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菀玲
Wan-ling Hsu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uthentic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z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吳明清
Wu, Ming-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學校特色特色認證
英文關鍵詞: School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 authenti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9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推動特色發展與認證之實施情形,並分析學校特色的內容與經營策略。實徵性資料之搜集係採用「問卷調查」及「訪談」方法進行,以瞭解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推動特色發展與認證之現況及問題,據以歸納研究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供行政機關,學校校長、教師,及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之調查係以自編「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為依據,問卷共分為「參與認證之動機考量」、「認證項目選定之理由」、「推動策略」、「遭遇困境」及「實施效益」等五個向度;並以96年度申請參加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計畫之37所公立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為對象,共計抽取樣本260人,回收問卷236份,有效問卷230份,占全部問卷的88.46%。經以SPSS for Windows 12.0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問卷資料之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學校教育人員對於參與「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特色發展與認證計畫」之動機持多面向的看法,其中以「建立學校品牌形象獲得肯定」最受肯定。
    二、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學校特色發展項目選定的理由應進行全方位考量,但其中以「配合學校既有之優勢條件」最受支持。
    三、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學校特色發展的策略應多元化的規劃辦理,但其中以「有計畫的發展學校既有之優勢」最受肯定。
    四、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在學校推動特色發展時,於「教師方面」、「學校行政方面」所遭遇的困難較高,其他則較不明顯。
    五、學校教育人員普遍認同學校特色發展的效益,其中又以「可建立學校品牌形象,提昇社區與家長的認同感」最有成效。
    六、學校是否通過認證對學校推動特色發展與認證各層面雖有部分差異,但不明顯。
    七、學校推動特色發展之「發展策略」及「遭遇困難」對學校是否通過認證具有預測力。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ject of the authentic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z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mplemented in Taoyuan County, focusing on the content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for school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 intensive interview were used for the collection of empirical data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uthentic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zation in Taoyuan County. Two hundred and thirty teachers were selected from 37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s the sample by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process, and all of them answered the questionnaire. The SPSS for windows 12.0 version was applied for data analysi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ost hoc comparison (Scheffe's method),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was as follows:
    1. There were variations i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motivation for schoo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of the authentic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z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mong the different motivations, the aim of building a positive image of school was most identified.
    2. School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re should be an overall consideration while deciding on which school features to be developed. Among these considerations, making use of the school's advantages was highly supported by teachers.
    3. In term of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school features, teachers held the view that there should be multiple way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features. Among those strategies, making use of advantages which the school already has was widely confirmed.
    4. Teachers expressed that while developing school features, they encountered the major difficulties with aspects of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5. Teachers commonly indentified the effects of developing school features, and among which, setting the positive image of the school and promoting the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neighborhood and parents were the most profound.
    6. Relating to various facets in whe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authentication or not, the divergences were not obvious though there were minor ones.
    7. The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chool features were predictive to the result whether the school could develop successfully school feature and win the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study offers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school principal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特色的意涵與理論基礎...............11 第二節 學校特色發展之內容與策略................ 27 第三節 國民中小學發展學校特色之相關研究...........37 第四節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認證及獎勵計畫........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59 第四節 實施程序.......................62 第五節 資料處理.......................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學校發展特色之動機考量與項目選定...........69 第二節 學校發展特色之策略..................82 第三節 學校發展特色發展所遭遇之困境.............91 第四節 學校發展特色及參與認證之效益.............105 第五節 學校推動特色發展之「發展策略」、「遭遇困難」與認證結果之關聯..........................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5 第二節 建議.........................118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121 貳、英文部份........................125 附錄 附錄一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127 附錄二 訪談大綱......................131 表次 表1-1 桃園縣教育經費(91~97年度)編列一覽表.................. 2 表2-1 發展學校特色相關研究彙整表............................ 37 表2-2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認證及獎勵計畫之具體指標............ 48 表3-1 調查問卷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表........................... 55 表3-2 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計畫訪談學校之取樣方式一覽表........................................................ 58 表3-3 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研究訪談對象基本資料表.......... 59 表3-4 提供問卷修正意見之專家學者............................... 61 表4-1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動機考量分量表各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0 表4-2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動機考量整體及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1 表4-3 學校參與認證「動機考量」之學校差異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75 表4-4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特色認證項目選定理由分量表各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7 表4-5 學校參與認證「項目選定理由」之學校差異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81 表4-6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特色發展之策略分量表各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83 表4-7 學校參與認證「特色發展策略」之學校差異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90 表4-8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推動特色發展所遭遇之困境分量表各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92 表4-9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推動特色發展所遭遇困境之整體及各層面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94 表4-10 學校參與認證「遭遇困難」之學校差異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04 表4-11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調查問卷」推動特色發展與認證計畫之實施效益各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105 表4-12 學校參與特色發展效益之學校差異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08 表4-13 學校推動特色發展之「發展策略」與「學校是否通過特色認證」相關摘要表 109 表4-14 學校推動特色發展之「發展策略」對是否通過認證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10 表4-15 學校推動特色發展學校行政方面之「遭遇困難」與「學校是否通過特色認證」相關摘要表 112 表4-16 學校推動特色發展教師方面之「遭遇困難」與「學校是否通過特色認證」相關摘要表 112 表4-17 學校推動特色發展之「遭遇困難」對是否通過認證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13 圖 次 圖1-1 實施步驟流程圖.......................8 圖2-1 學校創新經營理念......................21 圖3-1 研究架構圖.........................5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世錦(2001)。特色學校應有嚴格科學內涵。2009年6月15日,取自:http://www.edu.cn/20011019/3005730.shtml
