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政君
論文名稱: 《淮南子》譬喻與排比修辭研究
指導教授: 蔡宗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淮南子》譬喻排比辭格群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3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淮南子》中的譬喻與排比修辭為研究對象,以較為系統地統計、分析、歸納了《淮南子》中的譬喻與排比修辭。研究內容共分為五章:第一章是緒論。分別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文獻探討。第二章主要通過例證歸納了《淮南子》中譬喻的構成類型,基本類型主要有明喻、暗喻、略喻、借喻四大類,其他如合喻、倒喻、詳喻,博喻等歸納為譬喻修辭的變化類型,本章最後討論譬喻修辭所展現出的特色與修辭美。第三章主要論述《淮南子》排比修辭,從排比的句數(形式)及意義(內容)兩方面進行分析、論述。第四章分析《淮南子》中譬喻、排比修辭與其他修辭的關係,並從辭格群的角度分述修辭兼格、連用、套用的特色與修辭美。第五章著重在探析《淮南子》的修辭美與貢獻。此章分兩節:前一小節分別從「絢麗(巨麗)」、「獨立」、「豐富的審美形態」、「模擬自然中體悟哲理」、「寓言中傳遞真理」等五個角度闡述該書修辭特色,後一小節則以「意象疊加以顯辭豐」、「修辭邏輯以展文華」兩項分述《淮南子》之修辭藝術價值。第六章為結論,此章呈現將本論文之研究成果,並表達藉由本論文能為文學與哲學做一次小小結合,寄予「跨越辭格的新視野」的最深期盼。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文獻探討 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8 第二章《淮南子》譬喻修辭的運用 10 第一節 依喻體選材的分類 10 一、喻體顯於人者 11 二、喻體見於事者 17 三、喻體著於物者 21 第二節 依譬喻類型分類 29 一、詳喻 29 二、明喻 30 三、隱喻 33 四、略喻 37 五、借喻 38 六、其他特殊類型 43 第三節 譬喻修辭的特色與修辭美 48 一、譬喻修辭的特色 48 二、譬喻修辭的修辭美 55 第三章《淮南子》排比修辭的運用 63 第一節 依意象的選材分類 63 一、物材 64 二、事材 70 第二節 依形式結構分 71 一、短語(詞組)排比 72 二、單句排比 72 三、複句排比 73 四、段落排比 73 第三節 從意義關係分 75 一、並列排比 75 二、承接排比 76 三、遞進排比 76 第四節 排比修辭的特色與修辭美 78 一、排比修辭的藝術特色 79 二、排比修辭的修辭美 84 第四章《淮南子》譬喻、排比與其他修辭的關係 91 第一節 兼用現象 92 一、譬喻兼另一辭格 92 二、譬喻兼多種辭格 104 第二節 連用現象 110 第三節 套用現象 117 第四節 辭格群 119 一、平列排比兼格譬喻修辭 120 二、博喻修辭兼格排比修辭 120 第五章 《淮南子》修辭特色與藝術價值 122 第一節《淮南子》之修辭藝術特色 122 一、絢麗(巨麗) 122 二、獨立 126 三、豐富的審美形態 126 四、模擬自然中體悟哲理 128 五、寓言中傳遞真理 128 六、時空想像中建構哲理 129 第二節《淮南子》之修辭藝術價值 131 一、意象疊加以顯辭豐 131 二、修辭邏輯以展文華 132 第六章 結論 134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34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36 參考書目 142 圖表目錄 表6-1 《淮南子》譬喻種類分類統計表 138 圖6-2 《淮南子》譬喻類型比例圖 139 表6-3 《淮南子》各篇句子排比使用數量之比較表 140 表6-4 《淮南子》各篇排比類型運用同類之比較表 141

    一、專書

    (一)《淮南子》及其相關研究專著

    高誘註:《淮南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高誘注:《淮南子》,臺北:世界書局,1984 年。
    劉安等原著,許匡一譯注:《淮南子》,臺北:《淮南子(上、下)(二版)》(台灣古籍出版社,2005年。
    陳麗桂校注:《新編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
    于大成:《淮南鴻烈論文集》,臺北:里仁,2005年。
    于大成:《淮南論文三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 年。
    于大成:《淮南鴻烈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5 年 。
    孫紀文:《淮南子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
    秦漢唐:《古代寓言故事》,臺北:廣達文化,2002 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 年。
    陶東風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張雙棣:《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年。
    梁工:《聖經敘事藝術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年。
    許結:《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
    楊有禮:《新道鴻烈——《淮南子》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年。

