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沁芳
論文名稱: 台北市某國中學生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 賴香如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同儕支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96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以九十一學年度就讀於台北市金華國中一至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並利用自填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492人。所得資料以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式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由高而低依序為「發展人際支持」、「自我實現」、「壓力處理」、「營養」、「運動」、「健康責任」。
    二、研究對象所感受到的各項同儕支持情形由高而低依序為「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評價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
    三、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中年級、性別、家裡氣氛、自覺健康狀況、健康價值觀與同儕支持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相關,另外排行、家庭社經地位、學業表現亦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相關。
    四、研究對象的同儕情緒性支持與各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相關值均高於其他種類的同儕支持。
    五、控制背景因素後,同儕情緒性支持是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及各分量表的顯著預測因素。
    六、比較背景因素與同儕支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各分量表解釋力的大小,發現同儕支持在發展人際支持、健康責任和運動三方面的解釋力大於背景因素。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應將營養、壓力處理與健康責任三方面的健康促進行為列入學校健康促進計畫項目之重點項目,並藉由增強同儕的情緒性支持,以幫助國中學生建立良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The specific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support and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HPL)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ents from Chin-Hw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in 2002 were chosen as subjects in this study. The surveys were completed by fulfilling the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survey were 492. The data were then analyzed by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subjects’ performance of HPL by rank were interpersonal support, self actualization, stress management, nutrition, exercise and health responsibility.
    (2)The subjects’ perception of peer support were emotional support, informational support, appraisal support and instrumental support by order.
    (3)Grades, gender, the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value were related to peer support and HPL. In addition, children’s order, family’s social economic statu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re highly related to HPL.
    (4)The correlation derived from peer emotional support and HPL of subjects was higher than other social support from peers
    (5)After controlling the background factors, peer emotional support was th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factor of HPL.
    (6)Peer support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background factors in the aspects of interpersonal, health responsibility and sport in HPL.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we recommended that the health promoting program in junior high school should focus on students’ behavior of nutrition, stress management and health responsibility. In addition, enhancing peer emotional support might improve HPL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名詞界定………………………………………………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同儕支持……………………………………………… 7 第二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17 第三節 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背景因素變項探討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背景因素特性………………………………………… 45 第二節 國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現況………………… 53 第三節 國中學生同儕支持之現況…………………………… 60 第四節 國中學生背景因素與同儕支持之間的關係………… 64 第五節 國中學生背景因素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間的關係 73 第六節 國中學生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間的關係 86 第七節 國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重要預測變項………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09 英文部分……………………………………………………………… 113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名單…………………………… 117 附錄二 正式問卷內容…………………………………………… 118 圖表目次 圖目錄 圖3-1-1 研究架構…………………………………………………… 33 表目錄 表2-1-1 國外學者對社會支持的定義……………………………… 10 表2-1-2 國內學者對社會支持的定義……………………………… 11 表2-1-3 社會支持的種類…………………………………………… 15 表2-2-1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量表信度………………………… 25 表2-3-1 青少年社會支持相關研究摘要…………………………… 27 表2-3-2 國外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摘要…………………… 28 表2-3-3 國內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摘要…………………… 30 表3-2-1 母群體人數一覽表………………………………………… 35 表3-3-1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分量表之信度分析……………… 39 表3-5-1 研究變項計分方法一覽表………………………………… 43 表4-1-1 社會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 50 表4-1-2 背景因素之連續變項平均得分…………………………… 51 表4-1-3 自覺健康狀況分布情形…………………………………… 51 表4-1-4 學業表現分布情形………………………………………… 51 表4-1-5 健康價值觀分布情形……………………………………… 52 表4-2-1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平均得分……………………………… 57 