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樹聲
Lin, Shu-Sheng
論文名稱: 大學通識教育中科學課程其科目內容之設計研究
A Study on Course Design of Science Curriculum in General Education
指導教授: 趙金祁
Chao, Chin-Chi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科學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0
中文關鍵詞: 通識教育課程科學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知識學習成效教材
英文關鍵詞: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cience, nature of science, scientific attitude, scientific knowledge, learning outcomes, teaching material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9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在探討我國通識教育中科學課程之科目內容的設計原則,並分析不同通識教育環境下的非理工背景大一學生,在接受由設計原則指導下所編選和組織的教材教學後,學生在科學態度、科學本質,以及科學知識等認知程度上的差異。
    研究樣本取自國內兩所(A、B)大學,其中A校31人,B校40人。A校重視通識教育的程度高於B校,且實施大一、大二不分系制度,但B校學生大學聯考入學成績高於A校。
    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設計,學生在教學前、後分別接受科學本質、科學態度,以及科學知識等三項與科學素養相關量表的測試,兩次測試之間則施以通識教材與教法的教學。同時,每組選取5-10人進行兩次課後的晤談,以了解學生對科學本質、科學態度和科學知識等認知改變的原因,同時調查兩組學生對實驗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意見和感受、對通識教育科學課程及科目內容的期待。所收集的定量研究資料,以T、U或卡方考驗進行檢測,以確定A、B兩組樣本的學習成效和對實驗教材的意見是否呈現顯著差異。而個別晤談的資料,則選取認知程度改變較大者為對象,以個案分析的方式處理,了解學生認知改變的原因和對通識教育的意見。此外,由心得感受分析所有受試學生對通識教育科學課程之教材、教法的建議。
    準實驗研究的結果顯示:(1)實驗教材和教法對促進多數非理工背景學生之科學素養的提升有正面幫助,不論是在科學本質的了解、科學態度的認知、科學知識的理解等方面;(2)兩組學生在了解科學本質與科學態度之前測成績比較上,皆達顯著差異(p<0.05),A校學生的平均成績低於B校學生;然而,後測成績卻無顯著差異,表示兩組學生的後測平均成績相當,這表示強調通識教育的A校學生之學習成效與進步幅度都顯著高於B校(p<0.05)。
    教學後學生學習心得和感受的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對於實驗教材內容和教法都給與相當的肯定,但A組學生的回答較B組保守:(1)所有學生的88.7%認為自己對於四週上課的內容達到「了解以上」的程度;(2)73.2%的受試者認為四週教材「非常適合」做為通識課程之科學科目內容的一部分;(3)98.6%的學生認為教材內容顧及學生學習興趣的程度在「中等以上」;(4)98.7%的學生認為實驗教材與生活相關的程度在「合適程度以上」;(5)所有受試的73.2%認為上課內容使其「變得比以前喜歡科學」,其中58.1%的A組人數,85.0%的B組人數選答此項;(6)所有學生對上課內容的滿意程度都在「滿意以上」,其中22.6%的A組人數選擇「非常滿意」,B組選答此項的人數卻達該組的50%;(7)67.7%的A組學生認為實驗期間吸引其前來上課的主因為「教材內容」,50%的B組學生則選擇「教法」。
    至於訪談結果和學生心得感受顯示:(1)A組學生表達該校非常重視通識教育,也認同學校倡導通識教育的理念,B組學生則未有類似的意見;(2)兩組學生都表示過去學習科學的經驗,深深影響其對科學類通識課程的修習;而兩組學生也表示教材內容符合學習興趣是其選修通識課程科學科目的第一考量;(3)講述中融入發問思考與討論的教法遠較教師直述的方式更受學生偏愛,但必須輔以教師鼓勵、給與充分時間,以及尊重其發言等條件的配合;(4)學生期許校方能開設更多元的通識教育科學課程,而科目內容則以生活化為主,並能幫助其解讀有關科學的資訊。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有如下的建議:(1)設計通識課程之科學科目內容時,可參考本研究擬出的六項大原則,並融入適當的科學史例及與生活相關的題材;(2)學校應主動協助學生釐清通識教育對其學習上的意義與定位,並繼續推展通識教育的理念,營造有利學生學習的環境與氣氛;(3)通識教育科學課程的教學必需重視發問思考與討論式的教法;(4)開設更多不同屬性的科學課程,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5)繼續研究不同通識教育環境下,通識素養的培育對學生學習科學的影響,以收集更多支持通識教育推動的有力證據。
    關鍵詞:通識教育、科學課程、科目內容、教材和教法、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知識、學習成效

    A Study on Course design of Science Curriculum
    in General Education
    Shu-Sheng Li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learning outcomes of two non-science majored groups that were taught by the same teacher and used the same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were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ors of course design of science curriculum in general education. The learning outcomes reflect on four aspects: (a) the change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science, (b) the change of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c)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d) the change of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n science curriculum in general education.
