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美如
Fan Mei-Ju
論文名稱: 工筆仕女畫創作之研究
A study of creating Chinese elaborate-style(gongbi) female figures painting
指導教授: 梁秀中
Liang, Hsiu-C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工筆畫人物畫仕女畫重彩畫
英文關鍵詞: Elaborate-style (Gongbi) Painting, Figure Painting, Beauty Painting, Heavy-color Pain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12下載:7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悠久的中國繪畫文化是以工筆形式為開端,並以工筆重彩人物畫為主流,工筆重彩人物畫興起於漢、晉,在唐、宋達到輝煌的高峰,但千餘年來,工筆畫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藝術地位,從元代文人畫興起之後,水墨畫表現成為主流,尤其元中期以後,幾乎是清一色是水墨畫,工筆畫遭到貶低和排斥,被視為是工匠所為,不能登大雅之堂,尤其董其昌的「崇南貶北」論,這種抬高水墨畫貶低工筆畫的偏見,使工筆重彩人物畫開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和忽視,人物畫從藝術史中的上流地位退居到民間文化之中。但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代生活,工筆重彩人物畫,這種傳統繪畫形式,仍以其強而有力的生命力不斷地得到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筆者此次選擇以人物畫作為創作研究主題。以下就此研究架構作一簡述,本研究共分五章,各章析論重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範圍,並就研究與創作的關係作一概括性說明。就研究目的而言,將人物畫風格表現之多樣性,與形式美之充實內涵,作一深入分析,將有助於將來人物畫之創作。以圖文並陳方法為主,佐以理論分析法、文獻研究法,並以現代美學基礎與藝術造型原理,對人物畫作一整體之了解,分析其風格建立之要素,以及影響後代人物畫創作之方向。最後為創作實踐,以進行個人繪畫技法之研究。
    第二章「工筆人物畫意義與發展之探討」,闡述工筆人物畫意義與表現形式、工筆重彩人物畫之演進、工筆人物畫之開展,最後再就傳統工筆人物畫作品作分析,
    針對這些畫作,說明作品中的故事,分析造型、線條、設色等。
    第三章「仕女畫創作的現代性」,分為四節分別就中國仕女畫意義、象徵意涵、美學觀點如:傳神寫照、氣韻生動等作論述,最後再列舉現代(民國以後)人物畫家的作品分析,旨在呈現現代人物畫家多元化發展。
    第四章「創作理念與形式分析」,就線條與色彩、立意與造境作說明及創作作品理念分析,主要可歸納成三個系列:(1)「自然景物」系列:傳達情景交融、自然寧靜的效果。(2)「古文物」系列:以青銅器與青花等文物作為題材,應用傳統文化的元素,包括彩陶、浮雕線紋、花窗等,表達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3)「流金歲月」系列:結合維也納分離畫派、新藝術之裝飾性背景的華麗效果,追憶消逝的景物。最後並分別就每件作品說明創作理念與圖象分析。
    第五章「結論」,古今中外優秀的人物畫作品總是與當時的現實環境息息相關,因此,人物畫的創作不應只是「人形」的描繪,必須能夠「圖以載道」,即《周易》所謂的「立象以盡意」。工筆重彩人物畫這一傳統,必須在內容和形式上賦予新意,才會給傳統工筆畫帶來新的生機;若能掌握社會意識,符合時代精神,與大眾生活結合;同時掌握中國傳統繪畫之精髓,才能開創出工筆人物畫之時代新風貌。

    工筆仕女畫創作之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3 (一)、研究範圍...................................3 (二)、研究方法...................................6 第三節 研究與創作的關係..........................7 第二章 工筆人物畫的意義與發展之探討...............10 第一節 工筆人物畫意義與表現形式.................10 (一) 工筆人物畫意義..............................10 (二) 人物畫特質、技法、類型......................10 第二節 工筆重彩人物畫之演進......................13 (一) 工筆重彩人物畫的範疇........................13 (二) 工筆重彩人物畫之發展........................17 (三) 院畫........................................22 (四) 近代重彩的源起..............................23 第三節 工筆人物畫之開展.........................26 (一) 佛教藝術的影響..............................26 (二) 明清西洋傳教士的影響........................27 (三) 近代西洋繪畫的衝擊..........................27 (四) 工筆重彩的時代意義..........................29 第四節 傳統工筆人物畫代表作品分析.................31 第三章 仕女畫創作的現代性.........................44 第一節 中國仕女畫.................................44 第二節 女性圖像之象徵.............................46 第三節 人物畫美學觀點.............................49 (一) 傳神寫照....................................50 (二) 氣韻生動....................................52 第四節 現代水墨畫家在人物畫上之表現...............53 第四章 工筆人物畫創作理念與實踐..................65 第一節 線條與色彩................................65 (一) 人物畫線條之發展與演變......................65 (二) 色彩........................................68 第二節 立意與造境................................71 (一) 立意與移情..................................72 (二) 造境與創作..................................74 第三節 創作作品理念分析..........................77 (一) 自然景物系列................................81 (二) 古文物系列..................................83 (三) 流金歲月系列................................88 第四節 未來展望................................95 第五章 結論......................................97 參考書目舉要.......................................100 作品圖錄...........................................107

    參考書目舉要
    (一)工具書
    沈柔堅主編 (1989),雄獅中國美術辭典,第二版,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才郎主編 (1982),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二) 專書
    Heinrich, Wolffin著(1987),曾雅雲譯,藝術史的原則,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Wilhelm Worringer著(1994),魏雅婷譯,藝術風格的心理學《抽象與移情》 (《Abstraktion und Einfuhlung》),台北:揚智文化。
    中國工筆畫(上卷、下卷) (2000),湖南美術出版社。