    (二)修辭學相關研究專著

    蔡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蔡宗陽:《陳騤文則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王希傑:《修辭學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增訂本,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羅肇錦:《言與思》,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王希傑:《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王希傑:《修辭學導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呂叔湘、朱德熙:《語法修辭講話》,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年。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臺北:建宏出版社,1991年。
    沈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出版。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吳權禮:《中國修辭哲學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易蒲、李金苓:《漢語修辭學史綱》,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
    周振甫:《詩歌力話(卷三)——修辭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周振甫:《中國修辭學史》,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許欽南校閱:《漢語修辭格大辭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徐芹庭:《修辭學發微》,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74年。
    徐炳昌:《篇章的修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
    袁暉、宗廷虎主編:《漢語修辭學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曹冕:《修辭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年。
    袁暉:《比喻》,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
    吳士文:《修辭格析論》,江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黃省三:《文法修辭學》,臺北:萬卷樓,1999年。
    蔡宗陽,余崇生主編:《中國文學與美學》,臺北市:五南,2000年。
    張嚴師:《修辭論說與方法》,臺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
    陳望道:《修辭學釋例》(原名《修辭學發凡》)(臺北:學生出版社,1968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
    吳正吉:《活用修辭》,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4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年。
    陳麗桂:《新編淮南子上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
    蔡宗陽:《文法與修辭探驪》,臺北:萬卷樓,民國2001年。
    蔡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蔡宗陽:《陳騤文則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
    莊關通:《語言藝術的景點——辭格群》,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2年。
    沈謙:《修辭學》上冊,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
    沈謙:《修辭學》中冊,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
    沈謙:《修辭學》下冊,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
    張春榮:《修辭散步》,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鄭頤壽:《文藝修辭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鄭子瑜:《鄭子瑜修辭學論文集》,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董季棠:《修辭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吳禮權:《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傅隸樸:《修辭學》,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三)其他專著

    朱光潛:《談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
    《莊子》,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零五六冊,子部(三六二)》。
    張春興:《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88年。
    朱光潛:《談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
    成復旺:《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馬自毅注譯:《新譯人間詞話》,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李澤厚:《華夏美學》,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北大中文論壇/漢語語言。
    劉勰、周振甫譯:《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書局,1986 年。
    陸永品:《老莊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年。