表4-2-2 發展人際支持分量表得分情形…………………………… 57 表4-2-3 自我實現分量表得分情形………………………………… 57 表4-2-4 壓力處理分量表得分情形………………………………… 58 表4-2-5 營養分量表得分情形……………………………………… 58 表4-2-6 運動分量表得分情形……………………………………… 59 表4-2-7 健康責任分量表得分情形………………………………… 59 表4-3-1 同儕支持平均得分………………………………………… 62 表4-3-2 各類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同儕情緒性支持得分………… 62 表4-3-3 各類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同儕訊息性支持得分………… 62 表4-3-4 各類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同儕工具性支持得分………… 63 表4-3-5 各類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同儕評價性支持得分………… 63 表4-4-1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同儕支持之差異性分析………… 68 表4-4-2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同儕情緒性支持之差異性分析… 69 表4-4-3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同儕訊息性支持之差異性分析… 70 表4-4-4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同儕工具性支持之差異性分析… 71 表4-4-5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同儕評價性支持之差異性分析… 72 表4-4-6 背景因素之連續變項與各項同儕支持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73 表4-5-1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性分析…………………………………………………………… 79 表4-5-2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營養分量表之差異性分析……… 80 表4-5-3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發展人際支持分量表之差異性分析… 81 表4-5-4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健康責任分量表之差異性分析… 82 表4-5-5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自我實現分量表之差異性分析… 83 表4-5-6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運動分量表之差異性分析……… 84 表4-5-7 背景因素之類別變項與壓力處理分量表之差異性分析… 85 表4-5-8 背景因素之連續變項與各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86 表4-6-1 同儕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88 表4-7-1 迴歸模式共線性分析……………………………………… 96 表4-7-2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階層式迴歸分析摘要……………… 97 表4-7-3 營養分量表之階層式迴歸分析摘要……………………… 98 表4-7-4 發展人際支持分量表之階層式迴歸分析摘要…………… 99 表4-7-5 健康責任分量表之階層式迴歸分析摘要………………… 100 表4-7-6 自我實現分量表之階層式迴歸分析摘要………………… 101 表4-7-7 運動分量表之階層式迴歸分析摘要……………………… 102 表4-7-8 壓力處理分量表之階層式迴歸分析摘要………………… 103

    一、中文部分:
    丁志音(民77)。生活方式與健康─概念、倫理及政策的探討。公共衛生,15(1),16-26;15(2),157-173。
    井敏珠(民81)。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牛玉珍(民85)。同儕團體的影響過程及同儕壓力之處理。台灣教育,546期,43-45頁。
    王文琪(民84)。國中生學習困難、學習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保進(民88)。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秀紅、邱啟潤、王瑞霞、李建廷(民81):婦女健康促進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以高雄市三民區及屏東縣高樹鄉居民為例。公共衛生,19(3),251-265頁。
    王秀紅(民90)。健康促進與護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偉華書局。
    王建堯(民87)。影響國中生休閒活動的因素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霞(民84)。國小學童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王煥琛、柯華葳著(民88)。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慧(民80)。影響新竹市國中、高中、高職女生經期生理不適的因素探討。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尹祚芊(民89)。學校衛生護理。台灣醫學,4(2),215-222。
    仇方娟(民86)。南區五專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內政部(民92)。台灣地區歷年平均餘命
    http://www.gio.gov.tw/info/taiwan-story/society/down/table/table-3.htm
    行政院衛生署(民78)。國民健康生活促進研討會資料彙編。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民82)。國民保健計劃。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民82)。衛生白皮書。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民92)。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分析--中華民國九十一年,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余玉眉、江東亮(民83)。健康促進:國民健康的新方向。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3(5),381-387。
    江東亮(民89)。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健康促進:國民健康的新方向。台北:巨流。
    李欣瑩(民90)。桃園市國中學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憲(民87)。國小、國中學生體能活動、健康體能相關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花蓮縣宜昌國民小學、宜昌國民中學二所學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思招(民89)。護理學生規律動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護理學院學生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碩士論文。
    李素菁(民91)。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立國中生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彩華(民87)。台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紹鴻、李大拔(民91)。何謂「健康促進學校」,李大拔編著,健康促進學校:香港經驗分享。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代理。
    李娟慧(民89)。青少年自尊、社會支持與社會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蘭(民77)。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台北:巨流。
    吳宜寧(民85)。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之探討-以高中職學生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公司。
    邱皓政(民8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邱珮怡(民89)。國中轉學生社會支持、制握信念與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瓊慧(民77)。社會支持與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女理(民91)。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翠湄譯,Shaffer David R.著(民84)。社會與人格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翠湄譯,Shaffer David R.著(民91)。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