    中國工筆畫大展─金牌獎得者作品集 (1995),福建美術出版社。
    中國工筆畫當代女畫家精品選 (1995),福建美術出版社。
    中國工筆畫當代精英畫家作品集(一),(1995),福建美術出版社。
    中國書畫1人物 (1987),台北:光復書局。
    王 琢 編 (1991),李可染畫論,台北:華正書局。
    王伯敏 (1966),中國繪畫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伯敏 (1997),中國繪畫通史(上、下),台北:東大股份有限公司。
    王秀雄 (1975),美術心理學,高雄:三信出版社。
    王定理 (1993),中國繪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藝術家出版。
    王菊生 (1998年5月),中國繪畫學概論,第一版,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王德年 (1994),中國人物畫技法,第一版,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
    王慶生 (1992),繪畫—東西方文化的衝擊,台北:淑馨出版社。
    田麗卿 (1993),閨秀─時代─陳進,台北:雄獅美術圖書公司。
    白一畫集 (1999),湖南美術出版社。
    石守謙 (1992),台灣美術全集2─陳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石守謙 (1996),風格與世變,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海姆R.Arnheim著 (1976),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師圖書公司。
    朱自清等著 (2002),名家談藝術,台北:牧村圖書公司。
    朱利安‧羅賓遜 (1999),薛絢譯,美學地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池澤康郎 (1982),蔣渝譯,人體美學,台北:地景出版。
    何家英現代工筆人物畫 (2000),天津楊柳青畫社。
    何恭上 (1988),中國歷代名畫精選,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
    何恭上主編,沈以正撰文(1984),歷代美人畫選,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何懷碩 (1981),風格的誕生,台北:大地出版社。
    何懷碩 (1997),近代中國美術論集─藝海鉤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懷碩 (1998),創造的狂狷,台北:立緒出版社。
    何懷碩編 (1980),文學與象徵中的女性,台北:百科文化。
    余秋雨 (1990),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文化。
    吳文彬 (1994),傳統人物畫法,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呂佛庭 (1988),中國畫史評傳,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李 湜 (1998),談中國古代女性繪畫,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
    李復興 (1986),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北:雄獅圖書。
    李澤厚 (1996),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
    李霖燦 (1974),中國畫史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李霖燦 (1987),藝術欣賞與人生,台北:雄獅美術圖書公司。
    李霖燦 (1992),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沈以正 (1984),人物畫法123,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佘 城 (1987),人物畫概述,中國書畫1人物,台北:光復書局。
    周昭坎 (1995),中國巨匠美術叢刊─潘玉良,台北:錦繡出版社。
    宗白華 (1981),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邱燮友、劉正浩注釋 (2000),新譯《千家詩》,初版四刷,台北:三民書局。
    金維諾 (1984),中國美術史論集,台北:文民書局。
    阿諾德‧豪澤爾Arnod Hauser著(1990),居延安譯 ,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出版社。
    俞 崑 (1984),中國繪畫類編,台北:華正書局。
    俞劍華 (1936),中國繪畫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徐 改 (1993),中國古代繪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徐書城 (1963),繪畫美學,台北:人民出版社。
    神林恆道,潮江宏三,島本浣編 (1996),潘橎譯,藝術學手冊,《Handbuch der Kunstwi ssenschaft》),台北:藝術家。
    袁金塔 (1987),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台北:藝風堂。
    高木生 (1992),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股份有限公司。
    高居翰James Cahill (1984),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師圖書公司。
    高居翰James Cahill (1999),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健生(H.W.JANSON) (1980),曾堉、王寶連譯,西洋藝術史─2中國藝術《HISTORY OF ART》PART TWO,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出版。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 (2002),東方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張安治 (1995),墨海精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梁秀中六十回顧展 (1994),台灣省立美術館。
    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集 (1999),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
    許禮平主編 (1994),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全集,《張大千-仕女》,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
    郭繼生 (1986),籠天地於形內─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郭繼生 (1997),美感與造型,台北:聯經出版。
    陳師曾 (1986),中國人物畫之變遷─中國書畫論集,台北:華正書局。
    陳淑鈴 編 (2000),台灣東洋畫之探源,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陳進畫譜 (1996),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傅抱石 (1988),中國繪畫理論,台北:華正書局。
    斐利蘭德 (1989),梁春生譯,藝術與鑑賞,台北:遠流出版社。
    曾得標著、林之助鑑修 (1994),膠彩畫藝術,台北:印刷出版社。
