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裴氏越河 BUI THI VIET HA |
---|---|
論文名稱: |
邁向「第二語教學模式」之新移民華語網路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以華語-越南語版本為例 Heading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 new immigrants social network lecture as Chinese-Vietnam for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曾金金
Tseng, Chin-Chin 楊聰榮 Yang, Tsung-R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6 |
中文關鍵詞: | 第二語教學模式 、華語網路課程 、越南語學習者 、新移民 、遠距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ode, New immigrants, Online Chinese course, Distance teaching, Vietnamese learner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42 下載:6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建構新移民華語文第二語言網路課程教學平台,從了解新移民學習背景及需求之後實施實證研究,運用Sagor(1993)提出的行動研究方法於實證研究步驟上形成新移民華語文網路課程的內容。包括:進行語料編碼、編寫課文內容並且進行分析。完成課文模組之後進一步規劃教學單元,包括:語言及注音拼音、人物介紹、生詞練習、漢字練習、語法練習等。並以內容架構針對個別新移民進行實證研究。通過280分鐘的華語文體驗課程,從新移民使用者的回饋加以修正教學內容。另外也通過焦點團體討論及評估納入修正課程的參考意見。教學後的結果顯示所有學習者都對「新移民華語學習網」的教學課程表示滿意,並希望可以增加更多練習形式及多媒體輔助工具。
專家訪談的主要結果為製作新移民華語教學平台必須有一個合作團隊,包括:學者專家、網站企劃人員、雙語雙文化教師、網路技術人員、配音及錄影人員等。同步教學的網路課程需要克服的問題是教學過程網路頻寬影響的時間差;而非同步無法馬上解決學習者的問題。
「新移民學習華語文網路課程需求問卷」主要調查結果為有62%新移民每天都用國際網路查詢,表示以網路進行新移民華語教學是可行的;在學習地點方面41%希望可跟老師同步上線進行華語文學習,33%希望結合同步與非同步課程上課模式。本研究頻台採同步及非同步並行教學。調查顯示新移民最熟悉的是用母國語言電腦字幕,均數為4.21(最高為5分),其次為中文電腦字幕,均數為4.04,因此本研究採用越南語及中文雙語教學平台介面。調查結果顯示新移民對注音及拼音輔助需求兩者均數都達3.9,因此採用注音、拼音並行的標注。調查顯示新移民最希望用母語來註解課文中的生詞及語法,均數為3.88,因此本教學平台採用越南語加以註解。
此外,本研究根據新移民華語網路課程內容學習需求,設計教學主題單元:生活會話有七個主題,醫院、家庭、購物、辦事單位、公司與工作、學校、交通;閱讀有四個主題,醫院、家庭、學校、辦事單位。寫作有四個主題,醫院、家庭、公司與工作、辦事單位。新移民華語文教學模式就是系統化的教學過程,過程裡需要考慮到新移民學習特性、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與課程發展模式。決定課程內容、順序、架構的語料來源是通過新移民團體進行語料蒐集或參考先前新移民華語文教材主題及句式。透過分析國內外的新移民教學平台,建構本研究網路課程。本研究利用影片結合圖片,以多元豐富的練習形式訓練學習者華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建置適合新移民華語線上教學平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an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for new immigrant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is paper used Sagor (1993) proposed action research method for forming a new immigrant Chinese language Internet content courses on empirical research step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content of the online Chinese course for new immigrants based on their learning background and learning needs. Teaching units such as pinyin, people in the story, vocabulary drills, character drills, and syntax drills were included after the lesson module was completed. Action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individual new immigrant based on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the lesson. After 280 minutes of pilot teaching, the content was revised based on the feedbacks received. Group discussions and evalua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help with content revision. Results from the pilot teaching showed that learner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content. Learners also expressed the desire for more drills and multimedia assisted learning tools.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revealed the necessity of combined group effort in establishing a teaching platform. This group would include scholars, website developers, bilingual and bicultural instructors, website technicians, voice-over and filming specialists. Simultaneous online instructions need to take into account band width and time differences; non-simultaneous instructions need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delayed response to learners’ questioning.