    This study adopted a nonequivalent-group pretest posttest design on two classes of freshman in two universities, in which the one is more emphasis on general education than the other. The various types of data collection are based on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Scale(UNOS),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Inventory : A Revision(SAI Ⅱ), the tes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bout the matter and chemical reactions, the questionnaire of four-week learning perception and interview.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effects (p<0.05) in pre-and post UNOS, the tes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bout the matter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 each group.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effects (p<0.05) in pre- UNOS, SAI Ⅱ between two group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p>0.05) in post- UNOS, SAI Ⅱ between two groups.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p>0.05) in pretest or posttes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bout the matter and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4) Data from the interviews and the questionnaire on four-week learning perception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4-week instruction not only positively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but also change their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or towards learning science.
    (5) Students that express much more identification th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general education will show much better learning outcomes.
    (6) Nearly all students express strong agreement that this kind of approach do enhanc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on science curriculum in general education after four-week instruction.
    (7) Most non-majored science students hope the contents of course in science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ir life. Moreover, there are any kinds of science curriculum they can choose in their school when science serves as an elective course in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i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should help non-majored science students to find th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cience for themselves. Furthermore,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he needs of students when teachers design the subject matters in science courses. This will promot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science.
    Future study may consider extending the instruction period and including different kinds of background of non-science majored students to be samples.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Science curriculum, Course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s, subject matters, Nature of science,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Scientific attitude, Scientific knowledge, Learning outcomes.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的假說………………………………………....……….......….6 第四節 研究的基本假定、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五節 名詞釋義……………………………………...…….…………........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博雅教育與普通教育……………………..………......…………..13 第二節 普通教育、通才教育與通識教育…….……….…….........………25 第三節 通識課程的實施…………………….……………………........….34 第四節 通識教育與科學教育………………………………………..........43 第參章 研究設計………………..................…………………….……….....62 第一節 研究設計………….…………………….......…….…….…………62 第二節 研究樣本………………………………………….........………….67 第三節 研究工具………………………………..…………........…………68 第四節 研究步驟……………………………........………………………..7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76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9 第一節 通識課程實驗教材與教法對學生了解科學本質之影響.....….....79 第二節 通識課程實驗教材與教法對學生科學態度之影響......................93 第三節 通識課程實驗教材與教法對學生科學知識之影響....................105 第四節 學生對通識課程科學科目之實驗教材與教法的反應和建議....114 第五節 學校強調通識教育對學生學習通識科學課程的影響................141 第六節 學生對通識教育科學課程和科目內容的建議............................147 第伍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55 第一節 結論................................................................................................155 第二節 建議................................................................................................162 參考文獻…………………….................................