    馮曉 (1993),中西藝術的文化精神,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黃光男 (1992),藝海微瀾,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
    黃光男 (1993),宋代繪畫美學析論,台北:漢光文化出版社。
    黃光男 (1994),人生寄情─藝術與理想,收錄於美術叢論57《生活藝術‧藝術生活》,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光男 (1994),表裡如一之美─由人品與畫品談起,收錄於美術叢論42《生活美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光男 (1997),爾我相忘、靜觀魚忙─陳進畫境,收錄於史物叢刊17《悠閒靜思—論陳進藝術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光男 (1998),台灣畫家評述,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光男 (1999),台灣水墨畫創作與環境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光男 (2001),文化掠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當代風華─現代水墨精品選 (2000),台北:傳承藝術中心。
    葉 朗 (1992),現代美學體系,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葉 朗 (1996),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葛 路 (1987),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
    董欣賓、鄭奇 (1998),中國繪畫六法生能論,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社。
    熊傳薪 編 (2001),楚國‧楚人‧楚文化,台北:藝術家。
    劉文潭 (1991),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劉奇俊 (2001),中國歷代畫派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昌元 (1986),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劉芳如 (1988),中國人物畫技法,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劉芳如 (1995),近代繪畫選論,蒲思棠譯,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劉思量 (2001),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振源 (1997),世紀末藝術,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劉振源 (1999),雅諾婆藝術,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蔣 勳 (1986),美的沉思,台北:雄獅美術。
    蔣兆和全集上下卷(1993),第一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鄭正慶 (1993),中國水墨人物畫筆墨之研究,台北:新中國出版社。
    魏惠筠 (1999),女人體寫生工筆畫技法,第一版,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
    蘇珊‧朗格Susanne Langer著(1991),劉大基等著,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三)期刊
    王玉立 (1995),雙玉交輝專輯─潘玉良《藝術家》245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頁208-218。
    王家驥 (1999),中國繪畫中的人物再現《藝術家》288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頁378-379。
    石守謙 (1992),人世美的紀錄者─陳進畫業研究,《藝術家》203期,頁247-359。
    余清勳 (1994),台灣閨秀陳進與其人物畫之研究,《史學叢刊》20期。頁1-35。
    吳文彬 (1994),中國仕女畫,《故宮文物月刊》,1卷12期,頁139-150。
    李 渝 (1978),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女性形象,《雄獅美術》85期,頁9-23。
    李霖燦 (1986),中國的仕女畫,雄獅美術187。
    沈以正 (1996)),工筆重彩在美術發展中的重要,《美育》72期,頁84。
    沈以正 (2000),工筆重彩繪畫在現時代的新認知,《現代美術》雙月刊90期,台北市立美術館,頁45-51。
    周昭坎 (1995),中國巨匠美術叢刊─潘玉良,台北:錦繡出版社。
    林育淳 (1996),中國巨匠美術周刊─陳進,台北:錦繡出版75期。
    金維諾 (1988),隋唐時期的繪畫藝術《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2》,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徐文琴 (1993),台灣繪畫中女性形象的觀照,《現代美術》50期,頁25-35。
    徐悲鴻,中國畫改良論,《徐悲鴻藝術文集(上冊)》
    莊伯和 (1980),陳進的繪畫藝術,《雄獅美術》,109期,頁21-51。
    陳綬祥 (1995),顧愷之,《中國美術巨匠週刊》026,編號126,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陸蓉之 (1993),中國女性藝術的發展與啟蒙,《藝術家》214期,頁267-275。
    陸蓉之 (1998),戰後台灣女性藝術家創作風格之簡析,《藝術家》274期,頁250-257。
    單國強 (1981),古代仕女畫瑣談,故宮博物院院刊12。
    趙雅博 (2000),繪畫中的人像問題,《現代美術》,91期,頁48-55。
    劉曦林 (1994),徐悲鴻,《中國美術巨匠週刊》013,編號113,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樓家本 (1987),談「重彩畫」,《中國畫論》,台北:駱駝出版社。
    蔣 勳 (1995),常玉與潘玉良,《雄獅美術296期》,台北:雄獅圖書公司,頁79-83。
    (四) 論文部份
    呂建德 (1994),天地.人.現代情─現代環境空間與人物畫創作,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李倫景 (2001),人物畫創作表現研究─都市心像系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慧蓉 (1998),水墨人物畫中的社會性與人文試探—城市掠影創作研究,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
    洪千玉 (2000),戲與迷思─女性圖像之心理意涵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翼華 (1998),花鳥畫的象徵意義─羽毛系列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黃士純 (1998),唐代繪畫中婦女造型與審美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芳如 (1983),民初中國人物畫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芳 (1997),日治時期台灣東洋畫家的女性題材畫作研究,國立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
    謝靜玫 (2001),女性心靈脈動─謝靜玫膠彩畫的創作理念與風格,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聶蕙雲 (1995),仕女畫的美感造型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