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乃治
Yeh, Nai Chih
論文名稱: 1960年代臺灣的賣國控訴-以徐高阮的論述為探討核心
指導教授: 林滿紅
Lin, Man H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1960年代賣國徐高阮殷海光文星中央研究院費正清臺獨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2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60年代臺灣的賣國控訴,是指1965至1969年間台灣知識界一群人對另一群人所發出的出賣台灣或出賣中華民國的指控。最早提出控訴的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徐高阮,他藉由立法委員胡秋原所創辦的《中華雜誌》、私立文化大學教授史紫忱發行的《陽明》,及導演鄒郎所發行的《文化旗》等雜誌,呼籲社會、政府關注《文星》、《聯合報》、中央研究院均涉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的親共陰謀。原只是雜誌上的討論,後來引起政府真正採取行動,造成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蕭同茲自請《文星》停業、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殷海光被迫離職、中央研究院王世杰院長為此屢提辭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郭廷以赴美不歸,及《聯合報》之備受抨擊。因控訴牽涉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中美關係因此也引起甚多波瀾。
    此一案件涉及頗多本文仍難以細述的中美關係及政府與學界的關係,本文擬先就率先提出控訴的徐高阮先生討論他與此一控訴發展的關係。在此控訴發展之前,徐高阮於1950年代便注意到殷海光對一英文語詞ego-centric predicament的翻譯有誤,至1962年中西文化論戰開始後正式為此字的誤譯發出知識詐欺的控訴。由知識詐欺控訴到賣國控訴,就歷史發展來講有先後的關聯,其論述主軸如何變遷為本文所將探討之一課題。徐高阮以外而與徐原不相識的批判者,如國防研究院專任講座何浩若之重提太平洋學會舊事、曾任職革命實踐研究院特約研究;時主持私營國際共黨問題研究社的周之鳴提出「費正清集團三大據點」的指控,及《現代》雜誌創辦人侯立朝對《文星》、中央研究院叛國之聲討,均有擴大徐高阮控訴的作用。其立論與徐高阮之間有何異同亦為本文將要討論的一個重點。

    摘要 謝辭 緒論 …………………………………………………………………… 1 第一章 關於徐高阮 ………………………………………………… 11 第一節 生平簡歷 ……………………………………………………11 第二節 理念核心 ……………………………………………………13 一. 國家至上民族至上…………………………………………………13 二. 不作無意義的爭辯:中西文化沒有不同 ………………………15 三. 從具體的建設著手:經濟、外交的建議…………………………18 第三節 擇善固執 ……………………………………………………18 一. 護持規矩 …………………………………………………………19 二. 強調品德 …………………………………………………………20 第二章 問題之源:Ego-centric predicament ……………… 28 第一節 發現「一個虛妄的譯語」………………………………… 28 一. 冷眼旁觀論戰發展 ………………………………………… 29 二. 積極的查證與勸說 ………………………………………… 30 三. 拜訪胡秋原 ………………………………………………… 31 第二節 由知識詐欺到賣國質疑 ……………………………………33 一. 殷海光與「自我中心論斷」………………………………… 33 二. 倫敦《中國季刋》「臺灣特輯」…………………………… 37 第三節 對胡秋原訟案思考的影響 …………………………………40 一. 1964年前胡秋原的訟案思考:控訴黨國要人陶希聖……… 40 二. 1964年後胡秋原的訟案思考 ……………………………… 43 (一)「侯門」危機 …………………………………………………43 (二)赤色危機 ………………………………………………………44 第三章 控訴《文星》賣國 ……………………………………… 46 第一節 調查殷海光 …………………………………………… 46 第二節 「侯門」問題 …………………………………………… 53 第三節 批判蕭同茲 …………………………………………… 56 第四章 糾舉費正清集團 …………………………………………… 62 第一節 費正清的問題 ……………………………………… 62 一.「太平洋學會」問題之探源……………………………………… 63 二. 一中一台的陰謀 ………………………………………………… 66 第二節 《聯合報》的問題 ……………………………………………72 第三節 中央研究院的問題 ……………………………………………74 一. 與美國合作的問題 ……………………………………………… 74 二. 與政府不合的質疑 ……………………………………………… 81 結論………………………………………………………………………90 附錄………………………………………………………………………92 附錄:主要雜誌中控訴費正清、王惕吾、中央研究院的文章 …… 92 徵引書目 …………………………………………………………… 107

    徵引書目

    一. 控訴者部分
    (一) 報紙、期刋
    1. 〈給美國人民的一封公開信〉,《中央日報》(臺灣),1966年5月16日,1版,5版。
    2. 大屯山樵,〈「費正清集團在臺灣大陰謀」讀後〉,《文化旗》24期(1969.10)。
    3. 王恒餘,〈淡泊名利的徐高阮先生〉,《中華雜誌》7卷11期(1969.11)。
    4. 王孝廉,〈一封長信以及一份長久的懷念-悼徐高阮先生〉,《文化旗》29期(1970.3)。
    5. 方惠全,〈中央研究院應該早日撤消〉,《文化旗》35期(1971.2)。
    6.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印,《歷史的教訓—「美亞報告」評論專輯》(1970.3)。