    林寶珍(民90)。國中生災後壓力、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因應策略與心理健康之研究--以南投災區國中生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逸群、黃雅文(民81)。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台北:文景出版社。
    晏涵文(民91)。學校健康促進計畫。台灣教育,617,2-12。
    莊媜夙(民88)。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投入之關連性研究—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私立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牧仁譯,Erwin P.著(民88)。兒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誼發展。台北:五南圖書。
    黃松元(民82)。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的概念及其在健康教學上的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黃松元、陳政友、賴香如、胡益進、洪華君、張富琴(民88)。我國國民健康促進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黃松元(民91)。健康促進學校的概念行得通嗎?李大拔編著,健康促進學校:香港經驗分享。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代理。
    黃淑貞(民80)。美國推展「健康促進」之現況及其成本效益評估。公共衛生,18(1), 55-63。
    黃淑貞、伍連女、張桂禎(民87)。健康促進詞彙。學校衛生,33,77-99。
    黃淑貞、姜逸群、賴香如、洪文綺、陳曉玟(民91)。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健康行為調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九十一年度委託研究計劃。
    黃淑玲(民84年)。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惠貞(民88)。國民中學學生社會計量地位與社會支持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祥(民83)。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德祥(民86)。同儕輔導的功能與推展。學生輔導,52,18-24頁。
    黃德祥(民89)。青少年的同儕關係與社會比較對人格發展的影響。青少年人格建構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主辦,台北。
    黃毓華(民84)。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預測因子。高雄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毓華、邱啟潤(民85)。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信度效度之評估。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2(9),529-537頁。
    黃毓華、邱啟潤(民86)。高雄地區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6(1),24-36頁。
    許世美(民91)。新竹市國中生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心理學習內容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燕、廖張京棣(民84)。桃園地區護理學生與護理人員執行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護理研究,3(1),6-15頁。
    陳美燕等著(民90)。健康促進與人生。台北:啟英文化事業。
    陳美燕、王明城、邱獻章、吳運東(民84)。桃園地區醫師實施健康促進行為之探討。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4(1),32-40。
    陳建仁(民72)。流行病學。台北:伙伴出版公司。
    陳淑芬(民82)。升大學補習班重考生壓力源、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雅(民91)。護生健康促進衛生教育及體適能活動之成效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毓璟(民90)。健康促進學校的發展與推動。學校衛生,39,40-62。
    單小琳(民77)。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陸玓玲(民80)。國中階段學生的健康行為研究—現況、變化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苙雲(民75)。社會變遷中各類社會支持系統功能的討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加強家庭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1-161。
    張郁芬(民90)。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彩秀(民87)。不同居住型態學生健康促進行為之差異。弘光學報,32,47-64。
    張彩秀、黃乾全(民91)。中老年健康促進行為生活型態與自覺健康狀態之關係。衛生教育學報,17,15-30。
    張聖如(民91)。更年期婦女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閔肖蔓(民84)。原住民國中生主觀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灣北部泰雅族為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雷庚玲、曾慧芸(民88)。誰說我不聽話,我聽朋友的話—談青少年社會同儕順從行為之發展現象與成因。測驗與輔導,153,3178-3182
    葉琇珠(民89)。大學生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瑞珍、蘇秀娟、黃秀麗(民90)。台北市不同學制學生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醫護科技學刊,3(1),1-17。
    蔡姿娟(民88)。國中生社會支持、生活適應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嘉慧(民86)。國中生的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毓雯(民87)。青少年挫折經驗與挫折忍受度之關係研究:建設性思考與社會支持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宏信(民90)。社會支持的知覺一致性與人際適應的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華(民85)。大一學生之因應行為、社會支持與身心困擾之相關性探討。私立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貴雲(民87)。衛生教育與生活型態。衛生教育專題研究,79-92。台北:師大書苑。
    魏麗敏(民86)。同儕輔導的理論與實務。學生輔導,52,52-61頁。
    鍾秀華(民86)。桃園地區國中生之心理健康研究:親子關係、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辰聿(民87)。台北市某國小學童中重度體能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順蘭(民91):台北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lexander , D(1994).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 Overview. Preventive Medicine,23,653-654
    Badura, B. (1984). Life-style and health: Some remarks on different viewpoint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19(4), 341-347.
    Bergmann, B. L., & Greenberg J. S. (1991). A study of the psychosocial profile of the health promoting adult.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22(6), 345-362.
    Bogat, G. A., Galdwell, R. A.,Rogosch, F.A.,&Kriegler,J.A.(1985).
    Differentiating specialists and generalists withi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4,23-35.
    Berkman,L. & Breslow,L.(1983).Health and ways of living:The Alameda County stud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G.W.(1974).Meaning, measurement and stress of life events. In B.S.,Dohrenwend &B.P., Dohrenwend(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Their Nature and Effective(pp.313-332).New York:John Wiley&Sans.