    王嘉陵(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歷程與困境:一所國民小學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川春吉(2007)。校長領導與學校文化之研究-一位國小校長的觀察。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古嫊琴(2003)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研究-以一所國小教育課程為例。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大學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新鄉(2002)探索學校組織的運轉手-學校文化的內涵與研究。教育研究月刊,95,31。
    毛連塭、吳明清(1996)。卓越與公義: 教育改革的目標與責任。2009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82/basis3/8/ddw27.html
    何福田(2005)。學校行銷的意義與重要性。研習資訊,22(1),4-6。
    林天祐(1997)。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教育資料與研究,19,28-32。
    林天祐(2004),學校經營品質管理策略,研習叢書精緻教育系列-精緻教育在臺北,157,27 。
    林天祐(2005)。優質學校教育指標-學生學習、校園營造與資源統整。載於吳清基(主編),優質學校,42-51。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林天祐(2006)。評鑑小辭典-認可制(accreditation)。評鑑雙月刊,2006.5,第1期,12。
    林明地(2004)。教育領導實際的創新與突破。教育研究月刊,119,4。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義男&王文科(1998)。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
    林生傳(1997)。「教育改革」評析─解構─鬆綁─再建構的觀點。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5(1),36-48。
    吳宗立(1997)。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
    吳宗立(2006)。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初等教育學刊,23,13-35。
    吳明清(1997)。發展學校特色理念與做法。北縣教育,18,21-26。
    吳明清(1998)。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向與課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2 期。
    吳清山、林天祐(2003)精緻教育。「臺北市學校行政人員專業發展-精緻學校經營」研習論文集,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0)。全面品質管理在教育評鑑上的應用。北縣教育,35,27-31。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研習叢書精緻教育系列-精緻教育在臺北,157,34。
    吳清基(2000)。建立組織識別系統,塑造發展共同願景。研習資訊,99。
    吳清基(2003)。精緻優質教育。臺北市議會第九屆第一次大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工作報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吳財順(2002)。掌握優勢條件,營造學校文化。北縣教育,43,5。
    吳淑芬(2006)。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璧如(1989)。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炳銅(2003)。學校本位特色課程發展實務。台北縣:自強國小。
    余佳儒(2007)。學校特色發展之微觀政治分析-以一所國小之足球運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卓秀冬(1995)。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勝隆、王巧媛、余學敏、徐作蓉(2005)。台北市教師研習叢書,172精緻教育系列,52。
    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
    蔡清田(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進雄(2004)。學校轉型領導的理論與實際。教育研究,119 ,53-65。
    曾家樓 (2006) 。國民小學教育品質管理系統之研究ISO/IWA2在一所小學的應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曾坤輝(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小學的危機或轉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新建(2000)。邁向成功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立編譯館館刊。29(2), 293-317。
    徐世瑜。(民88)。主題統整教學。教師天地,102期,20-26。
    陳伯璋(1999) 。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俊雄(2006),台灣高等教育招生宣導策略與特色建立之關係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陳培文(1995)。中部地區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鈿富(2004)。因應知識經濟時代學校多元經營的創意策略。2009年6月25日,取自:http://w3.nioerar.edu.tw/93/930522/11.pdf
    張輝政(2001)。加速發展學校特色。師友,403,16-20。
    張劍傑(2001)。學校特色和對特色學校的評價。2009年3月6日,取自:http://www.edu.cn/20011019/3005732.shtml
    張憲庭(2006)。特色學校經營之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季刊,57,32。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台北:學富。
    張明輝(2003)。精緻學校經營的理念、策略與執行措施。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印:精緻教育在臺北。
    張明輝(2002)。企業管理理論在學校經營的應用及省思。2008年7月6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schooladmin-20.pdf。
    張建茹(2007)。CIPP模式應用於幼稚園發展多元智能學校特色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慶勳(1999)。學校經營企業化之挑戰與展望。國教天地,132,71-76。
    張慶勳(1995)。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崔相錄(1998)。中小學多樣化特色大趨勢。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黃振南(2007)。 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特色發展行銷與社區關係之個案研究─以嘉義縣新港鄉安和國小、安和社區為例。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俊英(2004)。行銷學原理。臺北:華泰文化。
    馮清皇(2002)。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教師天地,117,32-42。
    游家政。(民89)。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3(1),19-38。
    游輝演(200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學校發展特色之行動研究:以彰化縣王功國小國術彈腿為例。中正教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秀如和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3 。
    顏曉湘(2004) 。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調查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湯志民(2001)。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評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教系國教所教育行政第八次論壇論文集,109-132,新竹。
    湯志民(1988)。視導與評鑑:載於蔡保田主編,學校行政,424-426。高雄:復文。
    湯志民(2005)。學校評鑑理論與實務:北桃三縣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敎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251-299。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59-72。
    楊赫男(2004)。特色學校的創辦模式與教學創新管理及規章制度。北京:銀聲音像。
    孫孔懿(1997)。教育特色論,教育科学出版社。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
    詹棟樑(2002)。後現代主義教育思潮。台北市:渤海堂。
    盧心雨(2001)。政府體育行政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與關係。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鄭曜忠(2001)。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份
    Banach, W. J., & Frye, E.T. (1996). Bound for glory. Thrust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6(3),18.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Y: Elsevier Science.
    Tenbrink, T. D. (1974). Evalu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NY: McgGraw- Hill Book Company.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Y: BasicBooks.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 NY: Basic Books.
    Gardner, H.(1995). Reflections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yths and messages. PhiDelta Kappan , 77(3),200-209.
    Gardner, H. (1999).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Y:Basic Books.
    Harris, T. E. (1984).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ERIC ED260397).
    King, N., & Anderson, N.(1995).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organiz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Kotler, P. (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3(1), 10-1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