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瑞萍
論文名稱: John Dewey「教育即生活說」在臺北市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應用研究
指導教授: 洪仁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杜威教育即生活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英文關鍵詞: John Dewey,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8下載:1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杜威教育即生活說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應用,藉由分析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教學現況和教學困難,並從杜威教育即生活說的觀點提出相關建議。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訪談6名臺北市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研究發現列述如下:
    一、Dewey「教育即生活說」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皆主張學生要在活動的過程中
    學習,並強調課程統整。
    二、依據Dewey「教育即生活說」的觀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應實施主題式的
      活動課程,並安排適當的情境。
    三、依據Dewey「教育即生活說」的觀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安排教材時
      要有脈絡性,並加以統整。
    四、依據Dewey「教育即生活說」的觀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要在教學過
      程中引導學生思維,並予以反思。
    五、Dewey「教育即生活說」強調跨學科的課程統整,應用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上,有其限制。

    This study elaborated on how Dewey’s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applies to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courses. Firstl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urse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y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teacher in junior high school. Secondly,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difficulties of those teachers occurred with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are collected, and interviewed.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 some suggestations according to Dewey’s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This research adopts case studies. After interviewing 6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there are 5 main findings as follows:
    1. Dewey’s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and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both claim that students must learn from activities. And they both emphasize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s as well.
    2. According to Dewey’s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courses should be conducted theme-based activities curriculum and arranged with appropriate conditions.
    3.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Dewey’s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the teachers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must arrange their teaching materials within students’ learning context and design the courses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integrate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4. Depending on Dewey’s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teachers must inspire students to think and give chances to them for self-reflection during the courses.
    5.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courses emphasized in Dewey’s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has its difficaulties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目次 IV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Dewey「教育即生活說」之探明 11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探究 27 第三節 相關研究分析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及實施 53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7 第四節 研究信實度 59 第五節 研究倫理 61 第四章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與討論 63 第一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教學現況 63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教學困難 88 第三節 「教育即生活說」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應用 10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9 中文部分 129 英文部分 133 附錄 135 附錄一 邀請函 135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36 附錄三 第一次深度訪談大綱 137 附錄四 第二次深度訪談資料 138

    中文部分
    王克難(譯)(1994)。A. S. Neill著。夏山學校(Summerhill School)。臺北市:遠流。
    王怡婷(2007)。杜威(John Dewey)美學理論及其在教學藝術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田培林(1976)。教育是生長嗎。載於教育與文化(上冊)(頁148-151)。臺北市,五南。
    丘愛鈴(2006)。臺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高雄師大學報,20,21-44。
    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M. Lichtman著。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User’s Guide)。臺北市:學富。
    吳俊升(1983)。增訂約翰杜威教授年譜。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吳菜霞(2004)。臺北市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與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健吉(1986)。杜威教育目的論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呂燕智(2009)。專訪OECD官員史萊克談未來人才,培樣學習熱忱 越早越好。商業周刊,1109,82-85
    李佩蓓(2004)。體驗學習方案融入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學生自我效能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市:心理。
    李常井(1981)。杜威的倫理思想。臺北市:中央研究院。
    李常井(1985)。杜威經驗概念剖析。臺北市:中央研究院。
    李常井(1987)。杜威的形上思想。臺北市:中央研究院。
    李惠鈴(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相關問題之研究―以臺北縣教師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艷秋、李志邦(2007)。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李艷秋母子的教育手記。臺北市:天下遠見。
    林秀珍(1999)。杜威經驗概念之教育涵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秀珍(2001)。「教育即生活」抑「生活即教育」?--杜威觀點的詮釋。教育研究集刊,47,1-16
    林秀珍(2007)。經驗與教育探微 : 杜威(John Dewey)教育哲學之詮釋。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建銘(1997)。杜威的生長發展論與教育。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逢祺(2004)。教育規準論。臺北市:五南。
    洪笙僑(2008)。John Dewey知識論之於九年一貫課程的省思。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高廣孚(1991)。杜威教育思想(第二版)。臺北市:水牛。
    康淑惠(2006)。探索教育在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運用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暫行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修正草案對照表。2010年9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 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2009)。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2010年12月19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6教育部(201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絢雯(2006)。探討杜威的「適應」概念—教育面向的思考。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伯璋(198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市:南宏。
    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慧玲(2007)。全方位的國民核心素養之教育研究整合型計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4-2511-S-032-001-)。臺南市:致遠管理學院。
    陳美玲(2007)。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現況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峰津(1969)。杜威教育思想之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進福(1965)。杜威教育思想之研究提要。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單文經(1988)。杜威道德教育理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玉英(2003)。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能得(2009)。放學後才是關鍵:共學共遊,啟發孩子未來大能力!。臺北縣:野人文化。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譯瑩(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理論與研究。載於教育部(主編),綜合活動基礎研習手冊(頁3-30)。臺北市:教育部。
    楊國賜(1978)。進步主義教育哲學體系與應用。臺北市:水牛。
    歐用生(1999)。質的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陽教(1974)。教育哲學基礎。載於雷國鼎(主編),教育學(頁1-18)。臺北市:華岡。
    歐陽教(2002)。教育哲學導論。臺北市:文景。
    潘慧玲(主編)(2004)。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鄭秀琴(2005)。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現況之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淑美(2008)。荳芽不上安親班。臺北市:奧林文化。
    英文部分
    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New York: D. C. Heath.
    Dewey, J. (1934/2005).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 : Perigee Books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Dewey, J. (1956/2001). The school and society &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Dover ed.). New York: Mineola.
    Dewey, J. (1972). My pedagogic creed (pp. 84-95). In the early works of John Dewey,1882-1898. Carbondale, IL :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Katherine, C. M., & Anna, C. E. (1936). The Dewey school: The laboratory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896-1903. New York: D. Appleton-Century.
    Schilpp, P. A. (1951). The philosophy of John Dewey. New York: Tudor Publishing Compan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