    7. 司馬千文,〈王惕吾的政治野心與經濟魔術(上)〉,《文化旗》15期(1969.1)。
    8. 本刊資料室,〈共匪.太平洋學會.美亞報告.賣國者〉,《文化旗》30期(1970.4)。
    9. 本社,〈徐高阮先生公布的胡適先生收到的一件信〉,《中華雜誌》4卷11期(1966.11)。
    10. 本社,〈是什麼就說什麼!〉,《現代》23期(1968.3)。
    11. 本社,〈費正清・贖罪基金・中國之命運〉,《現代》32期(1968.12)。
    12. 本社,〈何以學棍罪惡極大?-因為他們要斷絕國家復生的最後生機!〉,《中華雜誌》8卷7期(1970.7)。
    13. 本社,〈告匪諜份子和糊塗份子〉,《中華雜誌》8卷12期(1970.12)。
    14. 社論,〈反共抗俄底國際性與內政干涉論〉,《政治評論》1卷3期(1958.10.10)。
    15. 社論,〈中央研究院底院士選舉〉,《政治評論》2卷10期(1959.7.25)。
    16. 社論,〈所謂『黨霸教育』與『學術傳統』〉,《政治評論》4卷12期(1960.8.25)。
    17. 社論,〈我們對於中西文化問題的看法〉,《政治評論》8卷8期(1962.6.25)。
    18. 社論,〈潘朝英委員對蔣廷黻大使的質詢〉,《政治評論》11卷1期(1963.9.10)。
    19. 社論,〈國慶.國哀.撥亂反正的關鍵〉,《中華雜誌》1卷3期(1963.10)。
    20. 社論,〈中央研院第六屆院士選舉〉,《政治評論》13卷2期(1964.9.25)。
    21. 社論,〈鬥智世界和我們學術教育的改革〉,《中華雜誌》4卷1期(1966.1)。
    22. 社論,〈立法院應修改中央研究院組織法〉,《政治評論》16卷11期(1966.8.10)。
    23. 社論,〈國難當頭 豈容通敵!—警告郭廷以先生〉,《文化旗》5期(1968.1)。
    24. 社論,〈救命與救亡!〉,《文化旗》29期(1970.3)。
    25. 社論,〈政府不能再姑息養奸了! -兼向柯貝克教授致敬〉,《文化旗》30期(1970.4)。
    26. 社論,〈國科會辦法反科學、反國家、侮辱學界〉,《中華雜誌》8卷4期(1970.4)。
    27. 社論,〈掃除洋奴氣振起大漢風!〉,《文化旗》31期(1970.5)。
    28. 社論(二),〈中央研究院真令國人失望!〉,《文化旗》34期(1970.7、8合刋)。
    29. 何平,〈意識流〉,《現代》創刊號(1966.5)。
    30. 何必,〈國科會的存廢問題〉,《中華雜誌》8卷12期(1970.12)。
    31. 何浩若,〈五十年來國際共產黨和中共匪幫企圖毁滅中國民族文化的大陰謀〉,《三軍聯合月刋》5卷9期(1967.10)。
    32. 何浩若,〈我對美國姑息份子費正清等的批評〉,《現代》23期(1968.3)。
    33. 何浩若,〈從華盛頓看當前世局〉,《文化旗》22期(1969.8)。
    34. 李文齋,〈對行政院施政報告的質詢〉,《中華雜誌》7卷11期(1969.11)。
    35. 李述哲,〈讀者投書〉,《現代》26期(1968.6)。
    36. 李篤恭,〈一個志士,三分鐘底聊天〉,《中華雜誌》8卷3期(1970.3)。
    37. 汪石同,〈新院士〉,《陽明》33期(1968.9)。
    38. 岳五造,〈國家長期發展學計劃與文武大學〉,《政治評論》6卷5期(1961.5.10)。
    39. 吳天鐸,〈中央研究院中的壓力團體及人物〉,《中華雜誌》8卷6期(1970.6)。
    40. 居浩然,〈徐高阮與殷海光〉,《傳記文學》18卷6期(1971.6)。
    41. 周人,〈論中道與中國知識份子的途徑〉,《文化旗》31期(1970.5)。
    42. 周人,〈論中道與中國知識份子的途徑-悼念徐高阮先生〉,《文化旗》31期(1970.5)。
    43. 周力行,〈費正清的猙獰面目〉,《陽明》32期(1968.8)。
    44. 周之鳴,〈我們為什麼控告王惕吾?〉《中華雜誌》5卷7期(1967.7)。
    45. 周之鳴,〈費正清是學者還是毛共的文化特務〉,《現代》27期(1968.7)。
    46. 胡秋原,〈由精神獨立到新文化之創造—再論超越前進〉,《文星》9卷5期(1962.3)。
    47. 胡秋原,〈誹謗律之原理〉,《中華雜誌》2卷2期(1964.2)。
    48. 胡秋原,〈中流砥柱〉,《中華雜誌》2卷4期(1964.4)。
    49. 胡秋原,〈獨立審判不容干擾〉,《中華雜誌》2卷6期(1964.6)。
    50. 胡秋原,〈民族主義與漢奸主義-紀念抗戰二十七週年〉,《中華雜誌》2卷7期(1964.7)。
    51. 胡秋原,〈為誣謗集團之全面犯罪敬告文教界、政府當局及友邦外交官〉,《中華雜誌》2卷8期(1964.8)。
    52. 胡秋原,〈評哈佛費正清教授之中國(上)〉,《中華雜誌》2卷10期(1964.10)。
    53. 胡秋原,〈評哈佛費正清教授之中國(中)〉,《中華雜誌》2卷11期(1964.11)。
    54. 胡秋原,〈評哈佛費正清教授之中國(下)〉,《中華雜誌》2卷12期(1964.12)。
    55. 胡秋原,〈答香港友人論批評詐欺之故書〉,《中華雜誌》3卷12期(1965.12)。
    56. 胡秋原,〈中共進不了聯合國〉,《中華雜誌》3卷12期(1965.12)。
    57. 胡秋原,〈為蕭同茲賣國活動敬致三中全會書〉,《中華雜誌》4卷3期(1966.3)。
    58. 胡秋原,〈為學術詐欺告各有關方面—論不可誤人子弟及要有一個師道尊嚴運動〉,《中華雜誌》4卷7期(1966.7)。
    59. 胡秋原,〈不可糊塗荒謬以養癰〉,《中華雜誌》4卷11期(1966.11)。
    60. 胡秋原,〈致臺大、教育部、立法院三封公開信〉,《中華雜誌》5卷12期(1967.12)。
    61. 胡秋原,〈費正清之助共反華主張〉,《現代》25期(1968.5)。
    62. 胡秋原,〈純瞎說—「歷史學研究」與「社會科學與歷史」之表現〉,《中華雜誌》7卷4期(1969.4)。
    63. 胡秋原,〈徐高阮先生的兩大志事〉,《中華雜誌》7卷11期(1969.11)。
    64. 胡秋原,〈答慎安、元白、三畏三先生〉,《中華雜誌》7卷12期(1969.12)。
    65. 胡秋原,〈教育界薪給制度與發展科學方針〉,《中華雜誌》8卷3期(1970.3)。
