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導論~二、台獨之探源)由於之前研究者對台獨的定義不清楚,以致常導致混淆。本文已提出一些面向與定義,並不拘泥於台獨的「字面意義」,試著以導論定義之台獨進程為論述中心為台獨釋義。另以「台獨進程五階段論」觀察戰前台獨之形成與發展,可以檢視許多之前被忽略的台獨元素。戰後台獨之發展與演變也曾經從這些片段的台獨歷程中,連結並尋覓其台獨靈感。
(三、台獨之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依全球殖民地紛紛獨立的歷史潮流,理應提供台獨一次歷史良機,但1945年「八一五台獨」依然胎死腹中。雖說紳商基於個人利益的台獨謀策,未必符合當時絕大多數台灣人的意向,而難以得到迴響,但台灣長期淪為列強權力爭衡的棋子,確為戰後首波台獨夭折的關鍵要素。隨之中國內戰的餘波,牽動台灣的治亂,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未能適切地處理善後而埋下仇恨,遂使得具備現代意義的台獨重新揚起。或許「二二八事件」本身與台獨的連結性有限,但戰後台獨的源頭,與戰後台獨蔓生的養分,則無疑必指向「二二八事件」。
1950年韓戰之爆發,冷戰架構的形成,國民黨政府在台灣之「客觀的台獨」也獲得確保。不過,國民黨聲稱為了因應內、外危機與威脅,採行威權政治,造成所謂的「白色恐怖」;其中,政治案件之大宗,多數是「匪諜」案,但對於台籍人士,乃是以虛構的台獨罪行造成不少的假案、錯案與冤案。透過本文的討論,可以發覺台獨事件當事人在不同政治情境下,對本身與台獨的關係,乃作出截然不同的說辭,人性的矛盾與衝突,在此處顯露。
國民黨政府雖然被目為威權統治,但仍不忘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宣傳其屬於「自由陣營」的一員,所以,維持有限度民主成了佐證之一。只是1960年對雷震組黨事件之壓制,曝露國民黨政府威權的真實性格。雷震出獄後未停止其對台灣前途的關注,在面對台灣被排除於聯合國之外的變局,他於1972年1月發表〈救亡圖存獻議〉,開宗明義呼籲:「從速宣佈成立『中華台灣民主國』(The Democratic State of China-Taiwan)」的構想,指引另一種「形式的台獨」之可能。儘管雷震本人從不承認其為台獨,但這是其個人盲點,並不能否定雷震對台獨的啟示作用。
同樣的,1964年9月20日彭明敏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在台獨啟蒙上亦有其歷史地位。尤其在台獨仍具極端排他性的時代,宣言裡所強調「不分省籍,竭誠合作」的信念,正是「台灣命運共同體」的先聲,也是台獨走向包容,團結台灣各種不同族群的正當性訴求。即使之後台灣經歷種種民主化、本土化的過程,彭明敏當年的想法仍未被時間所淘汰,依然適用於當代,足見其超越時代的識見。
(四、海外台獨之展開)相較於雷震或彭明敏在台灣島內鼓吹民主或傳播台獨種籽的遮遮掩掩,海外台獨的言論空間顯得格外的海闊天空。「二二八事件」後,台獨精英便遠渡重洋,以廖文毅為首,先以香港為中繼站,隨即於1950年代在日本奠立台獨基礎,甚至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對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的正統地位提出挑戰;而另一支以王育德為代表的「台灣青年」系統,則吸納一些留學生成員,與臨時政府系統維持競合關係。1970年代以前,日本台獨基本上扮演台獨的中樞角色,只是,隨著廖文毅等人返台投降,加上供輸台獨新血輪的留學生逐漸以美國為主要留學國,海外台獨的發展重心很自然地移轉至美國。
1970年代以後,經過統合的海外台獨,其團體的組織運作更趨成熟。有些海外台獨乃借鏡過去第三世界國家對抗獨裁政權的經驗,而採行體制外的革命路線,參與數起暗殺及暴力行動。如此激烈的行動,除了引來美國政府的關切外,對以中產階級為主的海外台灣人社群,這種革命路線亦不易得到支持。所以,隨著島內政治民主化、本土化的發展,海外台獨尋求較為溫和的路線,無論是在人道救援、國會遊說、國際外交等工作,海外台獨都展現了積極的作為。尤其是藉著與島內台獨力量的聯繫,海外台獨將多年的經驗和主張,投射在解嚴前後的台灣島內。所以可以發現許多反對運動之改革訴求,都源自於海外台獨,足以擔當島內台獨的啟蒙先行者。
(五、台獨之整合)島內部分,1970年代之後,反對人士透過有限度的選舉逐漸集結在黨外的旗幟下,取得與國民黨相抗爭的政治舞台,而台獨也在黨外的民主訴求中以「自決」主張偷渡,只不過還不能成為黨外主流,因為當時黨外的主要敵人是國民黨,所以黨外的要務是吸納包含統派在內的所有反對運動力量,而不急於在台獨議題上攤牌。
1979年底「美麗島事件」之大逮捕,雖是黨外一次重大的挫折,但其歷史意義與影響力,卻在隔年春的軍法大審之台獨陳述裡徹底發酵。透過傳媒全程大篇幅的報導,使得台獨得到一次前所未見之全島性與國際性宣傳,「台灣住民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中華民國早已經獨立」、「台灣獨立也就是中華民國獨立」等台獨論述,都是首次被公開播送。這是許多人從來沒有意識到的台獨思考點,或許因而獲得啟蒙。
後美麗島時期的黨外,其活動力與政治手腕更趨靈活,對外不只能與海外台獨的密切交流,汲取更多的台獨資源與資訊,以加強對台灣主體性論述之深度;對內也逐漸藉由遍組外圍團體的策略,厚植黨外組織政黨的實力。民主進步黨的組成,突破國民黨威權政治下的組黨封鎖,而創黨〈黨綱〉揭櫫「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決定」之「住民自決」理念,以及「全民公投」的程序,皆確立「自決」與「公投」不啻為民進黨黨魂之所繫。
民進黨成立後,經過迂迴主張台獨的歷程,以及受一些台獨事件的刺激和激勵,1991年10月13日,民進黨終於通過所謂的〈台獨黨綱〉,將「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明文納入其中,使台獨從此堪稱民進黨的神主牌;從此,民進黨結束自黨外以來長期對台獨的曖昧和依違,而不再對台獨閃躲,確定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台獨黨。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島內台獨奮力衝撞威權政治體制的時代,幾乎所有台獨鎂光燈都聚焦於民進黨身上。面對台獨主戰場已經確定遷移至島內的台獨新情勢,海外台獨為了免於成為「失根的台獨」,終究必須回歸台灣以追求台獨的實現。迨「黑名單」等箝制回歸的枷鎖紛紛被解除後,海外台獨終於定根台灣,而一嚐可以回台發展台獨的宿願,只是,後續所需面對的現實與挑戰,其艱難的程度卻不亞於海外所曾經面臨的困境。海外台獨步上民進黨後塵而進入中華民國體制內尋求公職身分,最後消融在島內的台獨洪流裡,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宿命;畢竟,海外台獨的歷史扮演幾乎已經走到歷史盡頭。
同樣的,民進黨身為島內台獨的代表性力量,必須面對近半世紀國民黨根深柢固的反台獨之法統認同,同時又必須整合包括海外台獨在內的各方台獨勢力,如何在堅持台獨黨魂與政治現實的妥協之間求取平衡點,實為不易。至於其更大的考驗,不僅在打破國民黨長期的一黨執政和壟斷,也在試煉與「第一位台灣人總統」李登輝的競爭與合作關係。
「李登輝路線」在國民黨內成為主流之後,大量接受早期黨外到民進黨,甚至海外台獨許多民主化、本土化的主張。這些訴求、主張背後,正是台獨賴以滋養與茁壯的土壤。李登輝初掌權位之始,深諳運用兩手策略之哲學,一方面以反台獨、謹守一中,使國民黨法統力量不得不為其羽翼;另一方面,又大步推展「實質的台獨」之進程,讓台獨很難不助其一臂之力。國民黨法統勢力固然懷疑李登輝的台獨走向,卻苦無實證可加撻伐;民進黨也因「李登輝情結」之箝制,而時常陷入台獨資源被李瓜分的窘境。固然博取台獨之支援轉化為己身動能,讓李登輝陷入台獨疑義之風暴,但李同時也接收多年台獨奮鬥的成果。
1999年7月李登輝斷然宣示「特殊兩國論」,令台獨躍升至「主觀的台獨」之進程。相較於李登輝卸任前對台獨進程的大步推進,2000年帶領長期主張台獨之民進黨執政的陳水扁,反而於就任總統職位時發表「四不一沒有」,宣示將所有台獨進程的主動權完全拋棄,之後一些台獨立場的反覆舉措,往往常令人摸不著頭緒,讓許多長期堅信台獨信念的民進黨支持群眾大失所望。
(六、台獨之制約與轉型)但無論如何,台獨進程能否持續推升的一大關鍵,除了台獨本身實力外,還需衡量反台獨的浪潮有多大。反台獨力量主要有兩股,一在台灣內部,主要為兩蔣法統勢力的遺緒與族群間政治認同之糾葛,另一則為外部逐漸崛起之中國。雖然台灣民主的體制仍有其脆弱的一面,但基本上內部台獨與反台獨的鬥爭,還可仰賴民主機制之調和,而不至陷入絕對的僵局。可是外部中國強權對台獨之威壓,動輒以武力恫嚇,則不是光憑理性的呼喚就能排解。
中國仗持其不斷上升之國力,急於取得主導亞太地緣戰略的優勢,而台灣位於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一方面是折衝海權國家與陸權國家利益的重要據點之一;另一方面,又是掌控亞太區域南、北交通航線的樞紐,亦即台灣的戰略歸屬將直接影響中國能否全盤掌控亞太的航線與戰略形勢。要言之,在多重利益的考量,以及本身尚未達高度發展的情況下,中國將很難放棄「兼併」或「統一」台灣的走向。同樣地,在地緣政治的架構下,美國、日本等強權也很難不扮演平衡的角色。
總之,如果台獨所追求的是「客觀的台獨」,則早在1949年蔣介石總統高倡「反共復國」的時代就已經達成;如果是台獨期待的是「實質的台獨」,則1990年代經歷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的民主化過程,台灣也已經完成其中的步驟。若台獨僅止於滿足台獨進程發展至此,則與中國的統一方案未必沒有交集之處。然而,台灣主體性文化、政治認同之發展趨勢,已經形成主流價值,即「主觀的台獨」之進程已經不能回頭,所以,許多人對「形式的台獨」與「法理的台獨」之追求依然奮鬥不懈,只是在等待時機而已。
(七、結論)無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如何,以仇恨為歸結的中國一統,不只是台獨的哀歌,也將是中國歷史的莫大污點;同樣地,沒有智慧與包容的台獨,不只會一夕斷喪多年辛苦累積的台獨資產,亦將令台灣歷史再添悲情的篇章。審視及沉思戰後台獨之發展與演變,應當有更多的啟示與領悟。
參考書目、文獻
一、檔案、資料彙編: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六),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2.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中美關係報告:1979-1980》,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0年。
3.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中美關係報告:1980-1981》,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1年。
4.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中美關係報告:1981-1983》,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4年。
5.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中美關係報告:1983-1985》,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6年。
6.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1983年。
7. 《中國官方對台政策文件彙集》;http://gptaiwan.org.tw/~cylin/China/2000/2000_2_21.htm/
8. 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候選人聯誼會,《講沒完的政見》,台北:拓荒者,1979年。
9. 《中日戰輯選錄》,《台灣文獻叢刊》第265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10. 王曉波/編,《台胞抗日文獻選編》,台北:帕米爾,1985年。
11. 王正華/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史料彙編:中國代表權》,台北:國史館,2001年。
12. 王康陸文教基金會/編印,《王康陸博士紀念文集》,台北:前衛,1995年。
13. 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台北:遠流,2001年。
14. 王景弘,《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美國外交檔案揭密》,台北:玉山社,2002年。
15. 王景弘,〈美國外交檔案中的「彭明敏案」〉,戴寶村/主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四十週年:歷史省思》,台北:台灣歷史學會,2004年。
16. 王樹栴/編,《張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1963年。
17. 〈外交部長周書楷致駐美大使沈劍虹第797號電〉,1971年7月23日),『聯合國案』,第1冊,〈黨政軍文卷〉,檔號D2229,《蔣經國總統檔案》。
18. 〈外交部長周書楷致駐美大使沈劍虹第798號電〉,1971年7月27日,『聯合國案』,第1冊,〈黨政軍文卷〉,檔號D2229,《蔣經國總統檔案》。
19. 〈日外交文件解密,認同一中一台〉,《自由時報》,2003年12月25日。
20.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中卷),王乃信、王康旼、林至潔、林獻香、周再添、許江漢、黃玉坤、蘇必凱、劉溪北/等譯,《台灣社會運動史(一)文化運動》、《台灣社會運動史(二)政治運動》、《台灣社會運動史(三)共產主義運動》、《台灣社會運動史(四)民族革命運動》,台北:創造,1989年。
21.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中卷),王詩琅/譯,《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台北:稻鄉,1988年。
22.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中卷),翁佳音/譯註,《台灣社會運動史:勞工運動,右派運動》,台北:稻鄉,1992年。
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美麗島事件編輯小組/編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美麗島事件》,台北:長老教會總會,1999年。
24. 台灣人權雜誌社/編著,《台灣1987-1990年人權報告》,台北:台灣人權促進會,1990年。
25.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26.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編,《鄭南榕的生與死》活動手冊,1998年。
