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惠馨
論文名稱: 大陸台商推動數位學習之成效研究-以A健身器材企業為例
指導教授: 余鑑
Yu, Chien
于俊傑
Yu, Chin-Ch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數位學習訓練成效評鑑ROI模式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大陸台商推動數位學習之成效。本研究結合質性與量性的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個案研究為研究策略,與個案公司人力資源人員進行訪談,並針對數位學習使用者進行調查研究,進行資料分析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大陸台商推動數位學習之考量因素
    個案公司為達成營運目標,面臨人才缺口需求與知識管理的問題,提出改善培訓效能、接班人計畫、知識管理及人才庫建置等四個改善方法,並期望達到大量訓練的經濟規模。在了解導入系統協助、整合上下游的必需及數位學習優點後,進行數位學習的導入,協助企業持續發展。

    二、大陸台商推動數位學習之策略
    導入前即有一完整的策略規劃,明確訂出每一步驟、程序的時程,以職能發展為基礎開展數位學習,搭配人性考量與技術協助,並將數位學習的運用視為變革,利用一連串的變革管理,包括主管參與、課程與職能需求的連結、各式行銷管道與組織制度等,減低同仁對數位學習的抗拒並吸引同仁對數位學習的注意,使整體滿意度達4.1分。

    三、大陸台商推動數位學習培育行銷服務人員之訓練成效
    成效評估的結果呈現出數位學習對於個案公司培育行銷人員確有實質幫助,無論是滿意度、學習效果、應用行為,或是營運業績與投資報酬率皆有高於預期的滿意表現,成功建立員工對於數位學習的信心,員工樂於參與數位學習,讓未來數位學習的推動能更為順利。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錄 VII 表次 XI 圖次 XI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數位學習之概念 9 第二節 企業導入數位學習之考量 19 第三節 企業運用數位學習之現況與展望 27 第四節 訓練成效評鑑之相關模式 36 第五節 數位學習成效評鑑之其他相關研究 6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4 第四節 資料處理 76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81 第一節 個案公司推動數位學習之背景 81 第二節 個案公司推動數位學習之考慮因素 83 第三節 個案公司導入數位學習之策略 88 第四節 個案公司運用數位學習培育行銷服務人員之學習成效分析 101 第五節 個案公司運用數位學習培育行銷服務人員之策略分析 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6 第三節 研究省思 128 參考文獻 129 附錄 141 附錄一:Data Collection Plan 141 附錄二:ROI Analysis Plan 143 附錄三:訪談大綱 145 附錄四:關鍵字句編碼範例 147 附錄五:初級編碼範例 149

    一、中文部份
    王文杰(2007)。台商企業在進軍中國之後。載於鄭佳美(主編),台商企業的中國經驗(頁9-10)。台北:培生教育。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曼文化。
    石銳(2003)。人力資源管理與職涯發展。台北:揚智文化。
    吳美美(2004)。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30(2),92-106。
    呂瑤(2006)。學習的樂趣。2007年10月10日,取自www.chinaonlineedu.com/media/200605/zongcai.asp
    李佳伶(2007)。2007 WorkChina™ Survey Findings員工態度調查大發現。2007年10月13日,取自http://www.watsonwyatt.com/asia-pacific/taiwan/pubs/articles/2007/2007_07_04.asp
    李家昌(2004)。數位學習系統: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資訊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漢雄(2001)。知識經濟體系下企業訓練與員工學習電子化的策略性思考。國政研究報告—社會(研)090-010 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7年9月10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0/SS-R-090-010.htm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麗文文化。
    林淑燕(2006)。世界先進因為數位學習變得高效率。2007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EC872523-4C22-41AA-92CC-DF579E1C4FDF.htm
    林陽助(2003)。服務行銷。高雄:復文。
    洪如珊(2006)。藉由eLearning保持競爭力的智邦科技。2007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DC1F60BD-1DE6-4290-87C5-0C887C58730A.htm
    徐旌舫(2006)。企業實施網路化訓練評估模式之建構與實證。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袁明仁(2005)。高科技業台商如何做好大陸內銷市場佈局。電工資訊,177。2007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teema.org.tw/publish/moreinfo.asp?autono=2607