    66. 胡秋原,〈生存條件與惡性循環-司法與教育學術問題〉,《中華雜誌》8卷10期(1970.10)。
    67. 胡秋原,〈記徐高阮先生之一事並覆居浩然先生〉,《中華雜誌》9卷10期(1971.10)。
    68. 胡秋原,〈一個計畫、一個謊言、一個勸告—關於文化論戰、文星訟案與殷海光台大解聘〉,《中華雜誌》27卷10期(1989.10)。
    69. 胡秋原,〈一個計畫、一個謊言、一個勸告(中)—關於文化論戰、文星訟案與殷海光台大解聘〉,《中華雜誌》27卷11期(1989.11)。
    70. 胡秋原,〈一個計畫、一個謊言、一個勸告(下之一)—關於文化論戰、文星訟案與殷海光台大解聘〉,《中華雜誌》27卷12期(1989.12)。
    71. 〈胡秋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3%A1%E7%A7%8B%E5%8E%9F)。
    72. 〈關于賣國匪諜集團頭子之質詢〉,《中華雜誌》5卷2期(1967.2)。
    73. 侯立朝,〈二評倫敦「經濟學人」的政治挑撥〉,《現代》27期(1968.7)。
    74. 侯立朝,〈幫口及政治活動與中央研究院—兼評一本引起問題的書「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現代》30期(1968.10)。
    75. 侯立朝,〈中國必須再解放—評許倬雲『文化持續力衰退』之因說〉,《現代》32期(1968.12)。
    76. 侯立朝,〈寫給「左派洋奴」和「右派洋奴」們〉,《文化旗》19期(1969.5)。
    77. 侯立朝,〈略記徐高阮先生生前之所談〉,《中華雜誌》7卷11期(1969.11)。
    78. 侯立朝,〈批評許倬雲的文字抄引及實證〉,《文化旗》26期(1969.12)。
    79. 侯立朝,〈秦檜.費正清.逃犯等等〉,《文化旗》29期(1970.3)。
    80. 侯立朝,〈從「美亞報告」追踪中國的內奸〉,《文化旗》30期(1970.4)。
    81. 〈院士選舉歷史笑料〉,《文化旗》34期(1970.7、8合刋)。
    82. 侯立朝,〈李濟的德行知識和爛污賬〉,《文化旗》31期(1970.5)。
    83. 侯立朝,〈中央研究院之研究〉,《中華雜誌》8卷7期(1970.7)。
    84. 侯立朝,〈國科會之科學的分析〉,《現代》34期(1970.11)。
    85. 秦時中,〈陶百川的小意思〉,《現代》29期(1968.9)。
    86. 秦逐客,〈新聞特寫:中美人文社會科學會開會〉,《文化旗》21期(1969.7)。
    87. 高立秋,〈中央研究院往何處去?〉,《文化旗》34期(1970.7、8合刋)。
    88. 徐高阮,〈洛陽伽藍記補注體例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2(1950.7)。
    89. 徐高阮,〈替胡適之先生作一個注解〉,《反攻》47期(1951.11)。
    90. 徐芸書譯,〈福洛斯忒詩二首〉,《民主評論》10卷10期(1959.5)。
    91. 徐高阮譯,〈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文星》9卷2期(1961.12)。
    92. 徐高阮,〈胡適文選(二篇)〉,《世界評論》15期(1962.11)。
    93. 徐高阮輯,〈傅斯年教育語錄〉,《世界評論》20期(1963.3.25)。
    94. 歐瑟著.徐高阮譯,〈馬爾薩斯及新馬爾薩斯派批判〉,《政治評論》11卷10期(1964.1.25)。
    95. 徐高阮,〈評倫敦「中國季刋」的臺灣特輯〉,《中華雜誌》2卷3期(1964.3)。
    96. 徐高阮,〈傅斯年先生論學問與說謊〉,《中華雜誌》2卷7期(1964.7)。
    97. 徐高阮,〈保護自由主義!〉,《中華雜誌》2卷9期(1964.9)。
    98. 徐高阮,〈加强團結的具體方法〉,《中華雜誌》2卷12期(1964.12)。
    99. 徐高阮,〈我控訴—出版界賣國者〉,《中華雜誌》3卷2期(1965.2)。
    100. 徐高阮,〈讀費正清評論的感想〉,《中華雜誌》3卷3期(1965.3)。
    101. 徐高阮,〈共同知識詐欺舉例—特告臺灣大學師生〉,《中華雜誌》3卷4期(1965.4)。
    102. 徐高阮,〈共同知識詐欺舉例(續)—特告臺灣大學師生〉,《中華雜誌》3卷5期(1965.5)。
    103. 徐高阮,〈共同知識詐欺舉例(續)—特告臺灣大學師生〉,《中華雜誌》3卷6期(1965.6)。
    104. 徐高阮,〈共同知識詐欺舉例(續完)—特告臺灣大學師生〉,《中華雜誌》3卷7期(1965.7)。
    105. 徐高阮,〈為控訴賣國者答香港某刋物〉,《中華雜誌》3卷9期(1965.9)。
    106. 徐高阮,〈不容以私心害國〉,《中華雜誌》4卷1期(1966.1)。
    107. 徐高阮,〈重讀學術獨立計劃後記〉,《中華雜誌》4卷6期(1966.6)。
    108. 徐高阮,〈替胡適先生盡一點責任〉,《中華雜誌》4卷9期(1966.9)。
    109. 徐高阮,〈讀 總統國慶文告後請教黃副院長〉,《中華雜誌》4卷10期(1966.10)。
    110. 徐高阮,〈正告聯合報發行人〉,《中華雜誌》5卷2期(1967.2)。
    111. 徐高阮,〈駁論對費正清的附會〉,《中華雜誌》5卷9期(1967.9)。
    112. 徐高阮,〈讀何浩若先生「國際現勢分析」第三輯〉,《中華雜誌》5卷11期(1967.11)。
    113. 徐高阮,〈我對立法院內有關費正清質詢的看法〉,《中華雜誌》6卷3期(1968.3)。
    114. 徐高阮,〈從學藝全局看中山奬案〉,《陽明》30期(1968.6)。
    115. 徐高阮,〈讀周之鳴先生文與費正清自辯後的評判〉,《中華雜誌》6卷7期(1968.7)。
    116. 徐高阮,〈學藝培植重於奬勵〉,《陽明》32期(1968.8)。
    117. 徐高阮,〈對監察院諸先生懇談幾句話〉,《中華雜誌》6卷8期(1968.8)。
    118. 徐高阮,〈太平洋學會給錢某論價信〉,《陽明》33期(1968.9)。
    119. 徐高阮,〈維護學術獨立 確保學院清潔〉,《陽明》34期(1968.10)。
    120. 徐高阮,〈李敖、王世杰的故事〉,《陽明》35期(1968.11)。