27.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編,《民主進步黨兩岸政策重要文件彙編》,台北:民進黨,2000年。
28. 民進黨中央黨部黃信介紀念文集小組,《民主老仙覺:黃信介紀念文集》,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2000年。
29. 民進黨中央黨部選舉對策委員會,《給台灣一個機會》,台北:前衛,1995年。
30. 丘宏達/編,《現代國際法基本文件》,台北:三民,1989。
31. 朱德蘭,《崔小萍事件》,賴澤涵,/計畫主持,《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五○~七○年代文獻專輯(一)》,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32. 〈行政院長嚴家淦上總統蔣中正呈〉,1971年7月23日,『聯合國案』,第1冊,〈黨政軍文卷〉,檔號D2229,《蔣經國總統檔案》。
33. 朱德蘭/主編,許雪姬、吳文星、黃富三/共同編輯,《戒嚴時期台灣政治事件檔案、出版資料、報紙人名索引》,賴澤涵,/計畫主持,《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五○~七○年代文獻專輯》(七),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34. 〈國內各公私立大專院校教師聯名發表:反共愛國自強團結宣言〉,《中央日報》,1979年12月16日。
35. 〈沈劍虹致外交部電834號〉,1971年5月28日,『聯合國』,編號2,〈忠勤檔案〉,檔號3010.82/5044.01-045,《蔣經國總統檔案》。
36. 呂秀蓮,《我愛台灣:呂秀蓮海內外演說選》,高雄:南冠,1988年。
37. 呂秀蓮,《海外看台灣:「台灣春秋」政論選》,高雄:南冠,1988年。
38. 呂秀蓮,《重審美麗島》,台北:前衛,1998年。
39. 李宣鋒/等主編,《臺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五),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8年。
40. 李敖/審定,《安全局機密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彙編》,台北:李敖,1991年。
41. 李登輝,《經營大台灣》,台北:遠流,1995年。
42. 李登輝/筆記,《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台北:允晨,2004年。
43. 李登輝/講,新聞局/編,《奉獻與奮鬥》,台北:新聞局,1995年。
44. 村上直次郎/譯註,中村孝志/校註,程大學/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台北:眾文,1991年。
45. 林正義/主編,《中美關係報告:1988-1989》,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91年。
46. 林正義/主編,《中美關係報告:1990-1991》,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3年。
47. 林正義/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5-1997》,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8年。
48. 林又新/編,《永遠的戰士:郭倍宏、李應元土城書簡》,台北:前衛,1993年。
49. 波士頓通訊編輯委員會/編,《留學生的十字架:「波士頓通訊」選集》,台北:時報,1982年。
50. 周琇環、陳世宏/編註,《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二):組黨運動》,台北:國史館,2000年。
51. 周琇環/編,《戰後外交部工作報告:民國三十九年至民國四十二年》,台北:國史館,2001年。
52. 《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下),台北:人間,1992年。
53. 侯坤宏/編,《國史館二二八檔案史料》(上)、(中)、(下),台北:國史館,1997年。
54. 施明德,《施明德的政治遺囑: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答辯全文》,台北:前衛,1988年。
55. 政策白皮書編纂工作小組,《民主進步黨政策白皮書》,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1993年。
56. 胡民祥,《燭火闖關:蔡正隆博士紀念文集》,台北:前衛,1999年。
57.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0年。
58. 張本政/主編,《「清實錄」台灣史資料專輯》,福州:福建人民,1993年。
59. 馬起華/編著,《台獨誌》,台北:中華會、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1992年。
60. 海峽評論雜誌社/編印,《台灣命運機密檔案》,台北:海峽評論,1991年。
61. 秦孝儀/主編,《台籍志士在祖國的復台努力》,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年。
62. 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1997年。
63. 陳正修、王康陸、黃嘉光/等合編,《台灣獨立運動三十年:張燦鍙選集》,上下冊,台北:前衛,1991年。
64. 陳庭茂/編,《陳文成博士紀念文集》,台北:深耕,出版年不詳。
65. 陳隆志、許慶雄/主編,《當代國際法文獻選集》,台北:前衛,1999年。
66. 陳榮儒/編著,《FAPA與國會外交:1982-1995》,台北:前衛,2004年。
67. 陳世宏/等編輯,《雷震案史料彙編:國防部檔案選輯》,台北:國史館,2002年。
68. 陳世宏/等編輯,《雷震案史料彙編:雷震獄中手稿》,台北:國史館,2002年。
69. 陳世宏/等編輯,《雷震案史料彙編:雷震回憶錄焚毀案》,台北:國史館,2003年。
70. 陳世宏/等編輯,《雷震案史料彙編:黃杰警總日記選輯》,台北:國史館,2003年。
71. 《基本六法》,台北:三民,1993年。
72. 深耕雜誌社編輯部/編,《陳文成博士紀念集》,台北:陳庭茂,無出版年。
73. 許世楷/編,《世界各國憲法選集》,台北:前衛,1995年。
74. 許信良、鍾碧霞/合著,《許信良言論選集》,台北:前衛,1992年。
75. 國防部/編印,《中共原始資料彙編第九十九號-中共對台政策專輯(續編)》,國防部,1998年。
76. 崔蓉芝/等,《江南事件海外檔案》,台北:自由時代,無出版年。
77. 郭惠娜、林衡哲/編,《郭雨新紀念文集》,台北:前衛,1988年。
78. 郭立民/編,《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下冊,台北:永業,1992年。
79. 傅建中,〈美國外交文件解密披露,我被逐出聯合國的傷心往事〉,《中國時報》,2005年3月14日。
80. 黃富三/編著,《美麗島事件》;賴澤涵,/計畫主持,《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五○~七○年代文獻專輯(三)》,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81. 黃富三/採編,《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檔案與口述歷史》;賴澤涵,/計畫主持,《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五○~七○年代文獻專輯(六)》,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82.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冊3;〈警總對雷震起訴書全文〉,台北:桂冠,1990年
83.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冊4;〈新黨的嚴正聲明〉、〈雷震等三人分處徒刑之半決主文及判決要旨〉,台北:桂冠,1990年。
84.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冊11;李怡,〈《雷震回憶錄》出版十年〉,台北:桂冠,1990年
85.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冊27;〈救亡圖存獻議〉、〈給香港「明報」函,以見我為人處世的態度〉、〈給國民黨統戰者監察委員酆景福的答覆〉、〈「給蔣氏父子的建議與抗議」編輯說明〉,台北:桂冠,1990年。
86.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冊28;〈美國華盛頓郵報遠東局長哈立遜台北專訪報導〉 ,台北:桂冠,1990年。
87. 裘兆琳/主編,《中美關係報告:1985-1987》,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9年。
88. 裘兆琳/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2-1994》,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年。
89. 裘兆琳/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8-2000》,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2年。
90.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美麗島十年風雲》,台北:新新聞,1989年。
91. 新聞局/編,《李總統登輝先生八十年言論選集》,台北:新聞局,1992年。
92. 鈴木茂夫/資料提供,蘇瑤崇/主編,《最後的台灣總督府:1944-1946年終戰資料集》,台中:晨星,2004年。
93. 資中筠、何迪/編,《美國對台政策機密檔案》,台北:海峽評論,1992年。
94. 彰化縣文化局,《彰化縣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彰化:文化局,2004年。
95. 劉如仲、苗學孟/編,《台灣林爽文起義資料選編》,福建:福建人民,1984年。
96. 劉連第/編著,《中美關係重要文獻資料選編》,北京:時事,1996年。
97. 〈駐美大使沈劍虹電〉,1971年7月1日,『聯合國案』,第1冊,〈黨政軍文卷〉,檔號D2229,《蔣經國總統檔案》。
98. 〈駐美大使沈劍虹報告美匪關係發展所作因應措施影本〉,1971年7月19日,『匪偽外交』,編號3,〈忠勤檔案〉,檔號3010.82/5044.01-038,《蔣經國總統檔案》。
99. 〈蔣副院長與馬康衛大使談話紀錄〉,1971年7月23日,『中美』,編號64,〈忠勤檔案〉,檔號3010.82/5044.01-067,《蔣經國總統檔案》。
100. 鄧孔昭/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集》,稻鄉,1991年。
101. 鄭純宜/主編,《被出賣的台灣:葛超智(George H. Kerr)文物展綜覽~從世界史的角度反省二二八事件》,台北:228紀念館,1999年。
102. 衛向源,《高雄暴力事件專輯》,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80。
103. 薛月順、曾昌滄、許瑞浩/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國史館,2000年。
104. 魏永竹/等編,《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105. 魏永竹、李宣鋒主編,《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06. 魏廷朝,《台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5》,台北:文英堂,1997年。
107.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一)〉,外交部,檔號:0037/006.3/002,1948年9月12日-1952年2月9日。
108.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首要份子廖文毅抵日活動情形〉,行政院,檔號:0039/4-5-5/2/01/007,1951年1月17日。
109.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二)〉,外交部,檔號:0044/006.3/003,1955年5月24日-1956年2月24日。
110.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三)〉,外交部,檔號:0045/006.3/004,1956年2月3日-8月3日。
111.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五)〉,外交部,檔號:0046/006.3/006,1957年9月13日-1961年6月2日。
112.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六)〉,外交部,檔號:0046/006.3/007,1957年1月6日-1958年6月10日。
113.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八)〉,外交部,檔號:0048/006.3/009,1959年2月24日-12月22日。
114.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十)〉,外交部,檔號:0047/006.3/011,1960年3月1日-12月31日。
115. 檔案管理局,〈台灣獨立運動(二十一)〉,外交部,檔號:0050/006.3/022,1962年1月31日-3月30日。
116. 檔案管理局,〈廖文毅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檔號:0053/3132524/524,1964年7月8日。
117. 檔案管理局,〈彭明敏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檔號:0054/3132534/534,1965年9月15日-1970年2月14日。
118. 檔案管理局,〈曾文水庫建委會人員任免〉,台灣省政府,檔號:0057/T032.1/8060/5/001,1968年12月31日。
119. 檔案管理局,〈叛亂犯劫械逃獄案處理經過〉,國防部軍法局,檔號:59/3136141/141/1/001,1970年4月14日。
120. 檔案管理局,〈林水泉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檔號:0059/3132026/26,1970年9月19日。
