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耀元
Chang Yaw Yuan
論文名稱: 新港人文景觀之歷史地理研究
指導教授: 潘桂成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3
中文關鍵詞: 人文景觀歷史地理區域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2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摘要
    研究所別:地理學系碩士班
    論文名稱:新港人文景觀之歷史地理研究
    指導教授:潘桂成 博士
    研 究 生:張耀元
    論文內容:(共一冊,約九萬字,分六章二十四節)
    摘要
    新港是一個饒富歷史風貌的小鎮,與臺灣諸多傳統街市,發展型態有所不同,其興衰變遷除與地理位置息息相關外,和週遭環境及生活其上的人們更有著莫大關連。故本文以歷史地理為主軸,探討新港在不同時空環境下,其人地互動過程中,所衍生的人文景觀轉化,及藉以形塑出來的區域特質。研究結果如下:
    一、笨港時期--初始農墾景觀至郊商雲集的商業街景
    笨港為早期移民墾殖、漁舟出入之所,緣於其位港道進出輻輳之門戶,同為早期臺灣農業發展重要據點,其後更發展為西南沿海一帶,商賈輳集的大街市,不僅郊商林立,更是與大陸貿易往來,人煙稠密的重要港市。後因洪患為禍,外加漳、泉族群械鬥衝突影響,故而使得原居笨港溪(北港溪)南岸的漳人,集體搬遷至東南方的麻園寮,另成一新聚落即今之新港。
    二、新南港時期--商業沒落後,米、糖農業生產中心
    隨漳州人遷移至麻園寮的商家,造就了新南港盛極一時的榮景,使原為遍植胡麻的旱園,頓時為之改觀,成為鄰近街庄買賣匯聚之所。然其後因笨港溪港道淤塞,河港機能大減,加上大環境的改變、地方不靖等因素影響,使新南港商業不振,日後漸變為以米、糖生產、集散的農業中心市鎮。
    三、新巷時期--殖民地式農業的蓬勃發展
    由於地理位置的改變,加上對外交通連結的不足,復由於二次強烈地震的摧毀,終而使新巷在日據期間,淪為日本殖民臺灣重要農業生產基地。一連串的米、糖增殖事業不斷的在此興替上演,與此同時也透過嘉南大圳的水利修築,強化對土地利用的控制,使得新巷在日據期間,呈顯著欣欣向榮的農業市鎮景觀。而早年奠築的奉天宮媽祖廟,則由於廟齡悠久的歷史文化,及各地迎神賽會的恭迎,更拜交通改進之賜,故而香火漸熾,聲譽日隆。
    四、新港時期--媽祖信仰熱潮及順應而起商業發展
    光復後迄今為因應整體產經環境改變,雖然新港仍屬典型農業市鎮,然其農業發展型態,亦順應時代潮流而變化調整,近年來逐漸朝向較高經濟價值的花卉、蔬果等作物來栽植。此外媽祖信仰的宗教熱潮,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提昇,交通工具的日漸發達、普及,同時更由於新聞資訊等傳播媒介,綿密報導的推波助瀾之效,使得原已聲名遠播的奉天宮媽祖廟,香火更為鼎盛,往來人潮絡驛不絕,更帶動著相關行業的勃興發展。
    綜觀新港人文景觀的演化,是因時因地,因著時空環境的變遷而改變,除顯現地理學「人地互動」的空間關係外,更愈發凸顯出在歷史地理進程中,新港所展露出的特有人文風貌。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文獻探討 …………………………………………………………2 第三節﹑研究理念 ………………………………………………………… 3 第四節﹑研究方法、架構 …………………………………………………5 一、研究模式圖 ………………………………………………………5 二、研究流程 …………………………………………………………6 三、研究方法 …………………………………………………………7 第五節﹑研究區概況 ………………………………………………………7 第二章、笨港時期人文景觀 ………………………………………………9 第一節、新港地名沿革 ……………………………………………………9 第二節、笨港聚落的興起 …………………………………………………9 一、笨港的始見 ………………………………………………………9 二、笨港聚落的發展 …………………………………………………13 第三節、笨港人文景觀演化 ………………………………………………28 一、初始的漁業景觀 …………………………………………………28 二、農業景觀的置換 …………………………………………………29 三、商業的漸興 ………………………………………………………34 第四節、笨港分裂與新南港聚落形成 ……………………………………38 一、自然因素 …………………………………………………………38 二、社會因素 …………………………………………………………43 第五節、小結 ………………………………………………………………47 第三章、新南港時期人文景觀 ………………………………………………49 第一節、初遷的麻園寮 ……………………………………………………49 一、麻園寮的移墾 ……………………………………………………52 二、新南港住民組成 …………………………………………………52 三、行政區域範圍及隸屬 ……………………………………………58 第二節、新南港空間結構 …………………………………………………61 一、公共空間 …………………………………………………………61 二、商業空間 …………………………………………………………63 第三節、新南港人文景觀演化 ………………… …………………………65 一、商業活動景觀 … …………………………………………………65 二、商業的衰頹 ………………………………………………………69 三、農業發展景觀 ……………………………………………………73 四、宗教景觀 …………………………………………………………82 第四節、小結 ………………………………………………………………88 第四章、新巷時期人文景觀 …………………………………………………90 第一節、新巷時期行政區域、轄屬 ………………………………………90 第二節、交通與區域角色的轉變 …………………………………………90 第三節、商業轉變 …………………………………………………………98 一、明治三十七年大地震 ……………………………………………98 二、明治三十九年地震 ………………………………………………99 第四節、農業活動發展 …………………………………………………104 一、殖民政策與經濟發展脈絡 ……………………………………104 二、蔗糖農業生產 …………………………………………………108 三、稻作農業生產 …………………………………………………115 四、嘉南大圳的修築 ………………………………………………124 五、部落振興會與農業推展 ………………………………………131 第五節、宗教信仰的發展 ………………………………………………134 一、震災後的募款重建 ……………………………………………134 二、交通改進影響 …………………………………………………136 第六節、小結 ……………………………………………………………141 第五章、新港時期人文景觀 ………………………………………………143 第一節、新港時期行政區域、轄屬 ……………………………………143 第二節、農業發展演變 …………………………………………………145 一、光復後經濟發展概況 …………………………………………145 二、光復後土地利用方式 …………………………………………147 三、農業經營的轉型 ………………………………………………154 第三節、宗教與商業景觀 ………………………………………………159 一、宗教盛況 ………………………………………………………159 二、商業榮景 ………………………………………………………162 第四節、展望 ……………………………………………………………166 第六章、結論 ………………………………………………………………169 參考文獻 ………………………………………………………………172 附錄 ……………………………………………………………………...182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史料:
