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銘怡 |
---|---|
論文名稱: |
旗津天后宮的廟宇建築與地方中心的空間營造(1948~2014) |
指導教授: | 蔡淵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旗津 、天后宮 、廟宇建築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0 下載:2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不同的視野與角度去探索天后宮的神聖性與世俗性,從廟宇的整體建築、公共空間的使用、廟宇各式各樣的裝飾題材去分門別類探索與解析,無論就建築本體來看,從廟的興建到完工都需耗費一番功夫,展現出旗津地區人民對祂的敬重,將廟宇視為地方生活空間的展現,再從廟宇本身的雕塑品來看,無論是石雕、泥塑在題材的呈現上都有其世俗的祈望意涵或宗教上的神聖性包含於其中。另外,在彩繪的部分大兩使用了許多歷史故事、角色人物的素材,這在剪黏也能看到,此類題材不止在天后宮大量使用,在台灣多數的廟宇也很普遍出現的一類裝飾性素材。由於早期台灣社會要接受教育機會並不是那麼普遍、容易,透過圖像的傳達就成了一個重要的教化功能,尤其這些題材中來自於古代的忠、孝、仁、義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的傳達,無形中將人們薰陶、潛移默化中達到教忠教孝的目的。因此透過旗津天后宮的整體建築、公共空間使用與琳瑯滿目、栩栩如生的各式雕塑和彩繪的裝飾,都顯示出旗津天后宮在地方中心的營造中所代表的地位。
一、一手史料:
1.王瑛曾,《重修鳳山縣誌》, (南投縣: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2.連橫,《臺灣通史》,(台北市:眾文),1979年。
3.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台北:台灣大通書局),1987年。
4.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南投縣: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二、專書:
1.王見川、李世偉等,《臺灣的寺廟與齋堂》,(台北縣:博陽),2004年。
2.王文源,《中國吉祥圖說-民間吉祥百態圖說》,(北京市: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年。
3.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神仙道觀 : 道教建築》,(台北市:光復),1992年。
4.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道教建築: 神仙道觀》,(台北市:光復),1992年。
5.吳炳輝,《臺灣傳統民宅的人文風貌》,(台北縣:稻田),2003年。
6.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北縣:博陽),2008年。
7.李奕興,《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藝術家),1995年。
8.李奕興,《臺灣傳統彩繪》,(台北市:藝術家),1995年。
9.李奕興,《府城.彩繪 : 陳玉峰》,(台北市:雄獅),2002年。
10.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年。
11.李乾朗,《廟宇建築》,(台北市:北屋),1983年。
12.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年。
13.李乾朗,《臺灣廟宇裝飾》,(台北市: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14.李乾朗等人合著,《臺灣傳統建築彩繪之調查研究 : 以臺南民間彩繪畫師陳玉峰及其傳人之彩繪作品為對象》,(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3年。
15.李乾朗,《廟宇建築》,(台北:北屋),1983年。
16.李乾朗,《台灣的寺廟》,(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6年。
17.邢福泉,《臺灣的佛教與佛寺》,(台北市:商務),2006年。
18.胡銳,《道教宮觀文化概論》,(中國:巴蜀),2008年。
19.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台北:國家出版),2001年。
20.商子庄,《中國古典建築-吉祥圖案識別圖鑑》,(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
21.黃淑貞,《以石傳情-談廟宇的石雕意象及其美感》,(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6年。
22.黃夏年,《佛寺采風:中國佛寺漫談》,(台北市:東大),2004年。
23.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 = Iconography and iconology : the meaning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visual arts》,(臺北市:如果出版),2008年。
24.康紹榮,《南瀛寺廟彩繪故事誌》,(台南縣:台南縣政府),2010年。
25.康若錫,《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12年。
26.郭喜斌,《聽!臺灣廟宇說故事!》,(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10年。
27.郭喜斌,《再聽!臺灣廟宇說故事!》,(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11年。
28.曾玉昆,《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下冊》,(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2年。
29.曾玉昆,《媽祖與旗後天后宮三百年滄桑》,(高雄市:高雄市旗津天后宮),2000年。
30.劉文三,《台灣宗教藝術》,(臺北:雄獅),1998年。
31.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中市:晨星),2003年。
32.謝宗榮,《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台北縣:博陽),2003年。
33.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藝術》,(台中市:晨星),2003年。
34.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藝術-台灣民俗藝術》,(台中市:晨星),2003年。
35.謝宗榮,《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新北市:博陽) ,2014年。
36.鍾福民,《中國吉祥圖案的象徵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社),2009年。
37.鍾心怡等人著,《高雄市市定古蹟旗津天后宮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9年。
38.闞正宗,《臺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北縣:博楊),2004年。
39.羅光等人著,《臺北縣的佛寺建築》,(台北縣:文化中心),1995年。
40.Mircea 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市:桂冠),2001年。
三、期刊論文:
1.王大衛,<旗後天后宮媽祖遶境大典>,《海洋首都中英文雙月刊》,(高雄市:新聞局),第61期,2010年,頁62~70。