Survey on online Chinese course indicated that 62% of new immigrants use the Internet, suggesting the feasibility of learning online. Forty-one percent wished to engage in simultaneous instruction, 33% wished to combine simultaneous and non-simultaneous instruction. The online platform of this study uses both simultaneous and non-simultaneous instructions. New immigrants preferred to use the computer in their mother language (average 4.21, highest being 5) and Chinese (average 4.04). Therefore the platform adopts both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nterfaces. Average for Zhuyin and Pinyin was 3.9, therefore characters are coded in both systems. They preferred glosses to be written in their mother language (average 3.88), therefore glosses and syntax are explained in Vietnamese.
Programming teaching units: Life conversation has seven themes, hospitals, family, shopping, work units, companies and jobs, schools, transportation; reading has four themes, hospitals, homes, schools, work units. Writing has four themes, hospitals, families, companies and work, work units. Language instruction for new immigrants is rather systematic, in addition to the learners’ learning styles,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theories and lesson development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s, order to the lessons, and the vocabulary framework came from new immigrant corpuses or existing teaching materials for new immigrants. Existing teaching platforms in Taiwan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 to develop this current one. The teaching platform developed from this current study combines videos and still images to give learners suitable and rich exercises and drills to help them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Keywords: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ode, New immigrants, Online Chinese course, Distance teaching, Vietnamese learners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內政部出入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2005)。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實施
計畫(88年12月28日函頒,94年4月25日修正) 2014年3月13日,取自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090543&ctNode=31539&mp=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8)。97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報告。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台北。
內政部及出入國及移民署(2012)。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2014年2月14
日取自,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150450&ctNode=33455&mp=S002
內政部出入國移民署(2014)。各縣巿外裔、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
配偶人數
檢索日2014年1月4日資料來源: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255117&ctNode=29699&mp=1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2006)。2013年5月30日,取自
http://goodshepherd.pixnet.net/blog/post/26399947-%E5%8F%B0%E4%B8%AD%E6%96%B0%E7%A7%BB%E6%B0%91%E7%94%9F%E6%B4%BB%E7%8F%BE%E6%B3%81%E8%88%87%E7%A6%8F%E5%88%A9%E6%9C%8D%E5%8B%99%E9%9C%80%E6%B1%82%E8%AA%BF%E6%9F%A5-%E8%9E%8D
方德隆(譯)(2004)。Allan C. Ornstein & Francis P.Hunkins著。課程發展
與設計(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台北。
毛佩琦(譯)(2007)。Diane Larsen-Freeman著。英語教學法大全。師德 文教出版社。
王大修、尚傑人、蔡麗琴、張簡憶如、梁榮仁、熊淑君等(2008)。臺北
縣新住民婦女生活需求調查研究。2013年10月3日,取自http://www.multiculture.ntpc.edu.tw/wp-content/uploads/2009/12/reserch4.pdf
王文科、王智弘(2011)。教育研究方法。第十四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
有限公司:台北市。
王秋絨等譯(1999)。Peter Javis著。二十世紀的成人教育思想家。台北:
心理出版社。
王維旎(2013)。有效的成人學習。T&D飛訊。第162期。第1-16頁。
2014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nacs.gov.tw/NcsiWebFileDocuments/5f4a1c9aa0378786c62e6d5662b7c494.pdf
丘愛鈴,何青蓉(2008:65-66)。新移民教育機構推動新移民教育現況、
特色與困境之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第十九卷,第二期,第
61-94頁