    Cohen , S. & Syme , S. L. (1985).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utrona, C. E., & Russell, D. W. (1990). Typ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specific stress: Toward a theory of optimal matching. In B. R. Sarason, I. G. Sarason & G. R. Pierce (Eds.).Social support : An interactional view (pp.319-360).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Downie,R.S.(1996).Health promotion models and values.(2nd 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uffy, M. E., Rossow, R., & Hernandez, M. (1996). Correlates of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employed Mexican American women. Nursing Research, 45(1), 18-24
    Frank-Stromborg, M., Pender, N. J., Walker, S. N., & Sechrist, K. R. (1990).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ambulatory cancer patients. Social Science in Medicine, 31(10), 1159-1168.
    Gillis, A. J. (1993).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 integrative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8, 345-353.
    Gillis, A. J. (1994). Determinant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adolescent female. Canadia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6(2), 13-28.
    Green L.W.,Johnson K.W.(1983).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In Mechanic D.(Ed.)Handbook of Health, Health Care,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744-765.
    Grotevant, H &Cooper, C.(1986)Individuation in family relationship.Human Development,29.82-100
    Harris , D., & Guten, S.(1979). Health proective behavior--adolescent health.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14, 495-498.
    House, J. S. ( 1981 ).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House, J. S., & Kahn, R. L. (1985). Measures and concepts of social support. Orlando: Academic Press.
    Jackson, C. (1990). School nurse agm: Learning together. Health Visitor, 63(5), 149.
    Johnson, J. L., Rather, P. A., Bottorff, J., & Hayduk, L. A. (1993). An exploration of Pender's Health Promotion Model using LISREL. Nursing Research, 42(3), 132-138.
    Jusczak, L. & Ssdler, L.(1999)Adolescent development:Setting the stage for influencing health behaviors. Adolescent Medicine:State of the Art Review, 10(1),1-11.
    Kessler, R. C., Price, R. H. & Wortman, C. B. (1985). Social factors in
    Psychopathology :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proces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6, 531-572.
    Kirk, R.E.(1995).Experimental Design:Procedure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3ed).California:Brook/Cole ,Pub.
    Lalonde, M. (1974).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A working document. Ottawa: Government of Canada.
    Levitt,M.J.(1995).Stressful life event,social support,and achievement:A study of three grade level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Mahon N.E.,Yarcheski A.,Yarcheski T.J.(1993).Health consequence of loneliness in adolescents.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16,23-31.
    Morrison,G.M.,Laughlin,J.,Miguel,S.S.Smith,D.C.,&Widaman,K.(1997).Sources of support for school-related issues:Choices of Hispanic adolescents varying in migrant statu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6(2),233-253.
    O’Donnell,M.P.(1986).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1(1),4-5.
    Palank, C.L. (1991).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ve behavior- 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6(4), 815-829.
    Peltzer,Karl.(2002).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personality among black South African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0(4),417-422.
    Pender, N.J. (1987).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2nd ed.). Norwalk, CT:Appleton & Lange.
    Pender, N.J., Walker, S.N., Sechrist, K.R., & Frank-Stromborg, M., (1990 ) . Predicting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the workplace. Nursing Research, 39(6),326-332.
    Pender, N.J.(1996).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East Norwalk: Appleton & Lange .
    Report on the 1990 Joint Committee on Health Education Terminolpgy .(1990). Designing School Health Curricula—Planning for Good Health. Wm. C.Brown Communications,Inc.
    Sanci, L. A., Coffey, C.M., Veit, F C., Carr-Gregg ,M., Patton, G.C., Day, N., & Bowes,G.(2000).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adolescent health ca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20(7229),224-229.
    Sarason,I.G.,Basham,R.B.,Levine,H.M.,&Sarason,B.R.(1983).Assessing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44(1),127-139.
    Simmons, S. (1994). Social networks: Their relevance to mental health nursing.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2), 281-289.
    Swindle,R.W.(1983).Social network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with stress.In M.Sperling(Eds.),Preventive psychology: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ommunity intervention(pp.87-103).New York:Pergramon.
    Tabachnick, B.G., & Fidell, L.S.(1983).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New York : Harper & ROW, pub.
    Tashiro,Junko.(2002)Exploring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behaviors of Japanese college women : perceptions, practices,and issues. Health Care for Women International,23(1),59-70.
    Thoits, P. A. (1986). Social support as coping assistan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4), 416-423.
    Tracy,B.H.(1990).Sex role and 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s of life stress adjust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2(3),576-585.
    Turner, R. J. (1983). Direct, in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associated conditions. In H. B. Kaplas (Eds.), Psychological stress: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pp.105-155). New York: Academic.
    Walker, S.N., Sechrist, K.R.,& Pender, N.J.(1987)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Research,36,76-8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