121. 檔案管理局,〈籌建綠島監獄〉,國防部軍法局,檔號:59/3136180/180/1/001,1970年9月25日。
122. 檔案管理局,〈一二一0專案(綜合):檢送黃信介等叛亂嫌疑一案起訴書〉,法務部調查局,檔號:0068/3/42174/1/012,1980年02月20日。
123. 檔案管理局,〈75年度刑事判決原本第12701至12750號〉,台灣高等法院,檔號:0075/永簿/420,1986年5月30日。
124. 謝漢儒,《早期民主運動與雷震紀事》,台北:桂冠,2002年。
125. 謝長廷,《民主進步黨》,台北:自由時代,無出版年。
126.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一)立法院、國家安全局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27.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二)國家安全局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28.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三) 臺灣高等法院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29.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四)新竹、臺中、臺南、高雄、臺北、嘉義地方法院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0.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五)台灣省專賣局、台灣糖業公司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1.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六)中國石油公司、台灣電力公司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2.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七)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北成功中學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3.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八) 中興大學、台中技術學院、成功大學、嘉義中學、高雄中學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4.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九)國家安全局、台灣省諮議會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5.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台灣省政府、台灣省文獻會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6.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一)台北縣政府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7.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二)彰化縣政府檔案》,台北:國史館,2002年。
138.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三)、(十四)台中縣政府檔案》,台北:國史館,2003年。
139. 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五)台北市政府、台東縣政府檔案》,台北:國史館,2003。
140. 藍博洲/計劃主持,《五○年代白色恐怖台北地區案件調查與研究》,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98年。
141. 蘇新,《永遠的望鄉:蘇新文集補遺》,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142. 柯邁政(Marc J. Cohen)、鄧津華(Emma Teng)/編,蔡百銓/譯,《台灣就是台灣》,台北:前衛,1992年。
二、報刊:
(一)《台青年》
l 〈台人人宣言!32要求〉,第6號,1961年2月20日,頁9。
l 〈UFI:立運動〉,第9號1961年8月20日,頁6。
l 〈陳事件真相〉,第45號1964年8月25日,頁5-10。
l 〈私府大使館員、余承業脅迫台人裏切〉,第45號1964年8月25日,頁10。
l 〈彭教授逮捕世界訴〉,第47號1964年10月25日,頁2-4。
l 〈廖文毅裏切:愚老人愚行為〉,第55號1965年5月25日,頁2-4。
l 〈台立宣言(日本語全文)〉,第62號,1966年1月25日,頁4。
l 〈合法爭与立運動〉,第69號,1966年8月25日),頁37。
l 〈論游擊与革命爭〉,第74號,1967年1月25日),頁12-20。
l 〈台門的改選始末〉,第79號1967年6月25日,頁17。
l 〈張魁˙林啟旭「強制退去令事件」專刊〉,第82號。1967年9月25日。
l 〈台留美生黃啟明台被捕〉,第79號,1967年6月25日,頁15。
l 〈柳文卿事件專刊〉,第89號,1968年4月25日。
l 〈在美台人示威遊行抗議日本与蔣家所做的野行為〉,第89號1968年4月25日,頁15。
l 〈日本議院浩三与岡完治兩位議員在提出緊急質詢〉,第89號,1968年4月25日,頁24。
l 〈日本議院、葉誠一議員在的質詢〉,第90號,1968年4月25日,頁43。
l 〈在美台人所組成的「柳文卿人事件抗議委員」的抗議書〉,第90號,1968年5月25日,頁22。
l 〈本聯盟1970年度各位負責人名〉,第110號,1970年1月5日,頁2。
l Formosan Nation Speaks Its Heart on February 28th Memorial Day),第101號,1969年4月5日,頁25-29。
l 〈台立聯盟募款運動公開信〉,第114號。1970年5月5日,頁27。
l 〈鄭自才、黃文雄氏、保〉,第115號,1970年6月5日,頁13。
l 〈黃昭夫氏、蔣特務刺傷〉,第152號,1973年6月5日,頁35-38。
l 〈雷震「救亡存獻議」〉,第172號,1975年2月5日,頁28。
l 〈台立聯盟台本部公告:謝東閔、手紙爆重傷〉,第193號,1976年11月5日,頁1。
l 〈2˙28事件意義:戰後台立運動起〉,第196號,1977年2月5日,頁1-5。
l 〈台奸制裁除去:台本部第12行動隊報告〉,第196號,1977年2月5日,頁7。
l 〈台建聯合陣線成立宣言〉,第232號,1980年2月5日,頁18。
l 〈台立軍、蔣大使館襲擊:王昇宅〉,第234號,1980年4月5日,頁18。
l 〈王玉雲高雄市長在米邸宅、爆破〉,第239號,1980年9月5日,頁3。
l 〈蔣介石園、爆破〉,第242號,1980年12月5日,頁223。
l 〈4˙26爆破事件詳報〉,第272號,1983年6月5日,頁16。
l 〈許淑女史講演〉,第275號,1983年9月5日,頁25。
l 〈江南暗殺犯˙陳啟供述、聯盟主席暗殺企〉,第295號1985年5月5日,頁1-2。
l 〈聯盟台本部、正式成立、現場王康陸秘書長逮捕〉,第373號,1991年11月5日,頁1。
l 〈張燦鍙主席、逮捕:聯盟本部遷台成功〉,第375號1992年1月5日,頁1。
l 〈聯盟野党勢力統合潤滑油〉,第390號,1993年4月5日,頁1-4。
l 〈張燦鍙主席、大統領就任式出席、議長談〉,第404號,1994年6月5日,頁1-2。
(二)《台》
l 〈都市游擊戰概論(一)(二)(三)(四)〉,第2、3、4、5期,1972年4、5、6、7月28日,頁3-5、頁2-3、頁2-3、頁3-5。
l 〈革命方法論(二)〉,第8期,1972年10月28日),頁2-3。
l 〈台灣人終於抬起頭了:1973年青少棒世界杯觀賽記盛〉,第19期1973年9月28日,頁10-12。
l 〈台灣現狀的觀感與分析〉,第29期,1974年7月28日,頁4。
l 〈又一次對蔣鬥爭的勝利〉,第32期,1974年10月28日,頁6。
l 〈台灣人民獨立自救手冊〉,第50期,1976年4月28日),頁6。
l 〈台獨聯盟台灣本部公告〉,第56期,1976年10月28日),頁2。
l 〈除奸懲兇:台灣本部第十二行動隊報告〉,第56期,1976年10月28日,頁8。
l 〈從王幸男事件看蔣家對台獨運動的驚惶〉,第61期,1977年3月28日,頁9-11。
l 〈台灣獨立聯盟台灣本部公告〉,第61期,1977年3月28日,頁12
l ”Report on Human Rights Hearing on Taiwan”,第64期,1977年6月28日,頁9-11。
l 〈台灣建國聯合陣線成立宣言〉,第94期,1979年12月28日,頁2。
l 〈海外行動二月記〉,第95期,1980年1月28日,頁3-4。
l 〈特務頭子王昇之子王步天住宅被炸〉,第96期,1980年2月28日,頁23。
l 〈台灣獨立軍炸毀蔣家大使館〉,第96期,1980年2月28日,頁23。
l 〈島內武鬥消息報告〉,第106期,1980年12月28日,頁38。
l 〈曾燕山受擊事件〉,第107期,1981年1月28日),頁4-5。
l 〈台奸的下場:頭破血流〉,第108期,1981年2月28日),頁25。
l 〈黃照夫自白書〉,第109期,1981年3月28日),頁17。
(三)《中央日報》
l 1979年12月13日。
l 1979年12月15日。
(四) 《中國時報》
l 1972年2月1日。
l 1984年8月11日。
l 1990年10月24日。
l 1995年7月15日。
l 1995年7月16日。
l 1997年4月7日。
l 2005年5月10日。
(五)《自由時報》
l 2003年11月22日。
l 2003年12月22日。
l 2003年12月22日。
l 2004年6月14日。
l 2004年12月18日。
(六)《聯合報》
l 1995年7月12日。
l 1995年7月16日。
l 1995年7月20日。
l 2003年12月1日
l 2005年2月25日
(七)《美麗島週報》
l 第91期,1982年7月5日。
l 第105期,1982年9月18日。
l 第109期,1982年10月16日。
l 第172期,1984年1月21日。
三、回憶錄、傳記:
1. 上冬子/著,駱文森、楊明珠/譯,《虎口的總統:李登輝與曾文惠》,台北:先覺,2001年。
2. 于尚白/編,《國民黨台籍政客實錄》,台北:台灣文藝,1987年。
3. 王育德/著,吳瑞雲/譯,《王育德自傳:出生至二二八後脫出台灣》,台北:前衛,2002年。
4. 王美琇/編,《夢想台灣國:張燦鍙三十年的台獨運動生涯》,台北:前衛,1995年。
5. 王力行,《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台北:天下文化,1994年。
6. 王力行、汪士淳/合著,《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台北:天下文化,1997年。
7. 王桂榮,《王桂榮回憶錄》,台北:遠流,1999年。
8. 王景弘,《慣看秋月春風:一個台灣記者的回顧》,台北:前衛,2004年。
9. 方素敏/編,《慈悲˙希望˙愛:林義雄人生行跡》,台北:圓神,2000年。
10. 月旦編譯中心/編,《台灣政壇明日之星》,台北:月旦,1993年。
11. 古瑞雲,《台中的風雷》,台北:人間,1990年。
12. 丘念台,《我的奮鬥史》,台北:中華日報,1981年。
13. 江蓋世,《我走過的台灣路》,台北:前衛,1998年。
14. 江鵬堅/編著,《江鵬堅的歷史參與和前瞻》,台北:前衛,1995年。
15. 朱昭陽/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錄》,台北:前衛,1997年。
16. 汪士淳,《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台北:天下文化,1996年。
17. 汪士淳,《忠與過:情治首長汪希苓的起落》,台北:天下遠見,1999年。
18. 李敖,《你不知道的彭明敏》,台北:商周文化,1995年。
19. 李敖,《鄭南榕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89年。
20. 李敖,《李敖回憶錄》,:台北:商周文化,1997年。
21. 李敖,《李敖快意恩仇錄》,台北:商業周刊,2001年。
22. 李文,《縱橫五十年:呂秀蓮前傳》,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
23. 李昂,《施明德前傳》,台北:新台灣重建委員會,1993年。
24. 李登輝,《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1999年。
25. 李世傑,《台灣共和國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台北:自由時代,1988年。
26. 李應元,《人生的驚嘆號》,台北:人物,2002年。
27. 李瓊月,《台灣醫界大師:李鎮源》,台北:玉山社,1995年。
28. 李天福/編,《自由的呼喚》,台北:前衛,2000年。
29. 李錦容,《台灣女英雄陳翠玉》,台北:前衛,2003年。
30. 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玉山社,1996。
31. 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北:自立晚報,1991年。
32. 李豐楙/主編,《當代台灣俠客誌》,台北:東宗,1993年。
33. 李維菁,〈眾神歸鄉:台獨聯盟遷台後的發展與困境〉,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1993年。
34. 阮美姝,《幽暗角落的泣聲》,台北:前衛,1992年。
35. 阮美姝,《孤寂煎熬四十五年》,台北:前衛,1994年。
36. 冷若水,《華府十八年》,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93年。
37. 宋重陽,《台灣獨立運動私記:三十五年之夢》,台北:前衛,1996年。
38. 呂政達,《謝長廷:人生這條路》,台北:大村,1995年。
39. 吳濁流,《無花果:台灣七十年的回想》,台北:前衛,1989年。
40. 吳錦,《「世界台灣獨立聯盟」組織發展與實力分析》,桃園: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1986年。
41. 吳新榮,《吳新榮回憶錄》,台北:前衛,1991年。
42. 余陳月瑛,《余陳月瑛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
43. 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沈劍虹回憶錄》,台北:聯經,1986年。
44. 官麗嘉,《誠信:林洋港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1995年。