江芷玲(2008)。越南籍新女性移民跨文化語言學習策略個案研究。台東
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東縣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移入因應方案,
行政院第二八九四次會議。內政部。2013年5月30日,取自
http://www.rclaw.com.tw/images/lawknowimage/mainlander.pdf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的核心課題:一個行動研究的省思。 教育研究集刊,49(4),33-60。
何青蓉(2007)。成人識字教育的可能性。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何青蓉、丘愛鈴(2009)。我國新移民識讀教育政策之問題評析與前
瞻。教育與社會研究第十八期,第1-31頁
何淑芬(2006)。第十章:外籍配偶成長課程設計─以學校社區為例。
2014年3月13日,取自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下冊)第209-222頁
何福田、郭育婷(2005)。外籍婚姻與社會變遷。載自《外籍配偶師資培
育講義(上冊)》第5-26頁。
余政憲(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報告。內政部。2014
年2月26日取自http://anan6.webnow.biz/china/paper/paper.htm
余瑋涓、蔡家旻,呂明蓁(2009)。新移民華語文數位教材之試探性研究。
GCCCE2010。2013年10月3日,取自,新移民華語文研究室資源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labres601/yan-tao-hui-lun-wen
吳昌期(2004)。臺北縣外籍配偶基本教育學習需求評估之研究。北縣成
教,23期,第37-46頁。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公
司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
應輔導班」為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學燕(2004)。國內外移民政策與輔導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國境學報,
3,1-34
李大忠(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第3次印刷。北京語言大
學出版社。
李泉(2006)。對外漢語課程,大綱教學模式與研究。商務印書館。
李美賢(2003)。「離鄉˙跨海˙遠嫁˙作「他」婦:由越南性別
文化看「越南新娘」。論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專題中心主辦,「2003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台北,南港。
沈俊毅(譯)(2007)。M.Simonson, S.Smaldino, M.Albright & S.Zvacek著。
遠距教學與學習(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a Distance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周小兵(2007)。越南人學習漢語語法點難度考察。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1月。第5卷第1期,第1-7頁。
2014年3月13日,取自http://jpkc.scezju.com/uploads/yyxgl/200907/ynr.pdf
周哲明(2012)。泰國初級漢語語法教學研究以朱拉隆功大學初級華語為
例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
據庫
林月娥(2004)。快樂學習新生活第一冊。教育部: 台北市
林月娥(2011)。成人基本識字教材第一冊。台北市:教育部
林依韻、江喬瑛(2011)。成人基本識字教材第三冊。台北市:教育部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
教育,58,2-9。
林玲英(2005)。越籍配偶漢語語音偏誤現象初探。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
會。國立交通大學論文。2014年1月28日,取自,國家華語測驗推
動工作委員會。論文發http://www.sc-top.org.tw/chinese/publication.php
林桂枝(2003)。新移民女性之教育輔導:「外籍與大陸籍配偶面臨的問題」
座談會,社教雙月刊,12,5-21。
林彩岫(2007)。新移民子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討論。取自
新移民子女教育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語教學研究所主編。台北縣。冠學文化出版社。第7-29頁
林意欽(2009)。第七章:新移民女性學習的探討。取自,新移民的家庭、
親職教育與教學。心理出版社。台北市。
林義男主譯、陳淳文譯(1989)。內容分析法導論。Robert P. Weber 著。
台北巿: 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邱淑雯(2002)。東南亞新娘的教育權「嘉義媳婦識字/生活專班」。自
由時報,自由廣場。2014年2月26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jan/20/today-o1.htm
邱琡雯(2003)。性別與移動:日本與臺灣的亞洲新娘。台北市:時英出
版社。
邱琡雯(2005)。性別與移動:日本與臺灣的亞洲新娘(增訂一版)。台北
市:巨流出版社。
邵瑞珍(1987)。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洪信德、陳美惠(2006)。第六章:東南亞新移民母親親職教育方案之規
劃與實施成效。2014年3月13日,取自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下冊)第95-134頁
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2007)。歡迎到美國新移民者的指南。2014年1
月28日取自
http://www.uscis.gov/sites/default/files/files/nativedocuments/M-618_c.pdf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爲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第45-92頁
2013年5月30日,取自
http://cc.shu.edu.tw/~e62/download/article_hsia/A-18%20Tranational%20marriage%20and%20Internationalzation.pdf
夏曉鵑(2003)。從全球化下新女性移民人權反思多元文化政策。
女性電子報—焦點話題,第157期。2013年5月30日,取自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155-3.htm
夏曉鵑(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縣。左岸文化。
徐子亮(1999)。外國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的認知心理分析。世界漢語教學
1999年第4期。第75-85頁。
