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志榮 |
---|---|
論文名稱: |
國中學生個人特質與學業成就間之相關性研究 |
指導教授: | 馮丹白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3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學生 、個人背景變項 、父母管教方式 、學習行為 、學業成就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6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個人特質(個人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的相關情形。利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取得台中縣東勢國中共十八個班級的學生做為研究樣本。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並以自編的「國中學生個人特質與學業成就間之相關性正式問卷調查表」為研究工具。利用卡方獨立性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對問卷所獲得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並獲得以下結論:
一、父母管教方式以專制權威佔多數,忽視冷漠佔最少數。
二、父母管教方式會因子女性別、就讀年級及家庭社經地位而有所不同
三、學習行為與國中學生性別、就讀年級、家庭社經地位等因素有關。
(一)學習行為以女生表現較為積極。
(二)國中三年級學生其學習行為較一、二年級退步。
(三)高家庭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其學習行為較積極。
四、父母的管教方式影響子女的學習行為。
五、父母管教開明權威、學習行為積極與學業成就間呈正相關。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對家長、學校與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分別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中學生、個人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學習行為、學業成就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文、張淑慧(民88)。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學習觀點。台北:五南。
王珮玲(民81)。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福林(民79)。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鍾和(民82)。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石培欣(民88)。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向天屏(民89)。國中小學生成就目標導向、學習策略、自我跛足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瑞玲(民75)。青少年心目中的教養方式。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專刊乙種之16,頁617-645。
任以容(民93)。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親子衝突因應模式與其人際困擾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郁文(民88)。中國大陸會計系學生學習行為認知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欽(民91)。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崇(民79)。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3,133-159。
李佳燕(民90)。大學生個人特質因素對色彩嗜好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慧(民93)。國小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惠加(民86)。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李蕙美(民81)。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子女情緒穩定及行為困擾之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默英(民72)。性別、年級、數學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淑如(民86)。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啟名(民83)。國小單親兒童學業成就、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民65)。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分析與探討。高師學報,4,167-222。
林惠雅(民84)。父母教養行為問卷之編製。應用心理學報,4,39-72。
林清財(民75)。國中學生對學校態度之調查分析。輔導月刊,第22期,頁31-36。。
林淑理(民88)。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義男(民71)。大學學生教育態度之研究--年級、性別與就讀科系之比較。輔導學報,5 期,頁1-15。
林榮俊(民87)。高雄市國民小學提早學生學習適應、行為困擾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上真 (民79)。學習策略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特殊教育復健學報,第1期,頁1-49。
周新富(民88)。國中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博士論文。
吳金香(民67)。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的關係。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秀惠、柯澍馨(民86)。親子溝通、父母管教方式與青少年性態度之研究。台灣性學學刊,3(1),29-41。
吳秀碧(民70)。父母管教態度與犯罪少年自我觀念之關係。輔導學報,第17期,頁135-158。
吳秋雯(民85)。手足變項、父母教養態度與子女手足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論文。
吳美玲(民89)。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麗君(民75)。以家長參與提昇資優教育的品質。資優教育季刊,第20期,頁11-12。
吳麗娟 ( 1998 ).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30期,頁91-132。
柯正峰(民78)。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佳美(民93)。高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報治(民61)。國小高年級兒童學業成績的非智力性相關因素。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聖陽(民91)。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洪寶蓮(民79)。大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之修訂及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文祥(民54)。大學及高中學習習慣與態度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百儀(民91)。國中生父母採取忽視型管教相關背景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育所碩士論文。
徐佩君(民89)。父母管教方式、解釋風格、負向家庭生活經驗與兒童解釋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徐秀娟(民89)。成功音樂班父母管教方式初探研究:內涵意義之探討。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19,209-227。
徐慕蓮(民76)。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玉鵬(2002)。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碧蓮(民91)。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碩士論文。
黃玉臻(民86)。國小學童A 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昌誠(民79)。空中大學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困擾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所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拓榮(民86)。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觀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淑娟(民92)。原住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順(民62)。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順 (民63)。影響國中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16 期,頁383-486。
許佩玲(民70)。大學生學業成就成績之預測及其相關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宗興(民79)。自我與喜悅之道。台北:國文天地。
許筱梅(民84)。青少年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民62)。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5,451-533。
郭宜君(民85)。嘉義市成人學習策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郁智(民89)。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隆(民86)。台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芝萱 (民84)。國民小學資優生學習動機、學習認知、學習方式偏好與學校生活素質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 (民8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民8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民87)。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秋明(民86)。台北市試辦學年學分制高職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高賓(民86)。單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與情緒穩定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新仁(民71)。國中學生學習行為— 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德銳(民75)。台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次級文化與違規犯過行為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錦鶴(民92)。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昌(民83)。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
