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旻真 MIN-CHEN,LU |
---|---|
論文名稱: |
南方的美神-「台南美術研究會」之研究(1952-2008) Southern Muse-The study on the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1952-2008) |
指導教授: |
黃光男
Huang, Kuang-Nan 蕭瓊瑞 Hsiao, Chong-Ray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30 |
中文關鍵詞: | 台南美術研究會 、台灣南美會 、南台灣 、地方性 、台灣藝術史 、南方美神 |
英文關鍵詞: |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of Taiwan, Southern Taiwan, Regional, Taiwan Fine Arts history, Southern Mus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60 下載:4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南方藝壇有一群創作者秉持對藝術熱忱,多年來持續在台南地區協助地方政府進行藝術推廣、教育工作,以有限的資源、人力下默默爲台灣美術貢獻心力。郭柏川等人憑藉一股對藝術的熱情,凝聚南部藝壇人士成立台南美術研究,畫會成員多元豐富的創作風貌、前瞻性的思維,努力在創作形式、風格上融合現代美學理念,重新思索不同於北部觀點的藝術表現,頗有重振南台灣藝壇的企圖心,更在創意、造型、色彩、技法上力求突破,逐漸成為台灣藝術史上另一股力量。
本研究主題「南方的美神-台南美術研究會」主要是以南美會的發展歷程與會員藝術作品和藝術活動為主。論述架構先將南美會從一九五二年至二○○八年間的會史發展劃分為萌芽期、成長期、發展期、轉型期四個階段,探討南美會從籌設、立案到內部組織架構建立的過程,再透過南美會各部風格的分析,深入了解藝術家創作理念與畫會整體特色的關係,最後再與同時代相似成立背景、組織模式的台陽展、中部展、南部展進行比較,藉此重新建構一套完整的台灣美術史。
本研究大致獲得以下結論:
一、南美會有別其他畫會在於從創立至今從未停止運作,二○○八年改名為
「台灣南美會」後,正式由地方性畫會組織躍升為全國性藝術團體。
二、每年的南美展結合西畫、國畫、立體雕塑和攝影四類,以創新多元的風
格、突破性的藝術思維,展現南台灣活潑明亮的特質,打破地方性畫會的
束縛,在全台各地散發璀璨耀眼的光芒。
三、南美會藝術家多來持守創會時的理念,以實際的行動表達對社會環境和
美術教育的重視與反思,在台灣各地孕育出許多耀眼美麗的明珠,共同串
聯出一條光彩奪目值得珍藏的藝術珍珠。
Abstract
For decades, the Fine Arts of Southern Taiwan gathers a number of enthusiastic artists together and contribute great efforts continuously in promoting and educating the Fine Arts in Tainan, though limited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Artists who possess great passion in Fine Arts, such as Kao, Po-Chuan, established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in order to unify the artists of Fine Arts in Southern Taiwan.
With multi-rich diversity of innovative styles and forward-looking thinking, the members of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have their performance connecting with Modern Fine Arts in various forms and styles. Pursu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from the Fine Arts in North Taiwan,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shows its ambition in reforming the Fine Arts in South Taiwan particularly the breakthrough in creativity、modeling、color、and skills, and gradually forming a new stream of Fine Arts in Taiwan art history.
The study of “Southern Muse –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is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with related to the Arts performance and exhibitions of its artists. At first, the structure of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is discussed on its developing process of initial establishment and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formation during 1952 to 2008 by 4 phases, including embryonic phase、developing phase、break-through phase、and transforming phase.
Secondly, by analyzing the style of each category of Fine Arts in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the depth of artist creativity with related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association will be discussed here.
In comparison with Fine Arts associations of similar developing background、period and structure, such as Tai-Yan and Central Taiw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this study intends to construct a new and complete Taiwan Fine Arts history.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listed as below :
1.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is unique to other Fine Arts Association in Taiwan, for its operation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since establishment.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had its name changed to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Of Taiwan in 2008, and becoming a national Fine Arts Association instead of regional one since then.
2.In order to present the lively and bright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Taiwan, each year, the exhibition of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consists of the Fine Arts of Western painting、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culpture and photography through innovative styles and unprecedented artistic thoughts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regional Fine Arts Association.
3.The artists of Tainan Fine Arts Association adheres to their initial thoughts of establishment, they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with emphasis and reflection on social culture and Fine Arts education, and breed many dazzling artists united together to perform marvelously and preciously as a pearl necklace of Fine Arts in Taiwan.
