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君
Yi-Chun Chen
論文名稱: 台北縣市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對幼小銜接之看法與作法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First-grade Teachers and Kindergarten Parents’ Viewpoints and Practices abou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irst-grade in Taipei
指導教授: 廖鳳瑞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
中文關鍵詞: 幼小銜接小學一年級經驗連續性生態系統理論
英文關鍵詞: transition, first-grade school, the perspective of continuity,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2下載:1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幼小銜接相關人員對幼小銜接之看法與作法,以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研究對象包括台北縣市8位幼稚園大班老師、8位幼稚園大班家長與6位小學一年級老師。研究結果如下:
    一、 最受幼小銜接相關人員關注的銜接議題為「注音符號學習」與「生活適應」。
    二、 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大班家長單方面進行的幼小銜接策略方面:
    (一) 大班老師與大班家長對於大班幼兒在銜接過程中對於上小學與銜接活動的知覺與感受瞭解較小一老師來的多。
    (二) 幼小老師與大班家長皆各自在自己所屬的場所內進行「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銜接工作。
    三、 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大班家長合作進行的銜接策略方面:
    (一) 經常透過大班幼兒為媒介來瞭解學校與家庭的銜接活動情形
    (二) 跨場所關係人間雙向互動的部分,較少被使用;特別是「跨階段」的大班家長與小一老師間的交流,機會更少。
    四、 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大班家長彼此交流的方式方面:
    (一) 幼小教師多透過直接溝通的方式與家長作銜接相關議題的討論。
    (二) 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在「跨階段」間的交流互動部分則不如「跨場所」間的交流來的直接。
    五、 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大班家長對彼此銜接相關事宜的瞭解:受訪者對於其他關係人的看法與作法有瞭解,但這樣的瞭解並不完全與該關係人之實際看法與作法相同。根據訪談資料顯示可能原因是缺少交流的機會,或多透過間接的方式取得相關資訊。
    六、 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大班家長對彼此與所進行活動的觀感方面:
    (一) 大班家長對於小一老師注音符號教學方面的感受最為負向,顯出大班家長對小一老師的注音教學的質疑與不信任。
    (二) 幼小老師對於大班家長所進行的活動,有超過50%者表示感到陌生、無感受或負向感受,此現象無助於幼小銜接工作的進行。
    (三) 大班老師與大班家長質疑教育單位對公私立幼稚園教導注音符號的態度不一。
    七、 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大班家長對權力平衡狀況的看法:幼小階段教師對於彼此權力關係的認定與實際作法有差異,小一老師認為彼此間屬「合作關係」,但大班老師的看法則傾向「主客關係」。
    八、 影響銜接活動選擇與進行之因素:幼小銜接人員在選擇銜接策略時,可能受到不同外在環境、價值觀、社會趨勢以及個人之教育觀點所影響。

    最後,本研究運用生態系統理論與經驗連續觀這兩個概念來剖析研究結果,更清楚瞭解到目前不同場所間進行銜接工作的人、事、物的運作狀況與如何相互影響,並依此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國內相關人員與機構推動銜接工作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stakeholders’ viewpoints and practices abou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irst-grade school. Using the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method to collect the data from 8 kindergarten teachers of 6-year-old children, 8 mothers of 6-year-old children, and 6 first-grade teach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Findings as follows: First, two of the most popular transition issues stakeholders concerned are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study ” and “the life adaptation ”. Second, stakeholders usually did the strategies about the transition unilaterally at their own places. Third, stakeholders always go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stakeholders by children, and “cross–stage“ communication was seldom used between the parents and first-grade teachers. Forth, stakeholders had some understandings about others, but these were not all the same with other people’s view.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possible reasons were the lack of interaction or the indirect linkage among stakeholders. Fifth, in the findings of impression to the first-grade teachers, the kindergarten parents obviously had negative impressions on the first-grade teachers’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teaching. 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kindergarten parents didn’t trust to the first-grade teachers, and this kind of relation is not good for the transition practices. Sixth,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first-grade teachers had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The first-grade teachers consider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as the “cooperation relations,” but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regarded these as the “host- client relations.” Seventh, based on the interview data, the stakeholders wer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s, social trends, values and personnel educational views and then chose various strategies.
