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詩雅
Hong, Shi-Ya
論文名稱: 王銀麗之戲曲藝術研究:以唱腔與容妝為對象
A Study of Wang, Ying-Li's Art of Chinese Opera: About Singing and Makeup
指導教授: 呂錘寬
Lu, Chui-K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8
中文關鍵詞: 王銀麗在臺中國傳統戲曲大陸地方戲曲劇種戲曲容妝戲曲唱腔戲曲音樂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6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戲曲,是從前人民的主要休閒活動,其中所蘊藏的內涵也深入到生活中。王銀麗作為少見的多方位戲曲藝人,同時兼具多劇種演唱功夫、身段基礎與戲曲容妝技術等多項技藝,是了解戲曲藝術的絕佳對象。
    筆者以訪談、實地參訪調查、資料歸納來進行研究。其一,以王銀麗為訪談對象,進行其生平經歷、戲曲相關經驗等了解;其二,以實地參訪記錄王銀麗的工作現況,最後就訪談及採錄的影音樂譜等作整理與記錄。
    本論文的架構共分四個部分:序論,主要針對中國傳統戲曲在臺概況、各中國傳統戲曲在臺發展之現象作探討。第一章,生平與養成訓練,主要針對王銀麗的成長背景、學校教育、工作經歷,對其戲曲藝術之養成訓練作一概述。第二章,戲曲演唱藝術,介紹王銀麗跨足多項中國傳統戲曲、分析其各劇種唱腔、與其所知各劇種之異同知識,唱腔分析中,筆者以對照的方式將王銀麗與該劇種另一知名藝人演唱的同首曲目做詳細分析比較。第三章,戲曲容妝藝術,簡介戲曲臉譜、介紹王銀麗的傳統三白妝及傳統彩妝,各分為容妝用道具、分析其化妝、梳頭步驟、參訪記錄等。最後,筆者於結論中將其戲曲藝術做一總結。

    摘要 I 前言 III 凡例 V 序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中國傳統戲曲在臺概況 2 三、各中國傳統戲曲在臺發展簡介 5 (一)皮黃腔系 5 1.京劇 5 2.湖北漢劇 10 3.湖北楚劇 12 4.福建閩劇 13 5.廣東粵劇 16 (二)梆子腔系 21 1.河南豫劇 21 2.秦腔 23 3.四川川劇 25 (三)其他 28 1.河北評劇 28 2.湖南花鼓戲 31 3.湖南湘劇 32 4.浙江越劇 35 5.江淮戲 38 四、相關研究概況與研究方法 40 第一章 生平與養成訓練 45 第一節 生平背景與教育 45 一、祖先來源與家族 45 二、戲曲教育 46 第二節 養成訓練 48 一、京劇 48 二、學習其他中國地方戲曲 49 三、戲曲容妝 49 第三節 工作經歷 50 第二章 戲曲演唱藝術 57 第一節 跨足中國其他地方戲曲劇種 57 第二節 唱腔分析 63 一、京劇 63 二、崑劇 70 三、川劇 80 四、湖南花鼓戲 88 五、漢劇 96 六、秦腔 103 第三節 所知各劇種之異同知識 117 一、身段做表 117 二、舞臺表現手法 117 三、行當扮相 118 四、服飾造型 118 五、音樂 119 第四節 小結 120 第三章 戲曲容妝藝術 123 第一節 戲曲臉譜簡介 124 第二節 傳統三白妝 128 一、容妝道具介紹 129 1.化妝道具 129 2.梳頭道具 130 3.旦行頭飾 137 二、化妝步驟 145 三、梳頭步驟 149 四、化妝角色差異 154 1.旦行差異 154 2.生行差異 157 五、參訪紀錄 158 第三節 現代彩妝 164 一、容妝道具介紹 165 1.化妝道具 165 2.梳頭道具 165 二、化妝步驟 167 三、梳頭步驟 169 四、參訪紀錄 172 第四節 小結 174 一、臺灣其他戲曲容妝師 174 二、王銀麗容妝的特色與貢獻 174 結論 177 附件一:王銀麗中國傳統劇種部分演出資料 181 附件二:1949年後在臺之中國傳統戲曲部分演出資料 191 一、湖北漢劇與楚劇 191 二、福建閩劇 193 三、秦腔 200 四、河北評劇 204 五、湖南湘劇與花鼓戲 207 六、江淮戲 211 引用資料 215 一、影音資料 215 二、文字類 216

