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粘淑梨
Nien Shu Li
論文名稱: 優質高職指標城鄉認知差異之研究
The Cognition Differences of Urban and Suburban Area toward High Quality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Indicators
指導教授: 許全守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優質學校優質指標評鑑
英文關鍵詞: high quality school, high quality indicator, evalu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3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我國城鄉地區公立高職學校,教師與學生對優質高職指標的認知異同情形。經由文獻探討分析研究理念和優質高職指標之應有內容後,經專家協助建構優質指標內容之效度後,發展為本研究之調查問卷。研究對象採立意抽樣取得公立高職學校22所,師生共462位進行調查,有效回收問卷403份。問卷資料經SPSS統計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分析及Scheffe事後比較解釋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獲致的主要結論為:(1)優質高職指標含有七個層面,共計有69項指標,其中有12項指標的重要程度整體平均數在五等第量化達4.5以上,列為優先指標。(2)城鄉地區高職學校師生在優質高職指標都有高的認同度。(3)城鄉與離島地區高職學校師生皆高度關注師資與教學及實習與職業輔導。其次,根據研究結果個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和學校提出具體建議。

    摘要 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我國技職教育概況 7 第二節 城鄉差異 21 第三節 優質教育 25 第四節 績效責任 34 第五節 教育指標與研究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69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7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5 第五節 問卷調查實施 79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1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82 第一節 經營與發展層面 83 第二節 行政與管理層面 88 第三節 教務與學務層面 92 第四節 師資與教學層面 97 第五節 實習與職業輔導層面 102 第六節 社會支援與公共關係層面 107 第七節 學生學習與表現層面 111 第八節 研究分析結果 117 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2 第一節 結論 122 第二節 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6 附錄 136

    壹、中文部份
    毛連塭、吳明清(1996)。卓越與公義:教育改革的目標與責任。教育資料與研究,第8期,頁25-32。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保進(200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教育指標系統,收錄於簡茂發、李琪明(編著),當代教育指標(頁185-219)。臺北市:學富。
    王家通(2003)。比較教育研究,頁181-213。高雄市:麗文。
    王瑞壎(2007)。UNESCO教育品質的概念對我國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第160期,頁41-52。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市:天下遠見。
    左秀靈(1988)。當代國語字典,頁162-163。臺北市:建宏。
    江文雄(2000)。職業類科教材教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何瑞薇譯(2001)。全面品質教育。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Edward Sallis著。臺北市:元照。
    何萬順(1995)。新英漢辭典,頁1138-1139。臺北市:三民。
    吳佳倩主編(1984)。新英漢字典,頁44。臺北市:余氏。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頁1-17。臺北市:松崗。
    吳思達(2005)。教育社會學基礎,收錄於湯誌龍等(編著),教育概論(頁49-69)。臺北市:五南。
    吳政達(2004)。教育績效責任之內涵與作法。教育研究月刊,第96期,頁34-48。
    吳清山(2000)。教育發展研究。臺北市:元照。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專業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天地,第134期,頁21-31。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頁190-191。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頁184-185、188-189。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e辭書,頁84-87。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黃美芳和徐緯平(2002)。教育績效責任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男(1997)。現代學校提昇教育品質之道。收錄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現代教育論壇(三) (頁249-251)。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1998)。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2006)。優質學校2006行政篇。收錄於吳清基(編著),優質學校。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吳清基、蔡長艷(2004)。精緻教育在台北-行政理念與教學實務的探討,收錄於邱文忠(主編)教育理念與行政實踐(頁157-177)。臺北市:心理。
    李安明(1999)。臺灣地區國民教育資源分配之問題與改進建議。教育政策論壇, 第2卷,第1期,頁60-84。
    李行健(2003)。形音義規範字典,頁999。臺北市:五南。
    李隆盛(2004)。科技與人力教育的創新。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 何(1987)。國語活用字典。臺北市:五南。
    林天佑(2005)。優質學校教育指標-學生學習、校園營造與資源統整。教師天地,第134期,頁32-39。
    林天祐(2004)。學校經營品質管理策略。教師天地,第128期,頁23-29。
    林天祐、蔡菁芝(2001)。教育評鑑的理念分析。教育研究,第91期,頁36-44。
    林文正(2001)。高雄縣偏遠地區學校教育資源整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志成(2004)。建構卓越的教育績效責任文化。教育研究月刊,第124期,頁41-51。
    林妮燕(譯)(2004)。教育績效的新要求及內涵:新卓越紀元中對成效的努力Jacob E. Adams, Jr., & Michael W. Kirst 著。收錄於Joseph Murphy, Karen Seashore Louis (主編) 教育行政研究手冊(頁733-775)。臺北市:心理。
    林建富(2003)。臺北市高職教師感知學校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頁82-9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政仁(2004)。國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績效評估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婉如(2006)。臺北市推動優質學校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琴珠、吳榕峰(2006)。高職教育面臨之困境及未來之發展。2006年技職教育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3-65。臺北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林麗能(1994)。雲嘉南地區高級職業學校行政績效之評估。國立雲林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山(1991)。美國教育制度及改革動向,頁127-135。臺北市:五南。
