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陸庭瑜
Lu, Ting-Yu
論文名稱: 以中學資優生為對象的數學補充教材
以中學資優生為對象的數學補充教材
指導教授: 許志農
Hsu, Chih-Nung
口試委員: 許志農
Hsu, Chih-Nung
郭君逸
Guo, Jun-Yi
黃森山
Huang, Sen-Shan
口試日期: 2023/07/24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6
中文關鍵詞: 補充教材海龍公式畢達哥拉斯直線運動機構數學遊戲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92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5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中,有規劃多元選修、彈性學習時間,以及資優班專門課程等,教師須自行訂定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加深加廣的學習。本研究旨在開發以國、高中資優班學生為對象的數學補充教材,題材所涵蓋的數學概念不偏離十二年國教的課綱內容。內容包括數學遊戲類文章兩篇以及幾何類文章三篇,文章內容包含了數學家的生平故事、數學遊戲定理的發展流變以及幾何定理的證明方法。以作為未來數學教師在課外補充教材的選擇上多一份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中學資優班的課程現況 4 第二節 文章題材探討 7 第三章 文章 10 第一節 夏農的斷開遊戲 10 第二節 楊振寧愛玩的數學遊戲 18 第三節 尤拉巧證海龍公式 27 第四節 皮氏直線運動機構 35 第五節 畢達哥拉斯好奇 44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52 參考文獻 53 附錄1:夏農的斷開遊戲-兩款遊戲的空白棋盤 56 附錄2:楊振寧愛玩的數學遊戲-遊戲程式碼 57

    何仁傑(2019)。研發數學遊戲對低成就學生數感改變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麗寬(2007)。探究資優生於集中式資優班之成就動機及教學。資優教育季刊,105,15-21。
    宋如婷(2021)。數學史融入教學之國內外博碩士之文字探勘。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李宜嬌(2019)。桌遊融入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6),98-104。
    李庭歡(2022)。運用數學遊戲對國中資優班學生進行數學學習之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賦優異相關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康靖坤(2022)。閱讀不同啟蒙文本及操作不同順序的例子判斷對八年級學習相似形概念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智鈞(2014)。資訊科技融入國中相似形補救教學之研究。大葉大學,彰化縣。
    張維忠(2006)。論數學遊戲。數學傳播,30(4),83-94。
    許靜茹(2021)。台中市某國中三年級數學先被知識與相似形單元錯誤類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陳君杰(2020)。高雄市某國中三年級學生解題歷程分析之研究-以相似形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敏華、顏德琮(2020)。分散式數理資優班班級經營與學生輔導策略-以永和國中為例。資優教育論壇,18(1),62-71。
    黃必祥(2021)。高雄市某國小數學遊戲融入教學對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仲豪(2012)。國中資優數學之幾何圖形的探討。中原大學,桃園市。
    黃柏凱(2018)。國中學生數學遊戲融入二次函數教學學習態度與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通鎰(1994)。北一女中數學資優教育概況。資優教育季刊,51,14-17。
    楊世帆(2015)。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高中資優數學教學-以二次曲線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楊淑芬(1992)。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數學傳播,16(3),1-7。
    劉瞬平(2013)。國中資優數學之同餘的探討。中原大學,桃園市。
    鍾承佑(2022)。數學史融入國中八年級幾何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魏明通(1996)。我國數理資優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1,155-181。
    許志農(2013)。納許棋…諾貝爾得主的遊戲。檢自http://pisa.math.ntnu.edu.tw/attachments/article/754/scientist_nishici.pdf (Oct. 4, 2013)
    圖靈教育(2019)。走近克勞德.香農:天才是如何思考、工作和生活的。檢自https://kknews.cc/science/vljlyoq.html (Sep. 24, 2019)
    葛登能(2004)。迷宮.黃金比.索馬立方體。臺北市:天下文化。
    沈鵬年(2011)。行雲流水記往(下)。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俞平伯(2020)。移棋相間法序。檢自https://www.math.pku.edu.cn/yyhncs/xbl/90znjnc/121711.htm (oct. 25, 2020)
    胡著信(2022)。從鑲符問題談起。數理人文,第21期,66-77。
    倪進、朱明貢(1989)。智力遊戲中的數學方法。南京:江蘇出版社。
    楊建鄴(2004)。楊振寧傳。長春:長春出版社。
    楊振寧(2019)。許寶騄與移棋相間法。數學文化,10(4),106-108。
    褚稼軒(1691)。堅瓠集。檢自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24302。
    洪萬生(2006)。海龍公式專輯。HPM通訊,9(4)。
    《數學辭海》編輯委員會(2002)。數學辭海。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許志農(2016)。畢達哥拉斯好奇。龍騰數亦優,第31期,3-15。
    Eli Maor (2015). 畢氏定理四千年。臺北市:三民。
    Elisha Scott Loomis (1927). The Pythagorean Proposition. Washington: Mohler printing Company.
    Dr Caligari (2012). Claude Shannon: The Man, The Games, and The Machines. Retrieved from https://boardgamegeek.com/geeklist/143233/claude-shannon-man-games-and-machines (Jun. 9, 2012)
    Bryant, John (2008). How round is your circle?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oseph Malkevitch (2011). Linkages: From Fingers to Robot Arm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ms.org/publicoutreach/feature-column/fcarc-linkages4 (Mar. 17, 201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