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虞雅雯 Ya-Wen Yu |
---|---|
論文名稱: |
國小學童生命教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以彩虹「人與己」課程為例 |
指導教授: |
黃迺毓
Huang, Nai-Y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6 |
中文關鍵詞: | 生命教育 、彩虹「人與己」課程 、自我概念 |
英文關鍵詞: | Life Education, Rainbow “Self and Other” Curriculum, Self-Concep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60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在參與生命教育與否之差異,並探討學生參與生命教育與否的自我概念在不同變項之差異,進一步探討彩虹「人與己」課程教學對學生自我概念的影響。研究對象為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以「中文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學生版」作為施測工具,並針對問卷調查結果,訪談五位經驗豐富的生命教育志工。
本研究之研究設計採取質量並重之方法,第一階段以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在參與生命教育與否的差異,並探討參與生命教育與否的自我概念在不同變項的差異。第二階段則以半結構式訪談,訪談五位實際在國小帶領彩虹「人與己」課程的志工,了解其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回應,並探討彩虹「人與己」課程教學對學生自我概念的影響,之後將問卷調查及訪談內容之結果加以整理分析,提出結論如下:
一、國小學生「生理自我」、「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學業/工作自我」、「整體自我」在參與生命教育與否無顯著差異,唯有分層面上的「社會自我」在參與生命教育與否有顯著差異,參與生命教育的學生低於未參與的學生。
二、參與生命教育與否的「道德倫理自我」在性別有顯著差異,至於「生理自我」只有未參與生命教育的學生在性別有顯著差異,參與生命教育的學生則無顯著差異。
三、參與生命教育與否的「家庭自我」在年級有顯著差異,至於「學業/工作自我」只有未參與生命教育的學生在年級有顯著差異,參與生命教育的學生則無顯著差異。
四、參與生命教育與否的自我概念各面向在出生序無顯著差異,至於「整體自我」只有參與生命教育的學生在出生序有顯著差異。
五、生命教育志工進行彩虹「人與己」課程時的教學方式帶領,對學生自我概念具有關鍵的影響。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果,分別對生命教育教學者、學校及教育行政單位、家長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This research aims to figure out whether taking life education or not makes a difference to the self-concep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relation to distinct variables, I would further explore how the Rainbow “self and other” curriculum influences the self-concept of students. I design my questionnaire in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and distribute it to the fourth,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 interview five experienced volunteers of life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adopt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The first part i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analysis helps me both understand different self-concep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take life education or not and explore these differences in relation to distinct variables. The second part is m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of five volunteers who lead the Rainbow “self and other”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rough the interview, I’d know their responses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Rainbow “self and other” curriculum on students’ self-concept.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 draw my observations as follows:
I. Whether taking life education or no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how no obvious difference to their “physical self,” “moral-ethical self,” “personal self,” “family self,” “school self,” and “self-concept in a whole.” The difference lies only in their “social self.”
II. Life education makes noted difference to sexes regarding the “moral-ethical self” of students. As for the “physical self,” students who do not take life education differ more on sexes than those who take life education.
III. Life education also makes plain difference to different graders concerning the “family self” of students. As for the “school self,” students who do not take life education differ more than those who take it.
IV. Taking life education does not make patent difference on students’ self-concept regarding their birth order. As for the “self-concept in a whole,” only those who take life education show great difference in relation to their birth order.
V. Volunteers of life education have cruci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self-concept if they conduct the Rainbow “self and other” curriculum.
I hope the results of my research as listed above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life educators, schools,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parents as well as contribute to the future study.
壹、中文部份
丁秋燕(2007)。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淑純(2007)。生命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改變成效暨歷程之研究- 以台北市文山區為例。實踐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性別角色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8)。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廣生命教育實施計畫。研習資訊,15( 4),8- 11。
台灣兒福聯盟(2004)。台灣心貧兒現象觀察報告。台北: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呂亞琪(2010)。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生命態度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福田(2001)。生命教育的由來與重要性。何福田策畫主編,生命教育論叢(3-10頁),台北:心理出版社。
何英奇(1986)。自我觀念評量的檢討。教育研究所集刊,28,75-92。
吳秀玉(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氣氛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秀碧(2006)。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原理與教學模式。載於吳秀碧(主編),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頁33-59)。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竺穎(1997)。家庭因素、父母教養方式與內外控信念對國小學童自我觀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晃彰(2008)。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裕益、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育方案。台北市:學富文化。
谷宗芸(2007)。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美慧(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珠(2003)。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 -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佑玲(2002)。國小學童自我對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斑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育如(2009)。全台生命教育大調查-台灣學童的處境與需要。REACH & TOUCH兒童生命教育專刊創刊號,16-27。
林思伶(2001)。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台灣地區國中生生死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98-214),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林玉屏(2005)。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君徽(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間接攻擊與自我概念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幸台、張小鳳、陳美光(2004)。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TSCS II)。台北:測驗。
林珮瀅(2008)。國小學童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態度、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邱亮基(2007)。電影式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禮仁(2006)。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性別、年級與地區之自我概念、學業成績之比較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制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姜韻梅(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若和(1995)。國小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台東師院學報,6,91-134。