    邱兆偉(1993)。美國教育改革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邱茂城(2005)。高中職學校本位決策、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頁271-27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雪卿(2004)。優質學校營造之研究--以教師效能為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熾文(2002)。學校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孫志麟(1994)。臺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第17期,頁175-201。
    孫志麟(1998)。國民教育指標的建構與應用。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孫志麟(2000)。教育指標的概念模式。收錄於教育政策論壇,第3卷,第1期,頁117-135。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臺北市:學富。
    徐緯平(2001)。國民小學學校教育績效責任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賜珍(2006)。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相對辦學績效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的應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康韻(2005)。高級職業學校辦學績效之分析研究-以臺灣省工業類科學校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秦夢群、吳政達(2006)。國民教育階段學校行政績效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第68期,頁43-62。
    馬信行(1993)。臺灣地區近四十年來教育資源之分配情形。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主編)文化變遷與教育發展(頁17-50)。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
    高博銓(2002)。全球化與教育改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2卷,第6期,頁6-22。
    張文雄、何信助、廖年淼(2000)。跨世紀臺灣技職教育之挑戰與因應。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55期,頁65-67。
    張北海(1989)。遠東國語字典,頁67、1019。臺北市:遠東。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學富。
    張明輝(2004)。精緻學校經營的策略與執行措施。教師天地,第128期,頁9-20。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臺北市:五南。
    張芳全(2006)。教育政策指標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芳杰(編)(1992)。遠東漢英大辭典,頁101。臺北市:遠東。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頁146。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美蓮(1995)。我國大學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添洲(2006)。後期中等教育高職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第149期,頁47-54。
    張清濱(2007)。學校經營。臺北市:學富。
    張煌熙(2001)。九十年代美國聯邦的教育改革。收錄於黃政傑(編著),各國教育改革動向(頁1-19)。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鈿富(1998)。跨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資源分配策略。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鈿富(2001)。教育指標理念簡介。收錄於簡茂發、李琪明(編著)當代教育指標(頁1-25)。臺北市:學富。
    張鈿富(2002)。教育指標建立與運用之探討,收錄於潘慧玲(編著)教育改革的未來(頁181-217)。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鈿富(2006a)。績效責任與學校革新。收錄於張鈿富(編著)學校行政理念與創新(頁3-20)。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鈿富(2006b)。學校行政理念與革新,頁21-38。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德銳(2001)。美國教育改革中的重建學校運動。收錄於黃政傑(編著),各國教育改革動向(頁47-76)。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錫輝(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校效能指標與其權重之建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教育部(2003)。技職教育通論。收錄於康自立(主編)技術及職業教育百科全書(頁37-39)。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技職司(2003)。技職教育的現況、問題與發展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第73期,頁2-9。
    曹學仁(2007)。我國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競爭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肓學系博士論文。
    梁復興(2003)。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績效評估-類別資料包絡分析法的應用。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實秋主編(1985)。遠東新時代英漢字典,頁444、2099。臺北市:遠東。
    莊勝義(2007)。十二年基本教育與教育機會均等。收錄於蘇永明、方永泉(編)尋找國民教育的新方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研究(頁135-158)。臺北市:學富。
    許士軍(2002)。管理學,頁498-515。臺北市:東華。
    許全守(2007)。建立國家專業技能標準之探討。收錄於建立國家專業技能標準制度研討會實錄(頁11-40)。臺北市:考選部。
    許明欽(2005)。我國高級職業學校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陳木金、邱馨儀(2007)。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確保教育品質。收錄於學校行政論壇第十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1-245)。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行政學會。
    陳怡如(2003)。英國教育改革趨勢-新管理主義。教育研究月刊,第113期, 頁146-159。
    陳亮君(2005)。臺灣地區高級中等學校公私立別、地區、規模與教育資源對學生成就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陳奎憙(2000)。教育社會學-微觀分析。收錄於陳奎憙、高強華、張鐸巖(編著)教育社會(頁17-62)。臺北縣:空大。
    陳紅蓮(2006)。臺北縣立高中學校績效責任指標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貴(2006)。我國高職工業類科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頁163-16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惠(2002)。高級中等學校評鑑分析。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70期,頁2-9。
    湯堯(2001)。臺灣地區之技職教育指標建構研究。收錄於教育政策論壇,第4卷,第1期,頁41-52。
    黃 恆(2005)。學校系統。收錄於鍾紅柱、曾火城、黃恆等(編著),教育社會學(頁111-148)。臺北縣:空大。
