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鎮安
Chen - An Chuang
論文名稱: 以NBA經營與制度探討臺灣籃球職業化之發展
Discuss how Taiwan basketball professionalize by means of NBA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s
指導教授: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SBLNBA經營與制度職業化運動
英文關鍵詞: SBL, The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s in NBA, professional spor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8下載:7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美國職業籃球運動的經營方式與主要制度,並藉由瞭解其成功經營方式與完善健全的制度,找出國內SBL可參考的方式,並擬出SBL邁向職業化的策略。【方法】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瞭解美國職業籃球組織並比較其與國內籃球組織之差異;輔以深度訪談法訪談國內SBL球團的相關人員及學者專家擬出SBL邁向職業化的策略。【分析方式】所蒐集到的資料經編碼分類後加以歸類、命名。【結果】從NBA的組織管理體系、經營收入、後備人才培養與法規制度等四個面向發現,一個統籌單位的形成,對於職業運動發展有相當的影響。相較於臺灣,組織的分權不均、門票與權利金收入分配所產生的問題,都深深影響著SBL的發展,而後備人才的培養與法規的制訂都是職業運動所不可欠缺的要素。而除了這四個面向外,球員管理、場館問題、屬地主義、利益資源分配問題也都是SBL目前所遭遇到的問題。【建議】國內籃球如要有更好的發展,籃協與委員會的權責須加以釐清,且在收入分配方面也要有所區分,如能將制度明朗化,相信臺灣籃球必將走入另一個高峰。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iscuss the management and main regulations in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in USA. By means of NBA experience, to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that can be adopted by SBL. Moreover, interview the staff of teams, researchers and experts in this field to figure out the way how the SBL become professional and make the domestic basketball game evergreen. Method: in-depth interview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know the difference among profession organizations by reference and investigation from researcher. When realized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come, back up human resource and regulations, this study found out that a governing unit had great impact on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 To compare with Taiwan, problems of unbalanced empowerment in organization and profit sharing had influenced SBL deeply. Therefore, if a well-structured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sharing of resource can be established, basketball in Taiwan will become professional sport.

