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建地
論文名稱: 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整合之研究:以各國公民投票制度分析為基礎
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Direct-rights System and Indirect-democracy Syste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ach nation’s referendum
指導教授: 黃城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36
中文關鍵詞: 直接民主公民投票代議民主制間接民主
英文關鍵詞: direct-democracy, referendum, indirect-democracy system, direct-righ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3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主制度可分為直接民主制與間接民主制兩種類型,究竟什麼樣的民主制度是最理想的模式,歷史上一直爭論不休。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並沒有存在任何一種制度是完美的,也沒有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制度,任何一種制度都有其優點與侷限性。因此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都有其優點與缺點,但直接民權與代議民主體制彼此是否對立、排斥、矛盾或是被取代,是否可以並行不悖、相輔相成、整合以達到互補之功能?
    在理論上,筆者歸納與分析中外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理論,並歸納與分析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體制各自的的優缺點,以及各種可能的整合途徑條件、理由,以及整合的模式,企圖探索直接民權與代議民主體制整合之共同模式與原則,俾使發揮最大的功能,減低負面效應,達到兼顧「民主」與「效能」之民主政治的理想。,
    然而,理論必須檢證,理論上的假設與實際上並未總是相契合,即惟有公民投票制度在特定政治體系中的運作方能理解。在公民投票制度整體綜合分析比較方面,首先,比較分析先進民主國家與非先進民主國家;其次,歸納並提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趨勢與特色。在個案分析比較上,以具有象徵代表性的五個國家(瑞士、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之公民投票制度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新制度主義途徑研究,分析公民投票制度在代議政體的功能與對政治體系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互動與整合關係。
    最後,探討與分析我國目前實施公民投票機制的缺失與改進方向,並參考各國實施公投的經驗,以為我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的借鏡與參考,使我國的公民投票制度能臻於更完美境地。並希冀本文所獲得之觀點,能對當今政府決策者、學者與專家在研究民主制度上有所裨益。

    Direct-rights system and indirect-democracy system are the two modes mostly discussed in democracy. This study aims to search into a way in which we may increase the direct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in what is now a representative system.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there are no optimal democratic systems, for disputes among them can be found anytime in any phrases.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by study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exclusive modes, we are likely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m by employing some of the direct-rights mechanisms in the current indirect-democracy ones. This way, we may also make the most of the two systems as well as decreas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both sides. With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it is hoped that the ideal goals of democracy may also be achieved, that is, “Direct-rights” and “Efficienc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7 第三節 研究途徑、研究方法與限制 10 第四節 研究程序與架構 13 第五節 基本名詞釋義 16 第二章 直接民權理論與代議政體理論基礎 25 第一節 西方古典直接民主制理論分析 25 第二節 西方代議民主理論分析 37 第三節 孫中山直接民權精義探討 48 第四節 小結 55 第三章 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優缺點分析 58 第一節 直接民主制的優劣點分析 58 第二節 代議政體制度之優缺點分析 65 第三節 直接民主制的實行的困境分析 73 第四節 小結 82 第四章 