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顏佩昭
Yen, Pei-Chao
論文名稱: 從朗讀聲情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以〈小白豬〉、〈背影〉、〈兒時記趣〉為例
指導教授: 潘麗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41
中文關鍵詞: 國文教學朗讀聲情教學朗讀與閱讀閱讀理解有效教學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H.044.2018.A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3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朗讀,是透過聲音表現文章情感,更確切的說,朗讀者藉由文章的理解再由聲音的安排表現作者情韻。因此,朗讀在某些方面來說,是朗讀者對於文章理解情形的表現,可見「朗讀」與「閱讀」兩者之關係頗為密切。目前教育當局相當重視閱讀能力,不論是鼓勵各校利用晨讀時間多閱讀,連國中會考閱讀測驗的比重也在增加,就連教師研習也以閱讀策略為大宗,的確,一個國家閱讀力強,競爭力也強,國民素養當然也會好。但,培養閱讀能力,除了以視覺感官刺激學生理解外,若再增添聽覺感官元素,兩者相互搭配學習,不僅可增加學生印象,更可以提升文學之美的感受力。因此,筆者以對話性語體文〈小白豬〉、抒情性語體文〈背影〉及記敘性文言文〈兒時記趣〉三課進行朗讀聲情基礎教學,藉由人物對話學習聲音表現情感,接著透過作者獨白方式學習運用聲情表現情緒,最後以古代語法的文言文作品帶領學生使用聲情表現童年趣事。藉由三課文章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使用聲情基本技巧表現文章情韻,也透過聲音與視覺的刺激,活化教學氣氛、加深學生對於文章的印象。再以這三課的課文進行學生成果朗讀,觀察其朗讀聲情技巧使用與閱讀理解情形。
    本論文於寒假期間先介紹朗讀聲情基本技巧(「朗讀十字訣」),再將對話性語體文〈小白豬〉、抒情性語體文〈背影〉及記敘性文言文〈兒時記趣〉三課文章為例,依序帶領學生使用朗讀聲情基本技巧表現文章。在〈小白豬〉一文裡,學生能夠運用聲情技巧表現「人物動作」、「對話內涵」及「語氣無奈」,在以作者獨白口氣為主的〈背影〉一文裡,學生能夠透過聲情基本技巧來表現「父親攀爬月台細膩動作」、「穿過月台的辛苦」及「作者受感動的情緒」,最後,以文言文為主的〈兒時記趣〉,雖然語法結構對學生較陌生,但童年的趣味頗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因此,學生會透過聲情技巧表現「癩蛤蟆霸氣出場的模樣」、「作者幼時驚訝與生氣情緒」。
    筆者運用朗讀聲情技巧融入國語文課程裡,除了引導學生聲情技巧基礎概念外,更透過視覺與聽覺感官的刺激,提升學生字詞句的熟悉度及加深其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陶冶自我價值與涵養。此外,學生透過基本聲情技巧使用,對於朗讀文章不在陌生與畏懼,教師亦能透過學生聲情技巧呈現,來感受其閱讀理解情形。期盼透過這樣的方式活化教學現場,更希望拋磚引玉,為朗讀聲情技巧教學與閱讀理解領域注入一點不同的思維模式。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6 一、 研究範圍 6 二、 研究方法 7 第三節 研究現況探討 8 一、 專書 8 二、 學位論文 9 三、 單篇論文 11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 12 一、 研究架構 12 二、 研究步驟 13 第二章 朗讀與閱讀理解 15 第一節 朗讀定義與技巧 15 一、 朗讀定義 15 二、 朗讀技巧 22 第二節 閱讀理解 37 一、 閱讀理解歷程與模式 38 二、 通感界說與審美表現 42 第三章 朗讀聲情教學研究與歷程 51 第一節 課程設計模式 51 一、 課程設計原則 51 二、 國語文教材教法探討 55 第二節 〈小白豬〉朗讀聲情教學設計與紀錄 62 一、 〈小白豬〉朗讀聲情教學設計 62 二、 〈小白豬〉朗讀聲情教學紀錄 63 第三節 〈背影〉朗讀聲情教學設計與紀錄 76 一、 〈背影〉朗讀聲情教學設計 76 二、 〈背影〉朗讀聲情教學紀錄 77 第四節 〈兒時記趣〉朗讀聲情教學設計與紀錄 95 一、 〈兒時記趣〉朗讀聲情教學設計 95 二、 〈兒時記趣〉朗讀聲情教學紀錄 96 第四章 文情理解的學習亮點 103 第一節 對話性語體文〈小白豬〉前後測分析 103 一、 能使用聲情技巧表現人物動作 103 二、 能運用聲情技巧彰顯人物情緒 109 三、 能透過聲情表現凸顯人物對話內涵 120 四、 能藉由聲情技巧凸顯人物內心的無奈 126 第二節 文學性語體文〈背影〉前後測之分析 137 一、 能藉由聲情技巧表現父親步履蹣跚的樣子 138 二、 能透過聲情技巧彰顯父親攀爬月台不易 146 三、 運用聲情技巧細膩彰顯父親爬月台動作 153 四、 能使用聲情技巧呈現作者被感動的情緒 161 第三節 敘述性文言文〈兒時記趣〉前後測之分析 168 一、 能透過聲情技巧呈現癩蛤蟆霸氣出場的模樣 168 二、 能藉由聲情技巧凸顯作者驚嚇與生氣的情緒 177 第五章 結論 185 引用、參考文獻 一、引用文獻 188 二、參考資料 192 附錄一 對話性語體文〈小白豬〉前後測之紀錄 193 附錄二 文學性語體文〈背影〉前後測之紀錄 258 附錄三 敘述性文言文〈兒時記趣〉前測之紀錄 310

    引用、參考文獻
    一、 引用文獻
    (一) 引用文獻
    1. 專書
    毛世楨:《朗讀與朗讀指導》,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年。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王宇洪:《朗讀技巧》,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2013年。
    王更生:《如何進行國文教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
    王更生:《國文教學面面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王明通:《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王貴元:《說文解字校笺》,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朗讀吧》,臺北,天衛文化,2002年。
    成偉鈞等主編:《修辭通鑑》,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
    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辭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89年。
    朱榮智:《文學的第一堂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3月初版一刷)。
    何三本:《九年一貫聽說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何三本:《說話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吳金娥等人:《國音及語言運用》,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吳建光、崔華芳:《培養孩子記憶50法》,臺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2月第一版第一刷。