    Finally, these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by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and the perspective of continuity, then let us truly understand what the stakeholders did and were affected by, what they understood about others, how they interacted with others, and what kinds of the impressions they had on others.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former discussions, researcher provide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the transition in the thesis.

    目錄 目錄 …………………………………………………………………………Ⅰ 附錄 …………………………………………………………………………Ⅱ 圖目錄 ………………………………………………………………………Ⅲ表目錄 ……………………………………………………………………….Ⅳ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幼小銜接的定義與重要性……………………………………..7 第二節 幼小銜接的概況………………………………………………..9 第三節 幼小銜接相關研究與啟示……………………………………15 第四節 幼小銜接的相關理論…………………………………………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5 第一節 研究議題之設定 ……………………………………………..45 第二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45 第三節 研究設計………………………………………………………47 第四節 研究限制………………………………………………………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61 第一節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單方面進行的幼小銜接策略 ………………………………………………61 第二節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合作進行的銜接活動 ………………………………………………………..71 第三節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彼此交流的方式 ……………………………………………………………..79 第四節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對彼此銜接相關事宜的瞭解 ………………………………………………..84 第五節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對彼此與所進行的銜接活動的觀感 ………………………………………..96 第六節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對目前幼小銜接工作權力平衡狀況的看法 ………………………………107 第七節 影響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進行與選擇銜接策略的因素………………………………………….110 第八節 從生態系統理論與經驗連續性觀點探討本研究結果…….121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討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1 後記………………………………………………………………………….137 參考文獻…………………………………………………………………….149 中文部分……………………………………………………………….149 英文部分……………………………………………………………….151 附錄 附錄一 幼小銜接分析表………………………………………………….153 圖目錄 圖3-1 研究流程圖…………………………………………………………47 圖3-2 編碼流程例圖………………………………………………………56 圖3-3 分析綱要圖…………………………………………………………57 圖4-1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單方面進行的幼小銜接策略之分析架構 ……………………………………………62 圖4-2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合作進行的銜接活動之分析架構 ……………………………………………………72 圖4-3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彼此交流的方式之分析架構 …………………………………………………………79 圖4-4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對彼此銜接相關事宜的瞭解之分析架構 ……………………………………………84 圖4-5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對彼此與所進行的銜接活動的觀感之分析架構………………………………………96 圖4-6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對目前幼小銜接工作權平衡狀況的看法之分析架構 ………………………………107 圖4-7 影響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進行與選擇銜接策略的因素之分析結構 ………………………..…………….110 圖4-8 本研究生態系統示意圖 …………………………………………122 表目錄 表2-1 近年來國內幼小銜接相關研究之研究目的與方法整理………33 表2-2 近年來國內幼小銜接研究之小一學生適應問題一覽…………36 表3-1 預試研究對象一覽表……………………………………………48 表3-2 預試受訪者主動提出的幼小銜接關注議題一覽表……………49 表3-3 正式研究研究對象一覽表………………………………………53 表3-4 開放式編碼舉例…………………………………………………55 表4-1-1 大班幼兒在銜接過程中的知覺與感受次數統計表……………62 表4-1-2 注音符號教學內容銜接次數統計表……………………………65 表4-1-3 幼小教學方式與態度的銜接次數統計表………………………68 表4-1-4 生活能力的銜接次數統計表……………………………………69 表4-1-5 學習環境銜接與其他銜接策略次數統計表……………………70 表4-2-1 透過大班幼兒進行銜接活動與傳遞資訊次數統計表…………74 表4-2-2 藉由幼小老師與大班家長的互動進行銜接活動與資訊交流次數統計表 …………………………………………………………76 表4-3-1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彼此交流的方式次數統計表 ……………………………………………………80 表4-3-2 長子女入小學之大班家長與小一老師溝通或瞭解之方式次數統計表 ……………………………………………………….