    高清愿(1995)。東方文明再露曙光,台商經驗—投資大陸的現場報導。台北:天下文化。
    崔俊濤(2005)。中國健身器材產業發展之路。2007年9月22日,取自http://www.sport.org.cn/chanye/guandian/2005-10-17/698268.html
    張君豪(2004)。大學校院導入委外數位學習系統之專業實務與決策考量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銘欽(2002)。全球體育用品市場調查。2007年9月8日,取自http://www.sports.org.tw/ch/htm/%E5%85%A8%E7%90%83%E9%AB%94%E8%82%B2%E7%94%A8%E5%93%81%E5%B8%82%E5%A0%B4%E8%AA%BF%E6%9F%A5.htm
    陳一姍(2004,11月15日)。大陸人力資源有結構問題 素質低 農民很難轉化為工業勞動力 缺工問題難解。中國時報,B2版。2007年9月25日,取自www.hrmd.com.tw/paper/41125/3-china-co-labor-problem.doc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博碩文化。
    陳欣舜(2006)。亞太地區商機分析與展望。載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編),2005-2006數位學習(頁255-265)。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辦公室/經濟部工業局。
    陳俊彬(2006)。亞太地區商機分析與展望。載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編),2005-2006數位學習(頁358-371)。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辦公室/經濟部工業局。
    陳昭義(2004)。數位學習打造台灣國際競爭力。2007年9月18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DEB8525C-DDD2-400E-BD77-8DF8C759D72F.htm
    陳昭義(2006)。序3。載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編),2005-2006數位學習(頁Ⅲ-Ⅳ)。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辦公室/經濟部工業局。
    陳素貞(1999)。企業訓練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舜芬(譯)(2005)。D. L. Stufflebeam, A. J. Shinkfield著。Stufflebeam的改良導向評鑑。載於黃光雄(主編),系統的評鑑:理論與實務的自我教學指引(頁181-242)。台北:師大書苑。
    陳義雄(2006)。企業運用數位學習提升競爭力之研究。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德懷(2003)。談談數位學習的過去和未來。載於陳德懷、黃亮華(主編),邁向數位學習型社會(頁i至xx)。台北:遠流。
    陳慧敏(2007,2月26日)。珠三角大缺工 六成企業找嘸人。經濟日報,A6版。2007年10月3日,取自http://pro.udnjob.com/mag2/overseas/storypage.jsp?f_MAIN_ID=152&f_SUB_ID=598&f_ART_ID=31449
    陳麗慧(2006)。金融業推動數位學習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國內J金控為例。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成翰(2004)。企業導入數位學習績效評量模式建構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曾小玲(2002)。企業推動e-learning 模式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淑惠(2004)。教育評鑑模式。台北:心理。
    游光昭、李大偉(2003)。網路化教育訓練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
    黃玉珍(2005,7月22日)。企業運用數位學習開花結果。經濟日報,C5版。2005年9月28日,取自http://digital-learn.blogspot.com/2005/07/blog-post.html
    黃同圳(1998)。大陸台商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風和。
    黃進烽(2006)。亞太地區商機分析與展望。載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編),2005-2006數位學習(頁234-243)。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辦公室/經濟部工業局。
    黃葳威(2006)。數位學習的挑戰。2007年9月15日,取自政治大學媒體探險家網站http://elnweb.creativity.edu.tw/mediaguide/modules/news/index.php?storytopic=9
    教育一卡通 開啟網路個性學習新體驗(2007)。2007年9月8日,取自http://www.edu.cn/xin_xi_zi_xun_1625/20070329/t20070329_225469.shtml
    葉定民(2006,4月12日)。民工荒嚴重 珠三角缺工逾百萬。工商時報,A7版。2007年9月8日,取自www.hrmd.com.tw/paper/60425/2-labor-shortage-million-in-cantong.doc