45. 林文義,《菅芒離土:郭倍宏傳奇》,台北:前衛,1991年。
46. 林樹枝(枝伯),《白色恐怖X檔案》,台北:前衛,1997年。
47. 林樹枝(枝伯),《良心犯的血淚史》,台北:前衛,1989年。
48. 林樹枝,〈34年前的一場泰源監獄革命〉,《台灣日報》,2004年6月4日。
49. 林志恆,《蘭陽之子游錫》,台北:天下遠見,1998年。
50. 林蔭庭,《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台北:天下文化,1998年。
51. 官麗嘉,《誠信:林洋港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1995年。
52. 邵玉銘/主編,《風雲的年代:保釣運動及留學生涯之回憶》,台北:聯經,1991年。
53. 周聯華,《周聯華回憶錄》,台北:聯合文學,1994年。
54. 周玉蔻,《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台北:麥田,1993年。
55. 周玉蔻,《李登輝˙一九九三》,台北:吳氏圖書,1994年。
56. 邱永漢/著,朱佩蘭/譯,《我的青春˙台灣,我的青春˙香港》,台北:不二,1996年。
57. 金美齡、周英明,《日本啊台灣啊》,台北:前衛,2001年。
58. 柯旗化,《台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2002年。
59. 施明雄,《台灣人受難史》,台北:前衛,1998年。
60. 施明雄,《施家三兄弟的故事》,台北:前衛,1998年。
61. 施明德,《無私的奉獻者,狂熱的革命者:施明德》,台北:天下遠見,2002年。
62. 郁慕明,《高手過招:郁慕明笑談九大政治明星》,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
63. 夏珍,《許信良的政治世界》,台北:天下遠見,1999年。
64. 夏珍,《中立:國家調查員王光宇解密》,台北:天下遠見,2003年。
65. 高金郎,《泰源風雲》,台北:前衛,1991年。
66. 張俊宏,《我的沉思與奮鬥:兩千個煎熬的日子》,南投:作者發行,1977年。
67. 張丁蘭,《張丁蘭的故事》,台北:前衛,2000年。
68. 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遠見,2000年。
69.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台灣近代名人誌》(二),台北:自立晚報,1988年。
70.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台灣近代名人誌》(四),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71.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台灣近代名人誌》(五),台北:自立晚報,1990年。
72. 陳菊,《黑牢嫁粧:一個台灣女子的愛與戰鬥》,台北:月旦,1993年。
73. 陳雪、鄭聲/合著,《陳定南前傳》,台北:商周文化,1994年。
74. 陳三興,《少年政治犯非常回憶錄》,台北:前衛,1999年。
75. 陳唐山,《定根台灣陳唐山》,台北:前衛,1993年。
76.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台北:前衛,1994年。
77. 陳婉真,《啊!黑名單》,台北:前衛,1992年。
78. 陳婉真,《草山小蛇與民進黨的頭人們》,台北:陳婉真服務處,1998年。
79. 陳榮儒,《台美人的民間外交》,台北:前衛,2001年。
80. 陳榮儒,《FAPA與國會外交:1985-1995》,台北:前衛,2004年。
81. 陳銘城、邱國禎/合編,《李應元的挑戰》,台北:前衛,1991年。
82. 陳銘城,《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1992年。
83. 陳銘城、施正鋒/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故事》,台北:前衛,2000年。
84. 陳銘城,〈台灣人權救援的故事:向梅心怡、艾琳達致意〉,《台灣日報》,2004年10月5日。
85. 陳佳宏,《海外台獨運動史》,台北:前衛,1998年。
86. 陳淞山,《新世紀接班人》,台北:新自然主義:2001年。
87. 陳勝宏、粘銘昌/主編,《陽信論壇:從李登輝的生命共同體談起》,台北:陽信文教基金會,1997年。
88. 陳振盛,《李登輝的小故事》,台北:台視文化,1988年。
89. 陳庭茂,《我的轉捩點》,台北:陳文成博士文教基金會,無出版年。
90. 陳水扁,《台灣之子》,台中:晨星,1999年。
91. 陳水扁,《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台北:圓神,2001年。
92. 陳正茂/編著,《左舜生年譜》,台北:國史館,1998年。
93. 莊秋雄,《海外遊子台獨夢》,台北:前衛,1993年。
94. 陶五柳,《彭明敏旋風》,台北:大村,1995年。
95. 陶五柳,《陳水扁震撼》,台北:大村,1994年。
96.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台北:自由時代,1989年。
97. 許家屯,《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上)(下),台北:聯經,1995年。
98. 許世楷,《台灣獨立黨回歸祖國》,台北:前衛,1993年。
99. 許伯埏/著,傅奕銘/中文摘譯,《許丙˙許伯埏回想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
100. 彭瑞金,《台灣野生的政治家:余登發》,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101.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台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1995年。
102. 黃武東,《黃武東回憶錄:台灣長老教會發展史》,台北:前衛,1988年。
103. 黃英哲,《扶桑書劍記》,台北:前衛,1991年。
104. 黃肇珩、黃天才,《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台北:聯經,2005年。
105. 黃煌雄,《台灣的先知先覺:蔣渭水先生》,台北:輝煌,1976年。
106. 葉柏祥,《黃信介前傳:民進黨永遠的大老》,台北:月旦,1994年。
107. 葉榮鐘/著,李南衡、葉芸芸/編註,《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108. 葉芸芸/編寫,《證言二二八》,台北:人間,1990年。
109. 楊基銓,《楊基銓回憶錄》,加州:台灣,1996年。
110.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1970年。
111. 楊逸舟/著,張良澤/譯,《受難者》,台北:前衛,1990年。
112. 鈴木茂夫/著,陳千武/譯,《台灣處分一九四五》,台中:晨星,2003年。
113. 劉重義、李逢春、陳志清、林泰源/合著,《風起雲湧:海外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台北:自由時代,1988年。
114. 劉樵,《透視許信良》,台北:拓荒者,1979年。
115. 蔣梨雲、蔣節雲、蔣松平/編,《蔣渭川和他的時代:附冊》,台北:前衛,1996年。
116. 鄭翼宗,《歷劫歸來話半生》,台北:前衛,1992年。
117. 蔡同榮,《我要回去》,高雄:敦理,1991年。
118. 蔡同榮,《民視與我》,台北:民視,2003年。
119. 鍾謙順,《煉獄餘生錄:坐獄二十七年回憶錄》,台北:自由時代,出版年不詳。
120. 靜思,《辜顯榮傳奇》,台北:前衛,1999年。
121. 顏尹謨,《台灣同鄉:海外見聞錄》,台北:深耕,1983年。
122. 謝若蘭,〈以台灣學生刊物初探美國之台灣留學生獨立運動史〉,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123. 藍博洲,《共產青年李登輝》,台中:紅岩,2000年。
124. Claude Geoffroy/著,黃發典/譯,《台灣獨立運動-起源及一九四五年以後的發展》,台北:前衛,1997年。
125. 埃德加˙斯諾(Edger Snow)/著,《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台北:一橋,2002年。
126. 陶涵(Jay Taylor)/著,林添貴/譯,《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台北:時報,2000年。
四、口述歷史:
1. 〈二二八事變的回憶:林衡道先生訪問記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口述歷史》第2期,1991年2月1日。
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口述歷史第十期:蘇東啟政治案件專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
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口述歷史第十一期:泰源事件專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
4. 王幸男/口述,胡慧玲、鄭道隆、鄭佩雯/撰文,《我的選擇:謝東閔案始末》,台南:台灣人文化基金會,2001年。
5. 史明,〈半世紀的海外台灣獨立運動史〉,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6. 朱昭陽/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流》,台北:前衛,1994年。
7. 沈秀華、張文義/採訪記錄,《噶瑪蘭二二八:宜蘭二二八口述歷史》,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8. 沈君山/受訪,〈台灣國際關係,有香港化之虞〉,《中國時報》2004年4月6日。
9. 吳文星、許雪姬/採編,《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賴澤涵,/計畫主持,《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五○~七○年代文獻專輯(五)》,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10. 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11. 吳明基,〈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在海外台灣人運動中的工作〉,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12. 吳木盛、林又新,〈全美台灣同鄉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13. 吳秀惠,〈北美洲台灣婦女會之創立及早期活動〉,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14. 李登輝/受訪,鄒景雯/採訪紀錄,《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印刻,2001年。
15. 〈李朝熙先生訪談紀錄〉,《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
16. 〈李榮宗先生訪談紀錄〉,《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
17. 李憲榮,〈世台會與海外台灣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18. 李天福(盧主義),〈自由的號角:3F及UFI之起源〉,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19. 林衡道/口述,卓遵宏、林秋敏/訪問,林秋敏/紀錄整理,《林衡道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1996年。
20. 林文政,〈太平洋時報簡史〉,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21. 林哲夫,〈加拿大的台灣人運動〉,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22. 邱義昌,〈千禧年代全美台灣同鄉會在海外台灣人社團中扮演的角色〉,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23. 邱彰,《元帥出征:黃信介》,台北:商周,1993年。
24. 周烒明,〈1983至1990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25. 周烒明,〈早期(1960至1970)威斯康辛大學台灣學生在台灣建國運動所扮演的角色〉,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26. 侯榮邦,〈台獨聯盟日本本部發行刊物〉,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27. 胡慧玲,《島嶼愛戀》,台北:玉山社,1995年。
28. 胡慧玲、林世煜/採訪記錄,《白色封印:人權奮鬥證言-白色恐怖1950》,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年。
29. 張昭仁、謝立信/合編,《噤聲五十年:台灣人民口述歷史》,台北:海洋國家文化,1996年。
30.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採訪記錄,《基隆雨港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
31.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採訪記錄,《嘉義北回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
32.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採訪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33.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採訪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34.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採訪記錄,《嘉雲平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35. 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採訪記錄,《台北南港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36.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採訪記錄,《台北都會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
