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雅娟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新竹地區水墨畫發展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黃光男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1999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4 |
中文關鍵詞: | 日治時期 、新竹 、水墨畫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討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的水墨畫發展,首先對該地區清代的社會發展及藝文狀況做了一些探究,發現藝術活動的推展和社會領導階層的文質化密切相關,初期的藝文活動僅限於少數的士紳階層及客寓人士,參與藝術是高社會地位的表徵、是上流社交活動的一環,也是儲存文化資源的方式,透過地方士紳的贊助、推動及參與,清代中葉新竹地區藝文活動之盛為北台之冠,為地方藝術發展奠下良好的文化根基。
其次探討殖民政府新體制下新竹地區的社會發展、書畫活動情形。透過《台灣日日新報》相關報導的整理,勾勒出書畫益精會及麗澤書畫會成立的過程及活動情形,並根據上述活動及作品落款等,歸納出水墨畫蘊涵的社會功能。
再者分析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的水墨畫作品,舉出若干重要的大陸來台及在地水墨畫家,分析其作品題材與風格。來台畫家風格上未脫大陸畫風的窠臼,雖以擅長花鳥畫者居多,但以擅長人物畫的李霞對地方的影響為最;至於在地畫家仍舊沿襲中原的畫風,不過,善於山水畫者較清代明顯增加,與其書香背景及當時中流以上社會階層的休閒喜好有關。
最後總結全文,並提出本文研究限制及待繼續探究之處。
ABSTRACT
This thesis aims at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rushwork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zation in Hsinchu Area. First of all,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survey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artistic activities in Chin Dynasty in that area.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 promotion is highly related to increasing literati in the leading strata of society. The early artistic activities merely belongs to literati and visiting people from Mainl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signifies one‘s social status as being part of the upper class but also presents a way to preserve cultural sources. With patronage, promotion and participation coming from literati, the prosperity of artistic activities during Mid-Chin Dynasty in Hsinchu tops the rest areas in northern Taiwan and lays a favorable cultural foundation in local artistic development.
Secondly, the discussion relate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ctivities abou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under Japanese colonization in Hsinchu area.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ocieties, i.e. Yijin and Lize and their movement have been depicted through the data collection from Taiwan Daily News. In addition, the social function implied in the brushwork at that time is induced from the movement as well as calligraphers‘ or painters’ signatures and dedicatory notes.
Thirdly, the data analysis mainly deals with brushwork 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zation in Hsinchu by studying the theme and style of the works done by a number of important visiting brushwork painters from Mainland and local painters. Most visiting painters inherit the style found in Mainland and are good at painting flowers and birds; yet Lixia who are good at painting peopl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in local artistic style. Like visiting painters, local painters also adopt the same style used in Mainland. Nevertheles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inters who become good at painting natural scenery during this period compared with Chin Dynasty. This has to do with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life of people from mid-upper class and those with literati background.
Finally, the summary is given, together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the area for further research.
參考書目
一、中文參考書目
(一)方志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卷一 封域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145種,台北:大通書局。
陳培桂,《淡水廳志》,卷五 典禮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台北:大通書局。
不著撰人,《新竹縣采訪冊》,台灣文獻叢刊第145種,台北:台灣銀行,1962年。
鄭鵬雲、曾逢辰編,《新竹縣志初稿》,台灣文獻叢刊第一輯,台北:大通書局。
連橫,《台灣通史》,台灣文獻叢刊第128種,台北:台灣銀行,1962年。
《台灣省通志稿》,1959年。
《台灣省新竹縣志》,第四部 卷七 教育志,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1976年。
《新竹市志》,卷四 經濟志 下,新竹:新竹市政府,1995年。
《新竹市志》,卷八 藝文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
(二) 專書
Giulio Carlo Argan,Maurizio Fagiolo著,曾堉、葉劉天增譯,《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圖書,1992年。
王秀雄,《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85年臺初版第3次印行。
吳文星等編著,《台灣開發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
李正萍,《從竹塹到新竹:一個行政、軍事、商業中心的空間發展》,台北: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1996年。
呂安順主編,《新竹鄉土史料》,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5年。
李乾朗,《台灣建築史》,台北:雄獅,1979年。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1998年。
李欽賢,《台灣美術歷程》,台北:自立晚報文化部,1992年。
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在第商人及其活動網路》,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1997年。
林柏亭,《清朝台灣繪畫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71年。
林柏亭,《日據時期台灣的畫會活動》,1996年9月台灣美術研討會抽印本。