…………………………..165 中文部分........................................................................................................165 英文部分........................................................................................................169 附錄…………………............................………………………………………175 附錄一 以物質和化學反應為單元主題的教材內容大綱........................176 附錄二 之一:互動式科學歷史小故事(一)──門德列夫與週期表的建立......177 之二:互動式科學歷史小故事(二)──原子模型的演進......................181 之三:互動式科學歷史小故事(三)──維生素C先生...........................183 附錄三 四週上課教學講義........................................................................186 附錄四 科學態度量表使用同意函............................................................190 附錄五 科學態度量表................................................................................191 附錄六 「物質和化學反應」的科學知識測驗............................................193 附錄七 教學後學生心得感受問卷............................................................195 附錄八 半結構式的晤談問卷....................................................................197 附錄九 學生個別訪談記錄舉隅................................................................199 圖 目 次 圖3-1 研究流程圖............................................................................................75 圖3-2 資料分析架構圖....................................................................................78 圖4-1-1 A組了解科學本質前測成績分布.....................................................81 圖4-1-2 A組了解科學本質後測成績分布.....................................................81 圖4-1-3 B組了解科學本質前測成績分布......................................................83 圖4-1-4 B組了解科學本質後測成績分布......................................................83 圖4-2-1 A組科學態度前測成績分布.............................................................95 圖4-2-2 A組科學態度後測成績分布..............................................................95 圖4-2-3 B組科學態度前測成績分布..............................................................97 圖4-2-4 B組科學態度後測成績分布..............................................................97 圖4-3-1 A組科學知識前測成績分布............................................................106 圖4-3-2 A組科學知識後測成績分布..........................................................107 圖4-3-3 B組科學知識前測成績分布............................................................108 圖4-3-4 B組科學知識後測成績分布............................................................108 圖4-4-1 A、B兩組學生對實驗教材內容的了解程度...................................115 圖4-4-2 A、B兩組學生對實驗教材的滿意程度...........................................119 圖4-4-3 A、B兩組學生實驗教學前喜好自然科學的程度...........................121 圖4-4-4 A、B兩組學生因實驗教材改變其喜好自然科學之程度...............121 圖4-4-5 A、B兩組學生因實驗教材影響其來上課的程度...........................123 圖4-4-6 A、B兩組學生實驗期間前來上課的主因.......................................125 圖4-4-7 A、B兩組學生認為實驗教材符合通識教育科學課程的程度.......126 圖4-4-8 A、B兩組學生認為實驗教材顧及學生興趣的程度.......................129 圖4-4-9 A、B兩組學生由實驗教材體認科學做為人類文明遺產等性質的程度......................................................................................................131 圖4-4-10 A、B兩組學生認為實驗教材具備基礎、基本的等特性的程度...132 圖4-4-11 A、B兩組學生認為實驗教材具備非職業的等特性的程度.........133 圖4-4-12 A、B兩組學生認為實驗教材與生活相關的程度.........................134 表 目 次 表2-1 以授課對象和學科內容為專業或通識的課程分類方式....................52 表2-2 以科學概念為中心,並融入科學史、與科學概念相關之生活題材的 課程科目內容架構..............................................................................61 表3-1 科學知識測驗專家和學者評閱結果....................................................73 表4-1-1 A組學生之瞭解科學本質問卷之前、後測得分統計........................80 表4-1-2 B組學生之瞭解科學本質問卷之前、後測得分統計........................82 表4-1-3 A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84 表4-1-4 A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後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84 表4-1-5 A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後測成績相依性t考驗........................84 表4-1-6 A組了解科學本質分量表前、後測相依性t考驗............................84 表4-1-7 B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84 表4-1-8 B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後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85 表4-1-9 B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後測成績相依性t考驗........................85 表4-1-10 B組了解科學本質分量表前、後測相依性t考驗..........................86 表4-1-11 A、B兩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86 表4-1-12 A、B兩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86 表4-1-13 A、B兩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測驗前測成績之U檢定.................87 表4-1-14 A、B兩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87 表4-1-15 A、B兩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後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87 