37. 張維嘉,〈美麗島雜誌海外復刊與台獨運動〉,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38. 張英哲,〈1970-2000歐洲台灣人的社會政治運動〉,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39. 高明輝/口述,范立達/整理,《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台北:商周,1995年。
40. 高成炎,〈一個海外留學生的認同過程〉,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41. 高俊明、高李麗珍/口述,胡慧玲/撰文,《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台北:望春風,2001年。
42. 梁肅戎/口述,劉鳳翰、何智霖/訪問,何智霖/紀錄整理,《梁肅戎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1995年。
43. 陳以德,〈過去與今日獨立運動的比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44. 陳隆、陳錦芳、盧榮杰,〈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世台會)簡史〉,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45. 陳重信,〈台灣門(TAIWANGATE):黑名單政策與人權〉,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46. 陳隆志,〈海外台灣人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回顧(1950-1991)〉,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47. 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許秀容/紀錄整理,《台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守山口述歷史》,台北:國史館,2002年。
48. 〈陳少廷先生電話訪談〉,2004年8月22日。
49. 陸鏗、馬西屏/採訪記錄,《別鬧了,登輝先生》,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
50. 許世模,〈台灣公論報(美)的回顧〉,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51. 許雪姬/等訪問,黃美滋、薛化元/紀錄,《「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專題研討會論文暨口述歷史紀錄》,台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3年。
52. 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老牌台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台北:獨家,1991年。
53. 黃昭堂,〈日本的台獨運動〉,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54. 黃文雄,〈在日台灣人的學運、鄉運、社運備忘錄〉,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55. 黃文雄,〈四二四刺蔣事件的回顧與反思〉,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56. 黃根深、王廷宜、莊秋雄,〈台灣人權協會(美)1970-1990年代的故事〉,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57. 〈辜寬敏先生訪談〉,「台灣心聲」,2003年12月17日。
58. 曾品滄、許瑞浩/訪問,曾品滄/記錄整理,《一九六○年代的獨立運動:全國青年團結促進會事件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4年。
59. 曾茂德,〈從闡釋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視窺廖文毅時代1950’s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60. 〈曾茂德先生訪談〉,2003年12月10日。
61.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62.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63.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歷史的凝結:1977~79台灣民主運動影像史》,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64.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65. 楊宗昌,〈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美國本部的故事〉,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66. 劉鳳翰、何智霖、陳亦榮/訪問,何智霖、陳亦榮/紀錄整理,《汪敬煦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1994年。
67. 劉鳳翰/訪問,許秀容/紀錄整理,《台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守山口述歷史》, 上、下冊,台北:國史館,2002年。
68. 廖述宗,〈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創會首十年紀事〉,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69. 〈鄭自才先生訪談〉,2005年5月21日。
70. 戴國煇、王作榮/口述,夏珍/記錄整理,《愛憎李登輝》,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
71. 藍博洲,《高雄縣二二八暨五○年代白色恐怖民眾史》,高雄:高雄縣政府,1997年。
五、專書論文:
1. 卜大中,《由中國到世界:海峽兩岸和國際政治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
2. 大前研一/著,李宛蓉/譯,《民族國家的終結》,台北:立緒,1996年。
3. 大前研一/著,趙佳誼、劉錦秀、黃碧君/譯,《中華聯邦》,台北:商周,2003年。
4.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5. 中國大陸研究學會/編,《主權問題與兩岸關係論文集》,台北:中國大陸研究學會,1995年。
6. 方孝謙,《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989~1945》,台北:巨流,2001年。
7.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2001年。
8. 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2003年。
9. 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草根,1999年。
10. 王育德/著,侯榮邦/等譯,《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台北:前衛,2002年。
11. 王銘義,《一八九五年中國出賣台灣》,台北:日臻,1995年。
12. 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1980年。
13. 王曉波,《被顛倒的台灣歷史》,台北:帕米爾,1986年。
14. 王曉波,《走出台灣歷史的陰影》,台北:帕米爾,1986年。
15. 王曉波,《台灣史與台灣人》,台北:東大圖書,1988年。
16. 王曉波,《兩岸關係論集》,台北:海峽學術,1997年。
17. 王景弘,《中美關係的軌跡》,上下冊,台北:聯經,1987年。
18. 王友仁,《東北亞區域研究:國際現勢》,台北:文化大學,1998年。
19. 王晴佳、古偉瀛/合著,《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台北:巨流,2000年。
20. 王文山,《和平七雄論》,台北:月旦,1997年。
21. 王崑義〈恐怖主義滿足英雄主義崇拜〉,《中國時報》,1996年12月22日。
22. 王玉玲,《由兩岸關係探討台灣的統獨問題:以博奕理論析之》,台北:桂冠,1996年。
23. 尹章義,《抽濃菸˙喝烈酒˙大聲抗議》,台北:台灣史研究會,1988年。
24.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1990年。
25. 文訊雜誌社/編,《信心˙智慧與行動:李登輝先生的人格與風格》,台北:文訊雜誌社,1990年。
26. 台灣教授協會/編著,《會診李登輝》,台北:前衛,1996年。
27.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會/主編,《新客家人》,台北:台原,1993年。
28.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台灣史》,台中:台灣省文獻會,1977年。
29. 丘為君/等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9-1979》,三冊,台北,龍田,1979年。
30. 丘宏達,《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問題論集》,台北:商務,1975年。
31.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問題》,台北:新紀元,1966年。
32. 史明,《台灣獨立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南冠,1988年。
33. 史明,《民族形成與台灣民族》,作者自印,無出版年。
34. 史明,《台灣民族革命與社會主義》, 東京:Taiwanese Cultural Grasroots Association,1993年。
35. 史明,《台灣民族主義與台灣獨立革命》,台北:前衛,2001年。
36.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San Jose:蓬島文化,1980年。
37. 史明,《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社會發展四百年史》,台北:前衛,1995年。
38.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1987年。
39. 司馬遼太郎/著,李金松/譯,《台灣紀行》,台北:台灣東販,1995年。
40. 司馬桑敦,《中日關係二十五年》,台北:聯經,1988年。
41. 司馬春秋/編,《台灣軍事密檔》,台北:群倫,1987年。
42. 田欣,《台灣,我唯一的祖國》,台北:前衛,1995年。
43. 田弘茂/等著,《國防外交白皮書》,台北:業強,1992年。
44. 古淑芳,〈台灣黨外運動(1977-1986):以黨外言論為中心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99年。
45. 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編,《外省人、台灣心》,台北:前衛,1992年。
46.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1994年。
47. 石之瑜,《當代台灣的中國意識》,台北:正中,1993年。
48. 吉田茂/著,陳鵬仁/譯,《決定日本的一百年》,台北:學術,1970年。
49. 吉田茂,《回想十年》第三冊,東京:新潮社,1957年。
50. 任卓宣,《台獨理論批判》,台北:阿爾泰,1980年。
51. 任育德,《雷震與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1999年。
52. 任孝琦,〈海外台獨的三條路線〉,《遠見》,1988年4月15日。
53.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1998年。
54. 李達,《美台關係與中國統一》,台北:洞察,1989年。
55. 李喬,《台灣人的醜陋面》,台北:前衛,1988年。
56. 李本京/主編,《美國研究論文集》,台北:正中,1986年。
57. 李大維,《台灣關係法立法過程》,台北:洞察,1988年。
58. 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台北:傳記文學,1978年。
59. 李潔明、唐思/合編,張同瑩、馬勵、張定綺/合譯,《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台北:先覺,1999年。
60. 李登輝、中嶺雄,《亞洲的智略》,台北:遠流,2000年。
61. 李登輝,《慈悲與寬容》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
62. 李慶四,《美國國會與美國對華政策》,北京:當代世界,2002年。
63. 李筱峰,《台灣,我的選擇!》,台北:玉山社,1995年。
64.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65. 李筱峰,《從終戰到二二八:島嶼新胎記》,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66. 李鴻禧/等,《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年。
67. 李純青,《望鄉》,台北:人間,1993年。
68. 李純青,《台灣論》,台北:人間,1993年。
69. 李憲榮,《從海外看台灣政治生態》,台北:前衛,1993年。
70. 李世傑,《調查局研究》,台北:李敖,1995年。
71. 李澤厚、劉再復,《告別革命:廿世紀中國對談錄》,台北:麥田,1999年。
72. 阮銘,《民主台灣VS.共產中國》,台北:玉山社,2001年。
73. 阮銘、林若雩、祝政邦、呂佳陵/合著,《民主在台灣》,台北:遠流,2000年。