    吳曉東:《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次印刷。
    李心銘:《李後主詞的通感意象作者》,臺北,紅螞蟻圖書公司,2012年。
    明‧袁宗道:《白蘇齋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林文寶:《朗誦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邱燮友:《美讀與朗誦》,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金開誠:《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4次印刷。
    春秋‧李耳著,李廣寧譯註:《道德經》,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
    柯華葳等:《中文閱讀障礙》,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
    英.波爾蒂克(Baldick,C.)編:《牛津文學術語辭典(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夏丏尊:《夏丏尊文集.文心之輯》,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年。
    耿志堅:《朗讀的技巧與指導》,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高木重朗:《記憶術》,臺北,文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8月初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國音學》,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張春榮著《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9月初版3刷。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2002年10月修正版6刷。
    張頌:《朗讀美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
    張頌:《朗讀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
    清.姚鼐撰,盧坡 點校:《惜抱軒尺牘》,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4年。
    許天治《藝術通感之研究》,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87年6月出版。
    陳弘昌:《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陳汝東:《當代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第4版
    黃光雄、楊龍立:《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0年。
    黃政傑:《課程設計》,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黃春貴:《中學國文教學實務精講》,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黃春貴:《如何進行國文教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
    黃瑞枝:《說話教材教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黃瑞玲等人:《國民中學國文第一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8月修訂版。
    黃錦鋐:《國文教學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3月增訂出版。
    楊龍立、潘麗珠:《課程組織:理論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溫世頌編著:《心理學辭典》,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6月出版1刷。
    葉重新:《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
    漢.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上海,中華書局,1959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喪服小記~樂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1981年12月3版。
    潘麗珠:《國語文教學有創意》,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
    潘麗珠:《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潘麗珠:《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潘麗珠:《閱讀的策略》,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潘麗珠等人:《融入聲情表現的散文與詩歌教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5年。
    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魯樞元、童慶炳、程克夷、張皓主編《文藝心理學大辭典》,武漢,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黎運漢等編著:《現代漢語修辭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2月2刷。
    錢興奇等註譯:《禮記》,長沙,岳麓書社,2001年。
    錢鍾書:《七綴集》,北京,北京新華書店,2001年。
    簡鐵浩編:《朗誦研究論文集》,香港,嵩華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
    羅大同:《實用語文教學辭典》,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羅肇錦:《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unabridged and Britannica world language dictionary》
    Ken Goodman著,洪月女譯,《談閱讀》,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2009年2月出版五刷。
    Richard E.Mayer著,林清山譯,《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三版一刷。
    2. 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仇小屏:〈論「心覺」在通感中的作用〉,《中國語文》,2004年5月。
    方姳人:〈淺談朗讀能力與技巧之琢磨〉,《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5卷第2期,2009年。
