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玟瑄
論文名稱: 從明代官員雅集圖看明代雅集圖及群體肖像的發展
指導教授: 林麗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明代繪畫明代官員雅集圖雅集圖群體肖像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44下載:7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明代,有一類型的繪畫題裁興起,內容描繪在園林中雅集的朝臣官員,畫面中可清楚地看到每一個人物的相貌動作,及園林的佈置,並由宮廷畫家或是職業畫家所繪成,是一種群體肖像畫及雅集圖的共同表現。本文廣為蒐集現存的明代官員雅集圖,以及與其相關的雅集圖及肖像畫,從雅集圖及群體肖像畫兩方面著手,探討明代官員雅集圖的圖像源流、創作目的及圖像功能,進而瞭解明代雅集圖及群體肖像畫的發展情形。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回顧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及論文架構 5 第一章 傳世的明代官員雅集圖 8 第一節 明代官員雅集圖的製作背景與圖像內容 8 一、《杏園雅集圖》 二、《竹園壽集圖》 三、《五同會圖》 四、《十同年圖》 第二節 明代官員雅集圖的版本及製作工序 14 一、《杏園雅集圖》的多稿本問題 (一)明代初期的宮廷畫風 (二)三本《杏園雅集圖》與明代初期宮廷繪畫風格的比對 (三)大都會本的創作年代及製作脈絡 二、明代官員雅集圖的製作工序 (一)《竹園壽集圖》的風格問題 (二)明代宮廷內的作坊 小結 25 第二章 明代官員雅集圖的圖像特色及風格來源 26 第一節 明代官員雅集圖的共同特色 26 一、具有肖像畫性質的雅集圖 二、與會官員面相呈現八至十分像 三、依照官職及年齡安排與會官員位置 第二節 明代官員雅集圖與中國傳統繪畫的關聯 32 一、明代之前的傳統雅集圖 二、中國早期的群體肖像畫 (一)由肖像畫性質轉變為雅集圖式的《十八學士圖》 (二)官員雅集圖的濫觴:唐代《香山九老圖》 (三)耆老的典範:宋代《睢陽五老圖》 第三節 明代官員雅集圖與明代肖像畫的風格聯繫 43 一、行樂圖 二、祖宗像 第四節 明代官員雅集圖與明代帝王肖像畫的關係 47 一、人物面相及姿態的轉變 二、明代帝王肖像畫的發展趨勢 三、《出警入蹕圖》 小結 52 第三章 明代官員雅集圖的使用脈絡及時代背景 53 第一節 明代官員雅集的使用脈絡 53 一、明代官員雅集圖的創作目的 二、明代官員雅集圖的圖像意涵 (一)表揚志節?宣揚聖恩?的「行樂圖」 (二)明代官員雅集圖的政治意涵 三、明代官員雅集圖的使用狀況 第二節 明代官員雅集圖對明代肖像畫的影響 61 一、同屬官員實錄的圖像:宦跡圖 二、文人隱士的群體肖像畫 第三節 明代的雅集文化與雅集圖 65 一、明代文人的雅集紀錄 二、另外一種官員雅集圖:《詞林雅集圖》 三、歷史雅集圖的盛行 (一)流行的歷史雅集圖題材 (二)蘇州片的製作 四、雅集圖式的創新:《琴棋書畫圖》與《十八學士圖》 (一)《琴棋書畫圖》的研究回顧 (二)明代的《琴棋書畫圖》與《十八學士圖》 小結 74 結論 76 附表 78 附錄 80 參考書目 84 圖版目錄 90 圖版 99

    專書
    1. (宋)不詳,《宣和畫譜》,台北:台灣商務,1970。
    2. (明)王圻纂輯,《三才圖會》,台北:成文,民59。
    3.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北京:北京人民美術,2004。
    4. (清)陶元藻,《南宋院畫錄》,收入《畫史叢書》第四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63。
    5.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北京:文物,1986。
    6.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中國繪畫全集》,北京:文物,2001。
    7.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北京:人民美術,1987。
    8. 毛文芳,《圖成行樂:名清文人畫像題詠析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8。
    9. 王耀庭主編,《故宮書畫圖錄》,台北市:故宮,2002。
    10.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台北:允晨文化,1996。
    11. 宋后楣,《日近清光》,台北:文史哲,2006。
    12. 杜婉言,《失衡的天平-明代宦官與黨爭》,台北:萬卷樓,1999。
    13.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台北市:丹青,1986。
    14. 林柏亭主編,《大觀-北宋書畫特展:Grand View: Special Exhibition of Northern Su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
