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文欣
Hsiao Win Sing
論文名稱: 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品牌建構研究--以夏姿服飾有限公司為例
The International Branding Research on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 A Case Study of SHIATZY CHEN
指導教授: 潘襎
Pan, F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夏姿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品牌品牌文化品牌行銷
英文關鍵詞: Shiatzy Ch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branding, brand culture, brand marke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55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提供了人們與產業一個思考並決定是否更勇敢地滿足自我內心的熱情、是否更有趣地與世界分享我們的生活與文化之美、是否為世界創造出更恆久的意義與價值等議題之機會。惟於進行上述理想之同時,亦必須擁有獲致收益與累積聲譽之方法,以為持續此發展之必要資源。此種理想異於純藝術表現,其外緣因素甚為複雜,必須能夠整合人才與產業方面資源方得以實踐。
    世上華人十數億,皆可以豐碩之中華文化資產為其創意發源,皆可以融合古典與時尚為其創作風格,皆可以品牌與國際發展為其目標與願景,並且有許多廣為人知之商業理論方法得以運用。然而就「文化、創意與作品」之實際呈現而言,是否真能感動人們,是否得以躍上世界舞台,則值得深思。本研究以經營達40年之品牌,獲國內外市場與產官界肯定之夏姿服飾公司為對象,透過深度訪談、問卷、觀察與資料分析方法,參酌本人於國際事業經營管理18年之學習與實務經驗,探討於夏姿發展歷程中下列構面對其文化創意事業與國際品牌建構之影響,如人文特質、思維與風土,文化、創意與作品,及行銷企劃、傳播與通路佈建方法之運用等課題。依序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夏姿・陳的發展脈絡,第三章文化與品牌的根本,第四章創意的開展,第五章文化品牌的行銷傳播,及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得到影響夏姿國際品牌建構成就之關鍵因素為 :
    1.領導人於其視野、價值觀與熱情下,對品牌願景與定位之決定,對獨特性與完美之追求,及為永續性而聚焦並按部就班於文化與品牌根本建設之堅持。
    2.對創意源自文化與生活內涵,品牌為長期整體諸細節效果累積而成之認知。
    3.與志同道合之人員及主顧之共識共鳴、激盪創意、共創價值,並共同成長。
    4.與國際目標客群、產業界及重要媒體之積極互動。
    5.創意與作品受國際主顧、產業界及重要媒體肯定兼具藝術性與市場性價值。
    6.完整產業經營管理能力之具備,並臻至目標國際市場之標準。
    對於未來夏姿國際品牌建構之建議為 :
    1.經營管理、創意人才與工藝匠師之積極培養,作為國際業務擴展基礎建設。
    2.創意作品之年輕化、趣味化及跨藝術與產業合作,以激發創意及市場潛能。
    3.更積極活潑之創新性與置入性傳播方法應用,以對更廣大之目標客群溝通。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y offers people & enterprisers an opportunity to meditate and decide if to bravely fulfill their inner passions, to share the aesthetics of their own life & culture with the world in a more interesting way, to contribute more sustainable meanings &values to the world and so on related issues. However, the prerequisite is that while pursuing the above dreams, people are required to equip themselves with the means of gaining incomes & reputation as the essential resources to support their long way to dream-come-true. This practic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pure art performances, the factors involved are complicated. Only the well managed integration of all required recourses & networks makes it happen.
