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碧瑩 |
---|---|
論文名稱: |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丐幫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保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金庸 、武俠小說 、丐 、丐幫 、忠義精神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8 下載:6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武俠小說寫及丐與丐幫,在早期平江不肖生與還珠樓主即開先河,然丐幫卻在金庸筆下被發揚光大,成為組織完整、幫規嚴謹,且丐俠輩出,幫眾皆以行俠仗義為宗旨的天下第一大幫。金庸成功的書寫,讓身處社會低下階層的乞丐,得以擁有嶄新風貌,甚至成為人人敬重欽佩的英雄好漢,在讀者心中留下不同於現實既定印象的正義形象。本論文欲探討社會身分低微、道義標準卻十分嚴謹的丐幫,在金庸武俠小說的地位及其意義,並試圖推究金庸刻意結合乞丐身分與俠士道義的用意為何,藉深入爬梳金庸丐幫的設定,了解金庸設定丐幫忠義形象的用意及藝術特色,並試圖比較金庸丐幫書寫在武俠小說發展中的承襲與發揚,以及對後人的影響。本論文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概述丐與丐幫在古籍紀錄與文人筆下的面貌。第二章溯及丐幫書寫源流,探討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與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雲海爭奇記》中的丐幫書寫,透過當中丐與丐幫的描寫與設定,了解丐幫的書寫脈絡,與金庸書寫時的承襲根據;再進而概述與金庸同期的梁羽生筆下丐幫展現。第三、四章為重點:第三章深入爬梳整理金庸筆下丐幫的設定,由組織職掌、幫規、武功陣法、外在形象等方面,透徹了解金庸筆下的天下第一大幫。第四章則探討丐幫最凸出且為人稱道的忠義精神,金庸藉丐幫平時的俠義作風與多位出色丐俠的描寫,奠定了丐幫的忠義形象。故本章整理丐幫與丐俠的行事展現,進而深究丐幫忠義精神展現的特色與特殊義涵。第五章綜合討論金庸對於前人丐與丐幫書寫的繼承與發揚,相較於前期與同期作家,金庸丐幫展現出哪些特色;並整理金庸後期作家溫瑞安與陳宇慧的作品,了解金庸丐幫對後期武俠小說的影響;第六章為結論,為本論文研究成果之總述,並提供後人研究的建議。
一、金庸作品
按遠流出版之「金庸作品集」號次排序
金庸《碧血劍》(共二冊),臺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7月二版。
金庸《射雕英雄傳》(共四冊),臺北:遠流出版社,2003年8月三版。
金庸《神雕俠侶》(共四冊),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7月三版。
金庸《倚天屠龍記》(共四冊),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7月三版。
金庸《天龍八部》(共五冊),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8月三版。
金庸《笑傲江湖》(共四冊),臺北:遠流出版社,2002年12月三版。
金庸《鹿鼎記》(共五冊),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7月四版。
二、其他武俠小說(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共七冊)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11月。
陳宇慧:《天觀雙俠》(共四冊)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梁羽生:《雲海玉弓緣》(共三冊)臺北:風雲時代出版,1988年。
梁羽生:《龍鳳寶釵緣》(共三冊)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修訂三版。
溫瑞安:《少年鐵手》(共四冊)臺北:風雲時代出版,2004年。
溫瑞安:《四大名補走龍蛇‧談亭會》臺北:風雲時代出版,2004年12月。
溫瑞安:《神州奇俠》(共八冊)臺北:風雲時代出版,2005年。
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共26冊)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
還珠樓主:《雲海爭奇記》收於《還珠樓主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北岳
文藝出版社,第二十四——二十六卷(共三冊)。1998年9月。
三、專書
(一) 古籍(依作者時代先後順序排列)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高雄:高雄復文出版社,2000年9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高雄:高雄復文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
(明)張岱:《石匱書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0年7月,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文星出版社,1964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清)袁枚:《隨園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3月。
(清)鈕琇:《觚賸》,收入《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二) 今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乃榕:《金庸小說裡的江湖規矩》臺北:鷹漢文化,2002年12月。
王秋桂編:《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王敬三:《名人名家讀金庸》臺北市:揚智文化出版社,2000年
曲彥斌:《中國乞丐縱橫談》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初版。
曲彥斌:《乞丐史》臺北:華成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初版。
冷夏:《金庸傳》,臺北:遠景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吳藹儀:《金庸小說的女子》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2月。
吳藹儀:《金庸小說的男子》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2月。
岑大利:《中國乞丐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初版。
杜雅萍:《金庸傳︰書寫俠義 筆戰江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周德鈞:《乞丐的歷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