參考書目
(一) 中文書籍(按姓名筆劃順序編排)
Edward F.Fry編,陳品秀 譯,《立體派》,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
Muntsa Calbó Angrill,鍾肇恆 譯,《肖像畫》,台北:三民書局,1997。
Parramón’s Editorial Team,陳碧珠 譯,《肖像畫》,台北:三民書局,1997。
William Norman Bryson,丁寧 譯,《注視被忽視的事物-靜物畫四論》,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1(初版)。
王家誠,《台灣美術家-郭柏川》,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8。
王家誠,《郭柏川的生平與藝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8。
王雅倫、李文吉,《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攝影類:現代意識攝影》,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台北市立美術館,《一九四五~一九九五台灣現代美術生態》,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5。
台北市立美術館研究小組編,《梅原龍三郎與郭柏川》,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8。
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台南市資深傑出藝術家名錄》,台南:台南市文化基金會,1997。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近代史-文化篇》,台中:省美術館,1997。
余宜芳,《宇宙遊子:柯錫杰-台灣現代攝影第一》,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7。
李欽賢,《氣質‧獨造‧郭柏川》,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7。
李欽賢,《台灣美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3。
李欽賢,《台灣現代美術大系.雕塑類:意象變造雕塑》,台北:文建會。初版,2004。
林志明、蕭永盛,《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攝影類:報導紀實攝影》,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林育淳,《抒情‧韻律‧劉啟祥》,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4。
林保堯,《台灣現代美術大系‧雕塑類:鄉土情懷雕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3版,1981。
林惺嶽,《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林鈺淳,《抒情.韻律 劉啟祥》,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邵彥,《中國繪畫欣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
倪再沁,《高雄現代美術誌》,高雄:高雄市文化局,2004。
倪再沁,《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7。
張瓊慧,《十位美術家的故事》,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0。
許淵富,《聚焦府城-台南市攝影發展史及史料》,台南:台南市政府、台南扶輪社,2008。
陳木子,《台灣藝術教育發展史》,台北:環宇,1998,頁77。
陳錦芳,《畫遊十年》,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4。
陸蓉之,《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
曾堉、葉劉天增,《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黃才郎,《郭柏川(台灣美術全集10)》,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3。
黃文捷等編譯,《西洋繪畫2000年-二十世紀繪畫6》,台北:錦繡出版社,2001。
黃文捷等編譯,《西洋繪畫2000年-從新古典主義到後印象派5》,台北:錦繡出版社,2001。
黃寶萍,《奇妙的抽象藝術》,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8。
臺灣美術三百年作品展專輯編輯委員會,《臺灣美術三百年作品展》,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0.5,頁130。
劉文潭,《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20版)。
劉怡蘋,《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台南地區》,台北:日創社文化,2004。
劉振源,《抽象派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8。
潘建宏,《攝影天地間-自然攝影的技法與欣賞》,台北:大地地理出版社,1997。
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研究論文集》,台中:伯亞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