    目 次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證書…………………………………………………… 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 目次.................................................. vi 表次................................................... ix 圖次.................................................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一、臺灣籃球運動的發展--- 從CBA到SBL………………………….. 1 二、職業運動、SBL與NBA之發展……………………………………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六節 名詞釋義………………………………………………………...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運動邁向職業化之演進……………………………………… 7 一、運動的分類………………………………………………………….. 7 二、運動職業化的要素………………………………………………….. 8 第二節 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之發展……………………………………. 13 一、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形成與起源 13 二、NBA全球化歷程……………………………………………………. 16 三、NBA經營成功之分析………………………………………………. 19 第三節 臺灣職業籃球發展之介紹……………………………………… 23 一、中華職籃CBA 簡介……………………………………………….. 23 二、超級籃球聯賽SBL之發展………………………………………… 26 三、本章小結……………………………………………………………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2 第四節 研究對象、研究子題與資料收集方式………………………… 35 第五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六節 資料處理及分析…………………………………………………… 38 第肆章 NBA與SBL經營之比較……………………………………… 40 第一節 組織管理體系………………………………………………… 40 一、聯盟主宰權………………………………………………………… 40 二、球隊的組織與運作………………………………………………… 49 三、小結………………………………………………………………… 54 第二節 經營收入…………………………………………………………… 56 一、NBA之經營收入…………………………………………………… 56 二、SBL球隊之經營收入……………………………………………….. 59 三、小結………………………………………………………………….. 64 第伍章 NBA與SBL制度之比較……………………………………… 65 第一節 後備人才培養………………………………………………… 65 一、NBA之後備人才培養………………………………………………. 65 二、SBL之後備人才培養……………………………………………….. 67 三、小結………………………………………………………………….. 76 第二節 法規制度………………………………………………………… 78 一、NBA之法規制度……………………………………………………. 78 二、SBL之法規制度…………………………………………………….. 82 三、小結………………………………………………………………….. 86 第三節 SBL邁向職業化所遭遇之問題…………………………………… 88 一、SBL委員會與籃協之關係…………………………………………. 88 二、球員管理…………………………………………………………….. 89 三、場館問題…………………………………………………………….. 90 四、屬地主義…………………………………………………………….. 91 五、資源分配問題……………………………………………………… 92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94 第一節 結論…………………………………………………………… 94 一、NBA與SBL之比較………………………………………………… 94 二、SBL邁向職業化發展之問題……………………………………….. 96 三、SBL邁向職業化發展之策略……………………………………….. 97 第二節 建議……………………………………………………………… 99 一、SBL發展之建議…………………………………………………….. 99 二、給予未來研究者之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1 一、中文文獻…………………………………………………………….. 101 二、英文文獻…………………………………………………………….. 108 附件一 訪談大綱………………………………………………….. 111 附件二 訪談稿……………………………………………………... 113 表 次 表2-1 運動邁向職業化要素表............................ 9 表2-2 運動與其有關的身體活動表…………………………………. 10 表2-3 美國職業籃球運動--NBA發展史……………………………… 15 表2-4 中華職籃CBA重要紀事…………………………………………… 23 表3-1 專家效度表………………………………………………………….34 表3-2 研究子題及資料蒐集方式………………………………………….35 表3-3 訪談對象…………………………………………………………… 36 表4-1 SBL球隊易主表………………………………………………… 51 表4-2 美國與臺灣籃球運動聯盟-組織管理體系之比較…………………54 表4-3 美國NBA與臺灣SBL -經營收入之比較…………………………. 64 表5-1 美國與臺灣籃球運動聯盟-後備人才培養之比較…………………76 圖 次 圖2-1 運動之種類……………………………………………………… 7 圖3-1 研究架構圖………………………………………………………… 30 圖3-2 研究流程圖……………………………………………………………31 圖3-3 資料分析及處理流程…………………………………………………38 圖4-1 NBA組織結構圖………………………………………………………41 圖4-2 NBA分支部門結構圖…………………………………………………42 圖4-3 SBL之組織分工圖……………………………………………… 48 圖4-4 NBA球團組織結構圖……………………………………………50 圖5-1 美國籃球運動員培養模式圖……………………………………… 65 圖5-2 臺灣SBL球員來源圖……………………………………………… 70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NBA 臺灣官方網站(2002)。NBA 課堂-NBA 選秀制度簡介。2007年11月24日,取自http://www.nba.com.tw。

    NBA地下網路雜誌(2005)。勞資雙方達成新版薪資協定,封館危機解除。2007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nbamag.com.tw/article.php?sid=1807。

    王宗吉(1996)。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市:銀禾。

    王守恆、李明(1999)。美國職業籃球俱樂部的發展及借鑑。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11(3),67。

    王宗吉(1999)。臺灣地區參與人口調查報告。體育白皮書。臺北:行政院體委會。

    王宗吉(譯)(2000)。運動社會學。臺北市:洪葉。

    王朝毅(2000)。NBA決賽之分割問題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瑞瑾、王仁堂(2003)。探討臺灣職籃復賽之可能性及展望。大專體育,66,39-44。

    王繼偉、田園(2007)。中美籃球產業的比較研究。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2,4-7。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2007)。2007SBL新人選秀會報名表。2007年11月24,取自http://www.basketball-tpe.org/news/news_list.asp?c1=2。

    白喜林、黃文彥、吳源(1999)。中國籃球運動的持續發展與籃球後備力量。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2(3),10-12。
    曲自立(1982)。NBA三十六年。臺北市:體育世界雜誌。

    曲自立(1996)。全球第二本華文NBA 專業雜誌出版了。美國職籃畫刊,1,4。

    曲自立(2002)。Taiwan HOOP,13:10-13。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3)。本會積極推動超級籃球聯賽。國民體育季刊,32(2),96。

    行政院主計處(2007)。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2007年7月23日,取自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752415152771.pdf。