    王梅軒、黃瑞珍〈國小課程本位閱讀測量方法之信度與效度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9,2005年9月。
    王淑汝:〈擲地有聲的藝術─活用朗讀技巧〉,《國語文教育通訊》2期,1993年1月。
    林莉翎:〈錢鍾書「通感說」申論〉,《雲漢學刊》5,1998年5月。
    林巍:〈通感:中西文化的解讀〉,《中西文化研究》15,2009年6月。
    施仲謀:〈朗讀與語言教學的關係〉,《第二屆世界華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與應用篇中冊》,1990年。
    洪蘭、曾志朗:〈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心理學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第38期,2001年1月。
    張春榮:〈辭格的辨析:比喻、比擬、移覺──以高中國文課本為例〉,《明道文藝》第308期,2001年11月。
    辜玉旻、張婉真、陳以欣:〈中文篇章朗讀之錯誤類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41卷1期,2009年。
    楊國鳳:〈談朗讀中的停頓藝術〉,《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1年4月。
    葉慈芬:〈兒童朗讀指導〉,《國教輔導》第40卷第5期,2001年6月。
    潘麗珠:〈古典詩歌教學之課程設計─以聲情教學為主〉,《中等教育》54卷6期,2003年12月。
    潘麗珠:〈古典詩歌聲情的建構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6期,2002年12月。
    潘麗珠:〈現代詩的聲情教學之我見〉,《國文天地》17卷1期,2001年6月。
    潘麗珠:〈詩文聲情教學(一)─詩文吟誦與閱讀理解〉,《國文天地》356期,2015年1月。
    潘麗珠:〈詩文聲情教學(二)──詩文吟誦的基本概念之朗讀實踐〉,《國文天地》30卷9期,2015年2月。
    潘麗珠:〈詩文聲情教學(二)─詩文吟誦的基本概念之朗讀實踐〉,《國文天地》357期,2015年2月。
    潘麗珠:〈詩文聲情教學(六)─散文朗讀與詩歌朗誦比賽〉,《國文天地》,362期,2015年7月。
    3. 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尤素曼:《國中現代散文朗讀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王琁毓:《從朗讀教學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對兒童詩歌的欣賞能力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2012年。
    朱秀麗:《從語法出發的朗讀教學研究——以臺中縣新平國小四年義班學生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7年。
    李心銘:《李後主詞通感意象探析》,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李素芳:《想得美!說得好聽!國小朗讀教學之探索、省察、再出發》,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2014年。
    李婉榕:《朗讀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力的影響》,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育教學碩士班論文,2003年。
    李錦芬:《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上的應用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林勝韋:《李賀詩的「無理」之美——「文學時間」與「通感藝術」的觀察》,2014年。
    武滿華:《國小朗讀教學研究》,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洪湘涵:《國小教師指導國語朗讀競賽員的課程規劃與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在職專班,2016年。
    張懿心:《課文朗讀教學在國小低年級實施之現況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曹杏一:《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許芳瑜:《高中閩南語朗讀競賽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陳怡君:《國小教師指導學童朗讀的課程規劃與實施之行動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淑君:《朗讀教學對口語表達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游新欣:《高職朗讀教學研究——以臺北縣某私立高職一個班級學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8年。
    楊純婷:《中文裡的聯覺詞:知覺隱喻與隱喻延伸》,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趙路得:《李賀與李商隱詩歌中的通感表現手法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6年。
    蔡瓊瑤:《國小學生國語朗讀全國語文競賽分析研究——以97~102年度為範圍》,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賴香伶:《國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設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10年。
    魏伶容:《六C策略運用於國中國文閱讀教學之研究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4. 網路資料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www.naer.edu.tw/files/11-1000-1625.php?Lang=zh-tw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xb3cA3&o=e0&sec=sec1&op=v&view=0-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bdic/gsweb.cgi
    二、 參考資料
    林以通:《國音》,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
    林葳葳:《名家教你朗讀》,臺北,國語日報社,1997年。
    林葳葳:《朗讀演說入門》,臺北,國語日報社,1999年。
    林葳葳:《懸河急─朗讀演說術》,臺南,漢風出版社,1992年。
    吳禮權:《修辭心理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子建、黃顯華:《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