……82 表4-3-3 間接交流次數統計表……………………………………………83 表4-4-1 對彼此銜接相關事宜的瞭解次數統計表………………………85 表4-4-2 對彼此整體瞭解次數統計表……………………………………91 表4-5-1 對幼稚園大班老師的觀感次數統計表…………………………97 表4-5-2 對小一老師的觀感次數統計表 ………………………………100 表4-5-3 對大班/新生家長的觀感次數統計表 ………………………103 表4-5-4 對對教育單位的觀感次數統計表 ……………………………105 表4-6-1 幼小教師與家長對目前幼小銜接權力平衡狀況的看法 ……107 表4-7-1 其他場所人事物的影響次數統計表 …………………………111 表4-7-2 價值觀與社會趨勢的影響次數統計表 ………………………115 表4-7-3 幼小兒童哲學觀次數統計表 …………………………………11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美方(2004)。家庭─幼托園所中間系統量表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家儀(2003)。國小一年級新生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思靜(1999)。幼稚園大班的畢業生真的準備好上一年級了嗎?–國小新生的同儕關係與學校適應。台東師院學報,10,123-154。
    吳松樺(2001)。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扶志(2003)。幼小銜接中課程與教學的問題與因應策略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孫良誠(1995)。國小一年級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一個國小教育的觀察。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幕蓮(1986)。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孝筠、鍾任琴、陳正蕙、王為國、李英瑞、蘇傳臣(2002)。我國設立幼兒學校之可行性研究總結報告(編號:PG90080069)。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國教司(2005年5月27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05年7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publicFun/dynamic_default2.php?UNITID=5&CATEGORYID=5。
    陳俞余(1999)。國小一年級兒童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素月、鄧麗君(1993)。德國幼稚園與小學的銜接。載於臺北市幼稚園與國小一年級教學銜接之研究(第二年)(20-39頁)。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陳淑琴主編(2004)。美猴王─車籠埔幼兒實驗學校主題課程紀實。臺北縣中和市:光佑。
    陳麗如(2000)。幼稚園與小學一年級注音符號學習銜接問題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欣怡、高麗鳳、陳琳琪、盧明琴、蒲玉英、王翠萱、黃彩桂、陳雅菲、蔡美玲、李彩綢、蔡宛真、蔡淑芬、林群佩、李若瑋(2001)。幼小之間─談實施幼小混齡教學之經驗。載於臺北市第四屆幼稚園行動研究研討會手冊(140-164頁)。
    彭新維等人(2003)。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試辦幼稚園暨國小課程銜接與師資合流教育研究計畫。臺北市: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
    曾淑姿(2002)。臺北市幼兒教育現況與前瞻。教師天地,119,45-49。
    萊素珠(1996)。混齡幼教方案下幼兒合作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思偉(1994)。日本小學教育及其與幼稚園銜接。載於臺北市幼稚園與國小一年級教學銜接研討會論文專輯(1-14頁)。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2004無日期)。臺北市人口之教育程度。臺北市政府主計處─臺北市統計年報。2005年3月9日,取自:http://www.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abstract/population.htm。
    臺北市教育局(1992)。臺北市幼稚園與一年級教學銜接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臺北市教育局(1993)。臺北市幼稚園與一年級教學銜接之研究(第二年)。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臺北市教育局(1994)。臺北市幼稚園與一年級教學銜接之研究(第三年)。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臺北縣政府主計室(2004年無日期)。九十二年台北縣統計要覽。台北縣政府主計室─統計資料。2005年3月9日,取自:http://www.juji.tpc.gov.tw/statistic/statistic_set.htm。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其蓁(1997)。幼稚園課程類型與小一新生生活適應及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未出版研究報告。
    蔡宜珍(2004)。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春美(1993)。幼稚園與小學銜接問題調查研究。臺北師院學報,6,665-730。
    蔡春美(1993)。美國幼、小教學銜接概況。載於臺北市幼稚園與國小一年級教學銜接之研究(第二年)(40-60頁)。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蔡春美(1998年9月14日)。幼小銜接教育的爭議與真相。國語日報,13版。
    蔡春美(1998年9月28日)。幼小銜接的教育盲點。國語日報,13版。
    蔡春美(2002)。從國教向下延伸談K教育之延伸。教師天地,119,16-20。
    蔡春美、林育瑋(1994)。美國幼兒教育及其幼、小教學銜接研究。載於臺北市幼稚園與國小一年級教學銜接研討會論文專輯(59-88頁)。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蔡淑美(2003)。國小新生父母生活變化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美貴(1993)。幼稚園與小學課程銜接問題之研究。幼兒教育學報(國立花蓮師院幼教系),2,215-246。
    盧美貴(1994)。開放教育的本土實踐─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銜接。北縣教育,2,14-16。
    盧美貴(1996)。幼稚園小學銜接與開放教育─教育在提供學習的饗宴。教師天地,81,20-25。
    盧美貴、蕭美華(2001)。我國實施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師資合流培育制度可行性之探究。國教新知,48(2),1-12。
    戴文青(2004)。Bronfenbrenner「發展過程生態學」在台灣幼教相關研究之評析。兒童與少年福利期刊,6,157-184。

