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廖幸瑂 Liao, Hsin-Mei |
---|---|
論文名稱: |
大學生電視運動節目觀賞動機、滿意度與運動態度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 for Viewing Motivation, Viewing Satisfaction and Sporting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Watching Sports TV Programs |
指導教授: |
施致平
Shih, Chin-P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2 |
中文關鍵詞: | 運動節目 、觀賞動機 、觀賞滿意度 、運動態度 、運動觀賞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5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今臺灣擁有多家專屬的運動頻道,而電視不論是在現在或未來皆成了運動觀賞者的首選,其中又以大學生為主要之收視族群。在運動觀賞的過程中,大學生除了對賽事規則更加瞭解外,其運動態度也因此受到影響。為此,本研究目的旨於探討大學生觀賞動機與滿意度對運動態度之影響進行探究,並以運動觀賞理論為基礎架構,於瞭解不同背景大學生觀賞電視運動節目動機與滿意度的現況後,進一步透過多元迴歸分析大學生觀賞電視運動節目動機、滿意度與運動態度之解釋力。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大專校院生為研究對象,共取得432份有效樣本,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大專校院學生電視運動節目之觀賞動機、觀賞滿意度與運動態度皆趨近於正
向感受之評價。
二、大專校院學生電視運動節目之觀賞動機在女性、運動習慣、有收看電視運動
節目者與曾有現場觀看運動比賽之經驗者達顯著差異。
三、大專校院學生觀賞電視運動節目之觀賞滿意度在性別、運動習慣、收看電視
運動目習慣、現場觀看比賽經驗達顯著差異。
四、大專校院學生電視運動節目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
五、大專校院學生電視運動節目之觀賞動機與觀賞滿意度對運動態度具有預測之能力。
基於上述結果,希冀觀賞電視運動節目的大學生,在觀賞運動比賽後,能獲得相關運動知識,進而將運動納入自己的生活領域中,對運動保持正向的態度。此外,本研究提供電視業者掌握人口特性、動機與滿意度,促使電視臺能發展更多元且專業化的運動節目內容,藉由電視運動節目之塑造並推廣運動,對運動價值之建立有所貢獻。
The Relationship for Viewing Motivation, Viewing Satisfaction and Sporting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Watching Sports TV Programs
Date: June, 2013
Student: Liao, Hsin-Mei
Advisor: Shih, Chih-Pin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fessional sport channels in Taiwan. TV is definitely the most popular way for people to watch professional sports. Viewers watch different sports games on TV not only to facilitate the knowledge for the games, but also to enhance the viewer’s attitude for sports. Thus,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viewing motivation, viewing satisfaction and sporting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watched sports TV programs by mean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 total of 432 effective sampl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aipei are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Findings were as below:
1. The viewing motivation, viewing satisfaction and sporting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watched sports TV programs all tended to have positive evaluation.
2. Viewing motiv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females, viewers with exercise habits, sports TV program viewers and people with experience in attending live sports games.
3. Viewing satisfaction leve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exercise habits, sports TV programs viewing habits and experience in attending live sports games.
4.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in viewing motivation and viewing satisfaction among TV program viewers in college students.
5. Viewing motivation and viewing satisfaction were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sporting attitude of TV
program viewers in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expect sports TV program viewers in college students to not only gain knowledge from the games, but also integrate exercise into their daily activities and foster a positive sporting attitude. In addi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population, motives and satisfaction level of TV sports program viewers, with the hopes to promote a more diverse and professional TV programs, which would further promote sports to the public, and contribut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sitive sport value.