蕭瓊瑞,《台南市藝術人才暨團體基本史料彙編》,台南: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中心,1996。
蕭瓊瑞,《台灣現代雕塑的前驅者-陳英傑的生命的圓融》,台南:台南文化中心出版,1998。
蕭瓊瑞、林明賢,《撞擊與生發-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05。
謝里法,《日治時期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
顏娟英,《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8。
(二) 期刊(按姓名筆劃順序編排)
方稜,〈試析沈哲哉繪畫的畫質〉,《明道文藝》238期,1996.1。
王哲雄,〈不是淒涼的鄉愁而是豪情的鄉土-談張炳堂的繪畫〉,《藝術家》199期,1991.12。
王家誠,〈尋求生命與文化的根源〉,《大同月刊》,1980.6。
王爾昌,〈在北平期間的郭柏川〉,《雄獅美術》38期,1974.4。
台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編輯,《台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三)--油畫專集》,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6.3,頁34。
朱尊誼,〈追思至友郭相川教授〉,《雄獅美術》38期,1974.4。
吳忠南,〈董日福畫業五十年三合一收藏展〉,《藝術家》400期,2008.9。
李國初,〈懷念郭柏川教授〉,《藝壇》194期,1984.5。
李欽賢,〈梅原龍三郎旋風捲過台灣〉,《藝術家》256期,1996.9。
李錫佳,〈東方野獸趣味的播種者-論郭柏川的藝術成就〉,《現代美術》76期,1998.2。
林復南,〈台灣名畫-郭柏川作品展〉,《藝術家》173期,1989.10。
南美會,〈蛻變南美.展翅鳳凰—第五十五屆南美展〉,《藝術家》389期,2007.10。
姚夢谷,〈畢生致力創造民族風格的油畫家--為悼念郭柏川先生而作〉,《雄獅美術》38期,1974.4。
洪苟,〈春來玉樹發新枝-台南美術研究會五十五周年〉,《藝術家》391期,2007.12,頁300。
洪苟,〈超越半世紀的承諾-第五十五屆南美展介紹〉,《藝術家》391期,2007.12,頁310。
徐素珍,〈梅原龍三郎與他的藝術〉,《藝術家》256期,1996.9。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李欽賢作,《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三冊》,<活躍南台灣巨人---郭柏川>,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第一版一刷,1990.10,頁211-222。
紹華,〈台灣花果畫的藝術呈現,郭柏川等十位〉,《雄獅美術》241期,1991.3。
莊伯和,〈小坪頂的法蘭西情調—劉啟祥的繪畫藝術〉,《雄獅美術》,1980.5。
曾雅雲,〈生命之歌—劉啟祥專輯〉,《雄獅美術》,1988.8。
許武勇,〈許武勇畫集第三集〉,《羅曼主義美術館》,1994.11。
郭為美,〈父親的繪畫與教育〉,《雄獅美術》38期,1974.4。
郭為美,〈真情至性彩繪人生--郭柏川畫作概述〉,《藝術貴族》,1991。
郭軔,〈論臺南曾培堯及其尋找藝術的緣線〉,《雄師美術》85期,1978.3。
陳 冷,〈老畫家的理想與夢〉,《雄獅美術》38期,1974.4。
陳惠玉,〈於「不在乎」中求「在乎」--寫於前輩畫家郭柏川九十冥誕前〉,《雄獅美術》231期,1990.5。
陳景容,〈我所知道的郭柏川〉,《雄獅美術》38期,1974.4。
陳景容,〈我所知道的郭柏川先生〉,《繪畫隨筆》,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初版,1978.9,頁116-117。
陳錦芳,〈飛花的山谷〉,《雄獅美術》38期,1974.4。
曾培堯,〈郭柏川與南美會〉,《雄獅美術》38期,1974.4。
雄獅台灣美術年鑑編輯委員會,〈1662-1989明清至近代過世美術家〉,《1990年台灣美術年鑑》,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12,頁450-509。
雄獅美術,〈郭柏川專輯〉,《雄獅美術》38期,1974.4。
雄獅美術,〈郭柏川專輯〉,《雄獅美術》110期,1980.4。
黃才郎,〈油用畫表現東方藝術氣質的開拓者----郭柏川〉,《雄獅美術》110期,1980.4。
黃才郎,〈郭柏川的藝術觀〉,《雄獅美術》110期,1980.4。
黃才郎,〈精煉而美麗的感情--郭柏川的繪畫藝術〉,《雄獅美術》110期,1980.4。
黃才郎,〈郭柏川談素描〉,《雄獅美術》111期,1980.5。
黃才郎,〈郭柏川精煉而美麗的感情〉>,《雄獅美術》285期,1990.9。
黃春秀,〈既躍動又安定的多彩世界-董日福訪問記〉,《雄獅美術》193期,1987.3。
新世界藝術集團,〈陳錦芳的「新意象派」〉,《藝術家》389期,2007.10。
新生態藝術環境,〈時代與意象--台南市現代藝術發展大貌〉,新生態藝術環境,1993。
新屋,〈郭柏川-台灣美術巨匠系列之五〉,《藝術家》294期,1999.11,頁514。
楊美英,〈迎春默舞的思想者-側寫雕塑家陳英傑的創作理路〉,《台南市聯合藝訊》第5 期,1998.9。
董日福,<懷念恩師>,《雄獅美術》38期,1974.4。
雷田,〈「從『台陽』的歷程說時代樣式」〉,《雄獅美術》,79期,1977年,頁28-39。
碩之,〈心專志堅的畫家郭柏川〉,《雄獅美術》38期,1974.4。
劉文三,〈多元融合〉,《藝術家》216期,1993.5。
劉奇俊,〈梅原龍三郎一生的追求〉,《藝術家》256期,1996.9。
劉豐榮,〈從美的心靈到美的文化—黃照芳心靈畫境與社會風景之營造〉,《藝術家》389期,2007.10。
蔣健飛,〈從藝術家對藝術創作的純情談台陽美協創立的精神本質〉,《藝術家》21期,1977.2,頁8-9。
鄭明全,〈張炳堂的瑰麗世界-廟之美〉,《藝術家》173期,1989.10。
