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明敏 Hsu, Ming-Min |
---|---|
論文名稱: |
針對法國高中生之中級華語教材設計研究 A Study of Textbook Design on Intermediate Chinese for French High School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信世昌
Hsin, Shih-Ch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8 |
中文關鍵詞: | 華語教材 、法國 、教材設計 、青少年 、中級 |
英文關鍵詞: |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rance, Chinese Textbook Design, Adolescent Learner, Intermediate Leve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7 下載:8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中國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日漸發展,華語的實用價值大為提升。在法國,越來越多中學開設華語課程,每年選修華語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對於專業師資與具有針對性教材的需求擴大,因此本研究以法國具備基礎華語能力之高中生為主體,設計一套合適的中級華語學習教材。
本研究先探討法國高中華語教學現況、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教材編寫依據及青少年中級華語教材的特點,得知設計針對性教材須符合的各項準則,再透過分析現有的相關教材、學生及教師問卷結果,設計出法國高中中級華語教材範本。從分析現有教材中發現,並非所有法國華語教材皆採用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的分級法。從學生及教師問卷中可得知,多數教師教學時須使用額外的補充教材;並指出中級學生程度懸殊的問題,而中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中華文化的文學部分。
研究結果得知,一套適合法國高中生的中級華語教材,宜具備簡潔活潑的版面、輔以大量彩色圖片及影音多媒體練習活動、減少語法點並增加多樣化練習形式與可供互動討論之文化議題。設計中級教材時,除了考量與初級、高級「銜接」的問題,還須注意學生程度不一致的情況,教材中應保留些許空間與彈性,以利教師運用。
本研究希望透過編寫更具針對性的教材,提高教學效果,以利法國高中的華語教學。透過教材能讓學生有更多開口練習的機會、符合學生需求與興趣,增加學習者對華語學習的興趣及熱情,幫助法籍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華語。
With the steady growth of China’s influence on the world’s economy, Mandarin has a huge value promotion due to its practical use.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 number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increase rapidly, and the average age of learners has decreased. In France, lots of secondary schools started to teach Chinese, for the reason that learner amount augmented each year, and they have a huge demand of both professional language teachers and well-targeted learning materials. Thus, this study aims to design a suitable intermediate level Chinese textbook for French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first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ndarin teaching in French high school,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the criteria of language materials compiling, the peculiarity of intermediate level Chinese textbook for adolescent learners. Second, from the summary of these discussions, we get a theory about textbook design. By adding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materials,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with this theory, try to design a model material of Chinese intermediate level for French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we found out that a suitable Chinese textbook for French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include these terms: a simple layout, high quality pictures, multimedia designed activities, a small amount of grammar and various of practices and culture topics. Moreover, notice that an intermediate level textbook should be well-connected with both novice and advance level. Finally, remain some space in textbooks for teachers to accommodate different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design targeted Chinese language materials, for fitting the needs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rance. Via targeted materials, developing learner’s interests, helping French students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一、 中文部分
方緒軍、楊惠中、朱正才(2011)。語言能力“能做”描述的原理與方案:以CEFR為例。世界漢語教學,25(2),246-257。
王小靜(2012)。淺析《參與─漢語中級教程》,中國─東盟博覽,2012第4期,60。
王亞麗(2012)。對外漢語中級教材課文話題分析,大眾文藝,第三期,263-264。
王若江(2004)。對法國漢語教材的再認識。漢語學習。6,51-57。
