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娟娟
Chuan-chuan Chen
論文名稱: 高雄都會區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之研究
A study of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Kaohsiung metropolitan area elders
指導教授: 王宗吉
Wang, Chun-Chi
李晶
Li, 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老年人休閒活動生活滿意
英文關鍵詞: elder,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life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7下載:7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都會區老年人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滿意之影響及關係。研究者採立意抽樣法及滾雪球抽樣法取樣高雄都會區65歲(含)以上,按老年人口比例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正式問卷發放總計501份,實際回收463份問卷,回收率達92.42%。其中剔除填答不完全者18份,全部共得到有效樣本數為445份,有效問卷率為90.82%。所得數據經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平均數差異考驗、雪費多重事後比較法、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後,得到以下結果:
    1.老年人人口背景變項中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及居住狀況等,會影響老年人的休閒活動參與;而在性別及居住區位等變項則沒有差異。
    2.老年人人口背景變項中,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及居住狀況等,會影響老年人的休閒活動參與;而在性別及居住區位等變項則沒有差異。
    3. 高雄都會區老年人「休閒活動參與」與「生活滿意」的相關性達到顯著相關,呈現兩者間有相關存在,且休閒參與程度及活動範圍與生活滿意的高低有關,而生活滿意的程度亦能左右休閒參與的頻率,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
    整體而言,不同背景變項的老人在休閒活動參與上有顯著差異。本研究老年人的人口背景變項中,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及居住狀況等,會影響老年人的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滿意;而在性別及居住區位等變項則沒有差異。且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程度與生活滿意度呈現正相關。
    研究者將結果提供老年人本身、專業人士及相關單位、政府主管單位作為辦理或規劃老年人休閒活動之參考,並藉由研究結果建議發展適合老年人從事之休閒活動、提升老年人個人的休閒能力;並以本研究之結果對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供參考。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Kaoshiung metropolitan area elders. The research tool was a questionnaire.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and snowball sampling, 501 individuals (above 65 age and live in Kaoshiung metropolitan area) had been sampled. After deleting the invalid questionnaires, 445 copies were effective in total.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contained frequencies, percentage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were found as the following: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with different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marital status, self-health status, incomes, living status.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ife satisfaction with different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marital status, self-health status, incomes, living status.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was positive and reciprocal effect.

    Base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commendation can further provide some suggestion for authorities concerned, specialists and to related organizations in planning elder leisure activities. It will recommend that the leisure activities be developed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physical capacity and individual capability of participation be increased. Finally,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results can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名詞定義 ………………………………………………7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都會區之定義及高雄都會區…………………………12 第二節 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問題…………………………17 第三節 休閒活動之定義及其相關研究………………………20 第四節 生活滿意度之定義及相關研究………………………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步驟………………………………………………43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式…………………………………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建構與預試結果……………………………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統計方法 …………………………………63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65 第一節 樣本描述………………………………………………65 第二節 高雄都會區老年人休閒參與狀況分析………………71 第三節 高雄都會區老年人生活滿意分析 …………………99 第四節 休閒活動參與與生活滿意之相關分析 ……………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6 第一節 結論 …………………………………………………136 第二節 建議 …………………………………………………14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二、英文部份 附錄 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問卷調查表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戶政司網頁(2002)。http://www.moi.gov.tw
    行政院主計處(2001)。國情統計通報。http://www/dgbasey.gov.tw
    行政院經建會人力規劃處(2002)。台灣銀髮產業之展望。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教育取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銘傳(1996)。Recreation 與 Leisure 的含義。戶外遊憩研究,9(1),107-114。
    交通大學網站http://www.cc.nctu/~u8843030/distance
    李明山(1996)。『都市與區域計畫』八十三學年度討論記錄第七章都市計畫與都會區發展。資料來源:經建會都規劃處網站http://www.ten.nctu.edu.tw/mslee/course
    李鍾元(1982):老年休閒活動的需要。社區發展季刊第,17。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李淑芳(1984)台北市社區老人戶外遊憩活動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選、張婷(2002) ﹝社會問題與人民福利﹞高齡化社會宣告來臨-人民準備好了嗎。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創刊號。資料來源: http://www.npf.org.tw/monthly/0201/theme-280.htm
    李再發(2003)。高雄縣市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社會支持與生
    活滿意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何麗芳(1992)。台北市老人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嬪(1996)。國中生之學業成就與遊憩參與類型。
    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援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麗惠(2002)。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成(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
    吳郁銘(2004)。活動型老人休閒運動參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萬華會所會員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
    吳建樑(2002)。高齡化社會的思索-老人醫學與福利的重要。資料來源:http://www.elderly-welfare.org.tw/WOET99/publication/number11/11-吳建樑.htm
    吳明清(1999)。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坤良(1999)。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
    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范涵惠(2002)。長期照護機構老人健康狀況、生活適應及生活滿意度相關性之探討。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199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板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高迪理(1993)老人的文康休閒活動。社區發展季刊,64,84-86。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圖書公司,台北。
    陳文喜(1999)。政府推展老人休閒活動的預期效益分析。大專體育,(44),127-133。