蕭瓊瑞,〈廿八屆省展改制的歷史檢驗〉,《台灣美術》27期,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館刊,1995.1。
賴傳鑑,〈四十年滄桑話「台陽」---寫於台陽四十屆美展前夕〉,《藝術家》28期,1977.9,頁126-137。
謝理法,〈新台中人的使命-從編寫「二十世紀台灣中部美術年表」談台灣中部美術界當前面臨的問題〉,《藝術家》294期,1999.11,頁366-389。
謝理法,〈藝術是實驗,也是冒險-台中美術的新里程曾文英館出發〉,《藝術家》294期,1999.11,頁446-449。
謝理法,〈聽「台陽」細說有感〉,《藝術家》21期,1977.2,頁79-86。
顏娟英,〈南方的清音-油畫家劉啟祥〉,《藝術家》216期,1993.5。
蘇新田,〈戰後初期臺灣畫會活動(1945-1975)光復前後空虛的十年─1939-1948無藝術團體成立〉,《臺灣畫》。第15期。1995.2。
蘇新田,〈畫會時代-南美會〉,《臺灣畫》。第20輯。2001.10。
(三) 畫冊(按姓名筆劃順序編排)
中部美術協會,《第四十八屆中部美術展》,台中:中部美術協會、中市文化局,2001。
中部美術協會,《第五十三屆中部美術展》,台中:中部美術協會、台中市美術協會,2006。
世寶坊畫廊,《陳香吟畫集》,台南:世寶坊畫廊,1991。
世寶坊畫廊,《張炳堂畫集》,台南:世寶坊畫廊,1992。
台北市立美術館,《陳錦芳-六十回顧與前瞻》,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6。
台北市立美術館,《生命之歌:劉啟祥回顧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88。
台北市立美術館,《水墨變相-現代水墨在台灣》,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6。
台北市立美術館,《許武勇回顧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6。
台南市文化中心,《王再添》,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1。
台南市文化中心,《汪文仲八十回顧展》,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9。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康碧珠七十三回顧展》,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9。
台南市文化中心,《劉文三回顧展》,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2007。
台南市立藝術中心,《九宮璀璨:府城女性西畫家聯展》,台南:南市藝術中心,2000。
台南市立藝術中心,《李明禮回顧展》,台南:台南市立藝術中心,2001。
台南市立藝術中心,《張炳堂回顧展》,台南:台南市立藝術中心,2000。
台陽美術協會,〈台陽美術四十年來的演進〉,《第四十屆台陽美展紀念特刊》,台北:台陽美術協會,1977。
台陽美術協會,《第六十屆台陽美展畫集》,台北:台陽美術協會,1997。
台陽美術協會,《第六十二屆台陽展》,台北:台陽美術協會,1999。
台灣南美會,《謝國鏞先生逝世三十五週年紀念畫展專輯》,台南:台灣南美會,2009。
台灣南部美術協會,《第三十週年南部展畫集》,台南: 台灣南部美術協會,1982。
台灣南部美術協會,《第四十五週年南部展畫集》,台南: 台灣南部美術協會,1997。
台灣省立美術館,《蔡草如八十回顧展》,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9。
台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沈哲哉七十回顧展》,台中:省美術館,1995。
正因文化編輯部編輯,〈張炳堂的原鄉原色風土〉,《府城情懷─張炳堂油畫集》,台北:正因文化出版社,2007。
吳麗娟、阮勝田、阮綠茵、阮純茵,《阮國慶攝影‧晚期風景》,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8。
李長輝、吳瑞麟 編,《吳超群先生遺作展紀念專輯》,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6。
佘明娟,《多感世界-花.女人.貓,佘明娟畫集書Ⅳ1994》,台南:自行編印,1995。
林智信,《林智信油畫1991-1995》,台南:台南縣文化中心,1996。
林智信,《林智信藝術創作集2006》,臺中:中市文化局,2006。
南美會,《台南美術研究會成立廿週年歷屆展覽會專輯》,台南:台南美術研究,1972。
南美會,《永生的鳳凰三十屆南美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82。
南美會,《三十一屆南美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83。
南美會,《三十五屆南美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87。
南美會,《第三十九屆南美展暨公募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1。
南美會,《第四十屆南美展暨公募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2。
南美會,《第四十一屆南美展暨公募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3。
南美會,《第四十二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4。
南美會,《第四十三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5。