    121. 徐高阮,〈翻譯偶談〉,《陽明》35期(1968.11)。
    122. 徐高阮,〈四個月來的遭遇和反應〉,《陽明》36期(1968.12)。
    123. 徐高阮,〈許君倬雲的空中樓閣〉,《陽明》36期(1968.12)。
    124. 徐高阮,〈小談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旨趣〉,《陽明》37期(1969.1)。
    125. 徐高阮,〈知識詐欺案進一步檢討〉,《陽明》38期(1969.2)。
    126. 徐高阮,〈論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當前意義〉,《文化旗》18期(1969.4)。
    127. 徐高阮,〈史學豈可瞎說!〉,《中華雜誌》7卷5期(1969.5)。
    128. 徐高阮,〈關於中央研究院「中美人文及社會科學合作會」的問題!〉,《文化旗》19期(1969.5)。
    129. 徐高阮,〈認識尼克森新理想主義的啟示〉,《文化旗》21期(1969.7)。
    130. 徐高阮,〈華岡・南港論〉,《文化旗》22期(1969.8)。
    131. 徐高阮,〈關於費正清集團的大陰謀〉,《文化旗》24期(1969.10)。
    132. 〈徐高阮先生生前一篇未完成的遺稿〉,《文化旗》25期(1969.11)。
    133. 〈徐高阮先生遺孤教育基金籌募啟事〉,《中華雜誌》7卷12期(1969.12)。
    134. 徐高阮,〈曾國藩的世界觀念〉,《故宮文獻》1卷3期(1970.6)。
    135. 徐高阮遺著,〈共同知識詐欺舉例序文〉,《文化旗》28期(1970.2)。
    136. 徐高阮,〈嚴復型的權威主義及同時代人對此型思想之批評〉,《故宮文獻》1卷3期(1970.6)。
    137. 徐高阮,〈戊戌後的康有為—思想的研究大綱〉,《大陸雜誌》42卷7期(1971.4.15)。
    138. 徐芸書,〈論共產黨的問題〉,引自《中華雜誌》9卷10期(1971.10)。
    139. 〈一二.九運動〉,《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80%E4%BA%8C%E4%B9%9D%E8%BF%90%E5%8A%A8)。
    140. 〈徐高阮先生喪祭輓聯、詩摘錄〉,《中華雜誌》7卷11期(1969.11)。
    141. 徐復觀,〈美國為什麼在世界各處碰壁〉,《中華雜誌》2卷9期(1964.9)。
    142. 徐復觀,〈愛國文章與文字賣國讀後感〉,《中華雜誌》3卷12期(1965.12)。
    143. 徐復觀,〈致李濟之先生一封公開信〉,《中華雜誌》5卷5期(1967.5)。
    144. 徐復觀,〈寫給中央研究院王院長世杰先生的一封公開信〉,《陽明》31期(1968.7)。
    145. 徐復觀,〈從學術上搶救下一代-以許君倬雲有關周初史實的一篇論文為例〉,《中華雜誌》6卷9期(1968.9)。
    146. 徐復觀,〈哭高阮〉,《中華雜誌》7卷11期(1969.11)。
    147. 徐復觀,〈談買辦〉,《中華雜誌》9卷1期(1971.1)。
    148. 莫辛,〈論殷海光的後設歷史學〉,《政治評論》8卷9期(1962.7.10)。
    149. 陳文華,〈我所知道的徐高阮先生〉,《文化旗》26期(1969.12)。
    150. 陳文華,〈關於徐高阮先生的學術思想〉,《中華雜誌》7卷12期(1969.12)。
    151. 陳啟天,〈與美國費教授論中國思想與制度〉,《中華雜誌》6卷2期(1968.2)。
    152. 許逖,〈也談學術界可憂慮的現象〉,《陽明》18期(1967.6)。
    153. 曹敏,〈陶百川先生「費正清再檢討」的檢討〉,《中華雜誌》4卷6期(1966.6)。
    154. 張大義,〈文字賣國者是「X勢力」〉,《中華雜誌》3卷12期(1965.12)。
    155. 張其昀,〈敬悼胡適之先生〉,《中國一周》619期(1962.3.5)。
    156. 張潤冬,〈反華反美反學術的費正清〉,《中華雜誌》6卷5期(1968.5)。
    157. 曾昭六,〈仁和徐高阮先生家傳〉,《中華雜誌》8卷10期(1970.10)。
    158. 費海璣,〈哭徐芸書先生〉,《中華雜誌》7卷11期(1969.11)。
    159. 趙慎安,〈為白話文問題代鄭學稼辨誣〉,《政治評論》8卷8期(1962.6.25)。
    160. 趙慎安,〈徐高阮先生的遺書—痛悼為真理作證作戰的徐高先生〉,《中華雜誌》7卷12期(1969.12)。
    161. 〈費正清與文星及彭明敏之關係〉,《現代》24期(1968.3)。
    162. 鄒郎,〈旗語:訪陳立夫先生談國事〉,《文化旗》24期(1969.10)。
    163. 鄒郎,〈旗語:我哭先生欲語誰〉,《文化旗》25期(1969.11)。
    164. 龍承,〈哭老兵—何浩若將軍(三)〉,《文化旗》37期(1971.8)。
    165. 劉孚坤,〈國家科學和經濟發展必須改弦易轍〉,《中華雜誌》9卷2期(1971.2)。
    166. 編輯部,〈這一期編輯提要〉,《現代》27期(1968.7)。
    167. 黎東方,〈第二十七屆國際東方學者大會中國代表團的全部真象〉,《中華雜誌》5卷11期(1967.11)。
    168. 黎東方,〈「平凡的我」之又一章—參加第二十七屆國際東方學者大會的經過〉,《傳記文學》11卷5期(1967.11)。
    169. 〈學術風景線〉,《現代》33期(1970.10)。
    (二) 專書
    1. 周一良,《畢竟是書生》(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8)。
    2. 周之鳴編《費正清集團在臺灣大陰謀》上(臺北:國際共黨問題研究社,1969)。
    3. 周之鳴編,《我們為什麼反對費正清—台北羣眾轟走中共文化特務記》(台北:國際共黨問題研究社,1978)。
    4. 胡秋原,《在唐三藏與浮士德之間》(臺北:著者發行,1963)。
    5. 侯立朝,《文星集團想走哪條路?》(臺北:著者發行,1966)。
    6. 侯立朝,《美帝漢奸台獨反華》(臺北:博學出版社,1996)。
    7. 侯立朝編,《誰是中國與美國的叛徒?》(臺北:編者發行,1970)。
    8. 侯立朝,《中美關係黃皮書》(臺北:中國月刊社,1971)。