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之整合模式與運作原則 84 第一節 代議民主改革新方向: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之整合 84 第二節 當代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的整合模式與運作 92 第三節 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的整合運作過程與原則 101 第四節 小結 121 第五章 瑞士與美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 122 第一節 世界各國實施公民投票概況分析 122 第二節 瑞士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一) 156 第三節 瑞士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二) 171 第四節 美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 183 第五節 小結 201 第六章 法國、英國與義大利三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 204 第一節 法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 204 第二節 英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 221 第三節 義大利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 229 第四節 小結 239 第七章 台灣實施公民投票之經驗與檢討 240 第一節 公民投票在台灣的歷史發展 240 第二節 公民投票的法理基礎之分析 246 第三節 台灣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 255 第四節 公民投票法的缺失與檢討 271 第五節 小結 281 第八章 結論 28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84 第二節 建議 296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展望 301 附錄一:公民投票法 303 附錄二:瑞美法英義全國性公民投票制度 319 參考書目 322 一、中文 322 二、英文 332

    一、中文部分:
    于浩成(2003),<直接民主慎行論>,《爭鳴》,2003,11月號。
    王壽南、陳水逢(1983),《中外政治思想論文集》。台北:商務。李酉潭(1999),自由、平等與民主,國立編譯館編著。
    王躍生(2000),《新制度主義》,台北:楊智出版社。
    文忠國(1993),<從理性、務實面—論「公民投票」與「創制複決」的立法問題>,《政策月刊》,1,19-20。
    立法資料彙編法律小組(2004),《公民投票法》,台北:五南出版。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4),《公民投票(續篇二 下輯)》,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丘昌泰(2003),<解讀公民投票的迷思>,《全國律師》,92(11),44-49,
    石之瑜(1996),<代議制與中國的公民文化>,《政治科學論叢》,7,57-72。
    江宜樺(2001),<約翰. 密爾論自由、功效與民主政治>,《自由主義》,蔡英文,張福建主編,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研究所專書(49),頁53-57。
    江宜樺(2003a),《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
    江宜樺(2003b),<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的關聯>,律師月刊,92.11。68-72。
    沈清松(1995),<盧梭社會契約論的評析:一個奠基性迷思的轉變>,《民約論:古典與現代》,張福建、蘇文流主編,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研究所專書(35),頁51-72。
    何兆武譯(2002),Jean-Jacques Rousseau著,社會契約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曲兆祥(2004a),<公民投票概念的定義、性質與種類分析與建議>,《師大論叢》,2,1-28。
    曲兆祥(2004b),《公民投票理論與台灣的實踐》,台北:揚智文化。
    汪中原(2002),<探討台灣之公民投票議題>,《建國學報》,21,35-46。
    汪明生、黃慶源(2002),<公民投票在台灣社會的省思>,《樹德科技大學學報》,3(1),123-130。
    吳鍾孟(2004),<公民投票的歷史教訓-以法國德國民粹主義公投表決為鑑>,《歷史月刊》,2004(1),74-86。
    呂亞力(1979),《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
    呂亞力(1995),《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書局。
    呂亞力、吳乃德編譯(2000),《民主理論選讀》,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李永久譯(1969),John Locke著,《政府論》,台北:帕米爾。
    李連江譯(1990),John Dunn著,《洛克》,台北:聯經。
    李少軍、尚新建譯(1995),Held ,David著,《民主的模式(Models Of Democracy)》,台北:桂冠圖書。
    李強(1998),<論兩種類型的民主>,載於劉軍寧等編《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1-16頁),北京:生活出版社。
    李憲榮(1993),《從海外看台灣政治生態》,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酉潭(1999),《自由、平等與民主》,國立編譯館編著。
    李酉潭、陳志瑋譯(2000),Georg Sorensen著,《民主與民主化》(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李波(2003),<民主的四大淵源>,《視野(perspective)》第一卷(http://www.oycf.org)。