    卞寶第
    1867《臺灣輿地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216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王必昌
    1752《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113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王世懋
    1986〈閩部疏〉《叢書集成新編》,新文豐出版,1986
    江日昇
    1704《臺灣外記》,臺灣文獻叢刊第60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朱景英
    1773《海東札記》,臺灣文獻叢刊第19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何徵
    1881〈臺陽雜詠〉《臺灣雜詠合刻》,臺灣文獻叢刊第28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余文儀
    1764《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周鍾瑄
    1717《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周璽
    1962《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
    1697《裨海記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高拱乾
    1696《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姚瑩
    1840《中復堂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83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唐贊袞
    1892《臺陽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0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連橫
    1918《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128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倪贊元
    1894《雲林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黃叔敬
    1736《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陳文達
    1720《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楊家駱主修 陳夢雷原編
    1726《古今圖書集成》第十四冊,鼎文書局,1977
    楊英
    1649-1665《從征實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2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溫仲和
    1898《廣東省嘉應州志》,成文出版社,1968
    劉良壁
    1742《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蔣毓英
    1685《臺灣府志》,臺灣歷史文獻叢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潘載和
    《潮洲府志略》,文海出版社,1971
    藍鼎元
    1721《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2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1721-1724《平臺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4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顧祖輿撰 王雲五主編
    《讀史方輿紀要》,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臺灣商務出版社,1968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臺灣私法物權篇》臺灣文獻叢刊第150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臺灣府輿圖纂要》1868-1874,臺灣文獻叢刊第181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清高宗實錄選輯》1735-1795,臺灣文獻叢刊第186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宮中檔嘉慶朝奏輯》,國立故宮博物院,1993-1995
    《嘉義管內采訪冊》,1898,成文出版社,1984
    《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臺灣華文書局,1964
    《清經世文編選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29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
    《明清史料戊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1972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02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清世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67種,臺灣大通書局,1987
    《(萬曆)福州府志》,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
    二﹑近人專著、專書:
    王洪文
    1991《地理思想》,明文書局
    王瑞成
    1980《新港鄉土教材》,新港國中
    王星,孫慧民,田克勤
    1990《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上海人民出版社
    方豪
    1974〈光緒甲午等年仗輪局信稿所見之臺灣行郊〉《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灣學生書局,pp:335-366
    村太郎 曹沉思譯
    1976《景觀地理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何培夫