王稐綸(2010)。英語地區五至七歲兒童華語教材研究與設計編寫─以澳洲學童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2013)。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2013年第2期)。北京。
付桂芳、Broeder, P., (2011,1月)。歐洲外語技能培養與評估,高教發展與評估,27(1),110-121。
外交及僑務委員會(2006)。當前僑務施政報告(立法院第6 屆第4會期)。台北市。
白樂桑(2008)。華語教學與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未出版之演講內容摘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白樂桑、張麗(2008)。《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新理念對漢語教學的啟示與推動—處於抉擇關頭的漢語教學。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總第85期),58-73。
白樂桑、廖敏(2013)。法國漢語評估及教學劃時代的飛躍。華文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4期,4-10。
朱志平(2002)。對新世紀漢語(第二語言)教材的思考─從加拿大中學漢語教材編寫所想到的。北京師範大學學報。6,93-96。
呂必松(1996)。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北京:國家漢辦。
呂必松(2005)。華語教學講習。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李亞麗(2012)。中級對外漢語教材課文編排的分析,教學實踐研究,43-44。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筍(2013)。法國埃克斯市中學學生漢語學習動機分析。考試周刊。2013年第4期,22-23。
李黎(2011)。法國中學漢語教學的分析與改革建議─以亞眠學區漢語中學教學為例。湖南:中南大學法語語言文學碩士論文。
束定芳、庄智象(1996)。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汲傳波(2005)。對外漢語口語教材的話題選擇,雲南師範大學學報,3(6),8-12。
周小兵、趙新(1999)。中級漢語精讀教材的現狀與新型教材的編寫,漢語學習,第一期,53-56。
林季苗(2011年8月)。漢語教學四大原則與法國經驗。華語文教學研究,8(2),65-79。
林貴美(1991)。中等教育背景。法國教育制度:中等教育(第六章,頁135-185)。台北:國立編譯館。
徐莉潔(2011)。以義大利高中生為對象之初級華語教材編寫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崔永華(2008)。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北京 :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
張宏亮(1993)。質的體育研究法:訪問法。中華體育,7(2),120-126。
張金蘭(2014)。法國漢字教學現況及其對台灣華語文教學的啟示。中原華語文學報。2014,13,29-52。
張為宇、尹娜(2010年12月)。法國國民教育部公佈實施高中教育改革具體措施。基礎教育參考,23-25。
張淑君(2010)。幼兒華語教材編寫及使用情況探究─以泰國T國際學校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莉萍(2008年11月)。對外漢語字集。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台灣:花蓮慈濟大學。
張寶瑜(2010)。對外初級華語教材編寫之規劃設計─以零起點教材為主。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桂平(2013),中級漢語綜合課詞彙教學有效策略初探,肇慶學院學報,34(1),84-88。
陳萍(2013)。對外漢語分語種教材的國別化研究─以泰國漢語教材為例。出版發行研究。2013年第6期,70-73。
陳雯(2012)。中級階段對外漢語語篇教學法及練習題設置研究,徐州師範大學學報,3(4),42-45。
陳錦芬、黃三吉、陳書民、陳思如(2008)。探討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架構理念、內涵與對歐洲多元外語教育之影響。
陸儉明(2005)。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程文(2008)。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的漢語教學。雲南師範大學學報,6(3),89-92。
華衛民(2011)。漢語教學在海外與在中國內地的區別,國際漢語,第1期,36-37。
黃富玉(2010)。文化導向之中級華裔華語教材設計研究─以在台學習者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論文。
楊忠宜(2012)。青少年華語教材研究與設計─以12-15歲英語青少年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德明(2002)。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台北市:師大書苑。
葉德明(2009)。雙語教學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詹秀嫻(2002)。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以系列式教材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宏勃(2005)。對外漢語文化教材編寫思路初探。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
趙春秋(2010)。基於教材分析和問卷調查的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遼寧行政學院學報。12(10), 88-90。
趙賢州主編(1996)。對外漢語教學通論。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
劉珣(200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潘璐(2012)。對外漢語中級階段綜合課教學淺析,知識經濟,第15期,162。
蔣向豔(2007年5月)。法國阿爾薩斯地區中學的漢語教學。雲南師範大學學報,5(3),86-87
盧暢(2013)。海外中小學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優先”原則。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2013年第2期,28-29。
謝忠安(2009)。華語文創意課程教學實務與研究─以泰國中華國際學校與臺北市立天母國小合作之華語夏令營為研究標的,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珮君(2007年12月)。基礎華語文能力測驗與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架構的對應關係。第三屆華語文教學國際論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藺思行(2006)。中國對法漢語教學的歷史與現況,吉林大學:課程與教育論論文。
二、外文部分
Bellassen, J. (1989). Méthode d'initiation à la langue chinoise et à l'écriture chinoise. Paris : La compagnie.
