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梅貞
Huang, Mei Chen
論文名稱: 視覺障礙學生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
Peer Attitudes towards the Visual Impairment Student in the Inclusiv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指導教授: 闕月清
Keh, Nyit-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視覺障礙融合式適應體育同儕接納態度
英文關鍵詞: Visual impairment, inclusive physical education, peer acceptance attitud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0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視覺障礙學生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之同儕接納態度,每週進行二節體育課,每節活動時間45分鐘,持續10週的活動,以瞭解同儕接納態度的變化。本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針對臺灣中部某國中一班普通班,一位因早產2個月,被醫生診斷為視網膜剝離,雙眼全盲的14歲國中女生及問卷對象男生17位,女生17位總計35位學生進行教學並實施「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問卷」調查,計「認知」表現有13題,「情意」表現有13題,「行為」表現有13題,共計39題,將調查結果處理分析,做描述性統計。研究結果:一、視覺障礙學生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前後,在整體的同儕接納態度呈現正向積極且高度肯定;二、視覺障礙學生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前,分量表總平均數認知部分4.01,教學後,「認知部分」分量表的各題總平均 4.3,同儕「認知」接納態度正向積極且高度肯定;三、視覺障礙學生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前,分量表的各題總平均情意部分3.92,教學後,「情意部分」分量表的各題總平均 4.21,同儕「情意」接納態度正向積極且高度肯定;四、視覺障礙學生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前,分量表的各題總平均行為部分3.88,教學後,「行為部分」分量表的各題總平均4.33,同儕「行為」接納態度正向積極且高度肯定。本研究結論為視覺障礙學生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後,同儕接納態度屬於高度肯定且正向積極,顯示融合班級實施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有其必要性。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eer attitudes towards the visual impairment student in the inclusiv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one 14-year-old Junior High School female student, who was one-month prematurely delivered and diagnosed blind as a result of retina peeling, and her classmates. Inclus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was conducted to the visual impaired student and a class of 17 male students and 17 female students, a total of 35 students. Instruction included 20 sessions of 45 minutes each and students met twice per week.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studen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he visual impaired student.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level of peer attitudes towards the visual impairment student in the inclusiv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was high and positive; (2) the level of cognitive acceptance attitude for pre and post instruction appeared to be positive, was 4.01 and 4.30 respectively; (3) the level of affective acceptance attitude for pre and post instruction appeared to be positive, was 3.92 and 4.21 respectively; (4) the level of behavioral acceptance attitude for pre and post instruction appeared to be positive, was 3.88 and 4.33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acceptance attitude was more positive after inclus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This has implication for implementing and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inclusive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目 次 碩士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 ……………………………………………………………………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表次……………………………………………………………………………ix圖次……………………………………………………………………………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名詞解釋………………………………………………………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視覺障礙學生特質……………………………………………10 第二節 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14 第三節 同儕接納態度…………………………………………………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32 第二節 研究工具………………………………………………………35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38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前後,同儕的接納態度……………45 第二節 教學前後同儕的「認知」接納態度……………………………52 第三節 節教學前後同儕的「情意」接納態度…………………………62 第四節 教學前後同儕的「行為」接納態度……………………………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0 第二節 建議……………………………………………………………81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82 二、英文參考文獻………………………………………………………89 附錄 附錄一 