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傑昇
Chen, Jie-Sheng
論文名稱: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單元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綜合活動領域童軍科為例
The research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teracy-based i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a: A Case on Integrated Activities Area with Scout Education
指導教授: 陳永龍
Chen, Yong-L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英文關鍵詞: 12-year Basic Education, literacy-oriented, course desig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EL.007.2018.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3下載:6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單元課程設計與實施,其中以國中八年級綜合活動領域童軍科為例,檢視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發展、意義與內涵,再透過新舊課綱內涵差異分析後,爬梳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相關理論原則,並規劃十堂課作為單元課程設計,研究者身兼教學者進行課程實施,教學場域為研究者服務之學校,透過行動研究在教學歷程中,以學生評量成果、專家學者意見等教學省思回饋進行修正課程,以符合學習目標與學生學習需求。
    本研究為新興議題,相關文獻研究較為稀少,故在資料收集的廣度仍有待加強。在課程設計方面,以九年一貫康軒版之綜合活動教科書為教材基礎,透過專家學者取得素養導向之教案格式,參照專家所開發之表現描述轉化成本研究之單元評分規準,進而開發評量工具與學習目標,再根據學習目標檢視學習活動設計的適切性。
    研究結果針對課程設計面有四個發現,分別為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應考量教學實務狀況、設計學習評量可透過三原則檢核、設計學習目標應參考單元評分規準、設計教學活動可遵循四原則;就課程實施面有四個發現,分別為多元的教學方法影響素養導向課程之實施成效、面對多元的學生應善用因材施教的學習評量、實施評量前須清楚界定單元評分規準、學習環境影響學生學習成效。
    目前十二年國教總綱與各領域課程綱要尚未正式實施,以素養導向為課程設計的理念推行於國內實務界仍有許多發展空間,研究者期許未來教學者應秉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持續進行課程研發設計與實施,而後繼研究人員應強化研究信實度與研究場域事前溝通,以求行政人員配合排課、器材準備、經費運用、彈性補休、資深教師傳承等支持行動,培養更多願意投入教學研究的教師。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teracy-based i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a: A Case on Integrated Activities Area with Scout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 is a teacher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we give feedback on the revision of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tudent assessment and the opinion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so as to meet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learning.
    The topics of this research is relatively new,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rare. Development of assessment tools, the completion of the design unit scoring standards into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then view the relevance of 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activiti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four findings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teracy-based i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a.
    Directions Governing for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a and Integrated Activities Area have not yet been formally implemented. There are still many room for research. I hope that teachers should continue their lifelong learning attitud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future. I hope that subsequent resear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of research and field communication in advanc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is topic, like administrative staff with course preparation, equipment preparation, funding, flexible replacement, senior teacher heritage and other supportive actions to foster more teachers willing to invest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核心素養的發展脈絡13 第二節 新舊課程綱要之內涵差異分析21 第三節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40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40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44 第三節 課程設計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6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1 第一節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之要素與適切性61 第二節 素養導向課程實施之表現與反思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8 第一節 結論98 第二節 建議106 參考文獻108 附錄114 附件一 教案114 附件二 評量工具-學習單127 附件三 評量工具-驗收單128 附件四 評量工具-野炊計畫單129 附件五 評量實施成果-學習單131 附件六 評量實施成果-驗收單133 附件七 評量實施成果-野炊計畫單135 附件八 課程照片記錄139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問題與趨勢。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21)。高雄:麗文。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8)。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吳清山、林天佑(2012)。標準本位評量。教育研究月刊,第221期,頁133-134。
    吳璧純(2013)從三種評量類型看多元評量的意義。新北市教育季刊,8,20-24。
    吳璧純(2017)素養導向教學之學習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頁30-37。
    呂建政(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臺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林永豐(2012)。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
    林永豐(2015)。新課綱,新觀點—能力指標的困境與調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頁 203-207
    林佳慧、劉理枝(2016)。遇見‧預見‧看見改變發現美一個自編校本課程。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講義。