    一、影音資料
    (一)實地訪談、參訪資料
    2011年11月21日訪談
    2012年2月20日訪談
    2012年11月19日訪談
    2012年11月25日參訪容妝工作
    2012年12月3日訪談
    2012年12月8日參訪容妝工作
    2012年12月9日參訪容妝工作
    2012年12月9日參訪容妝工作
    2013年3月26日訪談
    2013年4月8日訪談
    2013年9月28日參訪容妝工作
    2014年1月7日訪談
    (二)影音資料
    王銀麗策劃。中國戲曲大展○6湖南花鼓戲《劉海戲金蟾》(上集)。財團法人廣播事業發展基金,1991。
    王銀麗策劃。中國戲曲大展○7湖南花鼓戲《劉海戲金蟾》(下集)。財團法人廣播事業發展基金,1991。

    二、文字類
    (一)筆記
    呂錘寬。1980年至1984年任職中廣音樂組期間所整理之地方戲盤帶筆記。
    (二)專著
    王安祈。《臺灣京劇五十年》。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
    邱坤良。《中國傳統戲曲音樂》。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81。
    武俊達。《京劇唱腔研究》。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張再峰。《京胡演奏大教本》。北京市: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10
    ______。《昆曲唱腔研究》。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吳新雷。《中國昆劇大辭典》。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王守泰。《昆曲曲牌及套數範例集.南套》。上海市:學林出版社,1997。
    周雪華。《昆曲湯顯祖《臨川四夢》全集—納書楹曲譜版》。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路應昆。《高腔與川劇音樂》。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王正強。《秦腔音樂概論》。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張晉元。《秦腔藝術論》。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施德玉。《中國地方小戲及其音樂之研究》,臺北市:國家出版社,2004。
    王季烈、劉富樑。《集成曲譜.聲集》。臺北市:進學出版社,1969。
    高戈平。《國劇臉譜藝術》。臺北市:書泉出版社,2003二版。
    張俊傑。《國劇的認識與欣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4。
    郉源琳。《胭脂簪花:中國戲曲容妝》。臺北市:國家出版社,2013。
    周巍峙、盧肅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北京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2。
    周巍峙、嚴福昌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四川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7。
    周巍峙、李國經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河南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3。
    周巍峙、馬龍文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河北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8。
    周巍峙、洛地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浙江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1。
    周巍峙、吳兆豐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湖南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2。
    周巍峙、方光城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湖北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8。
    周巍峙、倪路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廣東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6。
    周巍峙、武俊達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蘇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2。
    周巍峙、黃均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上海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1。
    周巍峙、李堅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西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9。
    周巍峙、韓其和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天津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4。
    周巍峙、時白林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4。
    周巍峙、張大經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山東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6。
    周巍峙、郭士星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山西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7。
    (三)期刊
    邱坤良。〈中國傳統戲曲在臺灣的發展〉。《民俗曲藝》No.15(三月號,1982):34-39。
    王銀麗。〈我隨中廣國劇團訪日演出〉。《國劇月刊》No.19(七月號,1978):39-40。
    張靜心。〈訪王銀麗小姐談國劇旦行化妝〉。《國劇月刊》No.33(九月號,1979):39-42。
    陳彬。〈王銀麗、王齡蘭四川演川劇〉。《國劇月刊》No.154(十月號,1989):45-47。
    牛川海。〈秦腔、川劇在臺灣〉。《表演藝術》No.40(二月號,1996):15-18。
    張亭安。〈越劇在臺灣的新頁〉。《表演藝術》No.40(二月號,1996):19-22。
    徐亞湘。〈粵劇在臺灣的五十氣數〉。《表演藝術》No.40(二月號,1996):23-27。
    劉秀庭。〈臺後粉墨的劇妝名角-王銀麗〉。《表演藝術》No.85(一月號,2000):88-91。
    王安祈。〈大陸地方戲曲導論(上)〉。《幼獅月刊》No.420(十二月號,1987):66-73。
    _______。〈大陸地方戲曲導論(中)〉。《幼獅月刊》No.421(一月號,1988):73-74。
    _______。〈大陸地方戲曲導論(下)〉。《幼獅月刊》No.423(三月號,1988):71-74。
    曾永義。〈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上)〉。《社教雙月刊》No.28(十一月號,1988):7-12。
    _______。〈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中)〉。《社教雙月刊》No.29(一月號,1989):52-57。
    _______。〈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下)〉。《社教雙月刊》No.30(三月號,1989):50-52。
    (四)學術論文
    鄭曜昌。〈國光劇團豫劇隊之發展與經營(1953~2003)〉。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周世文。〈國軍一九五○年後音樂發展史概述〉。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魏雅惠。〈飛馬豫劇隊之研究(1953∼1995)〉。成功大學中國系文學碩士論文,2005。
    郉源琳。〈京劇容妝之研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張美芳。〈京劇旦行容妝施作研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