    李惠宗(2004),<對立法權制衡機制之探討>,《月旦法學》,109,89-99。
    李俊增(1997a),<公民投票之理論與實踐>,《憲政時代》,23(1),35-52。
    李俊增(1997b),<論公民投票之類型及對代議民主政體之影響>,《憲政時代》22(4 ),100-118。
    李俊增(1998),<論瑞士全國性公民投票>,《憲政時代》23(4),58-80。
    ,憲政時代23(4),58-80。
    李俊賢(2000),<論公民投票在我國適用之制度設計—從核四建廠案爭議談起>,《全國律師》,89(10),31-49。
    李江濤(2003),<民主的直接形式與間椄形式>,《南方日報》,2003.3.27,(http://www.nantangdaily.com.cn/southnews)。
    侍建宇譯(2001), Rod, Hague ,Martin, Harrop & Shaun, Breslin著,《比較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出版。
    吳煙村(1994),<公民投票平議>,《中山社會科學期刊》,3(1),195-215。
    吳良健譯(1999),Joseph A. Schumpeter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宜容譯(2002),Butler,David & Rannney,Austin編,《公民投票的實踐與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吳介民(2003),<公民投票作為一種批判性的公眾力量>,《全國律師》92.11.79-84。
    何明修(2003),<台灣環境運動中的公民投票>,《公民投票研討會》2003.12,1 -17。
    何淑真(2004),<瑞士的公民投票>,《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hef/869.shtml
    李銘珠譯(2004),David Held著,《民主與全球秩序》,台北:正中書局。
    周宗慶(2004),<國民主權、參政權與公民投票-公民投票法的檢討->,《 全國律師》,93(1),1-13。
    周志宏( 2004),<公民投票法與憲法的相關問題>,《全國律師》,93(1),15-28。
    周繼祥(1995a),<論中山先生的直接民權>,《近代中國》,109,10-21。
    周繼祥(1995b),<論複決權暨公民投票的發展>,《立法院院聞》,23(7),36-44。
    周陽山(2002),<從公民文化到公民社會-一項現實的考察>,《財團法人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91.6.24。
    周陽山(2003),<公民投票的內外條件>,《中國時報》,92.5.30.A15。
    東歧明(2000),<文明中國理想芻議(附文)-民主代議的流弊與救贖>,(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l.html)。
    林佳鴻(1994),<國父五權憲法的直接民權論>,《革命思想雜誌》,77(1),19-26。
    林水波(1994),<兩階段公投-公民投票與代議民主相容並存之道>,《自立晚報》.83.1.9三版。
    林水波(1999a),《選舉與公投》,台北:勝智出版社。
    林水波(1999b),<「公民投票入憲的評估與建議」評論>,《新世紀智庫論壇》,6,2-4。
    林水波、石振國(1999),<以直接民主改革間接民主的論述與評估>,《立法院院聞》,27(3),33-44。
    林昱奇(1998),<公民投票:社會選擇理論之分析>。《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國明、陳國升(2004),<公民投票與審議民主>,《公投民主在台灣研討會》,2004.2.6。
    紀俊臣(1999),<內政部創制與複決法草案之基本法制架構-推展直接民權,宜回歸法制面>,《考銓季刊》,20,21-35。
    紀俊臣(2004a),<公投對地方發展的衝擊>,《公民投票(續篇二-上輯)》,96。
    紀俊臣(2004b),<公投在地方治理之應用與限制>,《公民投票(續篇二-上輯)》,103。
    洪朝輝(1999),<社會公正與中國的政治改革-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的啟示>,《當代中國研究》,1999(1),1-17。
    洪永泰(2003),<選舉投票日同時辦理公投對二零零四年總統選舉的影響>,《全國律師》,92(11),55-58。
    孫中山(1989a),《國父全集第一冊》,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印。
    孫中山(1989b),《國父全集第二冊》,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印。
    孫中山(1989c),《國父全集第三冊》,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印。
    徐百齊譯(2000),Jean-Jacque Rousseau著,《社約論》,台北:台灣商務出版。
    徐永明(2004),<公投民主與代議民主的關係:以台灣經驗為例,>《台灣民主季刊》,1(2)。
    胡至沛(2001),<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反思>,《中國行政評論,11(1),145-162。
    馬起華(1992),《民權主義與民主憲政》,台北:正中書局。
    涂懷瑩(1994),<論「民主」與「代議制」的「危機」暨其「憲政改革」的檢討>,《憲政時代》,20(2),3-16。
    涂懷瑩(1994),<論「民主政治」(近代的代議制度)的將來>,《法律評論》,60(7、8),24-37。
    高永光(2001),<中山先生論三權分立弊病之分析>,載於《民主與憲政論文彙編》,台北:政大中山科學研究所。
    夏良才(1998),《盧梭》,台北:中華書局。
    韋洪武(2001),《美國政治》,台北:韋伯文化。
    唐玉禮(1997),<「公民投票」的理論與實踐—以我國核四論戰為例>,《中山人文科學期刊》,577-605。
    喬寶泰(1974),<直接民權制度之研究>,《憲政論壇》,6(20),9-14。
    朝陽(1989),<論直接民權與間接民權之分際>,《憲政評論》,22(5),16-19。
