安 譯,《1846年的沙龍》,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4.Baudelaire.C.P(波特萊爾),陳太乙 譯,<現代生活的畫家>《波特萊爾文集》,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16。
25.Benjamin.W(瓦爾特·班雅明),王才勇 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26.Kundera.M(米蘭·昆德拉),尉遲秀 譯,《生活在他方》,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社, 2006。
27.Locke.J(約翰·洛克),關文運 譯,《人類理解論》,北京市:商務印書館出
版,1959。
28.Nietzsche.F.W(尼采),楊佩昌 譯,《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北京市: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
29.Robert.M(羅伯特·麥克法倫),Nakao Eki Pacidal 譯,《故道 以
足為度的旅程》,新北市:大家出版社,2017。
30.Rolland.R(羅曼·羅蘭),傅雷 譯,《托爾斯泰傳》,臺北市:帕米爾,1992。
31.Teller.E(愛德華·泰勒),連樹聲 譯,《原始文化》,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二 論文期刊
32. 朵雲編輯部選編,《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33.陳昌文,《論藏區宗教的社會價值》,西藏研究,2001年第2期。
34.劉孔喜,《美術大觀·我的寫實觀》,北京市:首都師範大學。
35.劉乙仕,《大旅行時代的旅居者》,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碩士論文,2018。
36.《西藏人文地理》第22-24卷,西藏: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2008。
37.《中國佛教》,上海市:中國佛教月刊雜誌社,1983。
三 網路
38.Paul Gauguin(高更),引載《臺讀》,
https://read01.com/zh-tw/AaQ07L.html#.XOj1kYgzZdg。
39.Paul Gauguin(高更),引載《搜狐》,
https://www.sohu.com/a/251714001_100191010。
40.「996工作制」引載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996%E5%B7%A5%E4%BD%9C%E5%88%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