    葉俊偉(譯)(2005)。Richard A. Swanson, Elwood F. Holton III著。人力資源發展。台北: 五南。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楊淑儀(2005)。企業員工數位學習現況之研究─以國泰人壽公司為例。開南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2007a)。數位學習讓50歲的大成工程扭轉奇蹟。2007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412BA186-385D-4813-92F5-9C3CD43ED0A9.htm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2007b)。數位學習讓永慶房仲更上層樓。2007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9A5C30C9-5547-4839-A4E7-5D462A67B876.htm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2007c)。導入數位學習是「王品」歷史性的一刻。2007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88F2CA50-4CAE-4B8D-A6F8-166A3624FF2E.htm
    鄒景平(2007,10月)。e-Learning 2.0 對企業的深層意涵。一宇知識館「e 耳」有聲電子報,1003_4。2007年10月4日取自,http://club.learningdigital.com/archimedes/_service/pamina/event/paper1003/index.html#1#1
    廖致凱(2004)。由美國市場看企業數位學習未來應用趨勢(一)。2007年9月18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76257D53-8D95-40DF-9649-E7DF4E9EF084.htm
    劉元煌(2006)。贏在中國。台北:海洋文化。
    劉仲矩(2005)。企業網路學習文化內涵建構之研究。2005年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8年4月7日取自http://www.etech.ncyu.edu.tw/~etechoffice/download/doc/2005-08-12/paper2005/01.pdf
    劉孟華(譯)(2005)。Jack J. Phillips, Timothy W. Bothell, & G. Lynne Snead著。專案管理計分卡 : 評估專案管理解決方案的最佳策略工具。台北: 臉譜出版。
    劉謦儀(2003)。2003 國內企業e-Learning實施現況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5)。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書修訂草案。2007年9月14日,取自www.etaiwanexpo.nat.gov.tw/upload/國家型計畫總體規劃書.pdf
    緯創資通(2004)。數位學習創造高科技代工業價值。2007年10月03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55551436-7EC0-40E0-9317-1C1D9BFB2252.htm
    蔡宏明(2006)。2006年台商大陸投資意見調查。2007年10月3日,取自http://www.ssn.com.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950120
    蔡錫濤(2000)。訓練的評鑑。載於李隆盛、黃同圳(主編),人力資源發展(頁149-193)。台北:師大書苑。
    賴燕芳(2007)。生達數位學習 藥不藥有一套。2007年10月7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0AB0DC28-3B66-4BEA-A042-BE5B75040258.htm
    戴幼農(1994)。訓練評核的原則與方法。就業與訓練,12(4),16-22。
    簡建忠(1994)。訓練評鑑。台北:五南。
    顏春煌(2006)。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台北:金禾資訊。

    二、英文部分
    Abdullah, A. M.(2007). E-learning Strategy Analysis in Online Learning: a case study. Management of eBusiness, 2007. WCMeB 2007. Eighth World Congress on the Management of eBusiness. Retrieved Apr 8, 2008, from http://ieeexplore.ieee.org/xpls/abs_all.jsp?arnumber=4285323
    ASTD (n.d). ASTD's source for E-learning Glossary. Retrieved Sep 13, 2007, from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glossary
    Bachman, K.(2000). Coprorate e-learning: exploring a new frontier. Retrieved Oct 4, 2007, from http://www.astd.org/NR/rdonlyres/E2CF5659-B67B-4D96-9D85-BFAC308D0E28/0/hambrecht.pdf
    Benbasat, I., Goldstein, D. K., & Mead, M.(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11(3), p.369-386.
    Bersin, J.(2004, March). Training Analytics: What works. Oakland: Bersin & Associates.
