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博寰
Lin, Po-Huan
論文名稱: 案例教學法應用於性別平等、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公民教材為例
指導教授: 劉恆妏
Liu, Heng-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6
中文關鍵詞: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案例教學法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24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0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徑,以研究者任教的臺北市國中七年級兩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聚焦於如何將性別平等教育和人權教育融入公民教材中,並以案例教學法施行之。經由研究歷程,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

    壹、實施後結果、發現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一、性別平權教育之案例教學設計實施在七年級上學期是可行的

    二、性別平權案例挑選和設計上,盡量越貼近真實社會情境的案例
    且存在爭議的情境,效果越好

    三、案例學習單問題設計,應考量七年級學生過去的學習經驗,習慣追
    求標準答案,故在設計上應循序漸進,先由封閉性問題開始,再加
    深到開放性問題設計

    四、案例教學實施可能遭遇的困難與問題,及其解決方式與途徑
    (一)班級教學時間有限問題,除事先發放學習單當作業外,案例相關補
    充資料也可於前一堂課發放供學生預習,並可建立個人和小組加扣
    分獎懲制度以管控秩序,妥善利用有限的時間
    (二)性別平等、人權案例事件具有社會爭議,於課堂討論存在敏感性問
    題,教學者實施前須先評估時局對實施課程可能的影響,並設法因
    應之
    (三)七年級學生不熟悉案例討論方式,並容易產生過程中的秩序問題,
    須事先擬定明確的教學指導語,思考如何引導七年級學生如何進行
    案例討論的教學模式,最好能引領全班先示範討論一次
    (四)學生重視參與程度與小組責任分配等公平性問題,除教師巡迴外,
    可設計有具體指標的「互評表」,讓組員間互相填寫來制衡之

    五、案例文本侷限,學生先備知識不足的情況,可於案例討論前一節
    課,另外提供其他案例相關資訊連結,以助後續的討論

    六、案例學習單提問重疊問題,所以未來設計完後,宜自行擬答,並尋
    求其他師生一同擬答,以有效改善學習單設計問題

    貳、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一、認識社會存在的性別議題,並增強對性別平權理念的了解
    二、能覺察並同理他人困境的能力
    三、尊重他人、理性討論和自行建構知識的學習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教學方面的建議
    一、108新課綱的七上公民教材,適合融入性別平等與人權教育議題

    二、七年級上學期課程應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三、教師可尋求他科協同教師共同發展跨學科、領域的素養導向課程

    四、案例教學課程實施應建立小組加扣分機制和設計組員分工互評表

    五、案例教學課程宜配合適當影音設備並可設計小遊戲評量活動

    貳、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性別平權案例教學可嘗試實施在新課綱下的八年級課程

    二、未來可研發新的性別平權教學案例,以因應時事法令的變遷

    This study adopts action research and explores how to incorporate gender equality and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s in Citizen & Society Course. The tentative designed materials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form of case-method teaching to seventh graders from two classe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And the results are demonstrated as follows: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1.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method teaching regarding gender equality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seventh grade is workable.

    2. It is more effective when a gender equality case designed is close to real-life situations and involves controversy.

    3.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such as the habit of pursuing a standard answer,should be taken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esigning worksheet quest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closed questions may be followed by open questions.

    4.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method teaching, some difficulties showed up.However, possible solutions were also raised in this study.

    (1) To deal with time limitation, besides handing out worksheet as homework beforehand, other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could also be given to students one class before for them to preview. To manag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group reward systems could be established to foster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2) When discussing some controversial issues regarding gender equality and human rights, teachers need to evaluate some possible influences the society may have on
    course implementation.
    (3) Seventh graders were not familiar with case-method teaching, which led to their being ill-disciplined in class; thus teaching directives should be clear and concise.It is even better for teachers to demonstrate the whole process in front of the students.
    (4) It was noticed that students cared about peer participation and work distribution among group members. Thus, besides teachers walking around in the classroom,
    “peer evaluation sheet” could be designed to take peers’ feedback into consideration.

    5. Students lacked prior knowledge of the case discussed. To solve this, teachers could provide related information one class before, which may foster group participation and discussion in class.

    6. There were some repetitive questions on the worksheet. Reflecting on this,teachers may review the worksheet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their own or resort to oth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suggested answers in order to polish the discussion questions presented on the worksheet.

    Students’ learning and progress
    1. Students learned some gender issues existed in the society, which may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equality.

    2. Students were able to show their empathy toward others’ difficulties.

    3. Students were able to respect others, discuss rationally, and build up the knowledge dependently and independent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eaching
    1. Learning materials of Citizen & Society Course under 108 curriculum guidelines are suitable to incorporate issues regarding gender equality and human rights.

    2. Teaching methods could be diversified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seventh grade.

    3. Teachers could resort to other colleagues to develop cross-interdisciplinary,competence-oriented curricula.

    4. Group reward systems and peer evaluation sheet c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perfect case-method teaching.

    5. Audiovisual equipment could be provided in case-method teaching class, plus,teachers could design activities to evaluate students’ learning.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1. Case-method teaching on gender equality c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eighth grade under 108 curriculum guidelines.