洪秀梅(2007)。台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情緒覺察能力、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之影響。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胡舜安(2003)。台灣地區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徐敏雄(2007)。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Mannheim 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翁淑容(2006)。生命教育課程融入英語繪本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生命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2)。台北:寰宇出版社。
孫效智(2004)。歌詠生命的旋律-九年一貫生命教育教案。台北:幼獅文化。
孫幸慈、連廷嘉、黃俊傑(民88)。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3(5),頁137-156。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張淑美(2004)。開啟生命教育專業的新紀元-「台灣生命教育學會」正式成立。學生輔導通訊雙月刊,94,100-104。
張淑美(2006a)。「生命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論生命教育的專業發展。載於張淑美,「生命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頁199-205)。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淑美(2006b)。師資培育階段「生命教育」課程之實施與省思。載於張淑美,「生命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頁199-205)。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淑美(2006c)。台灣地區生命教育相關碩博士論文之分析-研究現況與發展。載於張淑美,「生命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頁51-90)。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輝道(2002)。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對國小學童攻擊行為與自我概念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明遠(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憶真(2004)。父母管教方式及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對其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陳翠珍(2005)。不同教學模式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和直接教導教學模式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英豪(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序言)。台北:寰宇出版社。
陳芳玲(1998)。生命教育課程之探究。輔導通訊,55,29-34。
陳鳳卿(2007)。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屏東市某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玉玟(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市信義區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李綢(1983)。國小兒童自我概念發展之研究。測驗年刊,30,93-100。
陳春美(2004)。生命教育課程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知覺表現、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芬(1996)。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皎眉(2004)。人際關係。台北:空大。
陳雅雯(2003)。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郭怡汎(2004)。屏東縣市國小普通班學童自我概念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郭恩惠(2005)。生命教育-人與己(教師本)初階。台北:台灣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
郭恩惠(2008)。生命教育基礎培訓學員講義。台北: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郭恩惠(2009)。我不知道我是誰。2009年12月14日,取自http://blog.chinatimes.com/rkf/archive/2009/03/27/389819.html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曾端真(2001)。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臺北:天馬文化。
曾淑玉(2005)。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原住民學生自我概念、族群認同之實驗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曾志朗(2009)。生命教育的意義-曾志朗:讓孩子活出多元。天下雜誌2009年教育特刊,435期,50-52頁。
黃文三(2009)。從正向心理學論生命教育的實施。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9期,1-34。
黃淑玲(1995)。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41-253)。台北:寰宇出版社。
黃德祥(1998)。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輔導通訊,55,6-10。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迺毓(2003)。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圖畫書。載於劉清彥、郭恩惠,圖畫書的生命花園(頁xii-xv)。台北:宇宙光出版社。
黃迺毓(2009)。兒童生命教育專刊REACH & TOUCH的誕生。兒童生命教育專刊創刊號,2-3。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55-271)。台北:寰宇出版社。
楊國樞(1974)。小學與初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及其相關因素。載於楊國樞、張春興(合著),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 (頁417~455)。台北市:寰宇。
楊惠婷(2004)。國小兒童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詹棟樑(2004)。生命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詹明欽(2003)。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葉麗君(2000)。塑建多元智慧的學習環境推動生命教育。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 105-125。台北:寰宇。
慈濟教師聯誼會編著(2002)。生命的美學1、2 輯。台北市:靜思文化。
賈馥茗(1999)。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37-48)。台北:寰宇出版社。
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瑞瓊(1999)。如何落實推動生命教育,教導學生熱愛生命。台灣教育, 580 期,54-58 頁。
劉麗美、陳志賢、連廷嘉、黃玉幸、蔡純姿主編(1998)。高雄市國小生死教育手冊。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蔡佳靜(2002)。國小學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培村、武文瑛(2008)。生命教育-探索與修煉。高雄:麗文文化。
鄧運林(2001)。認識生命教育。何福田策畫主編,生命教育論叢(21-23頁)。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進財(2004)。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生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與學業成尌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宇家(2008)。彩虹生命教育志工推動兒童生命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冠仁(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人際知覺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鄭數華(2004)。「自我認識」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盧耿良(2009)。生命教育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探討─以臺南市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盧欽銘(1979)。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12,123-132。
賴柔君(2008)。生命教育影片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生命價值觀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自強(1997)。兒童知覺雙親衝突對其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美雪(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影響。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錢永鎮(1999)。如何推行生命教育-理論篇。台灣教育,580 期,25-28頁。
鍾仁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母親教養方式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顏綵思、魏麗敏(2005)。臺灣中部地區國中小學生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對攻擊行為影響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23-48。
簡宏光(1997)。台北市國小生家庭型態和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中山國小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富元(2009)。生命教育一場沒有輸家的人生競賽。天下雜誌2009年教育特刊,435期,38-45頁。
貳、英文部分
Cooley, C. H. (1902). Human and the Social Order. 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
Erikson,E. H. (1968).Identity:Youth and society.New York:Norton.
Fitts,W. H.(1965).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Los Angele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ers Hall Inc.
James, W.(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Mead,G.H.(1934).Mind,self and societ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ogers, C.R.(1961). On becoming a person. Boston:Houghton Mifflin.
Symonds,P. M. (1951).The Ego and the Self. NY:Appleton-Century-Crafts 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