74. 吳子光《台灣記事》,《台灣文獻叢刊》第3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59年。
75. 吳昱輝/編,《台灣之將來學術論文集》,高雄:新台政論,1986年。
76. 吳昱輝/編,《自決與獨立》,高雄:新台政論,1987年。
77. 吳密察、張炎憲/等著,《建立台灣的國民國家》,台北:前衛,1993年。
78. 吳密察,〈台灣史的成立及其課題〉,《當代》期100,1994年8月。
79. 吳密察、若林正丈,《台灣對話錄》,台北:自立,1989年。
80.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台灣連翹》,台北:年代文庫,1987年。
81. 吳安家,《台海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台北:永業,1996年。
82. 吳明勇,〈戰後台灣史學的政治處境〉,《史耘》5期,1999年9月。
83. 吳靜吉/等編著,《心理學》,台北:空中大學,1994年。
84.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台灣與大陸間的關係》,台北:正中,1997年。
85. 杜維運、黃俊傑/編,《史學方法論文集》,台北:華世,1979年。
86. 杜維運、陳錦忠/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集(三)》,台北:華世,1985年。
87. 呂秀蓮,《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台北:拓荒者,1979年。
88.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1991年。
89. 何浩若,《美國姑息份子與台灣獨立運動》,台北:作者自印,1968年。
90. 沈建德,《台灣常識》,作者自印,1998年。
91. 邱垂亮,《台灣與中國》,台北:前衛,1989年。
92. 東嘉生/著,周憲文/譯,《台灣經濟史概說》,台北:帕米爾,1985年。
93. 周之鳴/編,《費正清集團在台灣大陰謀》,台北:國際共黨問題研究社,1978年。
94. 周之鳴/編,《太平洋學會怎樣出賣中國》,台北:華龍文化,1968年。
95.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1989年。
96. 林勁,《「台獨」研究論集》,台北:海峽學術,1993年。
97.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1989年。
98. 林正義、葉國興、張瑞猛/合著,《台灣加入國際經濟組織策略分析》,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90年。
99. 林啟旭,《革命意識與台灣獨立》,高雄:南冠,1988年。
100. 林仁川,《臍帶的證言》,台北:人間,1993年。
101. 林介民,《我思我問集》,台北:黎明,1983年。
102. 林山田,《刑法通論》,台北:三民,1990年。
103. 林山田,《建造自己的國家》,台北:台大法律系,1996年。
104. 林志雄,《顯微鏡下的台獨》,陸軍總司令部政戰部,1989年。
105. 林偉盛,《清代台灣社會與分類械鬥:羅漢腳》,台北:自立,1993年。
106.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北:台原,1993年。
107. 林書揚,《從二˙二八到五○年代白色恐怖》,台北:時報,1992年。
108. 林濁水,《瓦解的帝國》,台北:前衛,1991年。
109. 林濁水,《統治神話的終結》,台北:前衛,1992年。
110. 金秀明、胡祖慶/編譯,《台灣關係法:過去與未來十年》,台北:五南,1991年。
111. 岡崎研究所:金田秀昭/主編,《飛彈防禦系統(BMD)入門:何謂彈道飛彈防衛》,台北:台灣安保協會,2001年。
112. 阿爾泰出版社/編印,《「台獨」問題表解》,台北:阿爾泰,1992年。
113. 邵玉銘,《從門戶開放到中美斷交》,台北:淡江大學,1983年。
114. 南方朔,《帝國主義與台灣獨立運動》,台北:四季,1980年。
115. 侯立朝,《台灣獨台台獨》,台北:博學,1991年。
116. 柯瑞明,《台灣可以說不》,台北:業強,1996年。
117. 姚嘉文,《舊金山和約:台灣的釋放令》,彰化:關懷文教基金會,2001年。
118.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1997年。
119. 若林正丈、劉進慶、松永正義/編著,《台灣百科》,台北:克寧,1995年。
120. 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編,《台灣一九九○》,台北:群倫,1986年。
121. 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編,《透視黨外組黨》,台北:風雲論壇,1986年。
122. 時事周報社/編印,《明辨大是大非:剖視「台獨」》,台北:時事周報社,1980年。
123. 姜南揚,《台灣大轉型:40年政改之謎》,台北:克寧,1995年。
124. 施家順,《台灣民主國的自主與潰散》,高雄:復文,1995年。
125. 施敏輝/編,《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1989年。
126. 施正鋒/編,《民族認同與台灣獨立》,台北:前衛,1995年。
127. 施正鋒/編,《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1997年。
128. 施正鋒/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1995年。
129. 施正鋒,《族群與民族主義》,台北:前衛,1998年。
130. 施正鋒,《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2000年。
131. 施正鋒,《台灣政治建構》,台北:前衛,1999年。
132. 倪子修/總編輯,《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台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1年。
133. 海外出版社/編,《透視台獨》,台北:海外出版社,1982年。
134. 馬克任,《美國華人社會評論》,上、下冊,台北:聯經,1985年。
135. 馬克任,《中美外交評論兩百篇》,上、下冊,台北:聯經,1985年。
136. 馬起華/編,《台獨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1988年。
137. 馬鶴凌/編著,《中國統一與世界和平》,台北,大海文化,1997年。
138. 張富美/編,《台灣問題討論集》,台北:前衛1989年。
139. 張旭成,《台灣、中國與世界》,台北:前衛,1990年。
140. 張旭成,《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台灣外交與台灣安全》,台北:月旦,1997年。
141. 張淑雅,〈美國對台政策轉變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
142. 張慧英,《外交目擊》,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
143. 張茂桂/等,《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1993年。
144. 張德水,《激動!台灣的歷史:台灣人的自國認識》,台北:前衛,1992年。
145. 張炎憲/等,《台灣史論文精選》,上、下冊,台北:玉山社,1996年。
146. 張炎憲、陳美容、楊雅慧/合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
147. 夏朝基金會/編,《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海峽學術,1999年。
148. 徐宗懋,《台灣人論》,台北:時報,1993年。
149. 倪炎元,《東亞威權政權之轉型》,台北:月旦,1995年。
150. 郭武雄,《美國傳統外交政策原則與對華政策》,台北:商務,1978年。
151. 郭洪紀,《新國家主義》,台北:揚智文化,1996年。
152. 郭廷以,《台灣史事概說》,台北:正中,1996年。
153. 郭正亮,《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1998年。
154. 郭正亮,《變天與挑戰》,台北:天下遠見,2000年。
155. 郭正亮,《政治突圍》,台北:時報,2001年。
156. 梁敬錞,《開羅會議》,台北:商務,1974年。
157.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里仁,1984。
158. 梁炯輝,〈「河洛」乎?「福佬」乎?「貉獠」乎?:台灣閩南語正名〉,《鵝湖月刊》,2003年3月;http://www.mt.au.edu.tw/2MTT/taiwan/taiwna_people/04.htm/
159. 陳國雄,《別怕中國:當前台海攻防戰,兩岸軍力總比較》,台北:前衛,1995年。
160. 陳志奇,《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台北:中華日報,1980年。
161. 陳榮儒,《台美人的民間外交》,台北:前衛,2001年。
162. 陳映真,《中國結》,台北:人間,1988年。
163. 陳其南,《公民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台北:允晨,1992年。
164. 陳其南,《關鍵年代的台灣》,台北:允晨,1991年。
165. 陳其南,《關鍵年代的台灣:國體、法治與農政》,台北:允晨,1988年。
166. 陳隆志,《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台北:月旦,1994年。
167. 陳隆志/主編,《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台北:前衛,1999年。
168. 陳芳明,《福爾摩沙情結》,台北:前衛,1991年。
169. 陳芳明,《李登輝情結》,台北:前衛,1991年。
170. 陳芳明,《探索台灣史觀》,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171. 陳芳明,《在時代分合的路口》,台北:前衛,1989年。
172. 陳芳明,〈內戰史觀,是沒落的史觀〉,《中國時報》,2005年3月14日。
173. 陳俐甫,《日治時期台灣政治運動之研究》,台北:稻鄉,1996年。
174. 陳少廷/編撰,《台灣新文學運動簡史》,台北:聯經,1981年。
175.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時報,1995年。
176. 陳俐甫,《禁忌˙原罪˙悲劇:新生代看二二八事件》 台北:稻鄉,1990年。
177. 陳琰玉、胡慧玲/編輯,《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等,1992年。
178. 陳孔立/主編,《台灣研究十年》,台北:博遠,1991年。
179. 陳郁秀/編著,《蘆葦與劍:台灣政治運動發展簡史》,台北:時報,2002年。
180. 陳淞山,《國會制度解讀》,台北:月旦,1995年。
181. 陳志龍/總編輯,《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數之認定與增減》,台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2年。
182. 陳荔彤,《台灣主體論》,台北:元照,2002年。
183. 陳長文,〈走出傳統迷思,尋找「國家」新意涵〉,《自由時報》,2004年9月1日。
184. 陳明通、王智盛〈200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中國政策之研究〉,《中國事務》第一期,台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2000年7月。
185. 陳儀深,《誰的民進黨:九○年代台灣反對運動的參與、觀察與批判》,台北:前衛,1995年。
186. 陳永興,《拯救台灣人的心靈》,台北:前衛,1989年。
187. 陳玉峰,〈阿里山劫難之後續省思:略評阿扁總統的事權統一〉,《台灣生態電子報》第9期,台灣生態學會,2003年3月5日;http://www.pu.edu.tw/~ecology/taiwan/e-paper/ep-9.htm/
188.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國軍反「台獨」教育之理念、立場與作為》,國防部政戰部,1994年。
189. 陸軍總司令部/編印,《陸軍「反台獨」持續教育宣教參考資料》,陸軍總司令部,1990年。
190. 陸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編印-貫徹國軍六十八年政戰會議中心議案「掌握思想癥結,破除心理迷障」之(四),《台灣獨立問題-為什麼不可以搞台灣獨立》,陸軍總司令部政戰部,1980年。
191. 莊萬壽/主編,《台灣獨立的理論與歷史》,台北:前衛,2002年。
192. 莊嘉農,《憤怒的台灣》,台北:前衛,1991年。
193. 許慶雄,《台灣建國的理論基礎》,台北:前衛,2000年。
194. 許慶雄、李明峻/合著,《現代國際法入門》,台北:月旦,1996年。
195. 許慶雄,《台灣建國的理論基礎》,台北:前衛,2000年。
196. 許信良,《新興民族》,台北:遠流,1995年。
197. 許信良,《風雨之聲》,台北 : 文星,1989年。
198. 許信良,《挑戰李登輝》,台北:新新聞,1995年。
199. 許南村/編,《史明台灣史論的虛構》,台北:人間,1994年。
200. 許忠聖,《戰後台獨意識內涵之解析》,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1992年。
201. 許永華,《剪不斷台灣情結》,台北:前衛,1996年。
202. 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1996年。
203. 許介鱗,《戰後台灣史記》,台北:文英堂,1996年。
204. 許世楷,《新憲法論》,台北:前衛,1991年。
205. 許世楷,《許世楷文集》,台北:前衛,1998年。
206. 許師慎/編,《國民政府建制職名錄》,台北:國史館,1996年。
207. 彭錦鵬/主編,《美國政黨與利益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4年。
208. 彭明敏、黃昭堂/合著,蔡秋雄/譯,《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北:玉山社,1996年。
209.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編,《彭明敏看台灣》,台北:遠流,1994年。
210. 康寧祥,《希望與危機》,台北:八十年代,1983年。