Key words: sports program, viewing motivation, viewing satisfaction, sporting attitude, spectatorship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小惠(1990)。青少年收看電視新聞的動機、主動性及收看程度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幼獅。
王宗吉(譯)(2000)。運動社會學。臺北市:洪葉。
王忠茂(2005)。職棒興農牛隊球迷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7),67 -78。
王俊明、陳其昌(2006)。大專院校教練效能及領導行為對運動員運動動機及運動態度的影響。臺灣運動心理學報,9,1-18。
王逸君(200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運動態度、運動行為與健康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證翔(2006)。社會化媒介對運動行為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金銓(1990)。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三民。
江依芳(2004)。生態旅遊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步道生態之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何芸潞(2005)。「看」電視新聞之研究:以兩位國小高年級男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育敏(2010)。臺南球場球迷觀賞中華職棒比賽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6,210-224。
吳志弘(2011)。中華職棒大聯盟不同觀賞階層之動機與阻礙因素-以臺南市大學生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吳美鳳(2005)。千佛山信眾對電視弘法節目滿意度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佳玲(2006)。淺談運動觀賞的價值。國立臺灣體院體育學系(所)刊,6,55-62。
李世文(2003)。臺中市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世昌、林聰哲、李政道(2005)。中部地區技專校院學生休閒連動現況暨態度之調查研究,文化體育學刊,3,1-6。
李淑玲(1993)。青少年傳播形為與對職棒球員形象及認同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中、高中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淑珍(1994)。臺北市大學生收看體育運動電視節目的動機與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17, 143-158。
李俞麟、呂芳陽、倪兆良(2010)。中華職棒20年現場觀眾參與行爲與觀賞滿意度之研究-以新莊棒球場爲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9,142-162。
李鏡興(2002)。運動觀賞感受刺激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香港七人制橄欖球賽為例(為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沈文英(2001)。階程化之「媒體使用」模式:動機、媒體使用、動機滿足。廣播與電視,16,87-125。
周君蘭(2001)。電視收視與價值觀認同之關連性分析-以「飛龍在天」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周靈山(2002)。大眾傳播媒體與大專籃球運動聯賽之初探。大專體育,52,81-88。
周靈山(2005)。不同性別體育院校學生觀賞電視轉播之相關研究。吳鳳學報,13,299-314。
周靈山(2002b)。大學生觀賞運動競賽的媒介使用動機、行為與評價研究-以第34屆世界盃棒球錦標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周靈山(2004)。從世界盃足球賽與雅典奧運會中論析台灣電視轉播觀賞現況。大專體育,74,78-88。
周靈山(2006)。運動傳播媒體實務。臺北市:峰正行。
周靈山(2007)。大學生運動人口倍增計畫:以休閒觀賞運動電影「練習曲」為例。大專體育,93,70-77。
林幼萍、許淑婷(2005)。大專學生對舞蹈欣賞課程認知之研究─以環球技術學院為例。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5(2),19-31。
林世昆(1997)。臺北市大學生收看體育節目的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崧棧(2008)。職棒觀賞體驗、觀賞動機對觀賞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米迪亞暴龍與La new熊對戰組合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衢良(2004)。大學生撞球參與者場館滿意度、涉入程度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邱奕豪(2006)。UBA主場運動觀眾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研究。臺灣運動管理學報,3,1-24。
邱浩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臺北市:五南。
洪嘉菱(2003)。臺灣電視頻道的風雲再起。運動管理季刊,4,33-41。
徐育宏(2005)。臺東地區高中職原住民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許立緯(2009)。「迷妹」? SBL女性球迷觀賞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茂州(2009)。職棒運動觀賞者對運動彩券行銷組合活動、類型與購買意願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9(2),35-52。
陳仁精、鍾志強(2009)。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行為關係之研究。雲科大體育,11,81-90。
陳肇芳(2006)。大專學生休閒運動態度之調查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5,110-116。
陳正男、曾倫崇、王沛泳(2003)。球迷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影響因素一統一獅實證研究。企業管理學報,58,1-28。
陳黃鶯(2010)。UBA主場運動觀眾生活型態與觀賞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翁秀琪(1992) 。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市:三民。
翁秀琪(1972)。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童觀賞電視與其晚間作息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翁秀琪(1996)。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証。臺北市:三民。
高立學(2011)。「觀賞運動活動」吸引觀眾的屬性分析。休閒事業研究,9(2),39-56。
郭家彰(2007)。運動社會化媒介對足球運動參與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彭小惠(2008)。94學年度UBA主場運動觀眾消費頻率、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關係研究。臺灣運動管理學報,6,99-116。
楊景峻(2010)。國中學生之運動觀賞體驗和運動態度對上體育課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溫廷傑、李鑑芸、陳金聲(2008)。大專校院學生休閒運動態度之調查。臺中學院體育,5,55-63。
廖俊儒(2004)。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與忠誠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正聰、黃任閔(2006)。屏東縣立棒球場觀眾參與滿意度之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2,29-44。