    1994《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嘉義縣市篇》,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李安邦
    1966《漢族開台基地笨港舊跡及其歷史文物流落考》,新港奉天宮
    蔡宗勳
    1997《說庄頭》,新港文教基金會印行
    李俊雄
    1988《我所知南瑤宮一些事》,作者自印
    李薰楓
    1995《經濟地理》中國圖書公司
    宋光宇
    1997〈試論四十年來臺灣宗教的發展〉《臺灣近代史-社會文化篇》,東大圖書公司,pp.173-224
    林玉茹
    1996《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知書房出版社
    林永村、林志浩
    1995《笨港一個古老港口的歷史與文化》,笨港文化事業
    林滿紅
    1998《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林衡道
    1980〈北港、新港的史蹟〉《臺灣勝跡採訪冊第一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pp.178-193
    1993《新港奉天宮志》,序,新港奉天宮董事會
    林靜娟
    1988《臺灣傳統街巷空間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德政
    1993《新港奉天宮志》,財團法人新港奉天宮董事會
    1994《笨港媽祖之爭--臺灣媽祖信仰史上的一件公案》,海峽兩岸道教文化學術研討會
    洪致文
    1988《臺灣鐵道印象下冊》,南天書局
    洪燦楠
    1977《臺灣地區聚落發展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段承璞
    1992《臺灣戰後經濟》,人間出版社
    卓克華
    1990《清代臺灣的商戰集團》,臺原出版社
    郭金潤
    1988《大甲媽祖進香》,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郭廷以
    1996《臺灣史事概說》,正中書局
    郭輝譯 村上直次郎原譯
    1970《巴達維雅城日記(1)、(2)、(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正祥
    1950《臺灣土地利用》,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地理研究室
    1960《臺灣地誌(中)》,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研究報告第94號
    1967〈由氣象觀點論臺灣八七水災〉,《臺灣水災之研究》,臺灣研究叢刊第91種,pp.41-59
    陳金田譯
    199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書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三卷》,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芳蕙
    1984《村落地理學》,五南出版社
    陳素雲
    1998《新港前清秀才林維朝傳》,手稿未出版
    陳鴻圖
    1996《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國史館印行
    黃靜嘉
    1960《日據時期之臺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社會科學叢刊社
    曹永和
    1979〈清代臺灣之水災與風災〉,《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pp:399-476
    1979〈明代臺灣漁業誌略補說〉,《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pp:175-254
    惜遺
    1950《臺灣之水利問題》,臺灣研究叢刊第四種,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
    張鈺杰
    1996《新港市街空間變遷之社會歷史分析》,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月吟
    1996《日據時期朝天宮與北港地區之發展》,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卿
    1993《北港區域之形塑與演化》,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鵬飛
    1994《臺灣鐵路古今站名》,作者自印
    程大學
    1991《臺灣開發史》,眾文書局
    黃富三
    1995《臺灣近代史經濟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涂照彥
    1993《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人間出版社
    徐泓
    1983《清代臺灣天然災害史料彙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2-01號
    蔡相煇
    1995《北港朝天宮志》,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鄭朗雲
    1990《新港大興宮保生大帝沿革》,新港大興宮管理委員會
    〈新港古蹟及地名〉《行腳‧新港:86新港史蹟解說活動手冊》,新港文教基金會,1997
    劉妮玲
    1983〈清代臺灣民變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九)》,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劉進慶
    1992《臺灣戰後經濟分析》,人間出版社
    潘英
    1996《臺灣平埔族史》,南天書局
    梁志輝
    1995《嘉義地區漢人社會發展之研究》,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桂成
    1998《文化地理之精神層面--耶儒釋道的空間智慧》,固地文化事業
    謝東哲 馬陳興
    1997《西庄報告》,新港文教基金會
    謝森中
    1993〈從經濟觀點看戰後臺灣經驗-一個實際參與者的見證〉,《臺灣經驗(一)-歷史經濟篇》,東大圖書公司,pp:144-145
    戴寶村
    1988《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
    山根幸夫著,吳密察譯
    198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臺灣風物》,32(1):23-58
    石再添
    1980〈臺灣西部海岸線的演變及海埔地的開發〉《師大地理研究報告》,6:1-36
    沙學浚
    1975〈中國地理景觀中之文化因素〉,《中等教育》,26(3、4):1-3
    李獻璋
    1967〈笨港聚落的成立及其媽祖祠祀的發展與信仰實態(上)、(中)、(下)〉《大 陸雜誌》,35(7):7-11、35(8):22-26、35(9):22-29
    林永村
    1991〈笨港聚落的形成與媽祖信仰重鎮的確立〉《臺灣文獻》,42(2):333-341