林曼麗,《日治時期的社會文化機制與台灣美術教育現代化過程之研究》,1996年9月台灣美術研討會抽印本。
在我氏,《百年見聞肚皮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
俞劍華,《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
黃冬富,《屏東縣美術發展史》,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黃啟文,《新竹史話》,新竹:著者發行,1955年。
黃朝進,《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台北:國史館,1995年。
鄭昶編輯,《中國畫學全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7年。
蔡國川,《竹塹藝術家薪傳錄》,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4年。
楊永彬,《台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1996年。
賴明珠,《台灣總督府教育機制下的殖民美術》,1996年9月台灣美術研討會抽印本。
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研究論集》,台中:伯亞,1991年。
戴寶村,《近代台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治時期》,台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1988年。
顏娟英編著,《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台北:雄獅,1998年。
(三) 期刊、論文、報紙
王白淵,〈台灣美術運動史〉,《第三輯磺溪文學—彰化縣作家作品集1:王白淵 荊棘的道路(下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王德育,〈重建台灣藝術史觀〉,《美育》,第100期,1998年10月,頁11-20。
王耀庭,〈從閩習到寫生—台灣水墨繪畫發展的一段審美認知〉,《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2年,頁123-153。
王耀庭,〈李霞的生平與藝事 兼記「閩習」在台灣畫史上的一頁〉,《台灣美術》,第13期,1991年7月,頁43-58。
《台灣日日新報》,大正4年12月3日,漢文第6版。
《台灣日日新報》,大正13年11月3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年12月9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2年10月30日,漢文第5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2年11月7日,日文第2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2年11月21日,日文第1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3年1月7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3年4月10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3年5月23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3年6月8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3年9月3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4年1月4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4年8月25日,日文第5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7年6月16日,漢文第4、8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5月14日,漢文第4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2年1月24日,漢文第8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4年1月4日,漢文第7版。
《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4年1月26日,日文第2版。
列文森,〈從繪畫所見明代與清初社會中的業餘愛好思想〉,《海外中國畫研究文選(1950-1987)》,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頁296-325。
卓克華,〈新竹行郊初探〉,《台北文獻》,直字第63、64合刊,1984年,頁213-242。
余啟鏘,〈名畫家—李霞先生〉,《福建日報》,頁113-116。
李進發,〈台灣光復前美術團體發展走向的分析〉,《現代美術》,第71期,1997年4月。
林柏亭,〈中原繪畫與台灣的關係〉,《明清時代台灣書畫作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頁428-431。
林柏亭,〈三位傑出的畫家〉,《明清時代台灣書畫作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頁436-440。
林柏亭,〈台灣東洋畫的興起與台、府展〉,《藝術學》,第3期,1989年3月,頁91-115。
施添福,〈台灣歷史地理研究劄記(二)〉,《台灣風物》,第39卷第3期,1989年9月。
徐慧鈺,〈高吟四座互飛觴—話潛園詩酒盛會〉,《竹塹文獻雜誌》,第6期,1998年1月,頁88-103。
莊伯和,〈明清台灣書畫談〉,《明清時代台灣書畫作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頁432-435。
莊伯和,〈台灣金石學導師—呂世宜〉,《明清時代台灣書畫作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頁441-443。
莊伯和,〈台灣人的繪畫品味〉,《時代的形象—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回顧》,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1984年。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台灣文獻》,第31卷第4期,1980年12月,頁154-176。
張德南,〈繪畫全才李秋山訪問記〉,《竹塹文獻雜誌》,創刊號,1996年10月,頁179-192。
張德南、陳騰芳、潘國正主編,〈唐山花鳥畫家吳芾客居新竹〉,《竹塹思想起—老照片說故事 第一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5年,頁48-49。
蔡國川,〈迎曦送晚三百年話竹塹〉,《迎曦送晚三百年—竹塹先賢書畫展專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83年,頁6-9。
蔡淵洯,〈清代台灣社會領導階層的組成〉,《史聯》,第2期,1980年12月,頁25-32。
蔡淵洯,〈清代台灣社會領導階層性質之轉變〉,《史聯》,第3期,1983年6月,頁34-65。
蔡淵洯,〈清代台灣社會上升流動兩個個案〉,《台灣風物》,第30卷第2期,1980年6月。
〈潛園琴餘草簡編〉,《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賴子清,〈新竹行郊初探〉,《台北文獻》,第10卷第3期,1959年9月,頁79-109。
魏清德,〈謝琯樵其姊謝芸史 附流寓台北市之書畫家〉,《台北文物》,第3卷第1期,1954年5月,頁96-97。
顏娟英,〈殿堂中的美術—台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1993年6月,頁469-556。
鍾淑敏,〈館藏「台灣日日新報」的史料價值及其利用〉,《館藏與台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1994年。
蘇立文,〈中國藝術社會史雜記〉,《海外中國畫研究文選(1950-1987)》,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頁123-135。
(四) 圖錄
黃瀛豹編,《現代台灣書畫大觀》,新竹,昭和5年。
林錫慶編,《東寧墨蹟》,台北:東寧墨蹟編纂會,昭和8年。
蕭再火,《台灣先賢書畫選集》,南投:集賢莊養廉齋,1980年。
王行恭編,《台展、府展台灣畫家東洋畫圖錄》。
《迎曦送晚三百年—竹塹先賢書畫展專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年。
《彩藝芬芳—竹塹范家三代書畫展》,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年。
《鄭再傳收藏—竹塹先賢書畫展》,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5年。
《台灣文獻書畫 鄭再傳收藏展》,新竹:收藏者發行,1997年。
《竹塹先賢書畫集2》,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
二、日文參考書目
木下靜涯,〈東洋畫鑑賞雜感〉,《台灣時報》,昭和2年10月,頁23-24。
尾崎秀真,〈清朝時代 台灣文化〉,《台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台北:昭和6年。
藍蔭鼎,〈台灣 山水〉,《台灣時報》,第152期,昭和7年7月,頁110-116。
黃瀛豹,〈新竹州書家(一)〉,《新竹州時報》,第4期,昭和12年9月,頁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