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文君
論文名稱: 台灣地區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研究
指導教授: 賴香如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生活品質
英文關鍵詞: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quality of lif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72下載:9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台灣地區國中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現況,並探討兩者間的關係。採比率機率抽樣法,以自填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1799人(有效回收率94.1%)。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進行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屬中等以上程度(138.51分/200分),其六分量表由高至低為社會支持、生命欣賞、營養行為、壓力處置、運動行為和健康責任。
    二、研究對象的生活品質屬中等以上程度(80.94分/120分),六分量表由高至低為情緒狀況、交友狀況、家庭狀況、身體狀況、自尊和學校狀況。
    三、研究對象的年級、父親及母親教育程度之不同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有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的年級、性別、父親及母親教育程度之不同在生活品質上有顯著差異。
    五、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六分量表與生活品質呈正相關,且分別解釋生活品質36.8%和40.9%的變異量,並具有預測力。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By using probability-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 method, the survey was completed by fulfilling the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survey was 1799.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level of h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status was above average.
    Among the six subscales, the highest was social support, followed by
    life appreciation,nutritional behavior, stress management, exercise
    behavior and health responsibility.
    2. The level of quality of life status was above average. Among the six
    subscales, the highest was emotional well-being, friends, family,
    physical well-being, self-esteem, and school.
    3.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se following factors did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the grade, father education
    and mother education.
    4.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se following factors did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the grade, gender, father education and
    mother education.
    5.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and the six subscal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and the six
    subscales wer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名詞界定………………………………………………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個人背景因素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生活品質的定義與相關研究………………………… 24 第四節 個人背景因素與生活品質相關研究………………… 28 第五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的關係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0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4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現況分析…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生活品質之關係………………………………………………… 61 第四節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83 第五節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生活品質的預測情形… 87 第六節 討論……………………………………………………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2 第一節 結論……………………………………………… 104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04 附錄 班級社會環境與生活品質調查表……………………… 117

    一、中文部分
    丁秋娟(2004)。臺北縣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以三重區為例。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仇方娟(1997)。南區五專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
    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助順、張曙笙(2008)。健走計畫介入對健康體能、血脂質及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之影響。學校衛生,53,93-101。
    王佳慧、李碧霞、鄭綺、高靖秋、楊勤熒、蔡仁貞(2006)。護理人員
    疲倦/活力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研究。
    新臺北護理期刊,8(1),7-16。
    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明(2007)。台北市國中學生
    運動行為之研究-跨理論模式之應用。學校衛生,50,23-38。
    尤秀菁(2009)。台中縣某國中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碩士論文。
    史璦溱(2009)。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
    縣某國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
    碩士論文。
    江承曉(2007)。青少年健康促進議題-青少年性教育之探討。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7,93-113。
    江東亮(1982)。什麼是健康呢?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15),10-29。
    江崇偉(2008)。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余幸秀(2004)。西湖國中體育休閒社團經營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213-227。
    宋素眞、黃瑞美、林麗英(2001)。臨床護理人員與實習護生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榮總護理,18(2),147 -158。
    李三仁(2007)。休閒涉入對青少年價值性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184-190。
    李盈青(2005)。墾丁地區遊客價值觀、旅行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關係
    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秀珍(2007)。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
    南縣四所國中生為例。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李明祝(2008)。台中市高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課程介入成效之探
    討。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珍、李素幸、宋瑩珠(2009)。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影
    響因素之探討-以台南縣四所國中生爲例。學校衛生,54,
    107-122。
    李佩珍、李勝凱、張媛婷、李中一、魏中仁(2005)。輔仁醫學期刊,
    3(2),105-115。
    林劭潔(2007)。上班族群社經地位與幸福感、健康生活品質關係之研
    究-檢視LOHAS生活型態的中介效果。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
    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佩欣(2008)。中風患者的成效測量-生活品質。腦中風會訊,
    15(1),7-9。
    林進邦(2009)。國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體適能研究。國立臺灣
    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春香、劉雪娥與王正儀(1996)。大腸直腸癌症病患生活品質及其
      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研究,4(1),13-25。
    吳明彥(2005)。大學運動績優生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模式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
    金繼春(2002)。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問題。護理雜誌,49(3),11-15。
    姚開屏(2002)。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概念與測量原理之簡介。臺灣醫學,
