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秀蓉 |
---|---|
論文名稱: |
從新舊黨爭論蘇東坡的從政生涯 |
指導教授: | 雷家驥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2 |
中文關鍵詞: | 熙寧變法 、新舊黨爭 、王安石 、司馬光 、蘇東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5 下載:7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蘇東坡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是一位才華橫逸的作家,於古文、詩、詞、書、畫上成就非凡,各領風騷。中國自古「學而優則仕」,依蘇東坡的才學,理應於政治上大放異彩,事實卻不然,其於文學上的成就,與政治上的成就有極大落差。本研究探討蘇東坡政治成就不彰之因素,進而了解其人格特質。也由蘇東坡之例,可知黨爭之於個人從政得失,乃至國家命運盛衰必有影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盼今之從政者引以為鑑。
本研究分為五章,以《續資治通鑑長編》、《續資治通鑑》、《宋史》、《蘇軾文集》、《王臨川文集》、《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等為基本史料。研究範圍始於蘇東坡於熙寧二年(西元一0六九年)捲入黨爭,終於靖中建國元年(西元一一0一年)蘇東坡過世。研究架構以新舊黨爭為基礎,從而探索蘇東坡與兩黨及兩黨領袖人物之關係,由此闢架出東坡的學識、人格,政治理想、風格以及從政生涯。
因此,五章之中除了第一章〈緒論〉之外,其第二章為〈蘇東坡政治思想淵源與背景〉。第一節是蘇東坡家世背景,略述家族、家學淵源、求學經過,政治思想的孕育。第二節討論蘇東坡所處時代背景,從內政問題、外患迭起、財政問題、變法與黨爭四項,加以論述。第三節應考與仕途,則由嘉祐元年〈刑賞忠厚之至論〉,獲歐陽修之激賞始,以至歷任中外諸官的情況。第四節從政的態度,以論述東坡之政治思想與態度,以及隨之而至的遭遇為主。
第三章為〈新黨改革與蘇東坡的從政生涯〉。第一節蘇東坡與新黨之淵源,由蘇東坡與新黨領袖王安石政治思想之異同,彼此之交往及與新黨大將章惇之交情及政見之齟齬加以探討。第二節蘇東坡對新黨改革之反對,探討王安石變法之時代背景、變法內容、項目中,蘇東坡反對的才加以探究。以蘇東坡之〈上神宗皇帝書〉、〈再論時政書〉、〈議學校貢舉狀〉為大綱,進而論述其對各項新法的批判。第三節蘇東坡反對新黨改革之結果,從改革之始,王安石惡其議論異己起,論述東坡一再遭貶逐,甚至因而有烏臺詩案下文字獄等情事際遇。元祐八年(西元一0九三年),哲宗親政,新黨復得勢,蘇東坡出知定州,復遭貶謫。
第四章為〈舊黨主要人物政策與蘇東坡的從政生涯〉。第一節蘇東坡與舊黨之淵源。上溯蘇洵與張方平、歐陽修的關係,進而探討蘇東坡與歐陽修、張方平、司馬光、范鎮之淵源。第二節蘇東坡與舊黨政治思考之異同,本節就與司馬光之政見之異同加以論述。雙方相異者有五:對新法完全否定與否、對遼與西夏的外患主戰與議和、對取士考詩賦與否、對免役法之存廢、對舉官者是否負連坐之責。政見相同者有二:反對變法、反對新法用人政策。第三節蘇東坡反對舊黨政策之理由。第四節蘇東坡反對舊黨施政之結果。論述由因反對司馬光罷免役法改差役法,而得罪司馬光之門生故人,以致司馬光卒後,舊黨分裂為朔、蜀、洛三黨,身為蜀黨代表的蘇東坡,飽受朔、洛黨夾擊,不安於朝,奔波於朝廷與地方之間。
第五章〈結論〉,縱觀蘇東坡一生,才華洋溢,忠肝義膽,奮勵有當世之志,卻於熙寧、元豐而不容於熙寧、元豐,於元祐則不容於元祐,其何以至此,以及其遭遇與自處,前三章已論述之矣。本章將先前所論述作總結,益以突顯東坡的從政理想與人格特質罷了。
一、基本史料
1. 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3月第一版。
2. 王安石,《王臨川全集》,臺北:世界書局印行,民國55年4月再版。
3. 王安石,《王安石詩集》,臺北:廣文書局,1974年3月初版。
4. 王安石,《王安石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3年10月臺景印初版。
5. 王夫之,《宋論》,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0年10月初版。
6. 王應麟,《玉海》,臺北:大化書局,民國66年12月初版。
7. 王偁,《東都事略》,臺北:中央圖書館,民國80年2月出版。
8. 王宗稷編,《東坡年譜》,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臺一版。
9. 方勺,《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二次印刷。
10. 司馬光,《司馬文正公傳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9月壹版。
11. 司馬光,《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9月出版。
12. 朱弁,《曲洧舊聞》,清:永瑢、紀昀等編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3月初版。
13.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4年出版。
14. 呂祖謙,《皇朝文鑑》,四部叢刊初編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4年出版。
15. 宛委別藏,《臣軌》,叢書集成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
16.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臺北:世界書局印行,民國50年11月初版。
17. 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8月第一版。
18. 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8月第一版。
19. 周紫芝,《詩讞》,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9月出版。
20. 朋九萬,《東坡烏臺詩案》。臺北:藝文書局印行。
21. 范祖禹,《范太史集》,四庫全書珍本三集
22. 范曄,《後漢書‧列傳,范滂傳》,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6年元月五版。
23. 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1985年,北京新一版。
24. 馬端臨,《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民國47年10月初版。
25. 馬永卿輯,《元城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一版。
26. 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27. 徐松,《宋會要輯本》,臺北:世界書局,1964年6月初版。
28. 陸佃,《陶山集》,叢書集成新編6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29. 陸游,《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1月第一版。
30. 畢沅撰,《續資治通鑑》,文光出版社發行。
31. 脫脫等,《宋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9年5月再版。
32.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33. 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外書》,臺北:漢京出版社,民國72年出版。
34. 張方平,《樂全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集部,別集類。
35. 張鎡,《仕學規範》,四庫全書珍本三集。
36. 張端義,《貴耳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