211. 連橫,《台灣通史》,上下冊,台北:黎明,1985年。
212. 連根藤,《你有所不知的台灣獨立時間表》,台北:前衛,1995年。
213. 連溫卿/著,張炎憲、翁佳音/編校,《台灣政治運動史》,台北:稻鄉,1988年。
214. 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1979年。
215. 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2000年。
216. 曹長青,〈台灣的前途在於真實化〉,《自由時報》,2003年12月12日。
217. 麥禮謙,《從華僑到華人》,香港:三聯,1992年。
218. 雲超誠/編,《馬關條約一百年:台灣命運的回顧與展望》,台北:自由時報,1996年。
219. 雲超誠/編,《為台灣思考一條該走的路》,台北:自由時報,1996年。
220. 游盈隆,《民意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1996年。
221. 黃徙,《台獨的社會真實與新聞真實》,台北:稻鄉,1992年。
222. 黃嘉謨,《美國與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年。
223. 黃達維、路洲/合著,《台灣何處去?從大陸看台灣》,台北:雙笛,1996年。
224. 黃國昌,《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台北:五南,1992年。
225. 黃光國,《兩結下的沉思: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台北:桂冠,1987年。
226. 黃俊傑,《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正中,2000年。
227. 黃昭堂,《台灣那想那利斯文》,台北:前衛,1998年。
228. 黃昭堂,《黃昭堂獨立文集》,台北:前衛,1998年。
229.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自由時代,1989年。
230. 黃昭堂/著,廖為智/譯,《台灣民主國之研究》,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年。
231. 黃昭堂/著、洪金珠/譯,《台灣‧爆發力的秘密》,台北:前衛,1994年。
232. 黃昭堂,《台灣淪陷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6年。
233. 黃昭堂/著,侯榮邦/譯,《「台灣中華民國」國際法上的地位》,台北:台灣獨立建國聯盟,2002年。
234. 黃秀政,《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商務,1992年。
235. 黃秀政,《台灣史研究》,台北:學生,1995年。
236. 黃嘉樹,《國民黨在台灣:1948~1988》,台北:大秦,1994年。
237. 黃典權,《鄭成功史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1996年。
238. 黃文雄,《台灣‧國家的條件》,台北:前衛,1990年。
239. 黃文雄,《台灣:國家的理想》,台北:前衛,1997年。
240. 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台北:允晨,1989年。
241. 葛永光,《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兼論中國認同的形成與挑戰》,台北:正中,1993年。
242. 傅建中,《季辛吉秘錄》,台北:時報,1999年。
243. 傅建中,〈台灣民主條款的來龍去脈〉,《中國時報》,1985年6月22日。
244. 傅建中,〈美國外交文件解密披露,我被逐出聯合國的傷心往事〉,《中國時報》,2005年3月14日。
245. 葉芸芸/編,《中共對台政策與台灣前途》,台北:人間,1988年。
246. 葉榮鐘/等合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247. 葉啟政/等編著,《社會科學概論》,台北﹕空中大學,1994。
248. 楊旭聲/等著,《七○年代中華民國外交-透視外交內幕》,台北:風雲論壇,1990年。
249. 楊逸舟/著、張良澤/譯,《二˙二八民變》,台北:前衛,1991。
250. 楊雲萍,《台灣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1981年。
251. 楊碧川,《國共談判》,台北:一橋,1998年。
252. 楊碧川,《日據時代台灣人反抗史》,台北:稻鄉,1988年。
253. 楊碧川,《台灣歷史年表》,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254. 楊碧川,《台灣現代史年表:1945年8月~1994年9月》,台北:一橋,1996年。
255. 楊碧川,《簡明台灣史》,高雄:第一,1990年。
256. 楊基詮/主編,《台灣國家安全》,台北:前衛,1998年。
257. 楊基銓/主編,施正鋒/編輯,《台灣關係法二十年》,台北:前衛,1999年。
258. 楊泰順,《利益團體政治》,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994年。
259. 楊國樞,〈心理學與史學〉,思與言雜誌社/編,《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台北:思與言,1983年。
260. 楊國樞/等著,《民主的重創與重創》,台北:允晨,1991年。
261. 裘佩恩,〈戰後台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台北: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1997年。
262. 賈亦斌/編著,《論「台獨」》,台北:海峽評論,1994年。
263. 新亞洲文化基金會/編印,《海峽兩岸關係文集》,台北:新亞洲,1990年。
264. 劉妮玲,《清代台灣民變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專刊9,1983年。
265. 劉正國、寇維勇/合著,《美麗島與陰謀集團》,台北:黃河雜誌社,1980年。
266. 劉添財,《新台獨真相》,台北:阿爾泰,1989年。
267. 劉添財(阿修伯),《新二二八何時爆發?》,台北:獨家,1994年。
268. 劉添財,《海外看台獨》,台北:黎明,1994年。
269. 劉添財(阿修伯),《海外台獨真相》,台北:阿爾泰,1991年。
270. 劉添財,《從紐約看台灣》,海峽學術,1999年。
271. 黎明編輯部,《是「自決」還是「自絕」:談「台灣住民自決」問題》,台北:黎明,1985年。
272. 黎明編輯部,《透視台獨》,台北:黎明,1989年。
273. 廖文毅,《台民本主義》,東京:台灣民報社,1956年。
274. 廖建龍,《香港宿命與台灣》,台北:玉山社,1997年。
275.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月旦,1999年。
276. 趙澤厚,《對台獨的認識與化解》,作者自印,1989年。
277. 趙建民,《威權政治》,台北:幼獅,1994年。
278. 臧士俊,《戰後日、中、台三角關係》,台北:前衛,1997年。
279. 澄社,《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280. 鄭欽仁,《生死存亡年代的台灣》,台北:稻鄉,1989年。
281. 鄭欽仁,《追尋自我定位的台灣》,台北:稻鄉,1991年。
282. 鄭南榕,《時代觀點》,第二卷,台北:自由時代,1988年。
283. 鄭正慶,《透視「台獨」問答》,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80年。
284. 潘銳、丁幸豪,《冷戰後的美國》,台北:五南,1993年。
285. 鮑紹霖,《「台獨」幕後:美國人的倡議與政策》,台北:海峽評論,1993年。
286. 賴澤涵、馬若孟、魏萼/著,羅珞珈/譯,《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287.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288. 戴萬欽,《甘迺迪政府對中蘇共分裂之認知與反應》,台北:正中,1992年。
289. 戴萬欽,《中國由一統到分割:美國杜魯門政府之對策》,台北:時英,2000年。
290. 戴國煇,《台灣史研究》,台北:遠流,1987年。
291. 戴國煇、葉芸芸,《愛憎二二八》,台北:遠流,1992年。
292. 戴國煇/著,魏廷朝/譯,《台灣總體相:人間˙歷史˙心性》,台北:遠流,1989年。
293.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1996年。
294. 蕭新煌、黃世明,《台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台北: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295. 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1999年。
296. 盧修一,《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台北:前衛,1992年。
297. 盧千惠,《盧千惠文集:我走我的陽關道》,台北:前衛,1998年。
298.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1996年。
299. 藍博洲,《白色恐怖》,台北:揚智,1993年。
300. 謝世忠,《認同的污名》,台北:自立,1987年。
301. 謝淑媛/編著,《台灣安全情報-透視兩岸攻防戰備實力》,台北:玉山社,1996年。
302. 謝長廷,《謝長廷新文化教室》,台北:月旦,1995年。
303. 謝長廷,《法治的騙局》,台北:久大文化,1987年。
304. 謝長廷,《黨外黨》,台北:關懷之聲,1983年。
305. 關中,《國際社會與國際關係》,台北:時報,1978年。
306. 簡炯仁,《台灣共產主義運動史》,台北:前衛,1997年。
307. 蘇瑞鏘,〈「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95年。
308.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1999年。
309. 蘇正玄,〈台文通訊e歷史:海外台文運動e一個例(1999年9月以後e部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自覺與認同:1950~1990海外台灣人運動研討會」(2003年12月9~11日)。
310. 續伯雄,《華府隨筆》,台北:台灣日報,1994年。
311. A.J.P.泰勒/著,李宛蓉/譯,《革命與革命者》,台北:麥田,1995年。
312. 阿爾伯特˙赫緒曼(Albert O. Hirschman)/著,吳介民/譯,《反動的修辭》,台北:新新聞,2002年。
313. Anne Llewellyn Barstow/著,嚴韻/譯,《獵殺女巫:以女性觀點重現的歐洲女巫史》,台北:女書,1999年。
314.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著,鄭武國/譯,《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台北:聯經,1999年。
315. 柯貝克(Anthony Kubek),《遠東是怎樣失去的(How the Far East was lost)》,台北:新中國,1970年。
316.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2000年。
317. C.E.S, t Verwaarloofde Formosa,李辛陽、李振華/合譯,《鄭成功復台外記》,台北:中央文物,1955年。
318. E.J. Hobsbawwm/著,黃居正/譯,《革命分子》,台北:稻鄉,1989年。
319. 法蘭西斯.福山/著,李永熾/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320. 葛超智(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1995年。
321. Graham K. Wilson/著,王鐵生/譯,《利益團體》,台北:五南,1993年。
322. James H. Mann/著,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2000年。
323. John Tosh/著,趙干城、鮑世奮/譯,《史學導論》,台北:五南,1991年。
324. 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1999年。
325. 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著,新新聞編譯小組/譯,《不確定的友情:台灣、香港與美國,1945至1992》,台北:新新聞,1995年。
326.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許綬南/譯,《製作路易十四》,台北:麥田,1997年。
327. 高立夫/等著(Ralph Clough,et .al.),劉壽琦/等譯,《外國人看台灣政治》,台北:洞察,1986年。
328. 羅勃貝拉(Robert N. Bellah)/等著,孟汶靜/譯,《新世界啟示錄》,台北:正中,1994年。
329.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浪潮》,台北:五南,1994年。
330.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合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1981年。
331.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1997年。
332. 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著,馬永成、陳其邁/譯,《顛覆左右:新世代的第三條路》,台北:時報,1999年。
六、西文文獻:
1. A. James Gregor & Maria Hsia Chang,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The Failure of Political Persuasion, New York: Crane, Russak & Company,Inc, 1985.
2. Alexander Meigs Haig,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Macmillan, 1984.
3. A Survey of Taiwan: “ Dancing with the enemy,” The Economist January, 15th, 2005, After Page 48(1-12).