    Bersin, J.(2006, Nov). High-Impact Learning Measurement. Oakland: Bersin & Associates.
    Bouras, C., Hornig, G., Triantafillou, V., & Tsiatsos, T.(2001). Architectures supporting e-Learning through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INVITE. In T. Okamoto, R. Hartley, & J. Klus (Eds.),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y: Issue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Los Alamitos, p.13-16, Californic: IEEE Computer Society. Retrieved Sep 15, 2007, from http://ieeexplore.ieee.org/iel5/7507/20425/00943842.pdf
    Chan, T. W., Hue, C. W., Chou, C., & Tzeng, J. L.(2001). Four spaces of network learning models.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37, 141-161.
    Clegg, W. H.(1987). Management Training Evaluation: An Updat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1(2), 65-71.
    Creswell, J. W.(198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Eisanhardt, K. M.(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532-550.
    Galloway, D. L.(2005).Evaluating Distance Delivery and E-Learning: Is Kirkpatrick's Model relev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44(4), 21-27
    Goldstein, I. L.(1980). Training in work organization. Annual Reviews Psychology, 31, p.229-272.
    Hailey Jr DE, Grant-Davie K, Hult CA (2001). Online education horror stories worthy of Halloween: A short list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online instruction.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 18, 387-397
    Harasim, L.(2000). Shift happens online education as anew paradigm in learning. [Electronic version].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3, 41-61.
    Holsapple, C. W., Lee-Post, A.(2006). Defining, Assessing, and Promoting E-Learning Success: An Information Systems Perspective. 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4(1), 67-85.
    Hoover, J. N.(2005). Meet Your New Teacher. InformationWeek Manhasset, 1058, P.50,52,54,57.
    Horton, W.(2003). Leading e-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TD.
    Kathawala, Y., Wilgen, A.(2004). E- Learning: evaluation from an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 Training &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ethods Bradford, 18(4), 501-513.
    Kearns, P.(2002).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An assessment. Training Journal, Jul 2002, p.12-15.
    Kirkpatrick, D. L.(1994).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Kirkpatrick, D. L.(1998).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2nd ed.).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Parry, S. B.(1996). Measuring training's ROI. T+D, 50(5), 72-77.
    Patton, M. 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Phillips, J. J.(1990).Handbook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London : Kogan Page.
    Phillips, P. P.(2002). The bottomline on ROI: Basics, Benefits, &Barriers to Measuring Training &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tlanta, GA: CEP.
    Phillips, J. J., Stone, R. D.(2002). How to measure training results: a practical guide to tracking the six key indicators. New York: McGraw-Hill.
    Phillips, J. J.(2003). Return on investment in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s (2nd Ed.). 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Phillips, J. J., Phillips, P. P.(2005). ROI Work. Alexandria, VA: ASTD.
    Rosenberg, M. J.(2001).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NY: McGraw-Hill
    Rossett, A.(2002). The ASTD E-Learning Handbook. NY: McGraw-Hill
    Schweizer, H.(2004). e-Learning in business.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8(6), 674-692.
    Stufflebeam, D. L.(2003). 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3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Oregen program evaluator network. October 3, 2003. Proland, Oregion. Retrieved Sep 6, 2007,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pubs/CIPP-ModelOregon10-03.pdf
    Thorsett, P. E.(2001). Return On Investment. Retrieved Oct 13, 2007, from http://www.thinkingink.com/_contents/edu/phd_archives/IT8000_PPR_ROI.PDF
    Wang, G. G., Dou, Z., Li, N.(2002). A systems approach to measuring return on investment for HRD intervention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3(2), 203-224.
    Werner, J. M., DeSimone, R. L.(2006).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4th ed.). Mason, Ohio: Thomson south-Western.
    Yin, R. K.(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Zhang, D., Zhou, L.(2003). Enhancing E-learning with interactive 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16(4), 1-13.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