    英文部分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aniel, M. & Alex, S. (1999). Strengthening the Preschool-to-Kindergarten Transition: A Community Collaborates. Young Children, 54(3), 40-46.
    Dockett, S. & Perry, B. (2002). Smoothing the way: what makes a successful school transition program? . Education Links, 65, 6-10.
    Fabian H. & Dunlop A.W.A. (2002). Conclusion: Debationg transitions, continuity and progression in the early years . In Fabian H. & Dunlop A.W.A. (Ed.), Transition in the early years: debating continuity and progression for young children in early education (pp.146-154). London: RoutledgeFalmer.
    Fabian H. & Dunlop A.W.A. (2002). Introduction. In Fabian H. & Dunlop A.W.A. (Ed.), Transition in the early years-debating continuity and progression for young children in early education (pp.1-7). London: RoutledgeFalmer.
    Kagan, S. L. (1991). Moving from here to there: Rethinking continuity and transition in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In B. Spodek & O. N. Saracho(eds.),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pp. 132-151).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Kagan, S. L.& Neuman, M. J. (1998). Lessons from three decades of transition research.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8(4), 365-379.
    Knotos, S. & Peter, D. L. (1987).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of Experience in Child Care. Norwood,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Margetts, K.(2002). Planning transition programmes. In Fabian H. & Dunlop A.W.A. (Ed.), Transition in the early years-debating continuity and progression for young children in early education (pp.111-122). London: RoutledgeFalmer.
    Neuman, M. J.(2002). The wider context: An international overview of transition issues. In Fabian H. & Dunlop A.W.A. (Ed.), Transition in the early years-debating continuity and progression for young children in early education (pp.8-22). London: RoutledgeFalmer.
    Paro, K.M.L., Pianta, R.C., & Cox, M.J. (2000). Kindergarten teachers’reported use of kindergarten to first grade transition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1(1), 63-78.
    Patricia, M. (1988). Transition and Continuity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London : Kogan Page.
    Pianta, R. C. & Cox, M. J. (1999). 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 U.S.: National Center for Early Development & Learning.
    Pianta, R. C. & Cox, M. J. (2003). Successful kindergarten transition : your guide to connecting children, families & schools. Baltimore, Md. : P.H. Brookes.
    Pianta, R. C.; Cox, M. J.; Taylor, L. & Early, D. (1999).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actices related to the transition to school: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00(1),71-86.
    Podmore V. N. (2003).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ransition to School from Pacific Islands Early Childhood Cent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 11(1), 33-42.
    Ramey, S. L., Lanzi, R. G.,Phillips, M. M. & Ramey,C. T.(1998). Perspective of former Head Start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on school and the transition to school.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8(4).
    Wong Ngai Chun(2003). A Study of Children’s Difficulties in Transition to School in Hong Kong.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73, 83-96.
    Yeboah, D. A. (2002). Enhancing Transition from Early Childhood Phase to Primary Education: evidence 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Early Years, 22(1), 51-6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