    9. 徐高阮,《中山先生的全面利用外資政策》(臺北:著者發行,1963)。
    10. 徐高阮,《共同知識詐欺舉例—一份建設性的報告》(香港:新亞,1965)。
    11. 徐高阮譯著,《費正清與毛共》(臺北:中華雜誌社,1966)。
    12. 徐高阮輯註,《康有為的物質救國論理財救國論》(臺北:天下圖書,1970)。
    13. 徐高阮,《胡適和一個思想的趨向》(臺北:地平線,1970)。
    14. 徐復觀,《徐復觀雜文—憶往事》(臺北:時報,1985)。
    15. 徐復觀,《徐復觀雜文續集》(臺北:時報,1981)。
    16. 徐復觀,《徐復觀雜文-記所思》(臺北:時報,1984)。
    17. 萬麗鵑編註,潘光哲校閱,《萬山不許一溪奔—胡適雷震來往書信選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18. 張漱菡,《胡秋原傳—直心巨筆一書生》上下(臺北:皇冠,1988)。
    19. 潘光哲主編,《容忍與自由:胡適思想精選》(臺北:南方家園,2009)。
    20. 劉述先,《中國哲學與現代化》(臺北:時報,1980)。
    21. 鄭學稼,《我的學徒生活》(臺北:帕米爾書店,1984)。
    22. 鄭學稼,《我的學徒生活續編》(臺北:帕米爾書店,1987)。
    23. 鄭學稼,《陳獨秀傳》下(臺北:時報,1989)。
    (三) 書刋論文
    1. 〈文齋先生年譜紀述〉,《文齋先生言論彙編》(臺北:文滙印刷廠,1986)。
    2. 史紫忱,〈胡適的「五四情結」〉,《自我與天地》(臺北:九歌,1991)。
    3. 〈任卓宣先生序〉,周之鳴編《費正清集團在臺灣大陰謀》上。
    4. 〈何浩若先生序〉,周之鳴編《費正清集團在臺灣大陰謀》上。
    5. 周之鳴,〈編者自序〉,引自周之鳴編,《太平洋學會怎樣出賣中國》(臺北:華龍文化,1968)。
    6. 胡秋原,〈三十三年來筆舌生活紀要〉,引自張漱菡,《胡秋原傳—直心巨筆一書生》下(臺北:皇冠,1988)。
    7. 胡秋原,〈紀念雷震先生的若干感想〉,引自傅正主編,《雷震全集》2(臺北:桂冠,1989)。
    8. 胡秋原,〈序〉,引自曹敏,《曹敏七十文錄》(臺北:黎明文化,1979)。
    9. 侯立朝,〈李敖的「紅衛兵」思想與其煽動者〉,引自周之鳴編,《費正清集團在臺灣大陰謀》上(臺北:國際共黨問題研究社,1969)。
    10. 任卓宣,〈何浩若的報告與立法院〉,周之鳴編《費正清集團在臺灣大陰謀》上(臺北:國際共黨問題研究社,1969)。

    二. 被控訴者部分
    (一) 書信、回憶錄、傳記
    1. 《王世杰日記手稿本》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2. 《王世杰日記手稿本》八(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3.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35(臺北:桂冠,1989)。
    4.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39(臺北:桂冠,1990)。
    5.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41(臺北:桂冠,1990)。
    6.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44(臺北:桂冠,1990)。
    7.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45(臺北:桂冠,1990)。
    8.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46(臺北:桂冠,1990)。
    9. 陳三井、許雪姬訪問,楊明哲紀錄,《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10. 曹伯言整理,《胡適日記全集》9(臺北:聯經,2004),頁400。
    11. 胡頌平,《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臺北:聯經,1984)。
    (二) 期刋
    1. 于衡,〈一個新聞記者眼中的胡適之先生〉,《新時代》2卷4期(1962.4)。
    2. 戈頓,張緒心合著,陳孟堅譯,〈費正清及其在中華民國的批評者〉,《中華雜誌》9卷4期(1971.4)。
    3. 王成勉,〈費正清和他的最後一書—談費正清對國共的觀點〉,《歷史月刊》60期(1993.1)。
    4. 社論,〈中國人看美國的遠東政策〉,《自由中國》18卷6期(1958.3.16)。
    5. 社論,〈由節育問題說到教條主義之為害〉,《自由中國》20卷11期(1959.6.1)。
    6. 汪幸福,〈台當局醜化“中國通”內幕〉,引自http://gb.cri.cn/2201/2005/12/29/145@840661.htm。
    7. 居浩然,〈人身攻擊與詭計〉,《文星》10卷5期(1962.9)。
    8. 李敖,〈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文星》9卷4期(1962.2)。
    9. 李敖,〈我要繼續給人看看病〉,《文星》9卷6期(1962.4)。
    10. 洪成完,〈玄想英雄底狂想曲〉,《文星》9卷6期(1962.4)。
    11. 胡適,〈福建的大變局〉,《文星》10卷6期(1962.10)。
    12. 郝延平,〈研究中國歷史的美國教授〉,《文星》13期6期(1964.04)。
    13. 許登源,〈從超越前進到狂妄〉,《文星》9卷6期(1962.4)。
    14. 本社,〈維護人格尊嚴,反對肆意誣蔑—重申本社宗旨並答徐高阮先生〉,《思與言》6卷3期(1968.9)。
    15. 殷海光,〈胡適思想與中國前途〉,《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刋》28(1957.5)。
    16. 黃展驥,〈殷海光教授: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劇〉,轉引自《中華雜誌》5卷11期(1967.11)。