    15. 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北京:人民美術,1982。
    16. 洪文慶編,《海外中國名畫精選》,台北:錦繡,2001。
    17. 高居翰,《氣勢撼人:十七世紀中國繪畫中的自然與風格》,台北:石頭,1994。
    1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
    19. 張治安,《明代政治制度》,台北:五南,1999。
    20. 梁白泉編,《南京博物院藏肖像畫選集》,北京:文物,1993。
    21. 楊新編,《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繪畫》,北京:紫禁城,1994。
    22. 劉正、劉建平編,《林良呂紀畫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1997。
    23. 鄭振鐸編,《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華新書局,1988。
    24. 穆益勤,《明代院體浙派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85。
    25. 蘇州博物館編,《蘇州博物館藏明清書畫》,北京:文物,2006。
    26. Clunas, Craig.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7).
    27. Smith, Judith G. and Fong, Wen C.. Issues of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Painting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28. Na, Chih liang. The Emperor’s Procession: Two Scroll of the Ming Dynasty, (Taipei: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1970).
    29. Vinograd, Richard. Boundaries of the Self: Chinese Portraits, 1600-19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30. Fong, Wen C. and Watt, James C.Y.. Possessing the past :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New York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1996).

    期刊論文、專文
    1. Ellen Liang,包偉民譯,〈西園雅集和《西園雅集圖考》〉,《朵雲》28期(1991.1),頁63-72。
    2. Marc Wilson,〈馬遠筆畫卷について—その主題の確認〉,《東京國立博物館美術誌》1982:11(1982.11),頁4-11。
    3. 大石利雄,〈宦南について—正宗寺蔵「飲中八仙・西園雅集図屏風」を中心に—〉,《国華》1235號(1998.09),頁21-34。
    4. 山下裕二,〈遮莫筆 琴棋書画図屏風〉,《國華》1122號(1989.03),頁3-7,20-27。
    5. 尹吉男,〈明代宮廷畫家謝環的業餘生活與仿米氏雲山繪畫〉,《藝術史研究》9(2007),頁101-127。
    6. 尹吉男,〈關於淮安王鎮墓出土書畫的初步認識〉,《文物》1988:1(1988)頁65-72。
    7. 王連起,〈宋人〈睢陽五老圖〉考〉,《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3:1,頁7-20。
    8. 王耀庭,〈肖像.相勢.相法〉,《美育》99(1998.09),頁21-30。
    9. 四宮美帆子,〈琴棋書画図考〉,《美術史研究》35(1997.12),頁103-122。
    10. 石守謙,〈古傳日本之南宋人物畫的畫史意義-兼論元代的一些相關問題〉,《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5(1998.03),頁153-182。
    11. 石守謙,〈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0(1993.06),頁225-291。
    12. 石守謙,〈浪蕩之風—明代中期南京的白描人物畫〉,《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1994.3),頁。
    13. 朱鴻,〈「明人出警入蹕圖」本事之研究〉,《故宮學術季刊》22:1(2004),頁183-213。
    14. 江兆申,〈山鷓棘雀‧早春與文會-談故宮三張宋畫〉,《故宮季刊》,11卷4期(1977),頁13-21。
    15. 江蘇省淮安縣博物館,〈淮安縣明代王鎮夫婦合葬墓清理簡報〉,《文物》1987:3(1987),頁1-15。
    16. 衣若芬,〈一樁歷史的公案-「西園雅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1997.03),頁221-268。
    17. 余輝,〈《韓熙載夜宴圖》卷年代考-兼探早期人物畫的鑑定方法〉,《故宮博物院院刊》1993:4(1993.04),頁37-56。
    18. 吳美鳳,〈旌旗遙拂五雲來,不是千秋戲馬臺-試探「明人出警入蹕圖」與晚明畫家丁雲鵬之關係〉,收入李紀祥、王石番編《圖像時代中的文史哲學門教學與思考研討會論文集》(宜蘭縣: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5),頁97-162。