陳江水(民92)。國中學生家庭環境、人格特質、社會技巧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怡君(民83):台北區公立高中學生學習策略、學業興趣及性向與英、數兩科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華(民90)。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娥(民85)。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台北市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昭吟(民91)。音樂班家長管教方式與兒童音樂學習成就之相關探討。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甫(民90)。國中學生主觀控制感與教學情境及學習行為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奎熹(民8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學苑。
陳冠中(民89)。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與高中生寂寞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淑美(民73)。資賦優異兒童親子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17期,131-150。
陳琦茂(民89)。少年父母教養知覺與親子衝突之研究-未犯罪與犯罪少年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勳(民92)。父母管教方式與國小學童道德判斷及道德行為相關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陰國恩(民83)。非智力因素與高效能學習,台北:新雨。
湯麗芬(民87)。大學會計系學生學習行為、教師教學行為及學習環境相關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項必蒂 (民80)。師院生學習教育心理學之動機與策略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程炳林(民80)。國民中小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陳密桃 (民79)。國民中小學學生的後設認知及其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之博士論文。
曾玉玲(民82)。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學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樹人(民79)。心理測驗學。台北:桂冠。
詹月菁(民91)。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鄒浮安(民83)。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後設分析。教育研究資訊,2(3),38-47。
楊的祥(民92)。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批判思考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批判思考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樞(民70)。中國人的性格與行為:行程與蛻變。中華心理學刊,第23期,頁39-55。
楊國樞(民75)。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 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 卷,1 期,頁7-28。
蔡典謨(民83)。幫助孩子成功的教養方式。資優教育季刊,第53期,頁19-23。
蔡典謨(民85)。協助孩子出類拔萃。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玉瑟(民86)。國小高成就與低成就資優兒童在人格特質、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崇建(民80)。智力的評量與分析。台北:心理。
鄧運林(民81)。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生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明松(民87)。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48,頁123-140。
劉佳彤(民93)。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情緒管理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淑媛(民93)。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淵全(民86)。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過程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歐仁榮(民93)。家庭環境、家庭結構對高職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儀(民87)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正珮(民93)。國小兒童其父母管教方式、非理性信念及A型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賴保禎(民69)。學習態度測驗。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盧青延 (民81)。我國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美貴(民69)。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雪梅(民89)。多元教學評量的理念和實務。教育研究月刊,第76期,頁57-66。
魏麗敏(民81)。國小兒童家庭因素情緒困擾對成就與適應影響之分析研究。高雄:復文。
繆敏志(民79)。單親兒童學業成就、人格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戴子傑(民91)。從字義到閱讀理解:以竹北高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宜興 (民81)。前階組織模式教學。教育實習輔導通訊,第1期,頁16-17。
鍾蔚起(民70)。我國國中學生次級文化及其差異因素之調查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佩凌(民88)。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韓梅玉(民85)。資優生智力、學科成就、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民67)。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第11期,頁63-86。
簡茂發、蔡玉瑟、張鎮城(民81)。國小資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第8期,頁225-247。
羅芙蓉(民76)。國小資優與普通兒童父母教導方式與學習行為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佳芬(民91)。探討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其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美珍、吳敏而、幸曼玲、陳李綢、林惠雅、陳淑美等人合著(民87)。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R. Buchklee, J. & Boultbee, G. W.(1988). The integratio -n of learning skill into the ourrioulu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Canadian
CommunityCollrges (St. John, Neww Brunewick, May 30– June 1,1998).
Anderson, R., & Freebody, P. (1981).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J. Guthrie (Ed.), Comprehens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reviews (pp.77-117). Newark, DE: IRA.
Biggs,J.B.(1978). Individual and group difference in study proc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48,266-279.
Brozo,W.G.(1982). Differential study skills of successful and failing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Learning skills,2(1),29-35.
Buri, J. R. (1991). Parental authority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7, 110-119.
Becker, W. C. (1964). Consequences of Gifferent Kindc of Parental Discipline In M. L. Hoffman and L.W. Hoffman(Eds)Re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1. New York:Russell Sage.
Bowles,S., & Gintis, H. (1976).Schooling in CapitalistAmerica.
New York:Basic Books.
Brown, A. L., Campione, J. C., & Day, J. D. (1981). Learning to learn: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exts. Education Research, 10 ,14-20.
Brown,J.S., Collins, A. & Duguid(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al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Ballantine,J.H.(1983).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A systematic analysis.Englewood Cliffs,N J:Prentice Hall.
Brophy, J. (1987).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 Educational leadership,45,40-48.
Berndt, T. J., & Miller, K. E., (1990).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hiev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319-326.
Bandura, A.(1996).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8, 117-148.
Cuttance, P.F.(1980). Affective factors in the mediation of background efforts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6(1),65-72.
Coleman ,J.S.(1988).Equal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Salem,NH
:Ayer.
