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簡長順 |
---|---|
論文名稱: |
台灣地名的形成與發展在歷史教育上的意義─以桃園縣龜山鄉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鄭瑞明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7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地名 、歷史教育 、桃園縣龜山鄉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05 下載:7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民國九十一年起,在國中教育階段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以來,社會各界針對其理念與實行提出了許多異議,但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尋求一個可行的中道措施,來修正教育改革中的亂象或補強未來教材的內容,應該是目前身為教育者的第一要務。
以傳統的歷史教育而言,原本的國中歷史、地理、公民分科教學,將各改為社會學習領域的一部份,所謂的歷史學科的基本性質與素養,因為實際教學時數的減少,以及為了「學科統合」而可能產生的排擠效應等原因,某些專業的歷史知識,恐怕在學校教育中都無法傳承與下一代的學子,這對於目前強調培養多元能力現代公民的一個民主社會而言,不啻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是以,本研究主要從「臺灣地名的形成與發展」作為解決問題的核心議題之一,在國小、國中的鄉土教育或是學科教學的教材上著手,補強有關「家鄉地名」、「臺灣地名」的教材內容,並且強調提昇教師專業的歷史學與地理學之素養,期使教師們在運用教材資源時,有一更完整而正確的資料可以利用。尤其臺灣的地名,實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與地理意義,假如能清楚掌握地名發展和演變的規律性,必定能使施教者與受教者瞭解運用地名前,所應具備的歷史和地理的基礎知識,如此必能讓學生瞭解歷史學與地理學的一些基本性質。
為此,本研究特以「台灣地名的形成與發展在歷史教育上的意義-以桃園縣龜山鄉為中心」作為主要論述方向,來分析整理台灣地名的形成與演變,以便作為未來九年一貫課程中歷史教學的補充資料;並且企圖深論探討現代社會發展與台灣地名演變的關係。
一、方志:
1.蔣毓英撰(1685)、陳碧笙校注:《臺灣府志》,廈門大學出版社發行,1985年11月。
2.高拱乾(1694):《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 年。
3.周元文(1710):《重修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4.周鍾瑄(1717):《諸羅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59年。
5.范咸(1746):《重修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6.余文儀(1758):《續修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2年。
7.劉良璧(1740~1741):《重修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8.陳培桂(1871):《淡水廳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3年。
9.郭薰風主修,石璋如等纂:《桃園縣誌》,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
10.黃浩明:《龜山鄉志》,龜山鄉公所,1990、1997年10月再版。。
二、輿圖:
1.清官方檔案(前繼余志、後迨夏圖):《台灣府輿圖纂要》,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3年。
2.夏獻綸(1879;光緒五年):《臺灣輿圖》,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59年。
3.不著撰人(光緒):《臺灣地輿全圖》,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3年。
4.劉銘傳籌畫(1886~1892):《淡新鳳三線簡明總括圖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5.莊展鵬總策劃:《台灣堡圖》,遠流出版社,1996年。
6.國防部聯勤總司令部測量署第四○一廠:《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1999年6月印製。
三、專書著作:
1.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3年。
2.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3年。
3.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9年7月出版。
4.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三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年6月30日出版。
5.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發行,1984年。
6.施添福:《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印行(地理研究叢書 第十五號),1987年。
7.金相成、陳滿堂、陳雪良:《歷史教學法概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
8.北京師大歷史教學法教研室、天津師大歷史教學法教研室、北京師院歷史教學法教研室等編著:《中學歷史教學法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5月。
9.尹章義:《臺灣開發史研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12月初版。
10.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精華出版社,1991年。
11.陳正祥:《台灣地名辭典》,南天出版社,1993年。
12.潘朝陽:《台灣傳統漢文化區域構成及其空間性-以貓裏區域為例的文化歷史地理詮釋》,台灣師大地研所博士論文,1994年。
13.歐用生(研究主持人),姜善鑫、林保堯、周宗賢、郭方端、洪若烈、秦葆琦(研究員):《國民中小學鄉土輔助教材大綱專案研究報告》,教育部教育研究會,1995年3月。
14.周文欽、歐滄和、許擇基、盧欽銘、金樹人、盧德鑫:《心理與教育測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8月出版。
15.陳國章:《台灣地名學文集》增訂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印行,1995年9月。
16.黃政傑:《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5年。
17.張祖忻、朱純、胡頌華編著:《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初版二刷。
18.翁佳音:《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19.陳國章:《臺灣地名辭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印行,1998年。
20.陳其南計畫主持:《縣市層級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手冊》,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
21.詹素娟、劉益昌:《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9年出版。
22.于有西等著:《歷史學科教育學》,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23.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二版。
24.吳文星教授主持:《「國中階段社會學習領域分科課程研究」專案成果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年7月。
25.詹素娟、張素玢撰稿:《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北臺灣平埔族群史》,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出版。
26.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7.教育部編印:《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2003年3月。
四、期刊論文:
1.林曙光:<台灣地名考>,《台灣學生》,2卷6期,1948年。
2.楊錫福:<台灣『地名地理』>,《文獻專刊》,1卷4期,1950年。
3.何江山:<台灣的地名考>、<台灣地名考(二)>,《台灣教育》,107、108期,1959年。
4.林衡道:<台灣地名的分類>,《台灣文獻》,27卷4期,1976年。
5.林衡道:<台灣的老地名>,《漢聲雜誌》,6期,1979年。
6.洪敏麟:<臺灣地名沿革>,《臺灣史蹟源流》,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1 年。
7.李壬癸:<臺灣北部平埔族的種類及其互動關係>,《平埔族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6月。
8.林衡道:<地名的社會學>,《臺灣風物》,1996年。
9.池永歆:<臺灣地名學研究回顧與地名義蘊的詮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23期,1997年。
10.姚誠:<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3卷3期,2000年。
11.阮光勛:<桃園縣國小教師對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概況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卷1期,2001年。
12.陳豐祥:<國中社會領域課程中的歷史知識結構語教材設計>,《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1年。
13.中村孝志著;翁佳音、吳密察、許賢瑤編:<荷蘭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稻鄉出版社,2002年。
14.曾榮樹總編輯:《龜山鄉訊》,龜山鄉公所,第十二期,2003年6月20日。
15.H‧C‧達比(H.C.Darby)著、姜道章譯:<論地理與歷史的關係>,《歷史地理》,第十三輯。
15.尹鈞科:<論地名的功能與地名資源的開發>,《歷史地理》,第十三輯。
16.寇‧哈瑞斯(Harris Koh)著、唐曉峰譯:<對西方歷史地理學的幾點看法>,《歷史地理》,第四輯。
五、日文論著:
1.臺北廳總務課:《臺北廳誌》,明治三十六年發行,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85年,
2.桃園廳編纂:《桃園廳志》,日本明治三十九年排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81年
3.伊能嘉矩:《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臺灣》,東京富山房,明治四十二年發行。
4.新竹州:《新竹州第一統計書》,新竹州,大正十二年三月刊行。
5.野口勇編:《龜山庄全誌》,日本昭和八年油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81年,
6.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蕃語研究社,昭和十三年(1938)。
7.新竹州:《新竹州第二十統計書》,新竹州,昭和十七年。
8.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9月(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