    洪中夫(2010)。玩出反思力:101個活化教學的動態反思技巧。臺北市:校園書房出版。
    洪裕宏(2008)。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概念參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5-2511-S-010-001)。臺北市:陽明大學。
    范信賢(2016a)。導讀:《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第5期。
    范信賢(2016b)。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國家教育研究院。
    范信賢、陳偉泓(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教育脈動,5。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Q&A。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更新附錄二)。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b)。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手冊初稿。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張可婷譯(2010)。焦點團體研究法(原作者:Rosaline Barbour)。新北市:韋伯文化。
    張景媛(2017)。素養導向學習單元設計教案格式。初任教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增能研習研習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景媛、林佳慧(2017)。素養課程設計思考圖。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發展與實例。教育研究月刊,第275期,頁034-049
    張景媛、林佳慧(2017)。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發展與實例。教育研究月刊,第275期,頁034-049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伯璋(2010)。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課程研究,5(2),1-26。
    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慧玲(2007)。全方位的國民核心素養之教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95-2511-S-003-001。
    陳佩英(2017)。素養課程設計思考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愛思客教師團隊。
    童鳳嬌(2012)。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78),169。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臺灣東華。
    楊俊鴻、蔡清田(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當中的素養導向報告講義。國家教育研究院。
    歐用生(1987)。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文景書局。
    蔡居澤(2005)。反思手冊。綜合活動課程與教學研究。未出版。
    蔡居澤(2017)。綜合活動學習表現之表現描述。臺師大心測中心。
    蔡明學(2012)。從學習核心素養探究國際的教育政策發展之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07期。
    蔡美華(2008)。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原作者:Geoffrey E. Mills)。臺北市:學富文化。
    蔡清田(2010)。從課程學理基礎論國民核心素養研究的重要性。論文發表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辦之「現代公民素養教育研討會」,臺北市。
    蔡清田(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高等教育。
    蔡清田、洪若烈、陳延興、盧美貴、陳聖謨、方德隆、林永豐、李懿芳(2012)。K-12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與各領域課程統整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研究報告)。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
    賴麗珍(譯)(2008a)。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賴麗珍(譯)(2008b)。善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專業發展實用手冊。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賴麗珍(譯)(2008c)。善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謝明娟(2017)。素養導向教學之評量研習講義。國家教育研究院。
    西文部分
    Beckett,D.(2008). Holistic competence:Putting judgments first.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9(1),21-30.
    Borich, G. D. (2004).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Campbell, M, D., & Harris, S. L. (2001). Collaborative theme building: how teacher write integrated curriculum. Boston, MA:Allyn and Bacon.
    Clandinin, J., & Connelly, M.(1992).Teacher as cutticulum maker. In P.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pp. 363-401). New York, NY: Macmillan.
    Dweck, C. S.(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NY: Ballantine Books.
    Earl, L.(2003).Assessment as learning:Using classroom to maximize student learning.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
    Europa(2011). Re: European commission education & training.
    Klein, M.F.(1985).Curriculum design. In Husen & Postleth waite,1163-70.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McTighe, J., & Wiggins,G. (2013). Essential question: Opening doors to student understanding.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iggins. R.(2002).Assessment crisis:The absence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Phi Delta Kappan,83(10),58-65.
    Tosoukas, H. (2003). Do we really understanding tacit knowledge? In M. Easterby-Smith & M. A. Lyles(Eds.), Handbook of organiz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pp. 410-427). Oxford, UK:Blackwell.
    Tyler, R.W.(1949).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yler, R.W.(1979).Educational improvements best served b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Schaffarzick, J& Sykes, G.(eds.) Value conflicts and curriculum issues.(pp.237-162) California:McCutchan Pub.Co.
    Wiliam, D.,& Thompson, M. (2008). Integrating assessment with learning: What will it take to make it work? In C.A. Dwyer (Ed.), The future of assessment: Shap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53-82). New York, N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