    2. More gender equality cases could be developed to keep pace with social chang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理論與實施 9 第二節 人權教育的意涵、理論與實施 33 第三節 案例教學法的意涵、理論與實施 46 第四節 性別、人權教育實施於國中課程相關研究 6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73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75 第四節 教學案例之研發 79 第五節 案例教學之實施歷程 86 第六節 研究倫理之關注 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教學過程記錄與省思 89 第二節 教學成效之分析與討論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88 第二節 建議 20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203 二、西文部分 206 附錄 附錄一 性別平等、人權教育融入之分段能力指標 207 附錄二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簡案) 209 附錄三 案例學習單一 221 附錄四 案例學習單二 225 附錄五 案例學習單三 227 附錄六 教學日誌、師生訪談大綱 229 附錄七 家長通知單 234 附錄八 課程回饋單 235

    一、 中文部分
    方永泉譯(2002)。Paulo Freire 著。受壓迫者教育學。臺北市:巨流。
    方德隆(2005)。課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麗文文化。
    刑泰釗(1998)。校園法律實務。臺北市:教育部。
    宋鎮照(1997)。性別角色與關係。臺北市:五南。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臺北市:元尊文化。
    何春蕤(2000)。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臺北市:麥田。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 : 心理。
    李宗惠(2011)。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的新思維。臺北市:元照。
    李淑菁(2015)。性別教育:政策與實踐。臺北市:學富文化。
    林佳範(2003)。性與教育—人權教育從性教育做起。載於《 2002 年台灣人權報告》,57-81。台灣人權促進會。
    林之婷(2009)。法治教育於八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實施之行動研究-以案例教學法為方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昱貞(2000)。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佩璇、黃政傑(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林佩璇 (2004)。學校課程實踐與行動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佩璇(2012)。課程行動研究—實踐取向的研究論述。臺北市:洪葉。
    法務部(1998)。國中法治與人權補充教材—法律故事篇。臺北市:教育部。
    周繼祥(1998)。憲法與公民教育。臺北市:揚智文化。
    周新富(2007)。教育硏究法。臺北市:五南。
    周文婷(2015)。創作性戲劇策略融入性別平等教育:以國中八年級表演藝術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季亞南(2009)。國中實施法治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性騷擾防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洪九賢、湯梅英主編(2001)。兩性與人權教育。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洪玉如(2006)。人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高博銓(2007)。教學論: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秦麗花(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臺南市:翰林。
    晏涵文(2013)。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臺北市:心理。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取自
    http://140.117.12.91/9CC/index_new.php
    教育部(2012)。人權教育重大議題課程綱要。取自
    https://www.k12ea.gov.tw/甲p/sid17_law.aspx
    教育部(2012)。性別平等教育重大議題課程綱要。取自
    http://genderedu.moe.edu.tw/subject/recruit.php?Sn=74
    許育典(2008)。憲法。臺北市:元照。
    許佳琪(2011)。杜威的教育哲學對於終身學習之啟示。刊於《育達科大學報》,第29期,163-176。
    許育典(2016)。人權、民主與法治一當人民遇到憲法。臺北市:元照。
    張靜嚳 (1996)。何謂建構主義?。刊於《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第3 期。
    張民杰(2001)。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張君涵(2000)。國中性別教育課程之設計、實施與反思-研究者與教師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雅媚(2005)。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儷儀(2006)。案例教學法應用於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聖民(2017)。國中公民科落實人權教育現況之研究─以校園人權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胡慶山、周宗憲、廖欽福、蔡達智(2009)。憲法與人權。臺北市:元照。
    唐秋霜(2003)。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核心內涵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默(2002)。台灣人權教育的倡導、現況與展望。刊於《國家政策季刊》,第 1 卷(2)。
    黃秀香、謝文宜(2002)。案例教學法應用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探討—以家庭暴力個案為例。載於《社區發展季刊》,第99 期,253-278。
    曾敏惠(2009)。案例教學法應用在性別教育之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曾冠芬(2014)。合作學習應用於國中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學生性別平等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游美惠(2005)。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臺北市:女書。
    湯梅英(2004)。從生活學人權—人權融入式教學活動設計。臺北市:幼獅。
    湯梅英(2009)。台灣人權教育發展的文化探究:從特殊性與普世價值的對話。載於《教育學報》,第37 期,29-56。
    游美惠、 蔡麗玲(2010)。性別好好教。教育部。
    邱紹一、洪福源(2009)。性別教育。新北市:新文京。
    彭心儀(2012)。多元性別教學方案融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之 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2006)。擁抱玫瑰少年。臺北市:女書文化。
    葉佳琪(2008)。國民中學人權教育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葉肅科(2011)。性別教育-超越兩性關係。臺北市:洪葉文化。
    董秀蘭(2008)。案例教學法在國中階段多元文化教育的應用。刊於《中等教育》,第59 期(2),6-21。
    劉阿榮(2001)。近代人權觀念的發展與新興人權概述。刊於《台灣教育》,第611期。
    劉泗翰譯(2004)。R.W. Connell 著。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臺北市:書林。
    劉子瑜(2006)。人權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亞蘭(2008)。平等與差異─漫遊女性主義。臺北市:三民。
    劉恆妏(2013)。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學習領域教學的理念與困境。載於《公民訓育學報》, 第22 期。
    黎淑慧(2006)。法律與生活:從婦女權益談起。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賴慈芸、雷文玫、李金梅譯(1993)。Catharine A. Mackinnon 著。性騷擾與性別歧視-職業女性困境剖析。臺北市:時報文化。
    陳育淳(2006)。性別議題融入藝術教育之統整課程行動研究實例。 刊於《師大學報》,51(2),91-119。
    蔡幸樺(2009)。人權教育融入國中社會領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8)。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高點。
    蘇育珊(2010)。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中生性別知識、性別平等 態度及自我保護意識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二、 英文部分
    B. Colin & J.P. Wilson (2002) The Power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 handbook for Trainers and educators.
    Lynn, L.E. Jr. (1999). Teaching & learning with cases – a guidebook. Chappaqua,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of Seven Bridges Press, LLC.
    Shaffer,D.R.(1996)Development Psychology:Children and Adolescence.(4th)New York:/Cole and ITP.
    SherylR.G.&Stiehl,S.(1999).Effects of sex,gender schema,and gender-related activities on mental rotation.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88,342-35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