    黃政傑(1996)。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美芳(2001)。美國學校教育績效責任制及其在我國實施可行性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玲(1994)。縣市別國民教育機會均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振球(1990)。學校管理與績效。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淑梅(2005)。國民中學學校教育績效責任指標建構。國立臺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學院(2006)。臺灣省暨金馬地區九十四年度高級職業學校訪評結果報告-第三期程。臺中縣: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楊思偉(2004)。我國教育發展動向。收錄於楊思偉、王如哲(編)比較教育(頁323-325)。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頁97-162。臺北市:心理。
    楊振昇(2000)。教育研究與教育評鑑之反省與展望。暨大學報,第4卷,第2期,頁27-48。
    楊國賜(2002)。新世紀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展望。收錄於楊國賜(編著),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頁578-604)。臺北市:學富。
    楊朝祥(2004a)。中美技職教育發展之比較與展望(上)。技術及職業教育,第80期,頁39-45。
    楊朝祥(2004b)。中美技職教育發展之比較與展望(下)。技術及職業教育,第82期,頁42-47。
    楊瑞明(2006a)。後現代境況與臺灣中等技職教育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楊瑞明(2006b)。臺灣高職教育發展的可能取向。教育研究月刊,第149期,頁39-46。
    楊瑩(1995)。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頁212-248。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瑩(2000)。現代教育社會學,頁303-305。臺北市:師大書苑。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詹棟樑(2005)。中等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趙志揚(1997) 。技職教育之全面品質管理。技職雙月刊,第42期,頁28-34。
    劉仲成(2005)。教育政策與管理,頁59-91。高雄:復文。
    劉明超(1999)。臺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教育管理效率評估之研究-DEA。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語霏(2006)。從日本職校改革動向觀看臺灣之職校應如何轉變。教育研究月刊,第149期,頁135-147。
    劉慶仁(2000)。美國教育改革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劉慶仁(2005)。美國新世記教育改革。臺北市:心理。
    潘慧玲、徐昊杲、黃馨慧、張志偉(2003)。第四屆綜合高中評鑑之實施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11卷,第3期,頁133-156。
    蔡菁芝(2005)。英美兩國學校績效責任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崇趁(2006)。教育的著力點。臺北市:心理。
    鄭彩鳳(2004)。教育績效管理與績效責任。教育研究月刊,第124期,頁5-21。
    戴玉綺(1993)。臺灣地區各縣市教育機會公平性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謝文全(2001)。各國教育改革之綜合比較。收錄於黃政傑(編著)各國教育改革動向(頁325-342)。臺北市:師大書苑。
    羅文基(2006)。我國高職教育轉型與發展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第149期,頁5-14。
    羅竹風(1997)。漢語大字典,頁1754。臺北市:臺灣東華。
    貳、網頁資料
    教育部(1996)。教育改革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摘要。教育部。2008.01.06,取自:http://www.sinci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tsy-all_abs.htm。
    教育部(2004a)。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教育部(2004.11.02)。2008.01.06,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5_2008/b951027.doc
    教育部(2004b)。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網站教育報告書-技職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04.06.08更新)。2008.05.10,取自:
    http://www.tve.edu.tw/data/技職教育白皮書0718/2
    教育部(2006)。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子方案6-1-1「高中校務評鑑實施方案」(2006/05/22)。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10.29更新)。2008.02.21,取自:http://epaper.edu.tw/12edu/news_detail.php?code=01&sn=328
    教育部(2007a)。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方案2-2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教育部(2007.05.08)。2007.12.21,取自:http://epaper.edu.tw/12edu/about01_origin.php
    教育部(2007b)。全面優質、區域均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高中職優質化。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04.27)。2008.05.10,取自:
    http://epaper.edu.tw/news/960427d.htm
    教育部(2007c)。【方案公布】方案2-2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教育部中教司(2007.05.08)。2008.05.10,取自:
    http://epaper.edu.tw/12edu/news detail.php?code=02&sn=212
    教育部(2008)。高職優質化資訊網。2008.07.02,取自:
    http://2003.71.198.10/index2php?inpage=7
    教育部技職司(2006)。振興技職教育。技職簡訊,第173期。2008.02.21,取自:http://140.131.45.125/News/2006101017.asp?c=0050&vers=173
    教育部技職司(2007)。當前技職教育的重要工作。技職簡訊,第176期。2008.02.21,取自:http://140.131.45.125/News/2007010910.asp?c=0050&vers=176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6)。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95年度至97年度校務評鑑工作規劃專案網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6.05.22)。2008.02.21,取自:http://ta.ie.ntnu.edu.tw/doc/01-960116.doc
    黃乃熒、林建福、王錦雀、王又禾、鄭宇純(2005)。高級職業學校課程領導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敦育研究中心成果報告。2008.06.14,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gcss/paper/94(5).pdf
    參、英文資料
    Hau, Chuan-Shou (2008). A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valuation in Taiwan. Adopted from 3rd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Education, pp.97-105.
    Oakes, J. (1986).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guide for policy makers. Adopted fr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315920.
    OECD(1983). The fu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p.10-1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