2.林智龍,<旗津今昔>,《高雄文獻》,(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第五、六期合刊,1980年,頁261-286。
3.林世超,<傳統民宅裝飾之解讀:以筱雲山莊與摘星山莊為例並比較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台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第24期,2013年,頁59~80。
4.李香蓮,<廟宇圖像與意義之關聯性研究>,《宗教與神話藝術專輯》,《台灣美術雜誌》,(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第62期,2 005年,頁4-15。
5.徐惠琳,<從伊利亞德「聖與俗」理論詮釋「禹帝宮」的神聖空間>,《台南科大學報》,(台南市:台南科大),第25期,2006年,頁297~304。
6.陳夏生,<漫談吉祥紋飾>,《故宮文物月刊》,(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第142期,1995年,頁4-25。
7.曾玉昆,<高雄史事探討>,《高雄文獻》,(高雄市:高雄市文獻會),第八期,1981年,頁51-113。
8.曾玉昆,<大高雄地區行政區域沿革誌(一)>,《高市文獻》,(高雄市:高雄市文獻會),第一卷第四期,1989年,頁105-129。
9.張守真,<荷蘭時期「打狗」史事初探>,《高雄文獻》,(高雄市:高雄市文獻會),第二十四期、第二十五期合刊,1986年,頁1~31。
10.潘朝陽,<台灣民俗宗教分佈的意義>,《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2期,1986年,頁143~178。
11.謝宗榮,<臺灣寺廟建築的風格與格局>,《台灣工藝》,(台北市:藝術家),第12期,2002年,頁67~80。
12.劉華傑,<台灣廟宇門神藝術的文化象徵與意義之表現>,《宗教與神話藝術專輯》,《台灣美術雜誌》,(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第62期,2005年,頁29-43。
四、學位論文:
1.毛紹周,<台南大天后宮的歷史與場域之研究>,(嘉義市: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2005年。
2.王之敏,<傳統吉祥圖案的意象研究>,(台南市: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2001年。
3.李怡佩,<戲曲表演藝術於台灣廟宇雕刻人物之運用-以三國演義題材為例>,(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修護研究學系),2011年。
4.李健次,<地方性在現代性衝擊之下的轉變─以蘆洲市信仰為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2008年。
5.吳雅芳,<打狗港與旗後的發展(1624~1920)>,(臺南市: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2000年。
6.林奕利,<高雄市歷史景點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7年。
7.林奕欣,<寺廟與地域文化—以關廟鄉山西宮為中心的探討(1661-2006)>,(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年。
8.林瑞傑,<沙鹿玉皇殿神聖空間內涵之探討>,(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2003年。
9.姚村雄,<台灣廟宇石雕裝飾藝術之研究>,(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1991年。
10.黃棋鉦,<高雄市旗津地區的聚落發展與產業變遷>,(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07年。
11.黃冬富,<台南市大天后宮廟宇彩繪之研究>,(屏東縣: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3年。
12.黃大勝,<地方場域神聖性建構-以馬鳴山鎮安宮祭祀圈為例>, (嘉義市: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2007年。
13.陳秀姬,<台南縣關廟鄉山西宮彩繪圖象之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專班藝術教育碩士班),2006年。
14.陳如楓,<陳玉峰廟宇彩繪藝術之研究>,(屏東縣: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2004年。
15.昝明利,<府城寺廟壁畫之研究>,(台南市: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2002年。
16.許雅婷,<台南市廟宇類古蹟石雕作品之研究>,(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2006年。
17.康紹榮,<台南縣古蹟廟宇人物彩繪研究>,(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在職專班),2007年。
18.張嘉鎂,<台南大天后宮的石刻與彩繪裝飾研究>,(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2008年。
19.張覲惠,<高雄市寺廟壁畫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6年。
20.廖千慧,<舊市街廟埕空間環境之研究—以竹塹舊城區長和宮、東寧宮、城隍廟、武聖廟為例>,(新竹市: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2001年。
21.唐曉蘭,<寺廟繪畫藝術>,(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2年。
22.溫知禮,<台灣廟宇石雕與泥塑工藝表現形式之比較研究>,(屏東縣: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2年。
23.蘇俐瑩碩,<旗津居民地方認同之研究>,(台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2009年。
24.劉俊男,<高雄旗津舊庄落之聚落變遷>,(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07年。
25.劉淑音,<台灣傳統建築吉祥裝飾─集瑞構圖的表現與運用>,(台北市: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2001年。
26.賴沛君,<台灣古建築裝飾-「水磨沉花的研究」>,(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修護研究學系),2013年。
27.鄭雅文,<台南府城畫師陳玉峰彩繪之研究>,(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2008年。
五、網路資料:
1.http://www.share4tw.com/archives/170062
2.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060
3.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Data/mD.htm
4.http://www.tnua.edu.tw/~education/download/culture/2.pdf
5.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925&Keyword=%E5%89%AA%E9%BB%8F
6.http://96kuas.kcg.gov.tw/cijin/chinesecijin/allfram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