周錫山:《喬峯的人生哲學》臺北:生智出版社,2000年。
林保淳:《解構金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
柳蘇等:《梁羽生的武俠文學》,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8年。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景出版社,1981年。
倪匡:《再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景出版社,1987年。
倪匡:《三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87年。
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
徐珂:《清稗類鈔》〈乞丐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徐岱:《俠士道:金庸小說與中國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2004年。
曹正文:《金庸小說人物譜》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7年3月。
陳墨:《賞析金庸》臺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7月。
陳墨:《人論金庸》臺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12月
陳墨:《眾生之相: 金庸小說人物談》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1年10月。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新版)臺北:遠流出版社,2007年7月。
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9月再版。
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6月。
葉洪生:《蜀山劍俠評傳》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10月。
潘國森:《解析金庸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初版。
餘子:《諸子百家看金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
羅立群:《梁羽生小說藝術世界》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7年5月。
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二刷
四、博碩士論文(依時間先後排列)
楊丕丞:《金庸小說《鹿鼎記》之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許彙敏:《金庸武俠小說敘事模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羅賢淑:《金庸武俠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9年。
送銘池:《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事物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事物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所碩士論文,2004年。
黃崇旻:《《水滸傳》小說中的山寨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劉玉華:《金庸《倚天屠龍記》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張依寰:《金庸小說「射鵰三部曲」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7年。
彭德育:《《射鵰英雄傳》之俠客形象塑造研究──以郭靖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楊芸芳:《沉淪與解脫:《天龍八部》的悲劇意識》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邱冠智:《金庸《射鵰英雄傳》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吳宜芳:《溫瑞安前期武俠小說研究1974-1983》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李克揚:《金庸武俠小說的民族意識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1月。
張耿聞:《《天觀雙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6月。
五、期刊論文(依時間先後排列)
眉子:〈論還珠樓主及其作品〉,《大成》,第9期,1974年8月,頁33-35。
眉子:〈還珠樓主的寫作論〉,《大成》第10期,1974年9月,頁33-38。
辜海澄:〈丐幫〉,《四川文獻》第179期,1981年7月,頁88-90。
眉子:〈還珠樓主[李壽民]及其劍俠作品〉,《藝文誌》第234期,1985年4月,頁59-62。
江慶芳:〈武俠小說的社會意義——訪陳曉林〉,《幼獅月刊》第399期,1986年3月。
林保淳:〈通俗小說的類型整合―試論金庸小說的「虛」與「實」〉,《漢學研究》第17卷第1期。1989年6月。
方瑜:〈金庸武俠中的正與邪—以《倚天屠龍記》與《笑傲江湖》為例〉,《當代》,第39期。1989年7月。
葉洪生:〈武林盟主與九大門派--速寫近代武俠小說中之「俠變」〉,《國文天地》60期,1990年5月,頁32-35。
俠客:〈丐幫奇人對對碰‧上〉,《聯合文學》153期,1997年7月,頁190-193。
俠客:〈丐幫奇人對對碰‧中〉,《聯合文學》154期,1997年8月,頁169-171。
俠客:〈丐幫奇人對對碰‧下〉,《聯合文學》155期,1997年9月,頁168-170。
孔慶東:〈從民族意識看金庸小說〉,《明報月刊》386期,1998年2月,頁39-45。
顧誠:〈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蹟考〉,《歷史研究》第一期,1999年。
林淑薰:〈金庸小說中的丐幫幫會〉,《中國文化月刊》283期,2004年7月,頁99-124。
林保淳〈金庸小說中的「江湖世界」〉,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0期,2004年9月,頁1-28。
蔡造珉:〈金庸後繼有傳人--論《天觀雙俠》之金學遺緒與突破〉,《崇右學報》15卷2期,2009年11月,頁285-304。
六、網路資源
金庸茶館: http://jinyong.ylib.com.tw
中華武俠文學網: http://www.knight.tku.edu.tw/knight/res/rea1.htm
星島環球網: http://www.stnn.cc/arts/200610/t20061012_357099.html (流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