    17. 楊照,〈歷史與現實的複雜纒結—費正清及其「中國研究」〉,《中國論壇》32卷2期(1991.11)。
    18. 楊立,〈費正清夫婦和梁思成夫婦的跨國友誼〉,《傳記文學》92卷3期(2008.3)。
    19. 〈新的結合〉,《新聞天地》571期(1959.1.23)。
    20. 潘光哲訪問,林志宏紀錄,〈《思與言》口述歷史訪談之二:李亦園先生訪問紀錄〉,《思與言》41卷3期(2003.9)。
    21. 蕭孟能,〈「文星」與胡秋原先生〉,《文星》64期(1963.2)。
    22. 〈編輯室報告〉,《文星》13期6期(1964.04)。
    (三) 書刋論文
    1. 韋政通,〈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一九六五-一九六九)〉,引自本社編輯部,《中國自由主義的領港人》(臺北:四季,1981)。
    2. 陶百川,〈對被誣叛逆的一點說明〉,《為洗寃白謗呼號》(臺北:三民,1992)。
    3. 殷海光,〈我被迫離開臺灣大學的經過〉,《雜憶與隨筆》(臺北:桂冠,1990)。
    (四) 專書
    1. 中央研究院八十年院史編纂委員會主編,《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卷一(台北:中央研究院,2008)。
    2. 中央研究院八十年院史編纂委員會主編,《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卷三(臺北:中央研究院,2008)。
    3. 汪幸福,《殷海光傳》(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4. 李敖,《李敖大全集》11(臺北:成陽出版社,1999)。
    5. 李敖,《李敖大全集》28(臺北:成陽出版社,1999)。
    6. 李敖,《李敖回憶錄》(臺北:商周文化,1997)。
    7. 李敖,《李敖快意恩仇錄》(臺北:商業周刋,1998)。
    8. 李敖,《文星.圍剿.賣》(臺北:四季,1982)。
    9. 李敖,《為中國思想趨向求答案》(臺北:文星,1964)。
    10. 李敖編,《閩變研究與文星訟案》(臺北:著者發行,1966)。
    11. 吳錫澤,《費正清論》(臺北:國防研究院,1969)。
    12. 張忠楝,《胡適.雷震.殷海光—自由主義人物畫像》(臺北:自立報系,1990)。
    13. 張朋園,《郭廷以、費正清、韋慕庭:臺灣與美國學術交流個案初探》(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
    14. 黎鳴,賈玉文等譯,《費正清自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15. 黎漢基,《殷海光思想研究:由五四到戰後臺灣,一九一九—一九六九》(臺北:正中,2000)。

    三. 其他
    (一) 期刋
    1. 〈吳廷琰〉,《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0%B4%E5%BB%B7%E7%91%88)。
    2. 王聿均,〈史學界的「大事業」-敬盼「中國上古史」早日問世〉,《中華雜誌》7卷4期(1969.4)。
    3. 阮大仁,〈由蔣中正日記去看葉公超大使去職之經緯—「侮辱政府」、「奸詐欺騙」、「賣國漢奸」三罪併發(一)〉,《傳記文學》96卷6期(2010.6)。
    4. 吳祥輝,〈「武林大俠」的「凱子理論」—「李敖評傳札記」的廻響與反應(三)〉,《前進》112(1985.5.25)。
    5. 吳祥輝,〈忘恩負義的第一名(二)—李敖的靠行及反噬心態(下)〉,《前進》116(1985.6.22)。
    6. 吳大猷,〈我與中央研究院〉,《傳記文學》56卷5期(1990.5)。
    7. 林滿紅,〈嘉道年間貨幣危機爭議中的社會理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刋》23期(1994.6)。
    8. 胡適,〈對出賣中國大陸的追訴〉,《中華雜誌》6卷7期(1968.7)。
    9. 陸崇仁,〈我對胡秋原撤回對居浩然控告的感想〉,《政治評論》9卷6期(1962.11.25)。
    10. 勞思光,〈費正清「台灣國」或美國之一州說〉,轉摘自《現代》23期(1968.3)。
    (二) 書刋論文
    1. 高陽,〈論君子與小人之爭〉,引自陶百川,《吏治政風咄咄咄》(臺北:三民,1970)。
    (三) 專書
    1. 王麗美,《報人王惕吾:聯合報的故事》(臺北:天下文化,1994)。
    2. 呂實強,《如歌的行板—回顧平生八十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7)。
    3. 余英時,《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臺北:聯經.中央研究院,2004)。
    4. 李功勤,《中華民國發展史:兼論兩個中國的互動與衝突》(臺北:幼獅,2002)。
    5. 沈錡,《我的一生:沈錡回憶錄(一)》(臺北:聯經,2000)。
    6. 佛萊德.傑羅米著,席玉蘋譯,《愛因斯坦檔案—胡佛對世界最知名科學家的祕密鬥爭》(臺北:台灣商務,2009)。
    7.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稻香,2005)。
    8. 林滿紅,《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臺北:黎明,2008)。
    9. 陶涵著,林添貴譯,《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臺北:時報,2000)。
    10. 郭緒印主編,《國民黨派系鬥爭史》(臺北:桂冠,1993)。
    11. 黃嘉樹,《國民黨在臺灣:1945-1988》(河北:南海出版公司,1991)。
    12. 葉邦宗,《一代報皇王惕吾》(臺北:四方書城,2004)。
    13. 潘光哲,《「天方夜譚」中研院—現代學術社群史話》(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