Coleman, P. K., & Karraker (2000).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mong mothers of school-age children: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es Family Relations, 49(1), 19-24.
Cuff, S. L. (1973). An interview study of children’s knowledge about memory.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8(1), 3-8.
Corno, L. (1994). Student volition and education : Outcomes, influence, and practices. In B. J. Zimmerman & D. H. Schunk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pp.229-254). Hillsdale,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chols,P.S.(1992).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s and the variables of teacher attitude, parental attitude,achievement, ability, sex of the student and grade level of the student. Mich:UMI.
Erikson, E. H. (1965).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Entwistle, N. J., Entwistle, D., &Cowell, M. D. (1971).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Menic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1, 258-267.
Freud, S. (1961). Some psych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anatomical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sences. London: Hogarth.
Fagot, B. I., & Hagan, R. (1991). Observations of parent reactions to sex-stereotyped behaviors; age and sex effects. Child Development, 62,617-628.
Felson, R. B., & Trudeau, L. (1991)。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 54, 113-126.
Fischer, J. C., & Crawford, D. W. (1992). Codependency and Lefrancois, G. R.(1997/1998)。 Psychology for Teaching。
Forgays, D. K. (1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A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t. Adolescence, 31(124), 841-862.
Gardner, H. (1982). Developental psychology.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Gagne, E. D.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 Little, Borwn and Company.
Hoffman, M.L. (1975). Moral internalization, parental power, and the nature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1(2), 228-239.
Hetherington, E. M. & Frankie, G.(1967). Effects of parental dominance, warmth, and conflict on imitation in childr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 119-125.
Jensen, L. C., & Kingston, M. (1986). Parenting. N.Y.: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Keltikangas-Jarvinen, L. (1988). Similarity of Type A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and their parent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28(1), 97-104.
Jones , B. F. (1988). Text learning strategy instruction:C.E., E.T. Goetz. & P. A. Alexander(Ed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Issues in assessment,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pp.233-260. CA :Academic Press.
Kinard, E. M.,& Reinherz, H. (1986). Birthdate effects on school performance and adjustment: A Longitudinal Study.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9(6),366-372.
Landsberger, B. H. (1981). Sex differences in factors related to early school achie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97 839)
Ley, K., & Young, D. B. (1998). Self-regulation behaviors in Underprepared (developmental) and regular admission college student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lolgy, 23 (1), 42-64.
Maccoby, E. E., & Martin, J. A. (l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Parent-child interaction.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4, 1-101.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McCausland, D.,& Stewart, N.E.(1974). Academic aptitude, study skills, and attitudes and college GPA.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8),354-357.
Mayer, R. 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Boston: Little,Brown and Company.
Magsud,M.&Rouhan,S.(1990).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locus of control,self-concept,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Batswana addescen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1) ,107-114.
Mead, D. E. (1976). Six approaches to child rearing. Prove, Utah.: Brigham University.
Mistry, R. S., Vandewater E. A., Huston A. C., & McLoyd V.C. (2002). Economic well-being and children’s social adjustment: The role of family process in an ethnically diverse low-income sample. Child Development, 73(3), 935-951.
Moye,C. S.(1991). A study to identify famil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academic success in a group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Olson, C. C. (1984). Effects of parenting and home environment on student achievement in grade 3 to 5.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V.S.: Wisconsin.
Paris, S., & Oka, E. (1986). Children’s reading strategies, meta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Developmental Review, 6, 5-26.
Powell, D.R.(1990).Parents as the child,s a first teacher: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ED 325231).
Pintrich, P. R., & DeGroot, E.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33-40.
Park, G. (1994).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y do adults need them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Rice, J. P. (1970). The Gifted-Developing Total Talent. New York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Sears, R.R., Macobby, E.E., & Levin, H. (1957). Patterns of child rearing.Evanston 111: Row Peterson.
Scott,W.A.(1969).Attutide Measurement.The handbook of scoial psychology(2nd ed.)Lindzey.Aronson Addison esley,2,pp. 204-266.
Stickney, B. D., &Fitzpatrick, J. (1987). Coloman’s inequality twenty years later:The origins, the issues and the implic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U.S.:Colorado.
Sriampai, P.(1992).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mathematics anxiety,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related to gender and academic program. Mich: UMI.
Tasi, S. L. & Walberg, H.J. (1983). Mathematics achieviment and attitude productivity in high sc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5),265-272.
Weinstein ,C.E.,Goetz,E.T.,& Alexander,R,A.(Eds.)(1988).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Issues in assassment,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San Dirgo:Academic Press,Inc.
Weinstein, C. F., & Mayer, R. F. (1986). 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pp.305-327). N.Y.: Macmillan.
Zimmerman, B. J. (1997). 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Handbook of academia learning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105-121, San Diego: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