37. 曾鞏,《南豐先生元豐類稿》,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55年3月臺一版。
38. 曾慥,《高齋漫錄》,四庫全書珍本別集。
39. 楊仲良,《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40. 趙翼,《廿二史劄記》,臺北:中華書局印行,民國55年3月臺一版。
41. 趙翼,《甌北詩話》,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0年初版。
42. 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12月印刷。
43. 熊公哲,《王安石政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10月臺一版。
44. 蔡絛,《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9月出版。
45. 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4年3月初版。
46. 歐陽修,《歐陽文忠詩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68年10月出版。
47. 黎靖德,《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印行,民國75年12月出版。
48. 薛應旂撰,《宋元通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2年11月初版。
49. 龍榆生校戔,《東坡樂府戔‧詞評》,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9年出版。
50. 蘇洵,《嘉祐集》,臺灣中華書局據明刻本校刊,民國55年3月臺一版。
51. 蘇軾,《蘇軾詩集》,王文誥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
52. 蘇軾,《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王文誥輯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民國76年10月三版。
53. 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一版。
54. 蘇軾,《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9年3月初版。
55. 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9年6月港一版。
56. 蘇軾,《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9月第一版。
57. 蘇軾,《東坡事類》,梁廷楠篡。臺北:廣文書局,民國70年12月初版。
58. 蘇軾,《蘇東坡詞》,曹樹銘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59. 蘇轍,《欒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
60. 蘇籀,《欒城遺言》,四庫全書總目題要,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六版。
61. 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8月第一版。
62. 顧棟高,《王荊公年譜》,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二、近人著作
63. 王名蓀,《王安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3年10月初版。
64. 王壽南,《中國通史》,臺北:五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出版。
65. 王德毅,《宋史研究論集‧略論宋代國計的重大難題》,臺北:鼎文書局。
66. 王水照,《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12月初版。
67. 牛寶彤,《中國文學總新賞‧唐宋古文八大家蘇洵》,臺北:地球出版社。
68. 方豪,《宋史》,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民國68年10月新一版。
69. 方豪,《宋史二》,臺北:華岡出版部印行,民國63年7月四版。
70. 沈明璋,《宋元明史綱》,著者兼發行人沈明璋,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組代售,1979年8月初版。
71. 宋衍申,《司馬光傳》,台北:大行出版社,1997年出版。
72. 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5年11月第四次印行。
73. 林語堂,《蘇東坡傳》,張振玉譯,臺北:華德出版社,1980年出版。
74. 柯昌頤,《王安石評傳》,臺北:商務印書館發行,1947年3月五版。
75.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
76. 帥鴻勳,《王安石新法研述》,臺北:正中書局,1977年11月臺初版。
77. 孫光浩,《王安石冤屈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出版。
78. 陶晉生,《宋遼關係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3年7月出版。
79. 梁啟超,《王荊公》,臺灣中華書局,民國55年3月臺二版。
80. 曾棗莊,《三蘇傳‧附錄三蘇世系和姻親略述》,學海出版社,1996年6 月出版。
81.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宋明儒學總說》,香港:友聯出版社,1980年12月再版。
82. 黃篤書,《千古奇才蘇東坡全集》,臺北:國際村書店,1995年初版。
83. 錢穆,《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2月修訂三版第三次印刷。
84. 潘寶余,《蘇東坡逸事》,林鬱文化出版,1997年初版。
85. 蕭慶偉,《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三、近人論文
86. 王琳祥,〈名士交誼錄〉。見《歷史月刊》,1998年11月號。
87. 全漢昇,〈北宋物價的變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
88. 江惜美(1986),《烏臺詩案研究》,臺北:東吳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89. 吳錫鑑(1974),《司馬光的政治思想與政見政績》,臺中:東海大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90. 陳英姬(1989),《蘇軾的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91. 張梅貞(1976),《王安石變法之研究》,香港:珠海學院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92. 雷飛龍,〈北宋新舊黨爭與其學術政策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11期。
93. 潘昇德(1961),《北宋輿論與黨爭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94. 遲景德(1965),《王安石新政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5. 羅家祥(1989),《北宋黨爭研究》,北京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文津出版社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