南美會,《第四十四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6。
南美會,《第四十五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7。
南美會,《第四十六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8。
南美會,《第四十七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1999。
南美會,《第四十八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0。
南美會,《第四十九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1。
南美會,《郭柏川教授暨南美會五十週年展》。台南:南市文化局,2002。
南美會,《第五十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2。
南美會,《第五十一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3。
南美會,《第五十二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4。
南美會,《第五十三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5。
南美會,《第五十四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6。
南美會,《第五十五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7。
南美會,《第五十六屆南美展暨應徵得獎作品展》,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2008。
國立歷史博物館,《林智信藝術創作集2006》,台北:史博館,2003。
張伸熙,《張伸熙水墨畫集》,台南:張伸熙,1991。
張雲駒,《張雲駒畫集》,台南:際蒼畫室,2002。
張照堂,《影像的追尋(下)》,光華,1988。
許武勇,《許武勇畫集第三集》,台北:許武勇,1994。
郭滿雄,《陳英傑八秩華誕雕塑聯展特集》,台南:台南美術研究會雕塑部,2004。
陳英傑、廖月霞,《陳英傑雕塑展專輯》,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1。
陳香吟,《陳輝東.陳香吟精選畫輯》,台南:富立世紀D.C,2000。
陳香伶,《陳香伶油畫作品集》,台南:漢家出版社,2002。
陳泰元,《陽光.印象.鄉思情-陳泰元油畫集》,台南:台南縣文化中心,2006。
陳輝東,《陳輝東畫集》,台南:陳輝東,2003。
曾培堯,《曾培堯畫輯(1945—89)》,台北:印象藝術中心畫廊,1991。
曾培堯,《曾培堯畫輯(1945—89)》,台南:台南文化中心出版,1993。
董日福,《董日福畫集》,台中:哥德藝術中心,1992。
嘉義市文化中心,《翁焜輝翁崑德書畫雕塑選集》,嘉義:嘉義市文化中心,1997。
嘉義市文化中心,《黃照芳畫集》(配合60個展出版),嘉義:嘉義市文化中心,1997。
嘉義市文化中心,《黃照芳畫集》(配合70個展出版),嘉義:嘉義市文化中心,2007。
蔡水林,《蔡水林作品選(三)七十回顧展專輯》,屏東:蔡水林,2002。
蔡茂松,《蔡茂松教授2004師生美展作品集》,台南:蔡茂松,2004。
蔡茂松,《蔡茂松畫集》,台南:供學出版社,1991。
蕭瓊瑞,《許淵富影像追尋,七十回顧攝影作品集》,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2001。
藝術家出版社,《曾培堯畫集(1945—8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0。
蘇世雄,〈一個陶藝工作者的七十自述〉,《蘇世雄七十回顧展》,臺南:南市藝術中心,2004。
(四) 論文
王鈴蘭,《意識浮游─試論現代水墨畫之空間》,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0.5。
呂建德,《天地、人、現代情─現代環境空間與人物畫創作》,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1994.6。
李錫佳,《郭柏川繪畫藝術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6。
高聖賢,《生生之謂易-高聖賢水墨創作及解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8。
張正霖,《郭柏川繪畫藝術與其時代之研究---藝術社會學的詮釋》,私立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1。
(五) 報章雜誌(按姓名筆劃順序編排)
李梅齡,〈台陽美協不再是「地下組織」〉,中國時報,20版,1990.2.6。
賴素鈴,〈台陽美協老幹新生〉,民生報,14版,1990.2.13。
彭奕峰,〈第五十四屆南美展開鑼〉,中華日報,2006.12.3。
張淑娟,〈汪文仲90回顧展 老婆入畫〉,中華日報,2008.7.6。
黃博郎,〈黑琵下蛋 台灣搶先全記錄〉,自由時報,2009.1.9。
(六)網路
台南市台南美術研究會網站http://art.ho.net.tw/index1.htm
台灣近代雕塑發展陳列室http://163.32.86.9/games/91ed/ed/ed50/public_html/page1/page1.htm
府城觀光導覽網站~府城賞遊http://www.pyart.com/yao/pages/page_08.jsp
曾培堯紀念美術館http://www.pyart.com/yao/pages/page_01.jsp
台灣嘉義油畫資料庫網站
http://ho.cycu.org/?%E6%9C%89%E9%97%9C%E9%BB%83%E7%85%A7%E8%8A%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