表4-1-16 A、B兩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考驗...............87 表4-1-17 A、B兩組學生了解科學本質前、後測成績之顯著性比較.............88 表4-2-1 A組學生之科學態度問卷之前、後測得分統計..............................94 表4-2-2 B組學生之科學態度問卷之前、後測得分統計..............................96 表4-2-3 A組學生科學態度前、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98 表4-2-4 A組學生科學態度前、後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98 表4-2-5 A組學生科學態度前、後測成績相依性t考驗................................98 表4-2-6 B組學生科學態度前、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99 表4-2-7 B組學生科學態度前、後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99 表4-2-8 B組學生科學態度前、後測成績相依性t考驗................................99 表4-2-9 A、B兩組學生科學態度測驗的前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99 表4-2-10 A、B兩組學生科學態度測驗的前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100 表4-2-11 A、B兩組學生科學態度前測成績獨立樣本t考驗.....................100 表4-2-12 A、B兩組學生科學態度測驗的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100 表4-2-13 A、B兩組學生科學態度測驗的後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100 表4-2-14 A、B兩組學生科學態度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考驗.....................100 表4-2-15 A、B兩組學生科學態度前、後測成績之顯著性比較...................101 表4-3-1 A組學生之科學知識問卷之前、後測得分統計............................106 表4-3-2 B組學生之科學知識問卷之前、後測得分統計............................107 表4-3-3 A組學生科學知識前、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109 表4-3-4 A組學生科學知識前、後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109 表4-3-5 A組學生科學知識前、後測成績相依性t考驗..............................109 表4-3-6 B組學生科學知識前、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110 表4-3-7 B組學生科學知識前、後測成績變異數同質性檢定......................110 表4-3-8 B組學生科學知識前、後測成績相依性t考驗..............................110 表4-3-9 A、B兩組學生科學知識測驗的前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110 表4-3-10 A、B兩組學生科學知識前測成績獨立樣本U檢定.....................111 表4-3-11 A、B兩組學生科學知識測驗的後測成績常態分布檢定.............111 表4-3-12 A、B兩組學生科學知識後測成績之U檢定..........................................111 表4-3-13 A、B兩組學生科學知識前、後測成績之顯著性比較............................112 表4-4-1 兩組學生對上課內容了解程度之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14 表4-4-2 兩組學生對上課內容滿意程度之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19 表4-4-3 兩組學生教學前對科學喜歡程度之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20 表4-4-4 實驗教材改變學生喜好自然科學程度之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22 表4-4-5 實驗教材影響兩組學生來上課意願之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23 表4-4-6 實驗期間前來上課之主因的統計與卡方考驗...............................124 表4-4-7 實驗教材符合通識教育科學課程之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27 表4-4-8 學生認為實驗教材顧及學生興趣的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28 表4-4-9 學生體會實驗教材具備科學做為人類文明遺產等性質的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30 表4-4-10 學生認為實驗教材具備基礎等特性的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31 表 4-4-11 學生認為實驗教材具備非職業等特性之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33 表4-4-12 學生認為實驗教材與生活相關程度之百分比與卡方考驗.........134 表4-6-1 學生會選修通識課程科學科目的理由...........................................148 表4-6-2 學生不會選修通識課程科學科目的理由.......................................150 表4-6-3 學生對通識教育開設之科學課程的建議.......................................151 表4-6-4 學生對科學科目內容的建議...........................................................153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民85),第三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課程設計與教學經驗的文流研習手冊,頁1-6。
    尹建中(民82),如何推動大學通識教育,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雷家驥主編,頁27-40。
    王承緒、徐輝(民81),戰後英國教育研究,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王炳照、閻國華(民83),中國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王晃三(民88),融滲策略在全人化通識教育之實踐,全人化通識教育觀摩研討會,中原大學。
    王壽南(民82),評介尹建中如何推動大學通識教育之論文,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雷家驥主編,頁41。
    王曉波(民84),通識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全國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中央大學文學院編,頁265-270。
    古清美(民83),從中國人文的觀點來看今日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季刊,第1卷,第3期,第21-31頁。
    古鴻廷(民84),東海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之規劃,全國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中央大學文學院編,頁205-219。
    余麗嫦(民82),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二),頁662-663,台北:錦繡。
    何秀煌(民84),大學通識教育:理想、內涵以及問題?以香港中文大學經驗為例,通識教育季刊,第2卷第1期,頁65-74。
    何秀煌(民87),從通識教育的觀點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台北:東大。
    吳明清(民80),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嘉麗(民87),化學核心教育科目的教材與教法──化學、醫藥與社會。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6-2511-S-032-005。