徐子亮、吳仁甫(2008)。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Teaching Methodologies of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徐新逸、施郁芬(譯)(2003)。William W.Lee&Diana L.Owens著。
多媒體教學設計數位學習與企業訓練。(Multimedia-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Computer- Based Training, Web- Based Training, Distance Broadcast Training)。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市
馬廣惠、程月芳(2003)。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理論模式。上海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25卷第4期2003年12月。33-36
馬箭飛(2004)。漢語教學模式化研究初論。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年,
第1期。載自李泉(2006)。對外漢語課程,大綱教學模式與研究。商務印書館。
馬箭飛(2004)。對外漢語課程教學與課程設置。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商
務印書館。載自李泉(2006)。對外漢語課程,大綱教學模式與研究。
商務印書館。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出版。
婦女新知基金會(2003)。為什麼說我是「外籍新娘」呢?我都已經是老
娘了,還叫我「外籍新娘」!?。
婦女新知基金會新聞稿3.13.2003 。2013年5月30日,取自
http://www.awakening.org.tw/chhtml/topics_dtl.asp?id=98
張天雄(2012)。偏鄉數位機會中心進行成人遠距教學之困境研究。2013 年10月3日,取自file:///C:/Users/lcl/Downloads/20120820180421-11.pdf
張正(2013)。誰是標準?關於新移民教小孩中文/英文/母語。
台灣立報。2014年3月13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4530
張志全(2002)。動機策略與電腦焦慮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網路學習
動機的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張芳全、那昇華、李麗昭、葉文杰、楊秀琴(2009)。新移民的家庭親職
教育與教學。心理出版社。台北市。
張惠貞(2008)。台北市新移民華語學習班課程規劃之行動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景媛(2006)。第一章:多元文化中外籍新住民親子團體課程設計。
2014年3月13日,取自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下冊)第5-16頁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18/pta_510_7541607_56452.pdf
張菀珍,黃富順(2007)。我國外籍配偶學習問題之研究。國教學報第
十九期96年12月第49-78頁
教育部(1991)。發展與改進成人教育五年計畫綱要。中華民國八十年四
月二十四日。行政院台八十教一三O九八號函核定。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2013年5月
30日,取自
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20920154137/97.08%E6%95%99%E8%82%B2%E9%83%A8%E4%B8%AD%E5%B0%8F%E5%AD%B8%E8%B3%87%E8%A8%8A%E6%95%99%E8%82%B2%E7%99%BD%E7%9A%AE%E6%9B%B8.pdf
教育部(2010)。教育部補助辦理成人基本教育實施原則。2014年2月28
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34065&KeyWordHL=%E6%88%90%E4%BA%BA&StyleType=1
教育部(2010)。【新聞發布】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心議題陸-拾「教育
重大議題及創新措施」。中心議題陸-多元文化、弱勢關懷與特殊教
育。2013年5月10日,取自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ewn4MbgzSeMJ:12basic.tchcvs.tc.edu.tw/tmepdata/12basic/news_detail.php-code%3D01%26sn%3D393%26page1%3D5.htm+&cd=1&hl=zh-TW&ct=clnk&gl=tw
教育部(2012)。101.03.26_教育部成人基本識字教材發表記者會2014年1月28日取自http://epaper.edu.tw/vlog.aspx?vlog_sn=491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0)。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圓滿落幕-擘劃未來10
年教育發展藍圖。990829閉幕後記者會附件,2014年1月28日取自,
http://140.111.34.54/itemize.aspx?itemize_sn=8676&pages=0&site_content_sn=21832
教育部電子報(2011)。提供全方位師資、課程 邁向華語文產業輸出大國,
2014年7月3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print.aspx?print_type=topical&print_sn=635&print_num=491
莫藜藜、賴佩玲(2007)。外籍配偶「在宅識字」服務方案之成效初探。
社區發展季刊,第130期。第156-170頁。
莫藜藜.賴珮玲(2010)。外籍配偶「在宅識字」服務方案之成效初探,
社區發展季刊 130 期,第156-170頁。2014年2月25日取自。file:///C:/Users/lcl/Downloads/File_2054.pdf
許秀薇(2008)。台北縣國小補校外籍配偶學習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論文。台北市
許雅惠(2004)。台灣媳婦越南情:-一個質性的角度觀察。社區發展學刊。
105卷,第176-196頁。2013年5月30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05/15.htm
許銘桂(2009)。新移民初期華語教材規劃設計與研究。國立臺灣示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心怡(2007)。越南籍新住民華語語音偏誤及教學策略研究。國立臺東
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論文碩士論文。屏東縣
陳廷河(2002)。印尼語、漢語語序對比及印尼學生漢語學習中常見語序
偏誤分析。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第9-18頁。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陳俊光(2011)。對比分析語教學應用修訂版(2011年12月修訂二版一刷)。
台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眉期、何昱穎、張智凱(2010)。電腦輔助華文學習對新移民學員之試
探性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論文。台南市