Bellassen, J. (1998). Le chinois aux examens. Paris : Librairie You Feng.
Bickle, J.M. (1977). Recherche de psychopedagogie experimentale sur lapprentissage audio-orag des langues vivantes. Revue des langues vivantes-tijdschrift voor levende talen, 43(4), 407-407.
Brown, J. D. (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Boston : Heinle and Heinle publishers.
Casas-Tost, H & Rovira-Esteva, S. (2014) New models, old patter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Volume 27, 30-38.
Collins, L. & Dagenais, D. (2010). Perspective from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La revue canadienne des langues vivante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94(4), 638-640.
Conseil de l’Europe. (2001). Cadre européen commun de référence pour les langues.
Davidson, F. & Fulcher, G. (2007, July).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CEFR) and the design of language tests: A matter of effect. Language Teaching, 40(3), 231-241.
Faez, F., Majhanovich, S., Taylor, S., Smith, M., & Crowley, K. (2011). The Power of “Can Do” statements: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EFR-informed Instruction in French as a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in Ontario.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Special Issue: 14(2): 1-19
Gaudemar, J., Yan, M. H ., Lu, J. M. ,Borne, D., Monnanteuil, F., Bel Lassen, J.,& et al. (2004, mars). Enseigner le chinois La direction de l'Enseignement scolaire et l'Inspection général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Le séminaire national sur l'enseignement du chinois. Cité internationale universitaire de Paris, France.
Horton, J. (2011, September). Mandarin milestone in languages Baccalaureate: News. Th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Scotland, (2230), 1-9.
Macaire, D. (2009, mars). LE CECR ou la mouche du coche en formation initiale des enseignants de langues -Regard distancié pour un défi à relever. Les Cahiers Pédagogiques, Enseigner les langues avec le CECR, 18, 78-82.
Ross, C. (2001). Evaluating Intermediate Chinese Textbook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6(2), 1-22
Tardieu, C. (2010, décembre). Votre B1 est-il mon B1 ? L’interculturel dans les tests d’évaluation en Europe. Les cahiers de l'acedle, 7(2), 225-239.
Yalden, J. (1983). The Communication Syllabus: Evalu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Yalden, J. (1987). Principle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網頁部分
Apprendre. Enseigner. Evaluer. Paris : Didier. [Texte également disponible sur le site du Conseil de l’Europe. URL :www.coe.int/t/dg4/linguistic/CADRE_FR.asp
Goullier, F. (2007, juin). Le Cadre européen commun de référence pour les langues, instrument de normalisation oudocument instrumentalisé pour une normalisation de l’enseignement et de l’évaluation ? Recherche et pratiques pédagogiques en langues de spécialité, 26(2), 12-22. URL : http://apliut.revues.org/1973
Gruca, I.(2007). Synthèse de l’atelier "Le cadre permet-il de redynamiser les outils méthodologiques pour l’enseignement des langues ?" URL :http://www.francparler.org/dossiers/cecr_enseigner.htm#cecr_manuels
Luc, C. (2011) . Installation du comité stratégique des langues. URL:http://www.education.gouv.fr/cid55664/installation-du-comite-strategique-des-langues.html#Enseignement des langues vivantes, chiffres clés
Pearson Longman.(2009) Teacher’s Guide to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URL: http://www.longman.com/cef
Petit, M. (2007, juin). La correction linguistique dans le Cadre européen commun : quelle conception, quels critères ? Recherche et pratiques pédagogiques en langues de spécialité [En ligne], 26(2). URL : http://apliut.revues.org/2003
Puren, C. (2006). Explication de textes et perspective actionnelle : la littérature entre le dire scolaire et le faire social. Assosiation des professeurs de langues vivantes.URL: http://www.aplv-languesmodernes.org/spip.php?article389
Richard, D. (2007). Le point de vue d'un éditeur de manuels. URL :http://www.francparler.org/dossiers/cecr_enseigner.htm#cecr_manuels
Rumley, T.(2008) Manuels de langues. Bientôt la fin du cauchemar. L’Hebdo.URL: http://www.aplv-languesmodernes.org/spip.php?article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