    何建德(2002a)。CBA籌備其中規則的訂立與問題-以「犯規條文」為主要的討論。大專體育,62,152-156。

    何建德(2002b)。中華職籃史的社群撰述。大專體育,63,185-190。

    何建德(2003)。CBA球隊母企業的投資經營之理想與實況-以裕隆隊為主。大專體育,64,70-74。

    司徒達賢、司徒嘉恆(2001)。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統制機制與全球行銷策略。第七屆服務業受理研討會。

    李後宗(2000)。追憶流逝的球迷-中華職籃的回顧與展望。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杜利軍(1993)。職業體育與現代奧運會。中國體育科技,2,1-5。

    吳文忠(1985)。體育史。臺北市︰正忠書局。

    吳禮釧(2005)。全球化潮流下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BA)發展及其在臺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邱繡霞(2001)。媒體運動的全球策略─以NBA在臺灣的發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林瑞泰、孫美蓮(2005)。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BA)運動組織發展成功因素與影響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129-142。

    林伯修(2004)。美日臺職棒球團屬地權經營之跨文化比較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邵一銘(2006)。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之回顧(1977~2005)。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5,253-290。

    侯致遠(1990)。大眾傳播與職業運動互動關係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9(4),15-21。

    施致平(2001)。中華職籃觀眾參與之預測模式研究。體育學報,30,131-142。

    洪玲瑤(1996)。如何欣賞籃球比賽。石牌青年,7,17-18。

    胡幼慧編著(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孫傳賢(2005a)。〈SBL〉球員薪資上限敲定,最高12萬。2007年11月18日,取自http://sports.yam.com/special/sbl/show.php?id=0000056775。

    孫傳賢(2005b)。SBL閉門會議,籃協、球團達共識。2007年11月18日,取自http://sports.yam.com/special/sbl/show.php?id=0000071837。

    宮泰順(1999)。中華職籃封館,籃壇充滿無力感。體育與運動,110,73-80。

    張豐緒(1990)。體育政策與職業運動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9(4),6-10。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臺北市:滄海。

    張家豪(2004)。中華民國92年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2004)。體育活動規劃與管理。載於鄭志富(主編),體育行政與管理(頁249-297)。臺北:師大書苑。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7)。臺灣面面觀,經濟概況。2007年7月22日,取自經濟
    部投資業務處網址http://hirecruit.nat.gov.tw/chinese/html/taiwan_01.asp。

    許秩維(2005)。超級籃球聯賽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永東(2005)。新世紀職業體育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39(1),9-12。

    陳威村、陳柏如(2003)。美國職業籃球NBA運作之現況分析。大專體育,69,113-118。

    陳新鍵、楊欣(2003)。NBA運行機制對CBA職業化改革啟示的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3(4),27-28。

    陳鈞、孫民治(2002)。「籃球職業化」概念的界定。體育學刊,9(4),108-110。

    陳榮章(1997)。我國籃球發展之研究。臺南家專學報,16,10-16。

    陸永強(1995)。NBA50年黃金特輯。臺北:民生報。

    湯銘新(1993)。籃球傳入我國歷史再考證。籃球雜誌,88,22-26。

    程紹同、廖俊儒(2000)。玩具總動員。廣告雜誌,111,100-103。

    程紹同(2000)。漢堡與運動-麥當勞的促銷魔法篇。廣告雜誌,110,119-122。

    黃煜(2000)。剖析運動行銷之通路。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6,21-135。

    黃煜(2001)。職業運動的架構與經營。職業棒球,226,22-25。

    黃煜、林房儹(2001)。我國職業運動聯盟營運架構與策略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8,29-51。

    劉昌德(1996)。臺灣運動商品化過程中的大眾傳播媒體角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昌德(1998)。媒體在運動商品化過程中的角色,臺灣社會研究,32,215-247。

    楊采奕、吳家松(1992)。「奧林匹克運動與中國體育」戰略討論會綜述。體育科學,6,6-10。

    楊鐵黎、張建華、王必琪(2000)。NBA職業籃球市場的成功經驗及啟示。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3(3),300-302。

