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春男 |
---|---|
論文名稱: |
數學教學表現之研究---課堂觀察法的實作與發展 |
指導教授: | 謝豐瑞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3 |
中文關鍵詞: | 數學教師 、教學行為 、數學教學表現 、數學課堂觀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1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究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表現,並探討數學課堂觀察法的實作與發展。
在數學課室觀察中,針對三種不同身分別---教學者(教師)、觀察者、學習者(學生)心目中所感受到教學狀況,在實施數學課堂教室觀察並進一步比較之後,瞭解三位教師的教學特質投射於三種身份眼中的影像,並從學習者的答題中,看出對教學者教學的建議與期待,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參考。
為了解數學教師之教學行為及特質,本研究發展出三種工具:第一種是一般教學表現問卷,有五個部分,以調查三位數學教師平日上課情形以及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刻畫出三位教師自我感知與在學生(學習者)及觀察者心目中的形象,屬於長期觀察的工具;第二種則是課堂教學表現問卷,有11個向度,用來調查三位教師在某些課堂上數學課的情形,以報導三位教師在數學課堂中的具體教學表現,分別在教師(教學者)及學生(學習者)心目中所展現的情況,進而瞭解教師的具體教學表現中,兩者的感知情形,屬於短期觀察的工具;第三種則是課堂教學建議問卷,包含勾選及開放性問題,依11個向度分成11個種類,目的是希望利用這些向度問卷,詳細的深入分析教師教學情形,並進一步探尋並推論發生差異的指標所具有的特質;同時,在探究其內容時,自然也會呈現出學習者對教學者教學的意見與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Skemp, R. R. (1995). 數學學習心理學 (R. R. S. 原. 陳澤明 譯). 台北: 九章出版社.
2. 王淑怡(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台北:師大書苑。
4. 吳明崇(2003)。國中數學專家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內涵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5. 吳俊憲(2007)。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知能---教室觀察。靜宜大學,師培實習輔導通訊,頁8-10。
6. 吳福源(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7. 宋玉如(2008)。中學數學教師應有的數學教學特質研究-學生觀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8.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9. 李堅萍(2002)。PCK理論於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意義。研習資訊,19 卷,4期,頁50-54。
10. 李惠淑(2002)。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11. 李源順和呂玉琴(2006): 國小教師數學教學專業知能初探:學者的觀點。優質數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06。研討會手冊, 195-223。
12. 李榮東(2002)。國民中學教師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13. 周玉秀(2007)。中小學數學實習教師專業知覺之研究。發表於2007PQST中小學卓越科學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究會。
14. 林碧珍、蔡文煥(2007)。數學領域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標準指標的發展與建立之初探。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卷,2期,頁61-92。
15. 柳賢(1998)。國民中學數學科教師教學能力評鑑模式及工具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16. 秦爾聰(2005)。數理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探究導向之教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17. 張定貴、張德勝(2002)。國小教師教學評量表信效度分析-比較學生評鑑與教師自評。花蓮師院學報,14期,頁25-42。
18.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19.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著 (2004) 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29-343。
20. 張德銳(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1. 張德銳(2004)。中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系統。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2. 張德銳、蔡秀媛、許籐繼、江啟昱、李俊達、蔡美錦、李柏佳、陳順和、馮清皇、賴志峰(2004)。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初版三刷)。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3.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
24. 許美華(2004)。教師知識對學生學習之影響。師苑交流道研習資訊,21卷,3期,頁84-95。
25. 陳佩正(譯)(2002)。Carl D. Glickman 著。教學視導-做老師的最佳學習拍檔。台北:遠流。
26. 陳明和(2004)。學生可以評鑑教師嗎?臺灣教育月刊,630期,頁57-59。
27. 陳美玉(1998)。教室觀察: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上)。研習資訊,15(5),頁48-54。
28. 陳梅生(1976)。國民小學教師基本能力研究報告。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頁252-269。
29. 陳慶鶴(1995)。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特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
31. 黃政傑(1997)。課程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32. 黃慕周(2003)。受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歡迎之教師教學特質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黃瑩甄(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與教師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楊美真、王振瀛、施皓耀(2009)。國中生參與評鑑數學教師教學知能之可行性。科學教育月刊,9期(1999年4月),頁88-107。
35. 甄曉蘭(1999):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想與挑戰。 台灣教育,581,2-8。
36.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37.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卷,4期,頁129-168。
38. 潘慧玲、張素貞、吳俊憲、張錫勳、陳順和、李美穗(2007)。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手冊,未出版。
39. 謝豐瑞(2007)。中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指標之研究---子計畫四:中學教師數學教學能力專業發展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40. 謝豐瑞(2007)。台北市國中數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工作坊-數學思考篇。台北縣市國中數學領域輔導團。
41. 簡禎(2007)。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份
1. Borich,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N.Y. Macmillan.
2. De Jong, O. (2005).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 chemical education:Living apart or together. Chemic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Vol. 6, No. 1
3. Fennema, E., & Franke, M. L. (1992). Teachers’ knowledge and its impact.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147-164).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4. Gattuso &Mailloux(199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29, Issue 3 May 1998 , pages 317 – 324.
5. Grossman, P. L. (1990). The making of teacher: Teacher knowledge and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6. Mogens Niss(2003)Mathematical Competencies and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The Danish KOM Project
7. Oliva, P. F. & Pawlas, G. E. (2001). Supervision for today’s schools. (6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8. Schwab, J. J. (1971). The practical 2: Arts of eclectic. In I. Westbury & N. J. Wilkof. (Ed.). (1978). Science, curriculum, and liberal education: Selected essays (pp. 322-364).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9. S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1), 4-14.
10. Shulman, L. 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 1-23。
11. Shulman, L. S., & Sykes, G. (1986, May). A national board for teaching? In search of bold standar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sk Force on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Carnegie Forum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 Standford, CA.
12. Van Driel, J.H., De Jong, O.,& Verloop, N.(2002).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Chemistry teachers’ PCK. Science Education, 86, 57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