    許雅棠(1992),《民治與民主之間》,台北:唐山出版。
    許宗力(1998),<憲法與公民投票-公投的合憲性分析與公投法的建制>,《新世紀智庫論壇》,2,35-51。
    許宗力(1999),<公民投票入憲的評估與建議>,《新世紀智庫論壇》,6,16-27。
    曾建元(1995),<論公民投票法的法理基礎(續完) >,《憲政評論》,26(5),13-15。
    曾建元(1995),<論公民投票法的法理基礎>,《憲政評論》,26(4),12-14。
    曹金增(2002),<公民投票的理論>,《憲政時代》,28(2)38-57。129-157。
    曹金增(2003),<論公民投票三階段:各國實施經驗分析>,《問題與研究》,42(4),129-157。
    曹金增(2004),《解析公民投票》,台北:五南出版。
    曹沛霖(1994),《議會政治,》新竹:理藝出版社。
    彭懷恩(2000a),《英國政治體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彭懷恩(2000b),《法國政治體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彭懷恩(2001),《比較政治學》,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邱瑞瑯(2000),公民投票(創制、複決)實施方案之研究,《政策月刊》,65,39-43。
    彭堅汶(2000),<公民投票與臺灣地區的憲政發展>,《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8(1),1-34。
    涂克超譯(1971),《民主原理》,台北:幼獅文化。
    新世紀文教基金會(1999),<「公民投票」政策建言書>,《新世紀智庫論壇》,5,4-10。
    傅家雄(1990),《民主憲政與發展》,台北:華立圖書。
    張明貴(1998),《自由論-西方自由主義的發展》,台北:台灣書店。
    張明貴(2000),<民主主義>載於呂亞力、吳乃德編譯《民主理論選讀》,台北:風雲論壇。
    張明貴(2003),《民主原理》,台北:五南出版。
    張正修(1994),<從民主政治之理念談公民投票,《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15,471-562。
    張正修(2004),<公民投票與主權理論>,《法政學報》,7,37-64。
    張臺麟(1996),<瑞士的公民投票:理論與實踐>,《問題與研究》,35(9),39-48。
    張臺鱗(2000),<法國第五共和實施公民投票之研究>,《問題與研究,39(12),25-40。
    張臺鱗(2003),《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世賢(1991),<直接民主治在政策制定上所衍生之問題>,《法商學報》,25,287-303。
    張雁深譯(1998),Baron de Montesqieu著,《論法的精神》,,台北:商務出版。
    張亞澐(1976),《直接民權論》,台北:正中書局。
    廖仲凱譯(1957),Wilcox,Delos F. 著,《全民政治》,台北:帕米爾書局。
    葛永光(1992),《中國人的民主道路》,台北:正中書局。
    湯紹成(2000),<從直接與間接民權的角度檢視瑞士與法國的公民投票制度>,《問題與研究》,39(2),67-78。
    湯紹成(1999),<德國公民投票制度的發展>,《問題與研究》,38(3),33-43。
    董保城(2001),<創制複決法草案與公民投票之探討>,《憲政時代》,93-101。
    湯紹成(2003),<西特勒以公民投票崛起>,《海峽評論》,151,45-46。
    廖文章(2000),<論創制、複決與公民投票>,《研究與動態》,2,36-37。
    廖揆祥等譯(2003),Setala,Maja著,《公民投票與民主政府》,台北:韋伯文化。
    鄒文海譯(1988),《代議政治》,台北:帕米爾書店。
    黃國鐘(2003),<公民投票迷航記>,《全國律師》,2003,11,15-27。
    黃城(2004),<直接民權的試驗、檢討與策進-以台灣公民投票法為例>,《「孫中山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黃偉峰(1998a),<從公民經驗之比較研究檢證其基本假設-英美法瑞義為例>,《選舉研究》,5(1),1-35。
    黃偉峰(1998b),<由國際經驗看公民投票>,《新世紀智庫論壇》,2,18-34。
    黃偉峰(2004),<從選票區位結構試探影響2004年「和平公投」之相關因素>,《台灣民主季刊》1(3),73-97。
    黃國鐘(2003),<公民投票迷航記>,《全國律師》,2003,11,15-27。
    黃克武(1994),<公民投票與盧梭思想:從民主理論看當前台灣公民投票之論爭>,《當代》,104,116-121。
    黃錦堂(1996),<公民投票在我國適用之探討>,《問題與研究》,35(7),47-5。
    黃克武(1995),<公民投票與盧梭思想—從民主理論看當前臺灣公民投票之論爭>,《當代》,104,116-121。
    劉惠林(1975),<「複決在英國法律上的地位及其後果」,(上)>,《東方雜誌副刊》,9(5),28-54。
    劉淑惠(1995),<科技的發展與直接民主>,《國家政策雙週刊》,117,14-15。
    劉軍寧(1998),《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北京:生活出版社。
    劉偉(2000),<直接民主分析及其啟示-從雅典到盧梭的相關理論>,( http:/www.54ny.com(新青年網))。
    葉俊榮(1998),<「公民投票」在臺灣的實踐>,《新世紀智庫論壇》,2,52-64。
    葉琛瑜(2001),《英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許世楷(1998),《台灣憲政根本問題》,台北:前衛出版社。
    傅鴻勳(1993),《孟德斯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傅鴻勳(2000),《孟德斯鳩》,台北:中華書局。
    靳希平(2000),《洛克》,台北:中華書局。
    陳坤森譯(1993),Lijphart,Arend著,《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台北市:桂冠出版。