    There are more than billion of Chinese people in the world, all may come up with ideas sourced from rich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all may blend classics and vogue as their style of artworks, all may take branding and go global as their marketing plans, plus there are various well-known business approaches to apply. However, in terms of the “practical outcome quality”, whether they are able to touch people’s heart and qualified to be showcased on the world platform is a doubt. Thus this study took the case, SHIATZY CHEN, the enterprise brand and fashion house of a 40-year history, won practical rewards from cross-national markets as well as recognition from the official, as a role model. Through the methods of in-depth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as well as personally educational & career experience of 18-yea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probe into how SHIATIZY CHEN’s branding effectiveness has been cultivated over its history by the factors, such as personnel’s orientation, value system, enterprise culture, environment, creativity, work quality, marketing-communication acts, outlet deployment and so on issues. And brought out as Chapter 1 : Introduction, Chapter 2 : SHIATZY CHEN’s roadmap, Chapter 3 : Root cause of culture and branding, Chapter 4 : Creation realization, Chapter 5 : Marketing & communication applied by a cultural brand, and Chapter 6 :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Conclusion, key factors effectively cultivated SHIATZY CHEN’s international branding are :
    1. Determination of brand vision & position, constant pursuance for uniqueness & perfection, and insistence to focus on step-by-step cultural & branding infrastructure for sustainability, under leaders’ personal vision, values
    and passion.
    2. Understanding creativity is sourced from cultural & life contents, and branding is resulted from long term accumulation of all acts & effects by whole organization.
    3. Inspiring ideas, generating work-values, and transforming with the personnel & customers who share similar vision.
    4. Interacting with the targeted customer group, market platform and key media.
    5. Creation & products recognized by cross-national customers, marketplace and key media as of realistic and artistic values.
    6. Equipped with integrated industrial and managerial competence which meet targeted marketplaces’ criteria.
    Suggestions for SHIATZY CHEN’s future development are :
    1. Wider recruitment for managerial, creative and craftsman personnel to support cross-national business expansion.
    2. Try crossover collaborations and so on aggressive approaches to vitalize creativity & market potential.
    3. Try more active and creative marketing-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such as Product-placement to movies and so on to reach targeted customer group in more
    countr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分析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21 第二章 夏姿・陳的發展脈絡 25 第一節 品牌的獨特性 25 第二節 歷程與現況 35 第三節 品牌的資產 40 第三章 文化與品牌的根本 54 第一節 領導人之理念 54 第二節 企業組織之人文特質 62 第三節 人文思維的品牌建構 71 第四章 創意的開展 77 第一節 理念之落實 77 第二節 工藝品質之特色 83 第三節 風格與文化經典之對話 89 第五章 文化品牌的行銷傳播 106 第一節 主角與最佳代言人 106 第二節 展場形象之傳播 114 第三節 國際重要平台之連結 11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6 第二節 建議 132 參考文獻 136 附錄 142 附錄一 夏姿年鑒 142 附錄二 夏姿王元宏訪談題目 145 附錄三 夏姿王陳彩霞訪談題目 146 附錄四 夏姿人員訪談題目 147 附錄五 夏姿主顧客訪談題目 150 附錄六 國際精品品牌資深消費者問卷調查題目 151