    陳定雄(1994)。休閒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台灣體專學報,4,1-29。台中,國立台灣體育專科學校。
    陳畹蘭(1992)。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宇嘉、吳美玲(1984)。社區發展季刊第27期,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形態之檢討與研究,p77-87。

    陳肇男、林惠生(1995)。台灣老人之社團參與和生活滿意。台灣地
    區人口家庭及生命品質研討會論文集,345-367。台北:中國人口學會。
    陳肇男(2001)快意銀髮族:台灣老人的生活調查報告。台北。: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生玉(1991)。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出版社。
    郭玉燕(1993)。機構老人生活滿意度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臺灣省仁愛之家自費安養老人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慧娟(2002)。高雄市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足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雅筠(2003)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 以台北市老人
    服務中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伊傑(1991)。台北市大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心珍(1995)。嘉義市老年婦女的自我概念對其生活滿意度及參與學習意願之影響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清沛(2003)。退休教師參與休閒生活現況之個案研究-以桃園農工四位退休教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黃國彥、鍾思嘉(1987)。老人健康自評、生活改變和生命意義與其生活滿意之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169-181。
    黃聿桓(2004)。台灣地區中老年人與老年人休閒活動差異之探討。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佳純(1998)。高齡者的發展任務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少熙(2000)。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活動運動之研究。台北:漢文書店。
    張樑治(2003)安養機構老人人口變項、心流體驗、休閒滿意與生活滿意之關係。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倩譯(1999)。活力久久Successful Aging (John, W.,& Robert.原著,1998出版)。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耀中(2002)。台中市銀髮族退休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光遠(1999)。運動休閒滿意研究論文之比較分析。大專體育。第45期,69-78。
    楊煥烘(1992)。教師之休閒活動。學生輔導通訊,2,22-29。
    鄭春棉(2000)大高雄都會區的內部結構初探。來源:http://www.kssh.khc.edu.tw/resource/cmc/3/3.htm
    鄭健雄(1997):休閒遊憩行為。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蔡碧女(2001)。老人休閒運動之研究—以元極舞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長清、劉修祥、黃淑貞(1998)。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183-220。
    蔡蜜西(2003)。新竹地區居家老人時間運用與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正全、朱嘉華(2002)。老年人的營養身體活動與健康生活品質。大專體育,62,122-128。
    賴爾柔(1998)。台灣鄉村老人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
    農業推廣系,國家科學委員會資料。
    賴永和(2001)。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生活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素枝(2004) 。高齡學習參與者與非參與者在人際關係、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2000)。八十八年社會指標統計:臺灣社會生活變遷。來源: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socialindex.paper1.dpc
    魏素芬(1997):城鄉老人休閒活動之探討。台灣國立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ammel,G.,& Burrus-Bammel,L.L.(1996).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3rd Eds)
    Brandmeyer, D.D. (1987), Higher education activ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older adul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Campbell,A,. Converse, P., & Rodgers,W. (1976).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New York: Russel Sage Foundation.
    Diaz, P.C. (1988). Life satisfaction and learner self-direction as related to ethnicity in the older adul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Di Mauro, S., Scalia, G., Di Mauro, A., Di Fazio, I., Giuffrida, F,. Leotta, C., Grasso, M.G., and Distefano, A., (2001), The leisure time and the third age, the experience of a geriatric day hospital. Archives of Gernotology and Geriatrics 33:141-150.
    Edginton, C.R. et al. (1995).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undational perspectives. Madison: Brown & Benchmark.
    Gregg,J.P.(1996).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personal perceptions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adults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yne State University.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Hawkins, B.A.,Ekiund, S.J.,Yang,J.,Fly,A.,Shier, N.,Binkley, A.L.,
    Larson, R. (1978).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ell Being of Older 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33:109-125.
    Lawson, D.,Sun, W.,Foose,A.,Hsieh, C.M.,& Li, X.(1996). Lifestyle factor and health outcomes of older adults in China,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inted in the Indiana University.
    Henry, N.J. (1989). A qualitative study about perceptions of lifesty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yracuse University.
    Hollis, L.A. (1998) Sex comparisons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scores with an older adult sample: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sex role differences in older cohorts.
    Kuaus, N. (1990). “Perceived health problem formal/inform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adult”.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5(5). 193-205.
    Neugarten, B.L., Havighurst, R.J.,&Tobin, S,S,. (1968). Personality and patterns of aging In Middle age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uuskanen, J.M., & Ruoppila, I., (1995).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people aged 65 to 84 years. Age and Ageing, 24, 292-296.
    Riddick,C.C.,& Daniel, S.N. (1984).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older wome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6(2), 136-148.
    Searle, M. S., & Jackson, E. L. (1985). Recreation non-particip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creation delivery systems.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7(2), 233.
    Talento, B.N. (1984). The impact of lifelong learning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older adul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
    Shaw, S. W. (1985). The meaning of leisure in everyday life. Leisure
    Sciences, 7:1-24.
    Wood, W., Rhodes, M. (1989). Sex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well-being A consideration of emotional statu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6(2).249-26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