馬傑義(2004)。淺析觀賞運動競以-高球賽為例。2004休閒、運動、健康產業管理學術研討會。屏東縣:私立大仁技術學院。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家榮(2003)。臺北市大學生對職棒轉播的收視動機與行為及評價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家銘、邱思慈、陳威勳(2010)。運動觀賞涉入程度對運動彩券消費動機影研究以大專院校學生為例。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7,1-13。
張淑媛(2006)。國內體育台閱聽眾收視女子運動節目使用與滿足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莫季雍(2001)。兒童、青少年與傳播媒介:我們所知與不知的閱聽行為。廣電人,81,14-19。
莫季雍(2002)。傳播科技與運動發展:機會與挑戰。大專體育,59,3-10。
莫季雍(2003)。運動、傳播媒體與產業。運動管理,4,4-15。
陳美鈴(1997)。從成人發展觀點探討嘉義地區成人休閒態度、休閒參與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挺豪(2005)。開南管理學院學生運動狀況、態度、認知之研究。通識研究集刊,7,99-116。
陳忠誠(2005)。2005大學生參與現場觀賞SBL超級籃球聯賽行為意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東園、周芊、郭文耀(2006)。傳播媒介與生活。臺北市:空大。
陳湘眉、廖主民(2004)。電視運動播報和觀眾知覺-播報內容、觀眾性別與運動經驗的效應。中華體育季刊,18(2),50-59。
陳肇芳(2006)。大專學生休閒運動態度之調查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5,110-116。
陶聖屏、蔡順傑(2006)。廣播媒介效果研究:理論整合與想像。復崗學報,86,1-30。
陶聖屏、蔡順傑(2007)。閱聽人之人格特質、收聽行為、收聽動機與收聽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漢聲廣播電台為例。復崗學報,90,265-296。
游進忠(1996)。臺北市民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之動機與滿足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程紹同(2001)。第5促銷元素。臺北市:滾石。
黃煜(2002 )。美國職業運動產業發展趨勢分析。國民體育季刊,135,38-44。
楊孝濚(1982)。傳播研究與統計學。臺北市:商務。
楊志弘、莫季雍(1992)。傳播模式。臺北市:正中。
楊亮梅、顧毓群(2004)。大學生休閒運動態度量表編制與調查。體育學報,37,149-162。
楊涵鈞(2012)。運動電影觀賞體驗與運動態度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大專校院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溫智璇(2009)。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會桌球現場觀眾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照金、周宏室(2002)。大學生體育態度與運動技能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1),1-12。
鄭佳宜(2008)。臺南縣市大學生收看電視運動節目的動機與行為及滿意度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鄭瑞成、曠湘霞(1983)。臺灣地區成人收看電視的動機與行為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潘虹利、陳佳伶、李玉沛、黃雅箴、劉兆達(2011)。排球企業聯賽球迷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美和學報,31(1),51-72。
蕭硯哲(2010)。2010年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與滿意度對再購意願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盧玫諭(2004)。臺北縣中等學校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縣。
簡秋暖(1998)。體育科系學生閱讀體育運動新聞使用與滿足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羅可強(2009)。觀賞動機、球隊認同感及滿意度隊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以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J. R. (1985). Cogn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W.H. Freeman.
Anderson, E.W., & Sullivan, M.W. (1994).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 Marketing Science, 12(2), 25-43.
Bantz, C. R. (1982). Exploring uses and gratification: A comparison of report uses of television program typ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9(3), 352-379.
Baran, S. J., & Davis, D. K. (2003).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Foundations, Ferment, and Future (3 th ed). New York: 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Blumler, J. G., & Katz, E. (1974). 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 Beverly Hills, CA: Sage.
Compesi, R. J. (1980). Gratification of daytime TV serial viewers. Journalism Quarterly, 57, 155-158.
Chaffee, S. H., & Schleuder, J. (1986). Measurement and effects of attention to new media.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3, 76-107.
Gantz, W. (1981). An exploration of viewing motives and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television spor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Electronic Media, 25, 263-275.
Kenyon, G. S. (1968). A conceptual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physical activity.Research Quarterly, 39, 96-105.
McQuail, D., & Windahl, S. (1993). Communication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Longman Publishing.
Myers, D. G. (1993). Social psychology(4th ed). New York: McGarw-Hill.
Regheb, M. G., & Beard, J. G. (1982). 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2), 128-140.
Rubin, A. M., (2002). The uses-and-gratifications perspective of media effects. In J. Bryant & D. Zillman (Eds.), Media effect: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525-548. Mahawah, NJ: Lawrence Erlbaum.
Silk, M. L., & Amis, J. (2000).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televised sport.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4, 267-292.
Wann, D. L., (1995).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sport fan motivation scale.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20, 37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