    中文文獻

    一、專書
    1.John Mariotti,《品牌(Smart things to know about brands & branding)》,陳佩秀譯,臺北:遠流,2001。
    2.Schmitt, B. H.《體驗行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 :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s)》,王育英譯,台北:經典代訊,2000。
    3. Mootee, I.,《60分鐘品牌戰略(60-minute brand strategist)》,呂奕欣
    譯,台中:晨星,2009。
    4. Lindstrom, M.,《收買感官,信仰品牌(Brand sense)》,李振昌譯,台北:
    商智文化,,2005。
    5. PIE BOOKS,《美學企業力(企業力とデザイン)》,蔡青雯譯,台北: 商周
    文化事業,2009。
    6. Keller, K. L.,《策略品牌管理(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徐世同
    譯,台北:華泰文化,2008。
    7. John Howkins,《The Creative Economy(創意經濟,好點子變成好生意)》,
    李璞良譯,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3。
    8. ROBERT J. STERNBERG,《認知心理學 (Cognitive Psychology 5/E)》,臺
    北,雙葉書廊,2010。
    9. 沈雲驄、湯宗勳譯,《品牌行銷法則-如何打造強勢品牌(Building strong
    brands)》,台北:商業週刋,1998。
    10. Aaker, D. A.,《品牌領導(Brand leadership)》,高登弟譯,台北:天下
    遠見,2000。
    11. David Parrish《文化創意產業的生意經(T-Shirts and Suits A Guide to the Business of Creativity)》,英國在台協會譯,台北 : 五南出版社,2005
    12. Jean-Noël Kapferer & Vincent Bastien,《精品策略(The Luxury Strategy)》,臺北 : 英華達出版。
    13. Jim Collins,《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秘(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齊若蘭譯,臺北 : 遠流,2002。
    14. Jim Collins,《基業長青 (Built to Last : Successful Hab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真如譯,臺北 : 智庫文化,1996。
    15. Michael J. A. Howe,《學習心理學:教師指南(A Teacher’s Guide to Psychology of Learning)》,李素卿譯,臺北:五南,1997。
    16. Dr. Michel Chevalier,《強攻3億中國富豪》,台北,時報出版,2010。
    17. Smith, S., & Wheeler,《創造顧客感動的品牌管理:把顧客變成忠誠的擁戴者(Managing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 Turning customers into advocates)》,郭菀玲譯,台北:哈佛企管,2003。
    18. Michael E. Porter,《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李明軒、邱美如譯,臺北:天下文化社,1996。
    19. 馮久玲,《文化是好生意》,台北 : 臉譜出版社,2002。
    20. 于國華等,《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台北 : 商周出版,2004。
    21. 黃麗秋,程湘如,《百變的頑石》,台北 : 經濟部商業司,2005。
    22. 林建煌,《國際行銷管理》,台北 : 華泰文化,2009。
    23. 鄭紹成,《行銷學》,台北 : 前程企管,2004。
    24. 丁忠,楊博文,李育哲,《國際行銷學》,台北 : 華立圖書,2003。
    25. 施振榮,《品牌管理:從OEM到OBM》,台北:大塊文化,2008。
    26. 王俠軍,《美學時光,王俠軍的文創原型》,台北 : 大田出版。
    27. 夏學理,《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 : 五南圖書,2008。
    28. 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 : 天下雜誌,2006。
    29. 李錫東,《文化產業的行銷與管理》,台北:宇河文化出版,2009。
    30. 于卓民,《國際企業環境與管理》,台北 : 華泰文化,2005。
    31. 吳思華,《策略九說》,台北 : 臉譜出版社,2000。
    32.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台北: 智勝文化,2001。
    33. 洪順慶,《台灣品牌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2006。
    34. 胡政源,《品牌管理-品牌價值的創造與經營》,台北:新文京開發,2006。
    35. 彭建彰、呂旺坤,《品牌行銷與管理》,台北 : 華泰,2005。
    36. 長尾剛,《榮格心理學》,蕭雲菁譯,台北 : 城邦文化,2007。
    37. 星野克美,《符號社會的消費》,黃恆正譯,台北 : 遠流,1988。

    二、專論
    1. 黃科誠(2005),<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之探討-以法藍瓷有限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吳貞儀 (200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國際化策略-以法藍瓷、雲門舞集、霹靂布袋戲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曾義明 (2006),<文化創意產業與事業之國際化因素與觀念發展架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系應用研究。