    14.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香,1996)。
    15. 劉寶傑,《兩蔣父子檔案解密》(臺北:東森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四) 學位論文
    1. 任育德,〈雷震與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2. 朱高影,〈威權體制下的「諍臣」—陶百川的政治生涯(1949-1986)〉(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3. 李玫蓉,〈太平洋學會與美國對華政策(1941-194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4. 林淇瀁,〈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0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5. 陳正然,〈臺灣五○年代知識分子的文化運動──以「文星」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6. 陳俐甫,〈台灣民族主義之研究—1950年代以前的台灣民族主義運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7. 黃榮華,〈近五十年來中美外交關係之演變〉(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8. 張裕亮,〈文星雜誌有關中西文化論戰問題之言論分析—並論近代思想史上關於中西文化問題之言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9. 彭淀中,〈費正清與中美關係〉(臺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10. 葉鳴朗,〈費正清對中國政策的理念及其對國共兩黨態度之研究,1932-1952〉(臺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11. 劉現成,〈一九六0年代國家機器介入台灣電影事業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五) 檔案、公報
    1. 檔號:005-010502-00028-021-107a.jpg,卷名:蔣經國與各界往來函札(十五),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2. 檔號:005-010205-00185-039-432a.jpg,卷名:外交—外交事務散件資料(二),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3. 檔號:005-010205-00181-001-004a.jpg~006 a.jpg,卷名:外交-關於聯合國代表權等外交部收電(十一),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4. 檔號:005-010205-00053-013-148a.jpg,卷名:外交—美蘇中共之關係,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5. 檔號:005-010100-00092-004-079a.jpg,卷名:聯戰工作小組(二),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6. 檔號:005-010100-00112-015-196m,卷名:綜合資料(一),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7. 典藏號:005-010100-00074-020-215a.jpg,中央第四組對於「訪美觀感」建議事項初步意見,卷名:中美關係(二十),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8. 典藏號:005-010100-00074-020-217a.jpg,中央第四組對於「訪美觀感」建議事項初步意見,卷名:中美關係(二十),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9. 典藏號:005-010100-00108-004-036a.jpg~039a.jpg,卷名: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10. 典藏號:005-010100-00108-002-010a.jpg~011a.jpg,卷名: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11. 檔號:005-010207-00004-006-086a.jpg,卷名:訓練—國防研究院教育成果與檢討報告等(四),全宗名: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
    12. 檔號:1280009670001A,全宗名:個人史料;卷名:徐高阮,國史館。
    13. 檔號:129000100179A,全宗名:軍事委員會侍從室,卷名:徐高阮(徐芸書),國史館。
    14. 檔號:2.720/97,冊名:從法律觀點批判胡適與國運,國民黨黨史館。
    15. 檔號:3.8.3/228,冊名:八屆中常會第二二八次會議紀錄,國民黨黨史館。
    16. 檔號586/258,冊名:珍貴的友誼,國民黨黨史館。
    17. 檔號:588/608,冊名:揭發美國共產黨煽動「台灣獨立」陰謀,國民黨黨史館。
    18. 檔號:542/125,冊名:日人操縱下的台獨,國民黨黨史館。
    19. 檔號:9.3/269.1,冊名:專案小組對總裁指示暨中常會綜合發言要點研究結論,國民黨黨史館。
    20. 檔號:0047/006.3/008/1/029,案名:台灣獨立運動(七),國家檔案管理局。
    21. 檔號:0050/006.3/014/1/078,案名:台灣獨立運動(十三) ,國家檔案管理局。
    22. 檔號:0050/006.3/021/1/065,案名:台灣獨立運動(二十) ,國家檔案管理局。