陳若琳、黃馨慧(2006)。外籍配偶的社區學習活動實施之探討。載於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外籍配偶與社區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源湖(2003)。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探析。成人教育,68,25-34。
陳源湖(2003)。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論述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實踐。成人教育,75,20-30。
彭玉慧(2009)。臺北縣國小補校新住民學生學習適應與就讀國中補校學
習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曾秀珠(2002)。台北縣國小補校人員對外籍新娘基本教育課程規劃意見
調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台北
曾秀珠(2004)。台中縣外籍配偶識字學習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秀珠(2006)。外籍配偶教育課程規劃之芻議。社區發展季刊,第105
期,第228-235頁
曾金金(1999)。東南亞學生華語聲調聽辨分析(An analysis on the percep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s by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from South-East Asia),《第二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92-113頁。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董教總教育中心。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Ranjit Kumar著。研究方法步驟
化的學習指南。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心怡(2010)。外籍配偶注音符號教學之研究-以北縣一所小學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013年5月30日,取自
http://ir.lib.pc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20338/2/gsweb737.pdf
黃文鈴(2013)。12年國教總綱擬納新住民語言。台灣立報。2014年2月
14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835
黃志隆(2007)。外籍配偶社會支持網絡、學習動機與學習參與之相關研
究-以台中縣外籍配偶識字專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未出版論文。嘉義縣。
黃國維(2013)。屏東縣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參加職業訓練意願與影響因
素認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淑苓(2007)。新移民親師溝通合作。載自,新移民子女教育國立台中
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語教學研究所主編。台北縣。冠學文化出版
社。第31-52頁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
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富順、林振春、何翠華、汪明仁、黃慈等(1994)。我國失學國民脫盲
識字標準及脫盲識字字彙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台北市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富順(2001)。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
編)。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台北:師大師苑。
黃富順(2007)。建構外籍配偶語文識字及生活基本知能指標之研究。成
人及終身教育第17期,第2-10頁。
黃富順、洪有利、吳朝舜、曾明義、林文彩等(2009)。新住民生活適應所需識字能力之研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
黃富順、鄒秀惠(2010)。建構外籍配偶中文第二語言教學模式之研
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第十四期,75-114
黃馨慧、陳若琳(2006)。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地生活能力需求之
研究。中華家政學刊第40 期,第107-118頁。
楊光遠(2005)。泰語語法概論授課教案。雲南民族大學。2014年3月13
日取自http://wenku.baidu.com/view/5f0950e69b89680203d82594.html
楊國賜(1987)。成人教育的理論與模式發展初探,社會教育學刊,民76,
第16期,第1-8頁。
楊寄洲(2006)。漢語教程。北京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楊雅惠(2007)。新移民女性網路學習初探-以K12數位學校為例。國立
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溫智華(2008)。臺北市新移民華語學習班課程規劃之行動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葉玲伶(2011)。針對印尼成人初級班學生漢語口語教學策略研究。漢語
國際教育。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取自,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
文數據庫。
葉德明(1999)。第四講:透視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習得之異同。中僑務
委員會出版。2014年3月13日,取自http://juliangohlibrary.files.wordpress.com/2010/05/e88fafe8aa9ee69687e69599e69d90e69599e6b3954.pdf
詹棟樑(2005)。成人教育學。台北縣:冠學文化出版。
鄒秀惠(2008)。建構外籍配偶中文第二語言教學模式之研究。國
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靳洪剛(2004)。語言定式教學法在中文習得和中文教學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Formulaic Speech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atterned Chinese Structures)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Volume 39 1,pp. 45-62
廖曉青(2008)。英語教學法,第二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
有限公司。
趙中建(譯)(1992)。喬伊斯(Joyce, Bruce),韋爾 (Weil, Marsha)著。