    19. 宋后楣,〈From the Min-Che Tradition to the Che School(Part2)Precursors of the Che School: Hsieh Huan and Tai Chin〉,《故宮學術季刊》7:1(1989),頁1-15。
    20. 宋后楣,〈元末閩浙畫風與明初浙派之形成〉(一),《故宮學術季刊》6:4(1989),頁1-16。
    21. 李國安,〈明末肖像畫製作的兩個特徵〉,《藝術學》6(1991.09),頁119-157。
    22. 李淑卿,〈默寫在肖像畫史的論述與創作〉,《故宮學術季刊》19:3(2002),頁29-58。
    23. 李維琨,〈吳門畫派的藝術特色〉,收入《吳門畫派研究》(北京:紫禁城,1993),頁104-131。
    24. 李霖燦,〈睢陽五老圖〉,《中國名畫研究(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頁55-61。
    25. 李霖燦,〈睢陽五老圖的復原〉,《中國名畫研究(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頁67-84。
    26. 李霖燦,〈睢陽五老圖後記〉,《中國名畫研究(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頁63-66。
    27. 沈以正,〈中國的肖像畫與官像畫〉,《美育》99(1998.09),頁1-10。
    28. 林莉娜,〈明人「出警入蹕圖」之綜合研究(下)〉,《故宮文物月刊》128(1993:11),頁34-41。
    29. 林莉娜,〈明人「出警入蹕圖」之綜合研究(上)〉,《故宮文物月刊》127(1993:10),頁58-77。
    30. 林莉娜,〈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之宮廷繪畫〉,《故宮文物月刊》137(1994.08),頁56-87。
    31. 林樹中,〈傳陳閎《八公圖》研究〉,《美苑》2007:1(2007.01),頁46-50。
    32. 林麗江,〈由傷感而至風月-白居易「琵琶行」詩之圖文轉繹〉,《故宮學術季刊》20:3(2003.03),頁1-50。
    33. 板倉聖哲,〈睢陽五老圖像的成立與開展—北宋知識份子的繪畫表象〉,收入王耀庭編《開創與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故宮,2007),頁325-345。
    34. 河合正朝,〈「琴棋書画図」について〉,收入《東洋美術史における西と東—対立と交流—》(京都:田中プリント,1992),頁72-77。
    35. 金維諾,〈《早秋圖》與《八公圖》—歐美訪問散記之四〉,《美術研究》1982:4(1982.04),頁77-82。
    36. 唐鼎華,〈明代宮廷人物畫對人物畫發展的影響〉,《新美術》2005:4(2005),頁63-64。
    31. 宮崎法子,〈明代の繪畫:宮廷繪畫〉,《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8明,(東京:小學館,1999)。
    37. 徐邦達,〈淮安明墓出土書畫簡析〉,《文物》1987:3(1987),頁16-18。
    38. 徐建融,〈西園雅集與美術史學-對一種個案研究方法的批判〉,《朵雲》1993年4期(1993.4),頁5-21。
    39. 高木森,〈翰墨乾坤問真偽 秋毫明鑒費工夫-明人「巨幅西園雅集圖」之鑒賞(下)〉,《故宮文物月刊》16:4(民87.7),頁54-73。
    40. 高木森,〈翰墨乾坤問真偽 秋毫明鑒費工夫-明人「巨幅西園雅集圖」之鑒賞(上)〉,《故宮文物月刊》16:3(民87.6),頁90-110。
    41. 張臨生,〈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源流史略〉,《故宮學術季刊》13:3(1996),頁1-82。
    42. 莊天明、趙啟斌,〈中國傳統肖像畫散論〉,收入《明清人物肖像畫選》(上海:上海人民,1982)。
    43. 莊申,〈睢陽五老圖補述〉,《大陸雜誌》,13卷3期(1956),頁17-24。
    44. 陸九皋,〈杏園雅集圖卷〉,《中國美術》1986:2(1986),頁63-68,50,43。
    45. 陸九皋,〈謝廷循杏園雅集圖卷〉,《文物》1963:4(1963),頁24。
    46. 單國強,〈吳偉《詞林雅集圖》卷考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4(2009.4),頁。
    47. 單國強,〈肖像畫歷史概述〉,《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2(1997.2),頁59-72。
    48. 單國強,〈明代肖像畫綜觀〉,《美術》1992:09(1992.9),頁25-29。
    49. 單國強,〈試論古代肖像畫性質〉,《故宮博物院院刊》1988:11(1988.11),頁50-60。
    50. 單國霖,〈明《十八學士圖屏》考〉,《上海博物館集刊》9(2002.12),頁315-327。
    51. 湯德良,〈《西園雅集》-文人畫家的理想家園〉,《東南文化》2001:08(2001),頁34-39。
    52. 黃春秀,〈中國人物肖像畫試析〉,《史博館學報》10(1998.09),頁149-162。
    53. 楊新,〈肖像畫與相術〉,《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6(2005),頁92-98。
    54. 楊新,〈曾鯨與明代肖像畫〉,《故宮博物院院刊》1993:4(1993.4),頁5-10。
    55. 楊鍾基,〈蘇軾西園雅集考辨〉,《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1997),頁555-566。
    56. 楊麗麗,〈一位明代翰林官員的工作履歷-《徐顯卿宦跡圖》圖像簡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4(2005.4),頁42-66。