    二、單篇論文

    (一) 期刊論文

    呂書寶:論《淮南子》的文學價值,東北師大學報,2007年2月。
    馬海敏:<莊子散文中的形象構成>,《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
    李明亮:〈修辭方式綜合運用的圖解法初探〉,安陽:安陽市教師進修學校,殷都學刊,2000年。
    李明亮:〈修辭方式的綜合運用初探〉,安陽:安陽市教師進修學校,殷都學刊,1998 年。
    劉嫻:〈對偶修辭格的研究初探〉,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0年8月。
    徐炳昌:〈辭格心理基礎初探〉,中國華東修辭學會編:《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1987年。
    蔡宗陽:〈中學修辭講座──對偶與排比的比較〉,《國文天地》10卷7期,1994年12月。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所.中國修辭學會.中國語文學會主編:《修辭論叢第三輯》,2001年6月。
    《修辭論叢‧海峽兩岸夸飾的異稱與分類之比較》第七集抽印本,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年10月。
    蔡宗陽:〈諺語的譬喻基本類型〉,《中國語文》第598期(2007年4月)
    蔡宗陽:〈譬喻的變化類型〉,《中國語文》第599期(2007年5月)
    劉麗珈:〈《浮生六記》的藝術表現手法〉,《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版雙月刊,2007年5期,總第112期。
    沈謙:<修辭格辨義>,《空大人文學報.第1期》,1992年4月。
    鄭同元:<排比修辭教學探討>,《國語文教育通訊.第13期》,1996年12月。
    黃麗貞:<排比修辭格(上)>,《中國語文.第491期》,1998年5月。
    黃麗貞:<排比修辭格(下)>,《中國語文.第492期》,1998年6月。
    黃麗貞:<融入生活中的對偶修辭>,《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10期》,1998年6月。
    黃慶萱:<作文與修辭>,《修辭通訊.第1期》,1999年6月。
    何永清:<幽夢影的修辭手法探究>,《中國語文.第509期》,1999年11月。蔡謀芳:<錯綜之概念與名稱>,《中國語文.第527期》,2001年5月。
    賴玫怡:<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45期》,2001年6月。
    陳正治:<類疊與層遞修辭法概論>,《應用語文學報.第527期》,2001年6月。
    張春榮:<修辭觀念的調整>,《國文天地.第196期》,2001年9月。
    王克喜:<「不」的邏輯意義研究>,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二期,1998年6月。
    王克喜:<不的邏輯意義研究>,1998年6月,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二期,1998年6月。
    毛晶晶:<《文心雕龍‧諸子》韓非著博喻之富辨析>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第5卷第2期2010年2月。
    沈祥和:<「不」在廣告語言中的魅力>,廣西教育學院中文系,學術論壇,1999 年第5 期。
    江結寶:<論比喻深層結構的創新>,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
    呂新峰:<《老子》的文學藝術成就>,湖北函授大學學報第24卷第10期,2011 年10 月。
    莫超:<「句」的內涵及單複句的認定>,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1 卷第6 期,2003年11月。
    江秀玲:<史記的修辭藝術探微>,陝西教育學報,1998年第三期。
    何淩風:<《史記》排比運用之藝術成就初探>,山東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年第3 期。
    譚學余:<四喻有別>,黑龍江:哈爾濱師範大學語言天地半月刊,2009年第8期。
    唐桂丹:<《左傳》外交辭令的修辭方式探析>,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6期,2009年11月。
    吳傳飛:<矛盾辭格的五種格式>,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修辭學習,1995年第16期。
    華麗萍:<《莊子》成語的修辭特點>,刊社會科學家,2006 年3 月。
    駱小所:<「立象以盡意」和藝術修辭的運思>,雲南教育學院學報第十一卷第六期,1995年12 月。
    李華:<《莊子》修辭淺析,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5 卷第3 期,2005年9 月。
    唐明生:<《莊子》語體探析>,作家雜誌,2008年。
    《莊子浪漫主義特色評述》,《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05 年。
    李虹:<淺談莊子的美學思想及其影響>,安徽:安徽文學,2011年第10期。
    張嘯虎:<論《淮南子》) 的文采>,《北方論叢》,1983年,第6期。
    孫紀文:《淮南子》神話演變狀態的文化意味,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陳遠寧:《淮南子》的辯證法思想,求索,1988年第6期。
    杜磊、朱崇志:向道而遊――《淮南子》「遨遊神話」探析,蘭州學刊,2004年第5期。
    張文煥:<論比喻的美學功能>,學科教育週刊,河北省南宮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2011年第4期。

    (二)學位論文

    曾敏媛:《菜根譚修辭探珠》,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2011年。
    鄭義淑:《孟子文章修辭析論》,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1986年。
    賴玫怡:《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以誇飾、譬喻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
    呂靜雯:《樂章集修辭藝術之探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林佳樺:《楚辭修辭藝術探微》,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文淑:《莊子內篇修辭藝術探賾》,臺北:國立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
    蔡素華:《圍城譬喻修辭探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新富:《浮生六記生活藝術之研究》,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盧姿吟:《李白樂府修辭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3年。
    張有政:《鏡花緣修辭藝術探微》,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4年。
    李麗文:《詩經修辭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謝貴美:《孟子譬喻修辭藝術探賾》,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6年。
    李秋嫻:《義山詩修辭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李秋蘭:《浮生六記新探》,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呂靜雯:《樂章集修辭藝術之探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黃文星:《幽夢影修辭藝術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淑芬:《浮生六記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馬仲生:《老子》的文學價值,甘肅: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廖春華:《三字經的語言研究》,四川:重慶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路舒程:《文心雕龍隱喻結構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陳娟:《世說新語辭格研究》,江蘇: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楊明明:《莊子修辭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李華:《左傳修辭研究》,甘肅:西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邊馨:《莊子的成語研究》,河北: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郭曉燕:《論比喻的邏輯特徵》,廣西:廣西師範大學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
    姜紅:《莊子散文中的典型意象分析》,吉林:延邊大學文學碩士論文,2008 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