個案基本資料………………………………………………………91 附錄二 個案能力現況描述…………………………………………………92 附錄三 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調查問卷………………………………93 附錄四 教學活動設計 ……………………………………………………98 附錄五 專家名單……………………………………………………………108 附錄六 問卷專家效度審查修正概況………………………………………109 附錄七 教學活動設計專家效度審查修正概況 ………………………… 111 附錄八 家長(監護人)同意書 ……………………………………………113 附錄九 導師同意書………………………………………………………114 附錄十 學習單……………………………………………………………115 表次 表ㄧ 參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調查問卷之分量表、題號與題號………36 表二 教學活動內容週次表…………………………………………………39 圖次 圖一 研究架構圖……………………………………………………………40 圖二 研究流程圖……………………………………………………………41 圖三 教學前後對視覺障礙生同儕的接納態度三分量表總平均數………46 圖四 男、女生教學前後對視覺障礙生同儕的接納態度在三分量表總平 均………………………………………………………………………47 圖五 有、無擔任過幹部教學前後對視覺障礙生同儕的接納態度在三分量 表總平均數……………………………………………………………48圖六 認知部分全體教學前後同儕接納態度平均數……………………53 圖七 情意部分全體教學前後同儕接納態度平均數……………………62 圖八 行為部分全體教學前後同儕接納態度平均數……………………7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志文(2002)。體育與特教教師之教學行比較-以啟智適應體育。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柏壽(1989)。國小學童受同儕接納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
    2,99-152。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2009)。http://www.moi.gov.tw/stat/。
    杜正治、陳弘烈、卓俊伶、闕月清(2000)譯。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
    台北市:國立台灣師大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李永昌(1980)。台北市國小學生對弱視學生接納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玉琴(2001)。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
    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李志文、李美玲、程紹同、錢紀明、闕月清(1997)。視覺障礙類特殊體
    育教學指引。台北市:國立台灣師大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李明娟(2006)。身心障礙兒童在融合班級中的貢獻。屏師特殊教育,第
    13期,P65~73。

    李淑貞、林素華、林曼蕙(2004)。第六篇障礙個論之第二章視覺障礙。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適應體育的醫學知識(頁6-2~
    6-6)。台北市:教育部。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林東山(2004)。台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
    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曼蕙、張翠萍(2001)。我國適應體育現況簡介-身心障礙者篇。台灣
    適應體育運動與健康學會成立大會手冊,20-21。
    何茂松(2000)。九年一貫新課程與融合式教育的體育、適應體育之因應。
    國教新知,46,2,43-57。
    邱明發(1982)。淺談特殊體育。特殊教育的發展。台北市:國立台灣師
    大特殊教育中心。
    周宏室(1994)。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台北:
    師大書苑。
    周宏室、陳金盈、蔡欣延、陳文長、林政德(譯)(2003)。融合式體育
    教學策略。台北市:藝軒。(Lieberman, L. J., & Houston-Wilsno, C., 2002)
    吳昆壽(1998)。 融合教育的省思。特教新知通訊, 5(7),1-4。
    吳武典(1995)。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系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吳武典、簡明建、王欣儀、陳浚隆(2001)。對殘障者的態度調查及二
    十年前後的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77-88。
    吳國維(2004)。視覺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麗君(1987)。國民中小學師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杞昭安(1994)。視覺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1994)主編。特殊教
    育導論(頁391-493)。台北:心理。
    杞昭安(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涂添旺(2001)。台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發展中心(1998)。適應體育導論。台北: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發展中心。
    張訓誥、杞昭安、范文良(1998)。視覺障礙類。適應體育導論,頁185-250。
    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各級學校特殊體育教學現況專題研究研究成果報告。台
    北:國立台灣師大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1997)。全國各級學校障礙學生普查暨體育課安置狀況專調查。
    台北:國立台灣師大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1997)。視障類特殊體育教學指引。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
    體育研究發展中心。
    教育部(1984)。體育大辭典。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主編。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1998)。適應體育導論。台北市:國立台灣師大學校體育研究與
    發展中心。
    陳文祥(2005)。智能障礙學生參與融合式體育發展模式課程之學習成效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素勤、尚憶薇、蔡育幼(譯Sherrill,1998)(2001)。適應體育。台北市:
    麥格羅希爾。
    陳在頤(1982)。特殊體育。台北:健行文化。
    陳淑美(1980)。國小及國中學生社會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3,
    119-132。
    黃文傑(1996)。視障生體育教材之選編原則。國民體育季刊第二期,二十
    五卷,頁17-22。
    黃政傑(199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翠琴(2005)。台中市國小普通班學生對自閉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劉信雄、王亦榮、林慶仁(2000)。視障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特教小組。
    黃月嬋(1997)。智能障礙學生之體育教學策略。特殊教育季刊,62,6-9。