    57. 楊麗麗,〈明人《十同年圖》卷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2(2004),頁100-160。
    58. 楊麗麗,〈試析明人《五同會圖》卷〉,《文物》2004:7(2004),頁89-96。
    59. 鈴木敬著;魏美月譯,〈中國繪畫史—南宋繪畫(十五)〉,《故宮文物月刊》,8卷8期(1990),頁28-39。
    60. 綿田稔,〈雲谷等益筆 琴棋書畫圖屏風〉,《國華》 1309號(2004.11),頁:17-23。
    61. 趙啟斌,〈中國繪畫史上的《文會圖》(下)〉,《榮寶齋》2005:6(2005.06),頁84-95。
    62. 趙啟斌,〈中國繪畫史上的《文會圖》(上)〉,《榮寶齋》2005:4(2005.04),頁74-85。
    63. 趙啟斌,〈中國繪畫史上的《文會圖》(中)〉,《榮寶齋》2005:5(2005.05),頁82-93。
    64. 劉金庫,〈蘇州片辨析〉,收於劉金庫編《南畫北渡:清代書畫鑒藏中心研究》(台北:石頭,2007),頁93-101。
    65. 潘深亮,〈呂文英、呂紀合作《竹園壽集圖》淺析〉,《故宮博物院院刊》1988:11(1988.11),頁61-63。
    66. 簡松村,〈寫真傳神-中國古代的人物肖像畫〉,《故宮文物月刊》5:5(1987),頁103-110。
    67. 譚怡令,〈點染煙瀾有造化之妙-呂紀花鳥畫及院藏其派作品之探討〉,《故宮文物月刊》13:2(1995.05),頁4-31。
    68. Burglind Jungmann, "Two Screens of the "Elegant Gathering in the Western Garden" in Western Collections," Orientation, vol.39, no.4 (May, 2008), pp.58-67.
    69. Dora C.Y. Ching,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ing Imperial Image,” in David M. Robinson ed. Culture, Courtries, and the Competition: the Ming Court(1368-1644)(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2008).
    70. Ellen Johnston Laing, “Suzhou Pian and Other Dubious Paintings in the Received Oeuvre of Qiu Ying,” Artibus Asiae 59:3/4(2000), pp.265-295.
    71. Kohara Hironobu, “Narrative Illustration in the Handscroll Format,” Words and Images: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1) , pp. 247-266.
    72. Scarlett Jang, "Representations of Exemplary Scholar-officials, Past and Present", Arts of the Sung and Yuan: Ritual, Ethnicity, and Style in Painting (Princeton, New Jersey: The Art Museum,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9) , pp. 38-67.

    博碩士論文
    1. 余佩瑾,〈仇英有關園林繪畫的幾張作品〉(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5)。
    2. 吳誦芬,〈謝環杏園雅集圖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 李珮詩,〈詩畫兼能為寫真—禹之鼎詩題式肖像畫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05)。
    4. 林麗江,〈明代琵琶行敘事畫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5. 邵曼珣,〈明代中期蘇州文人生活研究〉(私立東吳大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
    6. 洪麗君,〈飲中八仙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7. 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8. 張孟珠,〈十八學士圖源流暨圖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9. 許瑜翎,〈鄭振鐸藏正統九年本《聖蹟圖》與明代孔子《聖蹟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0. 陳香吟,〈蘇若蘭璇璣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1. 傅希齡,〈桃源圖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2. Wang, Cheng- hua. “Material Culture and Emperorship: The Shaping of Imperial Role at the Court of Xuanzong,”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199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