    陳永芳(1999),<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之發展:我國實施公民投票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翁平(2000),<一九九五年魁北京主權公投與競選陣營的公投政策及策略運用之探討>,《大漢學報》,15,195-207。
    陳愛娥(2003),<立法怠惰與憲法條文之直接適用,《全國律師》,92(11),50-54 。
    陳愛娥(1999),<代議民主體制是民主原則的不完美形式?-加強、補充代議民主體制的可能途徑->,《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叢》,4,17-44。
    陳志偉(2004),320公投與台灣政治發展分析,台灣民主,1(2),43-72。
    陳英鈴(2004),<公民投票法的制度設計>,《台灣民主季刊》,1(2),73-79。
    陳英淙(1999),<以德國為例探討憲法規範直接民主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憲政時代》,24(4),3-24。
    陳隆志主編(2001),《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公民投票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
    陳朝政(2002),<創制複決立法宜有之限制原則>,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朝政(2004),<公民投票與憲法變遷>,《律師月刊》,93(11),11-14。
    陳宗韓、劉振仁(2003),《人權與民主》,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陳滄海(2004),<論公民投票及其法制化原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1),131-152。
    陳淳文(1996),<法國公民投票制度簡介>,《憲政時代》,21(4),85-109。
    陳鵬仁譯,橫山宏章著(1995),<關於孫文對西歐式代議政體的批判-「憲政」的具體政體是什麼?>,《近代中國》,106,22-25。
    蔡宗珍(2003),<從憲法層面看公民投票之爭議>,《全國律師》,92.11,73-78。
    鄭又平(1999),<務實評估公民投票的利與弊>,《政策月刊》,45,28-29。
    郭志嵩譯(1961),J.S Mill著,《論自由與論代議政治》,台北:協志工業叢書。
    郭斌和譯(1986),柏拉圖著,《理想國》,台北:商務印書館。
    郭秋慶(1996),<西歐公民投票得經驗與借鏡>,《美歐月刊》,11(5),113-122。
    郭秋慶(1998),<西歐公民投票的執行及其功能之分析>,《空大行政學報》,8,151-168。
    郭祥瑞(2002),<代議政治的困境與改良-台灣經驗與孫中山思維>,《第四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蔡彥廷(1996),<「西方國家公民投票之研究--就法制規範與政治裁量類型析論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永欽(2001),<創制複決與諮詢性公投-從民主理論與憲法的角度探討>,「從憲法的觀點看公民投票」學術研討會>。《憲政時代》,27(2)21-40。
    蘇永欽(2003),<公民投票的跨國考察>,《全國律師》,92、11 ,39-43。
    謝岳(1999),<古典民主與現代民主>,《中國社會科學季刊》,27,173-180。
    謝復生(1996),<公民投票:主權在民的體現或民粹主義的濫用>,《問題與研究》,35(7),38-46。
    謝復生、張台麟(1997),《公民投票(創制複決)制度比較研究》,行政院研考會編印。
    謝淑斐譯(2000),Alexander Hamilton、James Madison、Jahn Jay著,《聯邦論》,台北:貓頭鷹出版。

    二、英文部分
    Arrow, Kenneth(1963).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rsota Press.
    Barry,Brian(1995).Justice as Impartiality. Oxford:Clarendon Press.
    Bogdanor, Vernon(1981).The People and the Party System:the Referendum and Electoral Reform in British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ogdanor, Vernon(1994).Western Europe ,In David Butler. & Austin Ranney.(eds.) 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 the Growing use of Direct Democracy. Pp.33-68 .Washington:American Enterprise
    Barber,Benjamin R.(1984).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tler,David & Ranney, Austin(1980).Referendums: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actice and Theory, Washingt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Butler,David & Ranney , Austin(eds.)(1994).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 the Growing use of Direct Democracy. Washington: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Brand, Jack(1986).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Referendum on National Sovereignty:The 1979 Scottish Referendum on Devolution In Canadian,Review of Studies in Nationalism XIII, pp.131-47.
