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縵庭
Hsu, Man-Ting
論文名稱: 牡丹古謠隊演唱之歌謠與文化保存
The Traditional Singing Group of Sinvaudja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ir Traditional Songs
指導教授: 錢善華
Chien, Shan-Hu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4
中文關鍵詞: 原住民排灣族牡丹村牡丹古謠隊歌謠文化保存傳承
英文關鍵詞: Paiwan tribe, Sinvaudjan, cultural reserva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31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0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記錄牡丹古謠隊與牡丹村音樂及文化的保存與復興。以牡丹古謠隊為出發點,探討其生成的源起、熟成的經過,以及至今的運作現況。詳實記錄古謠隊的練習過程與歷年演出,並將他們所演唱的曲目系統整理與分析,在這當中歸納出牡丹村的歌謠特色,與文本相互參照,意在協助部落保存珍貴的古謠,同時也是記錄古謠背後與牡丹部落息息相關的文化脈絡,因為音樂即生活,兩者關係密不可分。另外,也藉由古謠隊對於歌謠的保存,對「傳統」與「文化保存」等概念進行討論,並提出保存牡丹古謠隊與其歌謠的必要性。
    從古謠隊加以延伸,討論所屬族群排灣族、所在地牡丹村的變遷與文化特色。而牡丹在地理位置上的偏遠,形成的文化與外界所認知的排灣族有所差異,因此牡丹村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以部落的文化保存現況來說,傳統文化正在流失,而牡丹古謠隊在這個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承先啟後」之角色。它記載的是過去的歷史變遷與記憶,是古謠隊隊員們從小對於生活與部落的回憶;同時,它的運作與演出,也讓部落族人重新看見牡丹,激發大家對於歌謠傳唱,甚至是整個牡丹及鄰近地區的文化保存,有了更積極的作為,因此古謠隊開啟了大家對於文化保存的重視與實踐,逐漸影響著整個部落的價值觀。所以,古謠隊的歌謠是時代變遷下的結果,而古謠隊之行動與傳承的概念則是在時代變遷下,促使大家更珍視傳統文化的一股力量。
    本文的最終目的,乃是希望藉由田野採集的學術成果,積極回饋牡丹部落,除了感謝族人對於本研究的協助與鼓勵,更是因為牡丹古謠隊與其歌謠非常具有保存的必要性,因此內文提出三個實際的做法,包含將牡丹古謠隊的介紹與影片系統化的整理並放在網路上供更多人欣賞與了解、將所採集到的歌謠整理成兼具樂譜與歌詞的完整歌本,以及協助古謠隊錄製專輯等。這些做法並非憑空想像,而是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持續與族人進行討論的內容。雖然看起來並不是非常大的工程,但是對於古謠隊與其歌謠,乃至於整個牡丹部落的宣傳與文化保存和傳承這方面,應具有相當的實質效益。

    In this thesis,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re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ongs and culture in Sinvaudjan, a Paiwan indigenous tribe in the hill of southern Taiwan. Focusing on the traditional singing group of Sinvaudjan, I disscuss its origin,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situation from the past to now. The recording and analysis of their songs help me genera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ongs in Sinvaudjan. I found that music is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Thus, the purpose of preserving traditional songs is not only to preserve the form of music, but also reserve the history behind the music. By bringing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context, I try to connect music with time and space, which would indicate my argument that music, society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music cannot merely exist without context.
    The alteration of society may result in music transformation. I also find that there are some unchanged elem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music transformation, which urge me to think about how to define “tradition” and the purpose of reservation. The traditional singing group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ituation of cultural reservation of the tribe. It records the changes in the history and the memories of the elderly; simultaneously, it’s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s catch people’s sight, inspire the tribe and nearby area to reserve their own culture more actively, and affect their values of culture reservation. The songs of the traditional singing group are the result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group’s concept of reservation, to some extent, encourage people to cheris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social change.
    The final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give the tribe Sinvaudjan feedback by helping the tribe with the traditional songs re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 propose three practical methods: setting up web pages introducing the traditional singing group and its songs; organizing the songs I collected and publishing a song book; recording an album. I believe that these methods could actually help the tribe preserve their traditional songs and promote the cultural 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目次 致謝 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凡例 v 目次 ix 圖目次 xii 表目次 xii 譜目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 5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8 第二章 排灣族概述 20 第一節 地理環境分布 20 第二節 排灣族群分類 22 第三節 人文社會脈絡 23 第四節 排灣族的音樂 38 第三章 牡丹村概述 43 第一節 地理環境分布 43 第二節 人文社會脈絡 45 第三節 牡丹村的歷史變遷 54 第四節 牡丹村的音樂 57 第四章 牡丹村古謠隊之記錄與其音樂分析 59 第一節 古謠隊概述 59 第二節 曲調歸納與特色分析 66 第三節 古謠歌詞內容與當地脈絡之關係 98 第五章 古謠隊與文化保存之關係 121 第一節 「傳統」的定義 121 第二節 從古謠隊看牡丹村音樂之變遷 123 第三節 牡丹部落的文化保存現況與古謠隊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130 第四節 牡丹古謠隊保存之必要性與實際做法 141 第六章 結論 145 參考文獻 149 附錄 152