    23. 檔號:0057/1571.62/002,檔名:胡秋原控告王惕吾為匪宣傳案,國家檔案管理局。
    24. 檔號:20505/14/1/140,檔名:總統府宣傳外交綜合研究組第一六七至一八一次會議研討事項簽報與執行,總統府。
    25. 檔號:20505/9/1/100,檔名:總統府宣傳外交綜合研究組第六八至九五次會議研討事項簽報與執行,總統府。
    26. 檔號:20505/5/1/050,檔名:總統府宣傳外交綜合研究組第一八零次會議議程,總統府。
    27. 檔號:2220601/5/1/010,檔名:中研院答復立法院質詢,總統府。
    28. 檔號:3150901/1-001/1/320,檔名:美國人士對雷震案之反應,總統府。
    29. 檔號:3110803/305-001/1/020,檔名:美國費正清訪問中研院,總統府。
    30. 檔號:32907/13/1/020,檔名:某書店改組與停業案,總統府。
    31. 檔號:HS-US01-092-001,冊名:與徐高阮的來往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32. 檔號:HS-US01-061-002,冊名:與徐高阮的來往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33. 檔號:HS- NK05-069-006,冊名:與徐高阮的來往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34. 檔號:HS- NK01-018-013,冊名:與徐高阮的來往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35. 檔號:HS- NK01-018-014,冊名:與徐高阮的來往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36. 檔號:HS- NK05-359-001,冊名:胡適身後徐高阮的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37. 檔號:HS- NK05-359-003,冊名:胡適身後徐高阮的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38. 檔號:HS- NK05-359-004,冊名:胡適身後徐高阮的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39. 檔號:HS- NK05-359-005,冊名:胡適身後徐高阮的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40. 檔號:HS- NK05-359-006,冊名:胡適身後徐高阮的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41. 檔號:HS- NK05-359-007,冊名:胡適身後徐高阮的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42. 檔號:HS- NK05-359-009,冊名:胡適身後徐高阮的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43. 檔號:HS- NK05-131-008,冊名:與蕭、衛姓的來往書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44. 檔號:HS-DY01-1962-0205,冊名:1962年日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檔案館。
    45. 檔號:302-01-03-11-360-001,〈王世杰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46. 檔號:63-01-003-007-005-071,〈王叔銘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47. 檔號:407.1/0184,冊名:中國人物卷:霍寶樹、陳啟夫【筆者按:應為陳啟天】、黃少谷、宋子文、孔祥熙、于斌、張嘉璈、蔣勻田、左舜生、雷震、袁錦濤、梁聲泰、魏重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48. 檔號:407.2/0003,冊名:人物卷:福開森對華態度言論、費吳生、佛里爾、費安、費格森、傅萊、方登、福利曼、福勒爾、福斯特、費努坎、費爾特將軍、傅萊士、費正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49. 檔號:401.1/0091,冊名:美國對華政策—康隆報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50. 檔號:400.3/0054,冊名:美國會對華政策公聽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51. 檔號:400.3/0055,冊名:美國會對華政策公聽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52. 檔號:400.3/0057,冊名:美國會對華政策公聽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53. 《立法院公報》57卷11期(1968.2.21)。
    54. 《立法院公報》57卷13期(1968.2.28)。
    55. 《立法院公報》57卷16期(1968.3.9)。
    (六) 西文報紙、期刋
    1. P. M. Evans, “The long way home:John Fairbank and American China policy 1941-72,”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37, No.4(Autumn,1982)
    2. “Experts on China urge U.S. to seek a Peking accord,”The New York Times(New York), 21 March 1966, pp . 1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