教學模式。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劉珣(2002)。漢語做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歐亞美(2005)。第十一章台北縣編輯「教育部外籍配偶中、越、菲、柬、印、泰成人基本教育教材」總探。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下冊)》。第233-254頁
蔡整莹、曹文(2002)。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世界漢語教學第2
期。第86-92頁
黎軍、胡曉玲、吳全洲(2011)。網路教育概論。北京市:清華大學出版
社
薛淑今(2003)。嘉義縣外籍新娘現行使用之識字教材分析。國立中正大 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鍾丰琇、彭逸芳(2011)。成人基本識字教材第二冊。台北市:教育部
鍾鎮城(2010)。移民華語教學全球在地化的語言民族誌研究。台北市:
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蘇玉玲(2012)。教育部成人基本識字教材發表記者會。教育部。社會教
育室。2014年2月25日取自
http://140.111.34.54/SOCIETY/news.aspx?news_sn=5247&pages=4
Nguyen Thi Thanh Liem(譯)(2011:15)《對外漢語教程第一冊-下》
Jin, Hong Gang and Hsin-hsin Liang(2004).主題導入法:利用篇章
模式進行語 言形式與語言功能教學的嘗試(A thematic Approach to teaching Language Forms and Functions).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ol. 39:2, pp. 85-110.
龔裕原(2013)。海峽兩岸婚姻法對婦女權利保障之研究。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
外語參考文獻
Babbie. E.(1995).The Practice 01 Social Research (Seventh Edition).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Brown, H. Douglas.(2007).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third Edition. New York, NY: Longman.
Clark.(1983).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4),445-459
Corder,S.P.(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RAL)5:161-170
Corely, M. A.(2003). Poverty, racism, and literacy. ERIC Digest no. 243. ERIC
Clearinghouse on Adult,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anei, M., & Di Pietro, R. J. (1991). Contrastive analysis for the cotemporary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Toronto,Ontario: OISE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 Press
Darkenwald,G.G& Merriam,S.B.(1982).Adult education:Foundations of
practice. New York : Happer &Row
Fries,C.(1945).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Garrison, D. R.(1987). Self-directed and distance learning:Facilitatin self-directed learning beyond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6(4), pp309-318.
Hakuta, K. and Cancino, H.(1977). Trends in second – language – acquisition research.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47:294-316
Hanson,D.,Maushak,N.,Schlosser,C., Anderson,M., &Simoson,M.(1997)
Distance education: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nd ed.)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Hunter, C. J. & Harman, D.(1979).Adult 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port to the Ford Found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James, C. (1998).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 England: Longman.
Kenny, M. & Cap, I.(2002). Community-Based Language Training for
Immigrant Women and Seniors in Manitob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6120)2014年2月4日,取自
http://eric.ed.gov/?q=Community-Based+Language+Training+for+Immigrant+Women+and+Seniors+in+Manitoba&id=ED476120
Kidd,J.R(1973). How adults learn. New York :Gambridge.
Krashen,S.D.(2009)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e Acquisition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http://www.sdkrashen.com/content/books/principles_and_practice.pdf
Lado , R.(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Mai Ngoc Tru ,Vu Duc Nghieu ,Hoang Trong Hieu(2003).cơ sở ngôn ngữ học
và tiếng Việt .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Hà Nội
Sagor, Richard.(1992). How to Conduct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Alexandria, VA, US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CD)
Selinker, L.(1972).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RAL)10, 209-231.
Tran Dinh Su(1999).từ Hán Việt gốc Nhật trong tiếng Việt .tạp chí Hán
Nôm số 2.39 năm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