    Budge,Ian(2001).Political Parties in Direct Democracy.In Matthew Mendelsohn and Andrew Parkin(eds.),Referendum Democracy (pp.67-87).New York:Palgrave Publisher.
    Council of State(1988). The Book of the States, 1988-89ed .Lexington, ky.:The council of State government.

    Cronin,Thoma(1989).Direct Democracy-The Politics of Initiative,Referendum and Recall. Gambridge:Harvard Univesity Press.
    Dahl,Robert A.(1976). Democ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Promise and Performance. Chicago: Rand McNally.
    Dahl,Robert A.(1989).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Finer,S.E. (1975). Adversary Politics and Electoral Reform. London:Anthony Wigram.
    Fishkin,James(1991. Democracy and Deliber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Democratic Refor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Fishkin,James(1995). The voice of the people.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Gallagher,Michael and Uleri,Pier vinceuzo(eds)(1996). The Referendum Experience in Europem. NY:St.Martin’s Press.
    Gordon, James D. and Magleby, David B.(1989). Pre-election Judicial Review of Initiatives and Referendum. Notre Dame Law Review,Vol.64,pp.301-314.
    Hahn,Harlan and Kamjeniecki,Sheldon(1987). Referendum Voting:Social Status and Policy Preferences. New York:Greenwood Press .
    Held,David(1987). Models of Democracy. New York:Greenwood Press.
    Hine,David(1988). The Italian Referendum of 8-9 November 1987. Electoral studies,pp.163-67.
    Hine,David(1993).Governing Italy:The Politics of Bargained
    Pluralism. Oxford:clarendon Press,pp.154-57.
    Kobach, Kris W.(1993a). The Referendum: Direct Democracy in Switzerland. Aldershot: Dartmouth.
    Kobach, Kris W.(1993b). Recent Development in Swiss Direct Democracy. Electoral Studies, Vol. 12, No.4, pp. 342-365.
    Kobach, Kris W.(1994). Switzerland. In David Butler. & Austin Ranney.(eds.), 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 the Growing use of Direct Democracy( pp.98-53).Washington: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Lipjhart, Arend(1984). 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Magleby, David B.(1984). Direct Legislation:Voting on Ballot Propos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agleby, David B.(1988). Taking the Initiative:Direct Legislation and Direct Democracy in the 1980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 Vol.21,pp.601-2.
    Magleby, David B.(1994). Direct Legislation in American State. In David Butler. & Austin Ranney.(eds.), 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 the Growing use of Direct Democracy(pp.218-257). Washington: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Mendelsohn, Matthew and Andrew Parkin(eds.)(2001). Referendum Democracy. New York: Palgrave Publisher.
    Miller, Kenneth(1982).Policy-Making by Referendum: The Danish Experience. West European Politics, Vol. 5, No.1,pp.52-67.
    Morel ,Laurence(1996).France:towards a less controversial use of the referendum.In Gallagher,Michael and Uleri,Pier vinceuzo.(eds)(1996). The Referendum Experience in Europem(66-85). NY:St.Martin’s Press.
    Morel,Laurence(2001).The rise of government-initiated referendums in consolidated democracies. In Mendelsohn/parkin(ed.).Referendum democracy,Citizens Elites and Deliberation in referendum campaign(p52).Basingstoke:Macmillan press Ltd.
    .
    Pitkin, Hannah F.(1967).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ourke,John T. , Hiskes, Richard P. and Zirakzadch, C.E.(1992). Direct Democrac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Deciding International Issues Through Referendum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Schumpeter,Joseph A.(1976).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London:Allen and Unwin.
    Setl, Maija(1999).Referendums and Democratic Government:Normative theory and th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Smith,Gordon(1975).The Referendum and Political Change.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Vol.13,No.1,pp.294-305.
    Smith,Gordon(1976).The Functional Properiles of the Referendum.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vol.4,pp.13-15.
    Uleri,Pier Vincenzo(1996).Italy:referendums and initiatives from the origins to the crisis of a democratic regime.In Gallagher and Pier Vincenzo Uleri(eds.),The Referendum in Europe(pp.106-25). New York:St.Martin’s Press.
    Warren, Mark E.(1996).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Authorit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9 0N.1,46-50.
    Wright, Vincent(1989).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France. London:Unwin Hyman.
    Zimmerman, Joseph Framcis(1986).Participatory Democracy:Populism Revived. New York:Praeger.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