    林偉盛
    1987〈乾隆四十七年漳泉分類械鬥的個案分析〉《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pp.173-193
    林衡道
    1975〈臺灣史蹟調查座談會記錄〉《臺灣文獻》,26(2):248-254
    林美容
    1989〈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2
    林維朝原著 蔡相煇校定
    1868-1896〈勞生略歷〉《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訊》,1993,14:32-49
    邱奕松
    1982〈尋根探源談嘉義縣開拓史〉,《嘉義文獻》,13:133-183
    卓克華
    1978〈行、郊、考〉《台北文獻》,45、46期合刊,pp.427-444
    洪敏麟
    1972〈從潟湖、曲流地形之發展看笨港之地理變遷〉,《臺灣文獻》,23(2):1-42
    施添福
    1989〈清代臺灣街市的分化與成長:行政、軍事和規模的相關分析(上)、 (中)〉《臺灣風物》,39(2):1-41、40(1):36-75
    1992〈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聚落和型態〉,《臺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中研院
    臺灣史田野研究室論文集(1):57-104
    曹永和
    1962〈歐洲古地圖上之臺灣〉,《台北文獻》,1:1-66
    陳國章
    1991〈地名在史地研究上的應用--以臺灣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通訊》, 1(5):202-209
    張瑞津 石再添
    1997〈臺灣西南部嘉南海岸平原河道變遷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 27:105-131
    富田芳郎原著 粵華譯
    1955〈臺灣鄉鎮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7(3):85-109
    富田芳郎原著 陳紹馨譯
    1954〈臺灣鄉鎮之地理學研究〉,《臺灣風物》,4(10):1-16、5(1):23-45、5(6):9-43
    孫鐵齋
    1956〈臺灣嘉南大圳輪作制度之初步研究〉《臺灣銀行季刊》,8(4):164-177
    溫振華
    1984〈北港媽祖信仰大中心形成試探〉《史聯雜誌》,4:10-20
    傅祖壇
    1995〈臺灣稻米政策的政治經濟回顧及福利效果〉,《臺灣銀行季刊》46(1):304-325
    葉振輝
    1984〈臺灣海關的設立〉《臺灣風物》,34(4):16-17
    劉進慶著 張正修譯
    1984〈戰後臺灣經濟發展過程〉《臺灣風物》,34(4):27-62
    盧嘉興
    1959〈嘉義縣屬海岸線演變考〉,《臺灣文獻》,10(3):27-33
    戴寶村
    1989《日據時期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與演變》,臺灣文獻40(3):32-33
    〈清代嘉義雲林地區史料〉《笨港》,笨港文教基金會1995,29、30期合刊,pp.9-19
    四﹑其他
    《雲林縣、嘉義縣、澎湖縣平地農業土地利用分類修測調查》,臺灣省林務局農 林航空測量所,1991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嘉南農田水利會七十年大事年表》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1992
    《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臺灣開發史蹟展專集--尋根探源》,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2
    《嘉義縣政府綜合發展計畫:鄉鎮市發展計畫(三)》嘉義縣政府,1997
    《臺灣省交通統計年報》,臺灣省交通處,1995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行政院主計處,1997
    《臺灣糧食統計要覽》臺灣省政府糧食處,1998
    《彰化南瑤宮志》,彰化師範大學,1997
    外文部份:
    一、英文:
    Sauer,C.O
    The Mormology of Landscape,edited by John Leighly,Land and Life:A Selection from the Writings of Carl Ortwin Sauer,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315-350
    Schein, Richard H
    The Place of Landscape: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an American Scene,A.A.A.G,1997,87(4):660-680
    二、日文
    《非常時下的臺灣全貌》,中外每日新聞社,1939
    《改正臺灣鐵道客運賃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44
    《新港街舊南港警察官吏派出所須知簿》,1899-1946,舊南港警察官吏派出所, 手稿未出版
    《新巷公學校沿革誌》1898-1954,新巷公學校,手稿未出版
    《新巷庄鄉土史相關調查》1928,新巷公學校,手稿未出版
    《嘉南大圳新設事業概要》,臺灣日日新報,1930
    《嘉南大圳》,台北米穀事務所,1936
    《嘉義縣報》,1898
    《嘉義廳報》,1905
    《嘉義廳第一統計書》,臺灣日日新報社,1908
    《嘉義廳第二統計書》,嘉義廳庶務課,1920
    《嘉義鄉土概況》,嘉義市公學校玉川公學校,1933
    《嘉義郡概況》,嘉義郡役所
    《嘉義地方烈震報告》,臺灣總督府氣象台,1942
    《臺南縣地方事項要覽》,臺南縣內務部庶務課,1901
    《臺南州統計書》,臺南州總務部總務課,1919-1938
    《臺灣統計書》,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898,1890,1891
    《臺灣土地慣行一斑》,臨時土地調查局,1905
    《臺灣糖業舊慣一斑》,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7
    《臺灣鐵道案內》,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2
    《臺灣糖業概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7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1935
    《對照新舊管轄便覽》,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下卷》,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1905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