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烱智 |
---|---|
論文名稱: |
陸深(1477~1544)家書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麗月
Lin, Li-Yueh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9 |
中文關鍵詞: | 明代 、上海 、陸深 、家書 、父子關係 、家庭經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3 下載:1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透過整理、分析、討論並比較陸深《儼山文集》中的家書內容,描述明代上海士子在科舉事業之中,諸如家庭關照(資料的蒐集、財力的支持)、應考要領的提示、對於科考公平及競爭激烈的議論,及陸深有關修身齊家、家庭經濟管理、為官進退的討論等面向,以考察明代中葉士人的父子關係。
透過本研究,在微觀層面實證史料的爬梳與整理之後,能夠細膩地呈現明代中葉士人父子關係中「情」的深厚度,展示家書中「理情兼備」的一面。再者,進一步研究明中葉上海浦東地區開發的實況,及當時士人對於管理家庭經濟的觀點。最後,則是探討陸深對明代中期政治社會的看法,尤其是他針對松江或上海浦東地區風氣的評論。
徵引書目
一、古籍史料:
(一)官書典籍:
《元史》,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82。
《明實錄》,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
《明史》,北京市:中華書局,1976。
《古今圖書集成》,臺北市:鼎文出版社,1976。
朱元璋,《逆臣錄》,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張 萱,《內閣藏書目錄》,臺北市:廣文書局,1967。
(二)文集、筆記與地方志等其他古籍:
董仲舒,《春秋繁露》,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6。
班固,《白虎通義》,《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市:世界書局,1987。
呂本中,《官箴》,收入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1997。
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李時珍,《本草綱目》,臺北市:文光圖書,1955。
陸深,《儼山文集》,明嘉靖二十三年雲間陸氏家刊本。
陸深,《儼山外集》,明嘉靖二十三年雲間陸氏家刊本。
陸楫,《蒹葭堂稿》,明嘉靖四十五年上海陸氏家刊本 。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
《江南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崇禎松江府志》,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1990。明崇禎四年刊本,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
《萬曆上海縣志》,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1990。明萬曆十六年刊本,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
二、今人論著:(按照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朱 鴻,《「大禮」議與明嘉靖初期的政治》,臺北市::臺灣師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
吳仁安,《明清時期上海地區的著姓望族》,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5。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市:三民書局,1995年。
陳如雄,《曾國藩家書研究》,臺北市: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陳聖屏,《困而知之:曾國藩修身思想的起源與意義》,臺北市: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
陳寶良,《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北京市:三聯書店,1958。
常耀弘,《曾國藩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義》,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華東師大歷史所編著,《松江明清進士傳》,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9。
黃彰健,《明清史研究叢稿》,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77。
魯迅著,黃繼持編,《魯迅著作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黎靖德,《朱子讀書法: 宋儒朱熹讀書心法徹底研究》,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1。
謝貴安,《明實錄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5。
謝秀吟,《鄭板橋家書研究》,高師大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濱島敦俊著,朱海濱譯,《明清江南農村社會與民間信仰》,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
(二)論文:
田 澍,〈明代八股文略論〉,《明史研究》,第七輯,2002,頁146-155。
米江霞,〈《板橋家書》的倫理價值及現實意義〉,《河西學院學報》,第二十一卷第一期,2005,頁17-21。
吳仁安,〈明清時期上海地區望族盛衰變遷的深層次歷史考察〉,《明史研究專刊》,第12期,1998。
吳根友、吳禮奇,〈《板橋家書》中的「仁愛」思想〉,《人文論叢》,1998,頁179-185。
李歐梵,〈「魯迅內傳」的商榷與探討〉,《明報月刊》六十期,1970,頁5-10。
林維紅,〈婦道的養成—以晚清湘鄉曾氏為例的探討〉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六集》,臺北市:稻鄉出版社,2004,245-265。
林麗月,〈陸楫(1515-1552)崇奢思想再探〉,《新史學》五卷一期,1994,頁131-153。
林麗月,〈《蒹葭堂稿》與陸楫「反禁奢」思想之傳衍〉,《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臺北市: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01,頁121~134。
侯美珍,〈明清科舉取士「重首場」現象的探討〉,《臺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2005,頁323-368。
周質平,〈超越不了傳統的現代─從家書看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父子情〉,《中華文史論叢》,第六十一輯,2000,頁171-183。
徐 泓,〈明代社會風氣的變遷〉,《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明清與近代組》,臺北:中央研究院,1989,頁137-159。
徐 泓,〈明代福建的築城運動〉,《暨大學報》,第三卷,第一期,1999,頁61。
陳祖武,〈讀章實齋家書札記〉,《清史論叢》,2001,頁214-222。
陳瑞玲,〈從一封明人「尺牘」看松江書家陸深對故鄉的態度〉,《東吳歷史學報》,第十九期,2008,頁77-110。
張俊杰,〈陳宏謀及其家書〉,《歷史文獻研究》,第二十期,2001,頁349-358。
熊秉貞,〈明清家庭中的母子關係----性別、角色及其他〉,收入李小江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94,頁514-544。
濱島敦俊,〈土地開發與客商活動—明代中期江南地主之投資活動〉,《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明清與近代史組》,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9。
濱島敦俊,〈明末江南鄉紳の具體像─南潯莊氏について〉,《明末清初の研究》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1989 。 (中譯)〈明末江南鄉紳的家庭經濟─關於南潯鎮莊氏的家規〉《明史研究》中國濱島敦俊,中國明代學會,第2輯,1992 。
濱島敦俊,〈明末南直隸蘇松常三府的均田均役法〉,《第十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
濱島敦俊著,吳大昕譯,〈明代中後期江南士大夫的鄉居和城居─從「民望」到「鄉紳」〉,收於《明代研究》,第十一期,臺北: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08,頁59-94。
譚家健,〈六朝家書研究〉,《中國語文通訊》,第49期,1999,頁54-62。
蘇同炳,〈沈葆楨《無紀年家書》中的傳記資料〉,《臺灣文獻》,第五十二卷第四期,2001,頁325-340。
(三)外文部份:
濱島敦俊,〈“民望”から“鄉紳”へ─十六、七世紀の江南士大夫〉《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第41卷,大阪: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2001。
James C. Scott,The Moral Economy of Peasant : Rebellion and Subsistence in Southeast Asia.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7.中譯本見:程立顯、劉建等譯,《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南京市:譯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