4. Chen, Lung-chu, and Harold D. Lasswell, Formosa,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67.
5. Cohen, Marc J, Taiwan at the Crossroads:Human Rights,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s on the Beautiful Island, Washington D.C: Asia Resource Center, 1988.
6. Conlon Associates Ltd.,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Asia,” Studies Prepared at the Request of the Committee of Foreign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Senate, Washington D. 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9.
7. Edger Snow, Red Star Over China,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38.
8. Eric Hoofer, The True Believer, New York: Haper & Brothers, 1951.
9.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9, Vol.Ⅸ,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10.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9, Vol.Ⅷ,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11.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0, Vol.Ⅵ,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12.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2-1954, Vol.ⅩⅣ,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5.
13.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1-1962, Vol.22,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6.
14. Hungdah Chiu, China and the question of Taiwan: documents and analysis, New York: Praeger, 1973.
15. Jaw-Ling Joanne Chang, R.O.C-U.S.A Relations, 1979-1989, Taipei: Institute of American Culture Academia Sinica, 1991.
16. Jerome Alan Cohen and Hungdah Chiu, People’s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law: a documentary stud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4.
17. Jim Mann, “Clinton’s Tough Talk Keeps Diplomats Guessing,” Los Angeles Times, October 6, 1992.
18. John F. Copper, Taiwan - Nation- State or Provinc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2003.
19. Lin, Wen-chen, The Formos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ts Emergence, Factions and Future, unpublished paper.
20. Martin, Joseph, Terrorism and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Taipei: Institute on Contemporary, 1985.
21. Mendel, Douglas H, The Politics of Formosan Nationalism,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0.
22. “Remarks by President and the First Lady in Discussion on Shaping China for the 21st Century,” Shanghai Library, USIS Washington File, June 30, 1998;http://usinfo.org/wfindex_e.htm/
23. Robert S. Ross, Negotiating coope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1969-1989,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4. “State Bill Reflects Changing Climate,” 1994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Almanac, Washington D. 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1995.
25. The dynamics of world power: a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1945-1973,V.4, The Far East,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73.
26. Thomas W. Robins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 Since the Shanghai Communique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Sino-American Conference on Mainland China, Taip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76.
27. Tun-jen Chen & Stephan Haggard, Political Change in Taiwan,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2.
28. “Transcript: Clinton Urges Businesses to Support China WTO Deal,” USIS Washing File, February24, 2000;http://usinfo.org/wf-archive/2000/000224/epf401.htm/
29. “Transcript: President Clinton Remarks at Beijing University,” USIS Washington File, June 29, 1998;http://usinfo.org/wfindex_e.htm/
30. U.S. 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Taiwan Legislation, Hearings, 96th Congress, 1st Session on S. 245, February 7 and 8, 1979, Washington, D. 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9.
31. U.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Martial Law on Taiwan and U.S.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hearing, 97th Congress, 2d Session, May 20, 1982,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2.
32. U. 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Subcommittee on Asia an Pacific Affairs and Human Right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aiwan Agents In America and The Death of Prof. Wen-chen Chen, hearing, 97th Congress, 1st Session, July 30 and Oct. 6, 1981, Washington D. 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3.
33. U.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U.S.-China Relations, 11 years after the Shanghai Communique, hearing, 98th Congress, 1st Session, Feb.28 , 1983 ,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3.
34. U.S. 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The Future of Taiwan, Hearing, 98th Congress, 1st session, November 9, 1983,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4.
35. U.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Pacific Affairs, The Murder of Henry Liu, Hearings and markup, February 7, March 21, April 3, 1985,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5.
36. U.S. 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and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surgency, and Drug Trafficking:Present Trends in Terrorist Activity, Hearings, 99th Congress, 1st session, May 13, 14, and 15, 1985,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6.
37. U. 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Subcommittee on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Asia and Pacific Affai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Hearing and Markup, 99th Congress, 2nd Session, May 7, June 25, and August 1, 1986, Washington D. 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7.
38. U. S. Congres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rends in Taiwan since the Death of Chiang Ching-kuo,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Pacific Affairs of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100th Congress, 2nd Session, May 26, 1988, Washington D. 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8.
39. U. S. Congress,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Report Submitted to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 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nd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U. S. Senate by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 D. 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9.
40. U. 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Implications for U. S. Foreign Policy, 104th Congress, 2nd Session, March 14, 1996, Washington D. 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6.
41. U.S. Dept. of Stat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50-1955, Basic Documents,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7.
42. USIS Taipei, News Backgrounder, Oct., 7, 1976, p3;http://www.us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