    4. 吳信賢(2009),<服裝設計產業之整合行銷傳播研究-以夏姿服飾有限公司為例>,世新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5. 王湘函 (2007),<文化創意產品特質之分析研究>,世新大學,公共暨廣告研究所說士論文。
    6. 梁瑞杰 (2009),<由品牌權益探究精品品牌形象形塑之策略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7. 尤兆旭 ( 2005 ),〈國際服飾精品的進入模式與行銷策略〉,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
    8. 郭黎憶(2003),〈精品產業經營策略之探討〉,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9. 藍姿寬(2004),〈台灣服裝設計師創業成功因素之探討—以李春枝女士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
    10. 于盈盈(2005),<台灣廠商國際化過程與組織資源能力形成之研究-以宏碁與台積電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劉奇昌(2004),<資源、能力與行銷策略對文化創意從業廠商競爭力影響之研究-以鶯歌陶瓷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2. 成敏華(2006)。<由品牌體驗觀點探討如何建立品牌關係之研究-以連鎖咖啡店為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13. 盧縉梅 (2008),<時尚品牌行銷模式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14. 陳靜君(2011),<體驗行銷運用於文化創意產業之效果研究-以電視劇「新兵日記」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15. 楊正義 (2008),<後卡債時期信用卡行銷策略之研究>,台北 : 國立中央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論文。
    16. 楊宗霖 (2011),<台灣精品品牌經營模式之探討-以夏姿為例>,台中 : 嶺東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碩士論文。
    17. 許淑華 (2010),<時尚設計產業之國際行銷策略分析─以打入巴黎時尚圈的夏姿服飾為例》,臺北 : 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EMBA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18. 黃蕙娟 (1990),<台灣企業國際上自創品牌之研究>,台北 :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藍姿寬 (2004),<台灣服裝設計師創業成功因素之探討—以李春枝女士為例>,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
    20. 吳珮涵 (2008),<台灣企業品牌國際化研究-應用於南寶樹脂品牌策略與視覺形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碩士論文。
    21. 林銘松 (1996),<台灣自創品牌廠商國際行銷通路選擇之研究-以資訊電子業為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張翠園(2007),<服裝設計師的時尚密碼─服裝設計模式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莊雙喜,<以設計管理為出發探討台灣服裝產業之經營管理模式>,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碩士論文。

    三、期刊
    1. 楊瑪利,<文創航向新藍海>,《天下遠見》, 2009/08。
    2. 黃麗秋,<夏姿服飾-中國風最美麗的競爭力>,《能力雜誌》,台北, 2004。
    3. 莊春發,《通路理想品牌調查專刊》,台北 : 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004。
    4. 馬岳琳,<夏姿30年功力,十分鐘決勝>,《天下雜誌》, 420期,2009。
    5. 楊淑閔,<法國時裝公會主席訪問紡拓會>,《紡織月刊》,台北 : 台灣區織布工業同業公會,第152期,2009/2/15。
    6. 楊淑閔,<夏姿再參展巴黎時尚週,海外訂單逆勢成長 -- 夏姿企劃行銷總監謝祥正專訪>,中央社, 2009/01/11。
    7. 馬岳琳,〈國際線場直擊:兩個時尚女王攻佔巴黎〉,《天下雜誌》,420期,2009/08/01。
    8. 李郁怡,讓員工買名牌 打造精品服務DNA,《商周》1074,96-98,2008/06。
    9. 王曉玟,徐世昌,<夢想,開啟下十年的繁榮>,《天下雜誌 423期 2009/06
    10. 《創意大師的20堂課,36位大師專訪》,臺北:遠見創意特刊, 2010。
    11. 楊蕙菁,賀先蕙,〈美力時代〉,《商週》903,臺北 : 2005。
    12. 黃惠如,<古又文:唸高職,一生最勇敢的決定>,《康健雜誌》,137期,2010。
    13. 台灣區織布工業同業公會,<法國時裝公會主席訪問紡拓會>,《紡織月刊》,台北 : 第152期,2009/2/15。
    14. 呂國禎,<徐莉玲為辦學復出>,《商業周刊》,第 977 期,2006/8/14。
    15. 吳思華,楊燕枝,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創造形塑之初探行銷評論,秋季第2卷,第3 期,頁313-338,2010/11。
    16. 陳更生、林唐裕,<OEM?還是自創品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34期:頁 44-48,1989。
    17. 黎堅,<創品牌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2期,頁19-25,1989/08。
    18. 莊素玉,<夏姿走向世界時尚>,《天下雜誌》,第 288期,2003/12,頁203~209。
    19. 周啟東+李采洪,<堅持二十三年,國小畢業的女裁縫揚名巴黎>,《時報週刊》,第793期,2003/02/03。

    四、網路資源
    1. United Nations of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10, http://www.unctad.org/Templates/WebFlyer.asp?intItemID=5763&lang=1,2011/12/09.