    6(2),183-192。
    徐欽祥、王偉琴(2008)。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1),206-214。
    徐文媛(2009)。癌症防治三管齊下。衛生報導,139,6-7。
    高琳芸(2005)。台灣社區老年人生活型態和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高月慈(2005)。臺灣地區大學在學生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初探。臺
    灣公共衛生雜誌,24(3),254-263。
    高淑芬、蔡秀敏、洪麗玲(1999)。員工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
    元培學報,6,43-68。
    許中生(2003)。彰化縣國高中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相關研
    究。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玳榕(2009)。國中生自尊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
    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
    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政友(2001)。台灣地區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
    素研究。學校衛生,38,1-31。
    陳宜音(2002)。台灣人民生活品質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
    陳素芬(2004)。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昭伶(2004)。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
    素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杰(2006)。醫療人員休閒生活型態與工作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
    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碩
    士論文。
    陳亮佑(2006)。台南市中年婦女面對更年期的態度、生活型態與更
    期症狀、生活品質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陳品希(2007)。花東地區國中生的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
    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美娟(2009)。國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研
    究-以台南縣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
    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娟惠、牛玉珍(2001)。學校健康促進工作之推展。學校衛生,39,
    85-92。
    陳昭伶、陳政友、羅惠丹(2009)。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1,129-152。
    陳德仁、朱基銘、羅慶徽、林金定(2009)。醫院員工生活型態、工作
    壓力與代謝症候群相關性之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6(1),
    39-53。
    陳美燕、周傳姜、黃秀華、王明城、邱獻章、廖張京隸(1997)。健康
    促進的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之修正與測試。長庚護理,8(1),
    14-24。
    黃淳霞(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品質內涵分析。國立陽明大學社
    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鈺菁、畢璐鑾、郭正德(2010)。瑜珈運動參與者之生活品質與性滿意度。運動研究,19(2),53-69。
    黃惠娟(2004)。門診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失能狀況、生活型態與生活
    品質之相關性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慧菁(2008)。國中小學生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
    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毓華、邱啟潤(1997)。高雄地區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預測因
    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6(1),24-36。
    黃松元、張富琴(2000)。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典範或時尚?學校衛
    生,36 , 70-83 。
    黃淑貞、伍連女、張桂楨(1998)。健康促進辭彙。學校衛生,33,77-99。
    黃春太、姜逸群、黃雅文、胡益進(2007)。國中生的社會資本與健
    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8,105-126。
    莊麗君(2006)。台中地區本地籍、大陸籍與越南籍20-39歲已婚媽媽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探討。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淑文(2005)。休閒生活型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臺中
    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與遊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陸玓玲(1999)。健康促進觀點之運動生活品質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衛
    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蓓貞(2007)。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台北縣:新文京。
    張伶嘉(2009)。原住民國中生自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危害健康行
    為之研究-以北台灣山地鄉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
    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建興(2008)。高職學生運動行為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以彰
    化縣為例。成大體育學刊,40(3、4),65-81。
    曾建興、余祥、謝健良(2007)。大學足球員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相關
    之研究。臺中學院體育學報,4,155-164。
    楊瑞珍、蘇秀娟、黃秀麗(2001)。臺北市不同學制學生健康促進生
    活方式之初步探討。醫護科技學刊,3(1),1-18。
    楊栢勳(2008)。原住民健康行為、健康生活品質與醫療資源之使用。
    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葉玉先(2005)。補習班青少年之生活品質。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慧婷(2006)。醫療人員休閒生活型態、憂鬱傾向與生活品質關係之
    研究-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學系
    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美媛、呂昌明(2006)。大一學生健康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究—以北部某大學學生為例。學校衛生,48,19-37。
    廖翔毅(2003)。報紙閱聽人生活型態與自我概念分析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美蓮(2007)。大學僑生健康促進行為與生活品質之探討: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學生為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明禮、蔣忠慈、王鍵慰、徐美惠、劉茂東(2009)。不同身體質量
    指數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比較研究。蘭陽學報,8,80-90。
    鄭淑芬(2004)。桃園地區高中職學生個人因素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
    相關性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光雄(2008)。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健雄(2008)。城鄉居民休閒生活型態與其健康關係之研究。運動與
    遊憩研究,2(3),65-77。
    盧莉娜(2009)。高中女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影響因素之研究─以
    台南市女子中學為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
    究所碩士論文。
    羅沁芳(2003)。台北市某國中學生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
    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淑美(2008)。六堆地區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研
    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蘇可欣(2006)。大學教師社經地位、休閒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關係之
    研究。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與遊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嚴嘉楓、林金定(2009)。智能障礙青少年健康情形與醫療利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7(2),94-120。
    二、西文部分
    Chen, M. Y., Wang, E. K., Yang, R. J., & Liou, Y. M. (2003). 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sca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Public Health Nursing, 20(2), 104-110.