    趙芳(2001)。中、美職業籃球俱樂部之比較。首都體育學院學報,13(2),63-67。

    溫織琳(2005)。NBA 的發展對CBA 職業化進程的啟發。體育科技,26(2),4-6。

    劉俊欣、王俊良(1999)。時光隧道―臺灣籃運六十年。臺北:民生報聯經總經銷。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守浦、陳業宏(2002)。職業運動的規則特性與市場對應關係—以NBA職業籃球為例。大專體育,59,62-67。

    蔡岱亨(2004)。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高群盛(2005)。NBA 職業籃球俱樂部的經營方式探析。淮海工學院學報,3,1-2。

    鄭俊傑、柯彥惠、謝榮豐(1996)。職業籃球觀眾消長之分析。大專體育,28,84-90。

    盧淑姿(2000)。我國職業運動聯盟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龍柏安(2006)。《SBL》不分裂 第四季保證開打。2007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y/11/today-sp9.htm。

    謝智謀(1990)。職業棒球聯盟行銷管理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9(4),28-37。

    謝明綜 (1996)。危機與轉機-NBA 從風雨飄搖邁向康莊。美國職籃年鑑。臺北:長昇文化。

    麗台運動報(2007)。NBA聯盟公佈新球季薪資上限 超過五千五百萬美元。2007年12月3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711/13/h4dg.html。

    二、英文文獻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Apostolopoulou, A. (2002). Brand extensions by U. S. professional sport teams: motivation and keys to Succes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11(4), 205-214.

    Coakley, J. (2001). Sport in Society. Issues & Controversies (7th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rawford, D. (1999). NBBJ’s studio design operation puts the show in sports facility. Sports Business Journal, 2(13), 30.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2007a). The world factbook: Taiwan. Retrieved July
    23, 2007, from CIA web site: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print/tw.html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2007b). The world factbook: Rank order-GDP-per
    capita (PPP). Retrieved July 23, 2007, from CIA web site: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rankorder/2004rank.html

    Davis, L. E. (1974). Self-regulation in baseball. In R.G. Noll (Eds), Government and sports business. Washington, D. C.:Brookings.

    Hausman, J. A., & Leonard, G. K. (1997). Superstars in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Economic Value and Policy.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5(4), 586-624.

    Howard, D. R. & Crompton, J. L. (1995). Financing Sport.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bbard, J. (1996). The Official NBA Encyclopedi (3rd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Jhally, S. (1984). The Spectacle of Accumulation: Mater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Insurgent Sociologist, 12(3), 41-57.

    Keller, K. L. (199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Leonard, W. M. II, & Reyman, J. E. (1988). The odds of Attaining Professional Athlete Status : Refining the Computations.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5, 162-169.

    Labinski, R. (1999). Staying on top-by design. Sports Bussiness Journal, 2(13), 36-37.

    Markham, J. W. & Teplitz, P. V. (1981). Baseball 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 D. C.: Lexington Books.

    McCarville, R. E. & Copeland, R. P. (1994). Understanding sport sponsorship through exchange theory.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8, 102-114.

    Menninger, B. (1999). From dinner take to top of the heap. Sports Business Journal, 2 (13), 28.

    Quirk, J. & Fort, R. D. (1992). Pay dirt: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team sport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achare, A. (1994). The Official NBA basketball encyclopedia. New York, NY: Villard Books

    Sheehan, R. G. (1996). Keeping score: The economics of big-time sports. South Bend, IN: Diamond Communication, Inc.

    Staudohar, P. D. (1989).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collect bargaining. Ithaca, NY:ILR Press.

    Tauber, E. M. (1981). Brand franchise extension: New product benefit from existing brand name. Business Horizon, 24(2), 36-41.

    Williams, R. M., Jr. (1970).American Society: A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3rd 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Wukovits, J. (2001).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sports. Danbury , Conn. :
    Frankin Watt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