    2. 夏姿官方網站www.shiatzychen.com/,2010/11/10
    3. 夏姿公司年鑑2009,夏姿官方網站www.shiatzychen.com/,2010/11/10
    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www.cca.gov.tw,2010/12/15。
    5. 翁敏璿,陸延偉,一個有夢想的CEO-自創品牌TONY WEAR攻佔大陸市場的台商陳福川,http://www.shanghai-taiwan.org/chs/newsdetail.aspx?id=27003,2009/11/9。
    6. AXHUM Consulting (2007),World Brand,http://www.axhum.co.jp/brandstudy/tutorial/brand01.html,2010/12/10。

    五、其他
    1. 潘襎,<2010年台灣國際創意產業博覽會現場見聞與反省>,台北,2010。
    2. 經濟部商業司,< 95年度服務業經營活動報告--服飾零售業>,台北,2006。
    3. 謝學豐,謝錦芳<民國99台灣久久-摩登一百年 精緻之美,《中國時報》,2010/3/28。
    4. 邱莉玲,<用10年學習做個生活大國>,《工商時報專訪》,2010/06/03。
    5. 龍應台,<文化是什麼?>,《中國時報》,2008.05.05,人間副刊。
    6. 徐明珠,<創意經濟與人才培育>,臺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7。
    7. 潘德烈,<蕭萬長: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明日之星>,《大紀元日報》,2009/01/09。
    8. 曾小華,<關於文化的定義>,《人民網學習時報社》,2004/03/25。
    9. 凱莉,<古又文新作還是那一套>,《蘋果娛樂新聞》,2011年 10月01日
    10. 曾昭旭,<人文修養省思在日常生活中是點滴累積 >,《淡江時報》,2010/9/23。
    11. 謝學豐,謝錦芳,<台灣久久-摩登一百年精緻之美>,《中國時報》,2010/3/28。
    12. 經濟部商業司,《服飾店經營管理實務》,臺北,中國生產力中心,2001。

    西文文獻

    1. Aaker, D.(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Free Press
    2. Aaker, D.(1996). Building strong bran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3. Aaker, D.(2000). Brand leadership.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4. Crosby, L. A., & Johnson, S. L.(2001). Branding and your CRM strategy. Marketing Management, 10(2), 6-7.
    5. Duncan, T., & Sandra, M.(1997). Driving brand value: us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to manage profitable stakeholder relationships. New York: McGraw-Hill.
    6. Farquhar, P. H.(1990). Managing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0(4), 7-12.
    7. Keller, K. L.(2001). Build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Marketing Management, 10(2), 15-19.
    8. Uncles, Mark D., Dowling G. R., & Hammond K.(2003). Customer loyalty and customer loyalty program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4), 294-316.
    9. LaForet, S., and Saunders, J. (1994), “Managing Brand Portfolios: How The Leaders Do I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Sep., Vol. 34, Iss.5, 64-76.
    10. Davis, G. A., & Subkoviak, M, J. (1975).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based test of creative potenti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2(1), 37-39.
    11. Goodenough, Ward H. (1970), 《Description and Comparison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Chicago:Aldine.
    12. Keller, K. L and D. A. Aaker (1992), “The Effects of Sequential Introduction of Brand Exten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29 February, pp.35-50.
    13. Davis S. and Dunn M. (2002), Building the Brand-Driven Business:
    14. Operationalize Your Brand to Drive Profitable Growth, Jossey-Bass.
    15. Urde, (2003),Core value-based corporate brand building,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37 no. 7/8, pp.1017-1040.
    16. Robert T. Keller 1992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ea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Groups,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8, No. 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