    沈清松(民86),序言,取自Fritz Walner著建構實在論,王榮麟,王超群合譯,台北:五南。
    杭之(民76),一葦集續篇──現代化發展的反省片斷,台北:允晨。
    林正弘(民87),專業融合的知識論基礎,第七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
    林安梧(民88),對於台灣當前幾個通識問題的哲學理解:「知識」與「權利」─一個哲學治療學的觀點。通識教育季刊,第6卷,第2期,頁85-107。
    林孝信、黃俊傑(民85a),美國現代大學的理念與實踐──以芝加哥大學為例,第四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大學之理念。
    林孝信、黃俊傑(民85b),美國經典通識教育:經驗、問題與啟示,通識教育季刊,第3卷,第4期,頁117-132。
    林治平(民85),中原大學實施全人教育之理念與實踐之研究,全人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治平主編,頁351-393,台北:宇宙光傳播中心出版。
    林陳涌(民85),「了解科學本質量表」之發展與效化,科學教育學刊,第4卷,第1期,頁31-58。
    林瑞欽(民82),大學通識教育之認知分析,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雷家驥主編,頁15-23。
    林寶英(民87),科學史取向的大學生物通識教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金傳春(民80),發揮智能重於一技之長,遠見雜誌,7月,頁72-74。
    金耀基(民72),大學之理念,頁26-50,台北:時報。
    徐光台(民83),從科學史的觀點來看通識教育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會通問題,科學與人文平衡研究規劃協調,國科會專題研究,NSC 83-0111-S-003-017。
    馬肇選(民88),釐正四庫館臣的一則錯誤並對通識的二次涵義作一淺釋,通識教育年刊,第一期,頁89-108。
    國科會(民82a),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年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教處編輯。
    國科會(民82b),學門資源整會規劃資料生物教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生物教育學門資源整合規劃小組。
    國科會(民83),學門資源整會規劃資料化學教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化學教育學門資源整合規劃小組。
    張光正(民88),全人化通識教育之理念與架構-以中原大學為例,全人化通識教育觀摩研討會,中原大學。
    張其昀(民70),中文大辭典,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
    張念宏(民80),中國教育百科全書,頁62-63,北京:海洋出版社。
    教育部(民53),大學科目表彙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6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72),大學必修科目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73),大學通識教育選修科目實施要點,「教育部台(73)高字第11986號函及附件」。
    教育部(民7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84),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88),我國大學校院通識教育訪評結果報告,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郭青青(民85),在「通」與「適」的意義下談通識課程設計之經驗,第三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課程設計與教學經驗的交流,中央大學文學院編。
    郭冠廷(民87),通識教育的理想與實踐,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3期,頁21-28
    郭為藩(民77),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
    郭鴻銘、沈青嵩(民65),科學素養之涵義,科學教育月刊,第1期,頁9-17。
    陳文秀(民82),理則學與通識教育,通識教育中的哲學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頁6-15,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陳伯璋(民83),大學課程結構的知識社會學分析,出自黃政傑、歐陽教主編,大學教育的革新,頁3-31。台北:師大書苑。
    陳淑媛、洪振方(民87),融入科學史之教學對學生了解科學本質之影響,科學與教育學報,第2期,頁121-150。
    陳舜芬(民84),一九八零年代初期台灣大學的通才教育,通識教育季刊,第2卷第1期,第83-106頁。
    彭堅汶(民83),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課程規劃──兼論成功大學的發展經驗,通識教育季刊,第1卷,第1期,頁91-110。
    黃台珠(民73),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第66期,頁44-56。
    黃坤錦(民84),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黃武雄(民83a),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通識教育季刊,第1卷,第1期,頁1-20。
    黃武雄(民83b),台大通識教育怎麼做?通識教育季刊,第1卷,第2期,頁81-92。
    黃俊傑(民84),當前大學通識教育的實踐及其展望,通識教育季刊,第2卷,第2期,頁23-50。
    黃俊傑(民87a),國立台灣大學通識教育的實施與展望,國立台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編印,頁1-19
    黃俊傑(民87b),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出版。
    楊國樞(民76),評葉啟政「通識教育的內涵及其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編印,頁70-72。
    楊國樞(民88),培育人文與科技並重的新人類,中國時報,四月二十四日,第十五版。
    楊麗文(民71),訪虞兆中校長──談大學教育的真精神,台大人,創刊號(二月),頁5, 9-10。
    萬其超(民84),美國大學通識教育近況與科技類課程之可行方案,通識教育季刊,第2卷,第3期,頁7-23。
    葉啟政(民78),對高等教育的人文展望,大學之再生,賀德芬編著,台北:時報,頁22-39。
    虞兆中(民69),土木工程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土木水利,第7卷,第3期,頁30。
    虞兆中(民73),通才教育在台灣大學的起步,台大評論,春季號,頁96。
    詹惠雪(民82),我國大學通識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馥茗(民87),教育的本質,台北:五南。
    趙金祁(民82),三維人文科技通識架構芻議,科學教育月刊,第160期,頁10-17。
    趙金祁(民83),人文科技的通識與通適問題,科學教育月刊,第173期,頁2-16。
    趙金祁(民86),科學教育與心靈重整──通識化科學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應達成的目標,科學教育月刊,第199期,頁2-16。
    趙金祁、李田英、楊文金(民78),中華民國科學教育發展實況與展望,科學教育月刊,116,2-28。
    劉述先(民87),通識與知情意──對於半個世紀以來通識教育的反省,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1期,頁1-11。
    鄭湧涇、周雪美、張麗珠(民78),職前與在職生物教師對科學本質的了解,中華民國第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頁257-283。
    龔鵬程(民82),通識教育與人文精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雷家驥主編,頁71-85。
    龔鵬程(民87),教育與意義世界的開啟,通識教育季刊,第5卷,第3期,頁1-19。
    龔鵬程(民88),南華通識教育的理念、特色與目標,南華通識教育簡介,南華管理學院通識教育中心編,頁1-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