    黃月嬋(2000)。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方法之研擬。學校體育雙月刊,10 (2),
    18-21。
    黃金美歡(2005)。台北市國中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清雲(1999)。學習能力與組合方式對學生學習成就與互動行為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2),61-71。
    萬明美(2001)。視障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鈕文英、邱上貞、任懷鳴、林淑玲、莊竣博(2000)。國小階段實施融合
    教育可行模式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潘國隆(2001)。淺談動作教育在融合式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學校體育雙月
    刊第5號,11卷,頁91-95。
    潘裕豐(1997)。殘障者適應體育運動的演進及發展趨勢。特殊教育季刊,
    62,1-5。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英鵬(2001)。教師面對視覺障礙學生的教學策略。融合教育叢書。
    張照明(1996)。大學生對視障同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長啟(1977)。特殊體育應有的措施。國民體育季刊,6(4),4-9。
    鄭麗月(1999)。從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談學校行政的配合。特教新知
    通訊,6(1),1- 4。
    鄭麗媛(2000)。特殊學生需求與體適能。學校體育雙月刊,10(5),9-
    14。
    鄭麗媛、 謝錦城、吳淑美(2002)。融合式體育教學對健康體能之影響。
    體育學報,32,125-132。
    鄭榮祥(2006)。國小學童在實施融合式體育教學前後對智能障礙同儕態
    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黎慧欣(1996)。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與學生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
    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信雄 王亦榮 林慶仁(2000)。視覺障礙學生輔導手冊。台南國立台南
    師範學院。
    謝文寬、黃雪芳、郭宗坤、黃文盛、武而謨(2006)。適應體育教具與教
    學活動設計。台北:國立台灣師大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謝文寬、謝瓊渝(2000)。適應體育教材與教具。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謝玉姿(2004)。合作學習介入融合式體育對智能障礙學童師生與同儕互動
    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闕月清(1996)。特殊體育專業師資培育與在職進修。國民體育季刊,25
    (2),38-42。
    闕月清(1997)。特殊體育理論與實務(一)。八十五學年度智障類特殊
    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頁20-31)。台北:國立台灣師大學校體育研
    究與發展中心。
    闕月清(2000)。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學校體育雙月刊第五期,10卷,頁
    2-3。
    闕月清(2000)。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學校體育,10(5),2-4。
    闕月清(2002)。適應體育教學與課程。教育部九十一年度適應體育種子
    教師研習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
    闕月清(2004)。TAPAS雜誌。Vo1.2, No.2.2004-18。
    闕月清、游添燈(1998)。適應體育的理論與基礎。適應體育導論(頁3-51)。
    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與研究發展中心。

    二、英文部分
    Beaver, D. P. (1995). The objectives of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一九九五年特殊體育教師專題研究會報告書(頁107-109)。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與研究發展中心。
    Block, M. E., & Zeman, R. (1996). Includ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regular physical education: Effects on nondisabled children. Adapted Physical
    Del-Val, P. B. (1981). Understanding handicaps: A curriculum for changing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disabled.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32 367)
    Downs, P. (1995). An Introduction to inclusive practices. Canberra: Australian Sport Commission.
    Heffernan, R. (1993). Serv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general education: The partnership. Unpublished education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State, California.
    Jewett, A. E., Bain, L.L.,&Ennis. C.D. (1995). 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2nd eds.). WCB: Brown&Benchmark.
    Mills, A. E. (1983). The acquisition of speech sounds in the visually handicapped child. In A. E. Mills(E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blind child: Normal and deficient(pp.46-56). London: Groom Helm.
    Schneekloth, L. H. (1989). Play environments for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83, 196-201.

    Sherrill, C. (1993).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recreation and sport:
    Cross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 (4th ed.). Dubuque, IA: Brown &
    Benchmark.
    Sherrill, C. (1998).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recreation and sport:
    Cross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 (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ilverman, S. (1991). Research on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