    Dever, G. E. (1976). An epidemiological model for health policy
    analysi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 453-466.
    Ferrans, C. E., & Power, M. J. (1985) . Quality of life index: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8(1),15-24.
    Green, L. W., & Kreuter, M. W. (1999). Health promotion planning: An
    educational and ecological approach (3rd). Mountain view: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Harris, D. M., & Guten, S. (1979). Health protective behavior: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0(1),
    17-29.
    Harris-Glocker, M., Davidson, K., Kochman, L., Guzick, D., & Hoeger, K. (2010). Improvement in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measures in obese adolescent female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treated with lifestyle changes and oral contraceptives, with or without metformin. Fertil Steril, 93(3), 1016-1019.
    Hesketh, K. D., Wake, M. A., & Cameron, F. J. (2004).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7(2), 415-420.
    Lalonde, M. (1974).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 A
    working document. Retrieved from Government of Canada, web site:
    http://www.hc-sc.gc.ca/hcs-sss/pubs/system-regime/1974-lalonde/index-eng.php
    Lee, P. H., Chang, L. I. & Ravens-Sieberer, U. (2008).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Taiwanese version of the Kiddo-KINDL (R)
    generic children’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17, 603-611.
    Lofrano-Prado, M. C., Antunes, H. K.M., Prado, W. L., de Piano, A., Caranti, D. A., Tock, L., Carnier, J., Tufik, S., de Mello, M. T., & Dâmaso, A. R. (2009). Quality of life in Brazilian obese adolescents: effects of a long-term multidisciplinary lifestyle therapy.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7(61), 1-8.
    Mohamadian, H., Eftekhar, H., Rahimi, A., Mohamad, H. T., Shojaiezade, D., & Montazeri, A. (2011). Predict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by using a health promotion model among Iranian adolescent girl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Nursig and Health Sciences, 13, 141-148.
    Pender, N. J.(1987).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2nd ed.).
    Norwalk, CT : Appleton & Lange.
    Patrick, D. L., & Erickson, P. (1993). Asseess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clinical decision-marking. In S. R. Walker & R. M. Rosser
    (Eds.),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Key issues in the 1990s (9th ed.,
    pp. 11-64).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Sapp, C. J. (2003). Adolescents With Asthma: Effects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Behavior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Stephens, T., Jacobs, D. R., & White, C. C. (1985). A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Public Health
    Report, 100, 147-158.
    Swallen, K. C., Reither, E. N., Haas, S. A., & Meier, A. M. (2005). Overweight, Obes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olescents: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Pediatrics, 115(2), 340-347.
    Takano, M., Matsukura, M., Harada, K., Wei, C., Ohmori, S., Miyakita, T., Miike, T., & Ueda, A. (2005). Behavior and lifestyle factors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vironment Health Preventive Medicine, 10(2), 94-102.
    van der Velde, J. L., Flokstra-de Blok, B. M. J., Hamp, A., Knibb, R. C., Duiverman, E. J., Dubois, A. E. J. (2011). Adolescent–parent disagreement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food-allergic adolescents: who makes the difference? 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66(12), 1580-158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1986).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 Retrieved June 23, 2011, from
    http://www.euro.who.int/__data/assets/pdf_file/0004/129532/Ottawa_ Charter.pdf
    The WHOQOL Group. (1995).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WHOQOL):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41(10), 1403–1409.
    Wu, T. Y., & Pender, N. J. (2002).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Taiwanese adolescents: An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promoting model.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 25, 25-36.
    Walker, S. N., Sechrist, K. R., & Pender, N. J. (1987).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Research, 36(2), 76-81.
    Wainwright, P., Thomas, J., & Jones, M. (2000). Health promo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school nurse: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32(5), 1083-109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