    一、專書
    Lord, Albert B. The Singer of Tal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少妮瑤.久分勒分(Sauniaw Tjuveljevelj)。《排灣族雙管口笛、雙管鼻笛風華:延綿Lalin gdan之情思》。屏東市:屏縣文化。2000。

    石磊。《族群接觸與族群關係—大梅、牡丹、旭海三個聚落的比較研究》。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999。

    李莎莉。《排灣族(Paiwan People)》。「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計畫」,2004。

    李娜。《流浪之歌:林班歌,部落誌》。台北:人間出版社。2014。

    胡台麗等。《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台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

    高加馨、韋昕林。《牡丹村志》。屏東:牡丹鄉牡丹社區發展協會。2004。

    陳雨嵐。《臺灣的原住民》。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達西烏拉彎•畢馬。《排灣族神話與傳說》。台中:晨星出版。2003。

    ________。《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台北:臺原出版社。2002。

    譚昌國。《排灣族》。台北:三民書局。2007。

    二、碩博士論文
    Giljegiljaw Pakedavai(陳文瀚)。〈排灣族七家部落古調中senai範疇的抒情隱喻〉(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12)。

    任秀玲。〈排灣族的工藝傳統與再生—以家興村木雕發展為例〉(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李佳玟。〈排灣族傳統鼻笛音樂研究現況之探討─以Butsul亞族為例〉(國立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周明傑。〈傳統與遞變:排灣族的歌樂系統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博士論文,2013)。

    周淑琴。〈從稻米祭(masupadai)看排灣族牡丹群社部落的變遷〉(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

    高加馨。〈牡丹社群的歷史與文化軌跡—從排灣族人的視點〉(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張金生。〈排灣Mamazangiljan制度及其部落變遷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民族學系博士論文,2013)。

    陳孝穎。〈排灣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屏東縣泰武鄉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

    三、會議、期刊論文
    呂鈺秀、孫俊彥。〈傳統的樣貌─臺灣原住民音樂形式傳承與傳統意識建構〉。《止善》No.2(2007)。21-42。

    吳耀明、馮厚美。〈鄉土語言教學政策形成與實施現況訪談分析〉。《屏東教育大學學報》。No.26(2007)。37-72。

    周明傑。〈形式、運作與美學—以排灣族傳統歌樂為例的觀察思考〉。《2006全國原住民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會議手冊暨論文》。(臺北:台師大教育大樓國際會議廳,2006)。

    ______。〈牡丹村(sinvaudjan)的歌謠〉。《藝術評論》No.19(2009)。87-148。

    ______。〈牡丹村(sinvaudjan)的近代歌謠〉。《2009恆春民謠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屏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生態研習中心,2009)。

    盧怡君。〈尋找跨文化外語教學的理論模式-從認知觀點探討語言與文化之關係〉。《臺德學刊》。No.6 (2004)。

    四、網路資源
    洪曉純。〈山田燒墾的生業技術—以泰北及台灣地區為例〉。《(年代)觀點種子網》。「台大園藝系」。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PlantHistory/Hong01.htm(摘錄於September 21, 2016)

    張正衡。〈國寶結拜的一些詮釋:物質文化、文化遺產與博物館〉。「芭樂人類學」。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78(摘錄於March 24, 2017)

    陳美君、鄭智華編輯。〈五年榮耀,祭典古樓〉。「屏東縣來義鄉古樓國小數位光點計畫」。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golo/five_07.htm(摘錄於August 23, 2016)

    童元昭。〈五年祭:排灣族的祭禮〉。「內文社群」,http://caqovoqovolj-project.tw/
    node/500(摘錄於August 23, 2016)

    〈以藝術之名〉。「公視」,http://web.pts.org.tw/~web02/artname/7-1.htm(摘錄於December 25, 2015)。

    「原住民數位博物館」。http://www.dmtip.gov.tw/Aborigines/Article.aspx?Category
    ID=6&ClassID=24&RaceID=5(摘錄於August 23, 2016)

    〈開始了開始了,一場神和人在百年前就說好的約會,即將在今日展開囉!〉。「MATA TAIWAN」,http://www.pure-taiwan.info/2014/01/31/paiwan-pailjus-maljeveq/(摘錄於August 23, 2016)

    〈排灣族古樓部落maljeveq五年祭〉。「文化資產局」。http://www.boch.gov.tw/boch/
    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TF10110000187&version=1&assetsClassifyId=5.1&menuId=308(摘錄於August 23, 201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